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首页 | 搜视 | 电影 | 电视剧 | 直播 | 点播 | 新闻 | 体育 | 娱乐 | 经济 | 房产 | 家居 | 论坛 | 访谈 | 博客 | 星播客 | 网尚文摘
>> 周刊内容

本周视点

央视国际 2004年05月10日 14:37

  CCTV.com消息(中国周刊): 对于我们绝大多数人来说,随着今天的上班,五一黄金周的休假也就结束了,但细心的人也许能够发现,从去年的十一黄金周开始,对于中国的外交来说却并不是休息日,甚至比平时更忙。去年的十一黄金周期间,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前往印尼巴厘岛,出席中国与东南亚联盟领导人会议,温家宝在巴厘岛逗留44小时,参加20场活动,让人印象很深。而今年的春节期间,国家主席胡锦涛出访欧洲。而在刚结束的这个五一黄金周,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又出访欧洲,目前的行程仍在进行之中。这次总理的欧洲之行正值5月1号欧盟成员国由15个增至25个,温家宝也就成了欧盟扩大之后第一个前去访问的大国领导,中国和欧洲将建立一种怎样的关系,并将设计一个怎样的未来?对于中国来说,这又将意味着什么?《中国周刊》本周视点,关注温家宝总理的欧洲之行。

   CCTV.com - ERROR

瀵逛笉璧凤紝鍙兘鏄綉缁滃師鍥犳垨鏃犳椤甸潰锛岃绋嶅悗灏濊瘯銆

[短片一]


  温家宝总理是在5月2日也就是本周日的上午离开北京前往欧洲五国进行访问的。本周,他已经先后完成了对德国 比利时和欧盟总部的访问,5月6日到8日,访问意大利,之后,他将前往英国和爱尔兰。预计在5月12日也就是下周三回国。在胡锦涛主席出访欧洲三个月后,温家宝总理又一次率团访问欧洲,而且正好是欧盟宣布东扩后的第二天,使得此次出访,引起了世界范围内的极大关注。

  这次温总理对欧盟的访问正好是在欧盟历史上最大一次扩大之后的第二天,不管这个是不是一个故意的安排还是一个巧合,但是已经在国际关系 舆论界和双方各个国家之间,引起了大家普遍的兴趣和关注,实际上温总理自己讲的也很清楚,他说我在欧盟扩大后的第一天就来到欧洲进行访问,是要表明中国对欧洲一体化建设的积极支持和肯定的态度,是希望欧盟在国际关系 国际事务中,发挥更重要的影响,也希望欧盟和中国的关系有进一步的发展,体现了中国政府对欧盟关系的高度重视。

  在欧盟完成此次东扩之后,它将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经济实体,而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和欧盟的关系近年来也发展迅速。特别是经贸往来,2003年,中国和欧盟的贸易额达到了创纪录的1250亿美元,这使得中国超过日本,成为了欧盟第二大的贸易伙伴。在温家宝总理前往他此次欧洲行的第一站德国访问时,德国的媒体也几乎把他们的注意力都放到了经贸上,来自德国电视二台的报道就说,德国经济界满怀期盼地迎接温总理的到来,德国政界和经济界人士一致认为中国良好的经济状况和迅猛的对外贸易,将给德国经济注入活力。而目前中国也已经成为德国在亚洲的最大贸易伙伴。

  施:我们共同认为,我们希望比现在到达的更远。中德贸易去年已经达到500亿欧元,我们的目标是到2010年,这个数目翻倍。

  温家宝:不仅对中国有利,对欧盟也有利,这本来就是双向的共赢的。

  普罗迪:我们非常骄傲,中欧快速增长的经济关系,我们讨论了进一步发展双边投资和贸易的重要性,因为我们认为而且坚信,中欧间的投资和贸易将成为世界最大。

  和快速发展的经贸相比,中欧之间的高层往来则显得更加热烈,去年以来,国家主席胡锦涛先后两次访问欧洲。而欧洲各国的政要,更是多次造访中国,德国总理施罗德五年五次来中国访问;从去年以来,欧盟的主席普罗迪也三次来到中国,仅在今年年初的三个月里,就先后有四位欧盟领导人到访北京,此外,英国首相布莱尔,意大利总理贝卢斯科尼,爱尔兰总统玛丽 麦卡丽思也都在去年访问过中国。

  欧盟已经发表了五个对华关系的重要政策文件,而中国去年年底也发表了第一个对欧盟政策的文件,这是中国对外关系历史上第一次发表这样的文件,可以说中国政府对欧盟的关系是高度重视的。

