央视网首页 | 搜视 | 电影 | 电视剧 | 直播 | 点播 | 新闻 | 体育 | 娱乐 | 经济 | 房产 | 家居 | 论坛 | 访谈 | 博客 | 星播客 | 网尚文摘
>> 周刊内容

本周人物:冯艾:志愿者

央视国际 2004年05月10日 14:41

  CCTV.com消息(中国周刊): 她就是冯艾,在2004年中国青年五四奖章15名获奖人中,年龄最小,没有职业和职务,是唯一的学生。本周,颁奖机构这样定义她的身份:复旦大学社会学系研究生,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志愿者。

CCTV.com - ERROR

瀵逛笉璧凤紝鍙兘鏄綉缁滃師鍥犳垨鏃犳椤甸潰锛岃绋嶅悗灏濊瘯銆


  26岁的冯艾,如今是一个几乎将所有青年志愿者的最高荣誉集于一身的女孩。中国青年志愿者服务金奖奖章(2003年);第五届中国十大杰出青年志愿者(2004年2月); 中国青年年度志愿者(2003年)。

  有一种生活你没有经历过就不知道其中的艰辛;有一种艰辛你没有体会过,就不知道其中的快乐;有一种快乐你没有拥有过,就不知道其中的纯粹。

  冯艾的经历和故事,近两年时间一直刊载在各种媒体的报道中。一些评论,则将她比喻成是一批批志愿者的代表;3月份,她被作为四个全国学雷锋先进典型之一,在全国进行宣传。眼下,一部由复旦师生自编自导自演的话剧《托起明天的太阳》,正在全国的高校中巡回上演,剧中的的原型人物,依然是冯艾。

  我们当中, 有不少志愿者都签约在当地. 我真的很敬佩这些留下来的志愿者.

  然而这位已然是一个明星般的人物, 出现在人们面前的却并不全是一种纯粹高标的姿态。不久前,在与记者的面对面采访中, 作为志愿者先进典型的冯艾, 不时流露出对留在西部的一些同龄人的敬佩之情。她坦言, 她是一个不会留在西部的志愿者. 而每当谈起在西部支教的日日夜夜,她也一直相信, 与所有到大山深处去支教的志愿者们, 有着共同的感受。

  其实当时的想法很简单,就是想大学毕业做点实实在在的事儿,因为希望工程里面那个孩子那双大眼睛给我留下太深的印象。

  2000年,在冯艾即将完成大学四年的本科学业时,大眼睛的照片也伴随着中国青年志愿者扶贫接力计划, 走进了高校. 而那时复旦大学, 也出现了去边远贫困地区做志愿者的热潮。


  也正是在这一年的8月,拥有上海市优秀毕业生和学生干部等很多荣誉, 并已被保送上了社会系的研究生的冯艾, 在向校方申请了保留学籍后, 选择了去宁夏西吉县, 一个被联合国定为“不适宜人类生存”的地方,在一所中学作一年的支教志愿者.

  对于22岁时所作的第一次志愿者经历, 冯艾回忆说. 至今仍会时时触动着她的心, 因为那是我第一次从大城市到极端贫困的山区,第一次与农村的老百姓朝夕相处.

  原本只知道 “边缘学科”的冯艾, 真正了解到了社会. 而熟悉她的人却说, 那也是让她发生改变的一次的经历,

  我知道西部有多缺乏像我们这样的志愿者,多缺老师,而那边的孩子,多么希望能够念书,所以我们到了那能够做一些实实在在的事。

  2003年, 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又在高校启动,短短20天,4万多名学子报名, 而已经回校读了2年研究生的她, 又一次向校方提出保留学籍参加西部计划。

  同样是在一年中的8月,冯艾和1万多名大学生志愿者乘上了西去的列车。她的第二次志愿服务内容依然是支教。在西南边陲云南宁蒗彝族自治县战河乡中学,冯艾教语文、教历史,还担任了副校长的职务。

  “在基层锻炼的一年,实际上是‘双赢’,我们为当地作了贡献,自身也得到很多,我们不是到那里去受苦受难,只是去做我们想做又力所能及的事情,正是在脚踏实地做好每一件小事的过程中感受到了从未有过的快乐和充实!”

