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 体育 | 娱乐 | 经济 | 科教 | 少儿 | 法治 | 电视指南 | 央视社区 | 网络电视直播 | 点播 | 手机MP4
打印本页 转发 收藏 关闭
定义你的浏览字号:
芜湖《开埠往事》 

央视国际 www.cctv.com  2006年03月29日 17:32 来源:CCTV.com

  编导:张桅 刘洁 摄像:张桅

  公元一八九一年五月的一个下午,在中国南方,长江边上的芜湖县,两位来自天主堂的中国修女带着两个生病的孩子急急地走在乡间的路上,她们准备把这两个孩子带回教堂治疗,而在途中遇到了孩子的一个亲戚。当时,芜湖地区正流传着一个可怕的传说:很多民间的孩子被教会拐骗,挖去眼睛,心肝制造药材。于是,一场争执不可避免的发生了

  没有人会想到,这个小小的冲突在后来的几天竟引发了一个震惊中外的大事件。

  芜湖,濒临长江南岸,地处长江中下游的要冲,逆水可上安庆九江武汉,顺流直下南京镇江上海,万顿巨轮畅行无阻。同时,内河航运繁荣,境内青弋江,张河,扁担河,裕溪河纵横交错,可沟通江淮,北达中原。自古以来就是皖南水陆转运枢纽,战略地位十分重要。在一百多年前,窥伺着大清帝国的欧美列强们也早早就看清楚了这一点。和当时的大部分中国城市一样,一八九一年的芜湖就像一个没见过外面世界的孩子,这里的人们过着平静,安逸的生活。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他们还不知道,这样宁静的日子就快要结束了。

  十九世纪中叶,西方帝国主义列强们用坚船利炮打开了大清帝国的大门,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的签订让列强们加快了蚕食中国的步伐。1875年,英国人派出的一支探路队在云南与当地群众发生了冲突,翻译马嘉理被杀。英帝国主义挟此事件逼迫清政府签下了《烟台条约》。在两次鸦片战争以后,实际上已经开放了16个口岸,第一次五口通商,后来十口通商,又增开淡水一口,这个时候烟台条约在赔款,惩凶等等问题上,又增加了口岸的要求,这个过程当中,在谈判过程当中,并没有芜湖的名字出现。

  清廷谈判代表李鸿章留下的手稿中记载了这样一件事情。在双方已经商定开放宜昌、温州、北海为通商口岸,谈判即将结束的时候,英国公使魏妥玛突然提出,要在原定的条约中增加芜湖为通商口岸。默默无闻的皖南小城芜湖,为什么会进入英国公使的视线呢?在当时外国传教士老早就已经深入到我们,通过南京深入到各个地方,他有情报向自己本国反映,认为芜湖是很好的地方,因此魏妥玛跟李鸿章签订合同他就点名讲这个中英烟台条约,在烟台签的,他晓得芜湖是非常交通发达,而且稻谷,各方面的生产都非常好 。

  早在十九世纪五十年代,法英美等国的传教士们就自长江顺流而上,陆续来到芜湖进行传教活动。他们在芜湖的老码头登岸后看到的是一个灾难深重的社会现实

  晚清时期,大清帝国已垂垂老矣,腐败不堪。贫苦的底层民众衣食无着,缺医少药,这就给传教士的传教活动提供了极大的发展机会。

  芜湖弋矶山医院,是安徽省近代史上最早的一所西医医院。从1888年创办至今,已经有一百一十多年的历史了,它的创办者就是一个美国的传教士,赫怀仁

  在当时科学技术十分落后的晚清社会,这个医院在全国具有一定的声誉,赫怀仁医生一边传教一边行医,并且免费为一些平民百姓看病,所以在当时的社会上边,赫怀仁医生及其这个医院,有很好的声誉。

  在美国美以美教会的资助下,弋矶山医院由两间简陋的小房子慢慢发展成为长江中下游地区最著名的西医医院之一,不仅在芜湖这个地方,包括长江的沿岸各地都有不少的平民百姓,慕名到这个地方来看病。。1914年,赫怀仁病逝在芜湖,这位二十三岁来到芜湖的传教士把自己的后半生都留在了异国他乡。在今天弋矶山医院保存的档案里面,还保留着这些老照片。但没有资料能够认定,哪一张照片是医院的创办者-赫怀仁。

  1891年,芜湖的鹤儿山上一座名为圣若瑟的教堂已经接近完工,教堂是典型的罗马式建筑,墙面和屋顶都由白石砌成,并使用圆拱。它的外形类似领主的城堡,以坚固、沉重、敦厚、牢不可破的形象显示教会的权威。但是在当时的大多数中国民众眼中,这些相貌奇特的洋人和神灵,给他们带来的更多的却是陌生和恐惧。中国儒教,男女授受不亲,他们男教友,女教友可以在一起进行交流,这让人家看不惯,跟我们的文化不同,于是认为他们是妖术,就认为他是妖术。1891年五月的那个下午。圣若瑟教堂的神父腾伯禄还在忙着教堂的封顶工程的时候,得到了本堂两个修女被抓的消息,他马上赶到了芜湖县衙要求知县立刻放人。