  而对于中欧关系,欧洲也似乎更愿意主动的做出评价,在温总理此次访欧前夕,欧盟外事专员彭定康就表示,5年来,欧中关系已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而在今年三月,欧盟的主席普罗迪也表示,现在的中欧关系处在历史上最好的时期。

  5月1号,欧盟由15个成员国正式变成25个成员国,这对于欧盟甚至全世界来说都是一件大事,在5月1号的前一天,就像我身后屏幕上显示的这样,一面长15米、宽10米的巨型欧盟旗帜在欧盟总部所在地布鲁塞尔的50年宫广场飘扬,这面旗的飘扬不是靠自然风,而是依靠中国制造的25个电力吹风机实现的,这种配备让很多人很自然的联想到几天后中国总理的来访,虽然是巧合,但在经济领域,快速发展的中国显然日益成为欧盟发展的新的动力,难怪德国电视二台会用德国经济的救星来访这一标题来报道温家宝的德国之行,那么,经贸往来对于中欧来说意味着什么?对欧洲会有什么样的影响,对中国又将收获什么?

   [短片二]


  这里是上海郊区的一个成衣制造厂,他们的产品主要向欧洲的匈牙利出口。随着5月1日匈牙利 波兰等十个中东欧国家正式成为欧盟成员,并开始执行欧盟统一的外贸政策,这个厂的出口也受到了的影响。

  制衣厂老板:比如说我们的文化衫吧,现在是13美元一打,(匈牙利)进了欧盟以后,(我们)要去购买(欧盟的)配额,配额现在的价钱是8美元一打,这样加在每件文化衫上的成本相差很大,再加上欧盟的关税,我们一般不能承受。

  但是,与双边贸易相比,专家们更担心的则是欧盟对中国的投资。

  赵俊杰:单是一个德国,去年年底已经投了800多亿美元的对华直接投资,但是德国一旦今年欧盟东扩以后,德国很可能相当一批企业会把他的资金投向转向中东欧国家,因为这些国家传统上历史上来看,就跟它经贸联系非常的密切。

  在温家宝总理的此次欧洲行中,如何进一步扩大中欧之间的经贸往来,如何与扩大后欧盟建立利益相关的合作机制,是他此次访欧的一个相当重要的内容。在访问德国时,温家宝总理就表示,他访德的主要目的就是推动经贸和技术交流。

  赵俊杰:欧洲号称是中小企业王国,中小企业在德国的GDP的比重当中能占到三分之二,三分天下,达到三分天下有其二,在解决就业问题,包括一些技术含量,尤其是短平快的技术含量又高的项目转化上,这些中小企业的作用都不可忽视,所以我们这一次温总理访问德国,也包括在跟欧盟的联合声明当中,我注意到都强调了一点。

  除了吸引欧洲中小企业对华投资,进一步推动中欧在高科技领域的合作也相当重要,在访德期间,中德两国领导人在“第三届中德高技术对话论坛”上,就分别就进一步加强该领域的合作发表了看法。

  施罗德:中国的高科技市场有很大的潜力,尤其对于德国投资者。所以在未来德国将积极参与这个市场。

  温家宝:为中德经济合作带来巨大生命力的是什么?我觉得就是今天论坛所要讨论的高新技术。

  而温家宝则表示,中国高技术产业已经成长为增长最迅速、最具活力的产业,在中国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而中国也将在信贷 外汇 保险 金融以及投资便利方面创造条件,以吸引更多的企业到中国投资。

  赵俊杰:中德之间通过合作,德国确实从我们这儿得到了不少的好处,从他的投资额度这么高就能看得出来,他也不是说是盲目地来投资的,他得到的回报远远比在欧洲投的还要高,所以这也是德国人不远万里来到中国的一个原因。

  而就在中德总理会谈后发表的联合声明中,进一步发展两国的经贸往来被放到了最开头的位置,并且称密切的经济关系是中德双边关系的一个核心支柱。在温家宝总理访德期间,也签署了10多个项目总额超过23亿美元合同,例如奔驰公司的北京项目和德国大众在上海的新厂。此外,中德双方都表示将共同推动信息、生物、新材料、交通、能源、环保和航空航天等领域的进一步合作。

  赵俊杰:由于是有了经贸关系作为基础的支撑,核心的动力,才使得我们(双边关系)的高度上到了一定的时候,我们感觉到需要在政治上、在安全上、尤其在文化上,加强更广阔的领域的沟通和合作,所以我想这个经验是一个成功的经验。