  这是4月初, 冯艾作为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行的优秀代表,被请到北京, 参加2004年志愿服务启动及相关的一系列活动时, 面对出席新闻发布会的各媒体记者所说一段平实的话语。

  目前, 冯艾两年的志愿者生涯, 不仅已使她比同学推迟了毕业; 在很多人眼中,这样一个“生在北京,学在上海的都市女孩”去遥远的西部支教, 也很不可思议. 然而对冯艾来说, 却从未泄气.

  我不用去太在意别人说什么,因为我知道, 无论他说的是什么?我知道我自己做的是一件有意义的事.

  2000年, 在宁夏西吉四个乡十几个村里, 冯艾曾是第一个走进村里的“高级知识分子”, 在三合中学, 冯艾所在的研究生支教团, 曾带出该校第一批大学生; 在白崖中学,全校第一次有6名学生考上大学。当然, 冯艾和同去的志愿者给当地带来的变化, 不仅包括知识, 还有观念上的变化。

  冯艾不止一次地说,志愿者最重要的是, 搭起一座爱心的桥梁,沟通城市与农村之间的隔阂,消除孩子们心中的愚昧和荒凉。

  2003年12月7日, 冯艾在《中国教育报》发表了一篇” 有一种艰辛叫做快乐” 标题.文章. 当时她的第二次支教历程才开始了三个多月。在文章的结尾她曾这样写到: 每当我想到孩子们的生命轨迹会因为我们的付出而有所改变时,我就感到无穷无尽的快乐。

  本周,整修一新的上海渔阳里团中央机关旧址纪念馆, 在五四运动85周年之际,重新对外开放。在序厅内的一侧, 巨幅铜版画展示的是历代青年英模的形象,而在另一侧,在 “中国青年志愿者”的展板上,两度支教西部的冯艾与历代青年劳模微笑相望.

  就在冯艾作为 “奉献者”风采的事迹报告团的成员在各高校巡回演讲时,在她的母校复旦大学的学生论坛上, 有学生曾发出这样的感叹:作为一个支教的大学生对当地的扶贫到底能有多大的作用呢?西吉、宁蒗生活的艰苦和窘困曾经让她惊讶,为了帮助更多的孩子,回北京或者上海之后的冯艾,经常四处游说,

  2004年3月15日, 新民晚报刊发了《冯艾的5个心愿》,让孩子喝到热水;治好一位孩子的眼病;建立一个图书室;多关心其他的志愿者;建立一个希望小学。虽然, 冯艾的5个心愿很快就在热心人的资助下得以实现。但帮助过很多失学的孩子回到校园的她,面对太多的困惑, 面对扶贫与支教的双重问题,冯艾似乎无法解答.

  志愿者有方方面面,比如我到当地教书,我是一个志愿者,那现在我可以通过我的行动通过我的号召,让给更多的人加入进来,为我们志愿者摇旗呐喊。

  近日,在高校中, 参加2004年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报名人数比去年增多了。伴随《托起明天的太阳》在高校的巡演, 冯艾的小诗“有一种生活”也开始在一些校园里流行。 在复旦大学,甚至流传出这样的话:到西部去,接过艾师姐的粉笔头。

  我们是接力计划, 我去的时候, 复旦是第二批, 现在马上第六批就要出发了, 就是不断有志愿者过去.

  冯艾第二次的志愿者支教将在今年7月结束,然后她会返回复旦大学,完成她在社会学系的硕士学业。

  把这么多的奖励和荣誉送给冯艾,一是对他个人的赞赏,更是对他所代表的众多志愿者的一种敬佩,当然也可以理解成对我们每一个人的一种期待,成为一个志愿者并不是一件太难的事,我们每个人都有机会在日常生活中开始走进这个队伍里,其实志愿者一方面帮助别人,同时也快乐自己,我想冯爱和他的兄弟姐妹们一定已经体会到这一点,那我们呢?

(编辑:陈卓来源:CCTV.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