  在访德期间,中德不仅就建立和完善双边对话机制达成了共识,而且双方领导人都希望2010年,中德贸易额能在目前基础上翻一倍。而专家则认为,目前的中德合作也为中国与其他欧洲国家的合作树立了典范。让其他欧洲国家意识到与中国合作的巨大益处,从而促进中国与整个欧盟的关系。

  在我们节目播出的时候,温家宝总理正在意大利访问,但显然这次欧洲之行并不是一个轻松的罗马假日,5月5号在温家宝会见欧盟主席普罗迪之前,路透社援引一位欧盟官员的话说,“中国和欧盟问题越来越多,贸易摩擦近在咫尺,明天的日程上还有其他一些问题,我并未夸大其词。”这位官员的话听起来刺耳,却并不消极,就像两个陌生的人不会吵架,而朋友甚至夫妻却会因为交流很多而容易产生摩擦,中国和欧洲也同样如此,在经济领域,欧盟同中国的双边贸易在去年增加了44%,中国已成为欧盟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贸易伙伴,这其中的摩擦必然增多,再加上是否承认中国全面市场经济,军售以及人权问题,温家宝欧洲之行要面对的难题并不少,关键是双方打算怎样去解决。

   [短片三]


  进入中国商务部的网站,有关欧盟诉中国企业倾销的消息比比皆是。有数据显示,到2002年底,欧盟正在执行的反倾销案件共174起,其中近四分之一是针对中国企业。加上技术壁垒等手段,在中欧贸易额迅速上升的背后,中国事实上已经成为欧盟贸易保护的最大受害者。

  接连不断的贸易磨擦,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因为欧盟至今没有承认中国的完全市场经济地位,从而使许多中国企业受到不公平的对待。而解决这一问题,也正是温家宝总理此次出访欧洲的重要议题。访问中,温家宝总理不断的向欧盟各国介绍中国近几年的变化。他说,中国市场上90%的产品价格完全由市场确定,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也已基本确立。不承认中国的完全市场经济地位,已不合时宜。

  曲星:我们注意到普罗迪和施罗德非常明确地表态,支持尽早地推动欧盟给予中国完全市场经济地位国家的这么一个待遇。但是欧盟涉及那么多国家,每个国家有自己不同的诉求,甚至不同的国家对中国出口的主打产品是什么,这个产品有多大的竞争力,它都可能成为对中国国家政策的考虑,国家政策的考虑在欧盟内部磋商的时候可能就有一个比较复杂的过程。

  除了尽早促成欧盟承认中国完全市场经济地位,温家宝总理此次欧洲行,还有一个重要的目的,那就是促使欧盟解除对华军售禁令。

  但是,由于欧盟内部实行一票否决制,使得欧盟关于解除对华军售禁令以及承认中国完全市场经济地位的讨论始终没有结果。个别成员国的反对意见,使得欧盟无法达成决议。温总理本周访问的德国和比利时,就对这一问题表现出了不同的态度。

  施罗德:关于解除(对中国)武器禁售问题,将最终通过欧洲议会得以解决。我将对解除武器禁运投赞成票。

  赵俊杰:欧盟主流也希望同我们在这些方面解除禁令,因为它实际上是名存实亡的东西。但是就是因为个别国家,打着人权的旗帜来压我们,使得我们跟他们之间很难沟通。

  曲星:前提就是双方都要尊重对方的根本利益,这是一个根本。比如说就中国来说,涉及到国家主权,领土完整这样一些问题,都是一些根本的问题。所谓国家主权领土完整,比如台湾问题。比如说英国有一个北爱尔兰的问题,法国有一个科西嘉岛的问题,西班牙有巴斯克的分离的问题,等等这样一些。剩下的比如说人权怎么看,贸易商是不是反倾销,这些完全是双方可以坐下来谈的问题。

  这次温家宝总理还未结束的欧洲之行,出访的国家包括德国、比利时、意大利和英国和爱尔兰,还有在布鲁塞尔对欧盟总部的访问,加之春节期间胡锦涛出访的法国等欧洲国家,仅仅几个月的时间,中国和欧洲进行了大范围的接触,难怪美国亚洲华尔街日报5月5号说,中国决定让2004年成为欧洲年,在这个时候如果我们回头看,从新一届政府上任之后,首先对周边外交高度重视,接着是美洲、非洲和欧洲,中国的外交一步一个脚印,变得更主动,更务实,更有自信,这对中国与世界来说,是一个双赢的好消息。

(编辑:陈卓来源:CCTV.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