  当时的芜湖知县王焕熙面对这件事情,感到非常的棘手。早在1870年,天津就曾有教案发生。当时同样流传着教会拐骗孩子挖眼剜心制药的传说。为此,李鸿章与曾国藩曾派专人进行调查,结果是查无实据。王焕熙心里很清楚,这个传说纯粹是谣言。但面对群情激愤的土乡民和气势汹汹的洋主教,他陷入了两难的境地。

  清政府清末有一个怪现象,或者叫怪圈,叫官府怕洋人,洋人怕百姓,百姓怕官府,清政府也知道这个情况,有时候实在忍耐不住,他有时候利用一下百姓,来打击洋人的气焰,这个是我们近代中国一个怪现象。

  乡民的呼声越来越高,王涣溪只能暂时拒绝滕伯禄的要求,他决定先按照程序审问修女。无奈之下,滕伯禄只好向英国驻芜湖领事馆求助。

  范罗山,是芜湖城内的一座小山。1876年烟台条约签订之后,英国人在这个当时芜湖最高的地方陆续修起了三幢英伦风格的二层楼房,作为大英帝国驻芜湖领事署。史料记载,从1877年到1909年二十二年间,英国一共向芜湖派驻领事十一名,他们都曾这座老房子里办公,这些金发碧眼的洋人们在异国他乡也尽量保持着原有的生活质量。每个房间都是木质地板并都有取暖壁炉,虽然一百多年多去了,这些设施依然完好无损。二楼设有内嵌式的阳台,当年那些领事们在办公之余。走出房间,就可以俯视整个芜湖老城区。1891年五月的那个傍晚,一份紧急的报告正在被送往大英帝国驻芜湖领事福恪林的办公室,福恪林接到报告后非常愤怒。最近他正被租界内一系列的土地纠纷搞得焦头烂额,民教冲突更是令他最为感到头痛的事情。他立即出面向知县王焕熙的上司芜湖道台成章发出通牒,要求立刻释放两名被抓的修女。5月11号王焕溪就把这两个华人修女放掉了,放掉以后这个消息就传到了民众中,大家就很气愤,杀人凶手怎么给放掉了,这时候大家说官府不问我们来问。当时的洋人们和知县,道台们都不会想到,一股地下的势力已经在百姓间蔓延,随着这个传说悄悄介入了这场纷争。

  芜湖自古水路交通运输发达,大批的船工,纤夫,码头工人世代赖以为生,而中英烟台条约的签订,彻底改变了他们的命运,

  公元1877年,清光绪三十年,在建设英国领事署的同时,芜湖道台童德彰与英国领事柯韪良签订了芜湖各国公共租界章程。将芜湖老城西门外长江边上的719亩土地划为各国通商租界,之后,英美法俄日等帝国主义资本陆续蜂拥而来,他们开办洋行,大修码头车站,建造楼堂馆所和仓库等,以便安家落户,停放车辆,船只,贮存货物,而这当中最醒目的建筑就是芜湖海关大楼。

  从1877年芜湖设立海关到1937年闭关,这座大楼一直是芜湖开埠的见证。中国近代意义上的海关的设立始于1863年,英国人 赫德受清政府的邀请和委派,当上了控制帝国国门财政收入的海关总税务司长官。由于这个原因,五十年间,共有二十八位外国人在这座老海关里面工作,负责管理芜湖海关税务司。这样一来,英国人就通过海关把握了芜湖的经济命脉。

  海关的管理员名义上是清政府的雇员,但实际上都是由洋人,税务司那里由洋人,英国人,德国人,法国人等等来兼任,他们的理由是,清政府的官员里没有懂近代的经济贸易上的计量,实际上是帮,因为我们的战争赔款是要用海关的税收作用抵押。这是芜湖档案馆保存的从芜湖海关从开关到闭关几十年间完整的海关进出口商品和交易额度的记录。资料显示,各帝国主义国家在芜湖大量倾销洋货,仅肥皂一项,1887年的销售量就比上一年增加百分之三十,而进口量十年间增长了860倍。

  鸭毛换洋火,我刚才吆喝的这是鸭毛换洋火,对于我们老一代的人来说是很熟悉的一个吆喝声,当时洋火已经充斥到我们国内,我们中国人也开始使用了这些洋货,洋火大家都知道就是火柴,叫洋的东西还有许多的,比如说白糖叫洋糖,铁钉叫洋钉,白铁叫洋铁,煤油叫洋油。与此同时,芜湖本地及周边地区的各种原料,诸如茶叶,米粮,木材,矿产,土特产等大量从芜湖海关输出。芜湖,已成为外国资本主义的商品倾销地和原料供应地。大批的洋货的进入使得芜湖原本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遭到前所未有的打击。百业凋零,民不聊生。在这样的状况下,芜湖的一些有识之士,也开始借鉴西方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和管理手段,引进技术和设备,办起了新兴的民族工业。

  章维藩, 曾任无为州知州,因厌倦了官场生涯,在洋务运动的大背景下,敏感的意识到民办企业的前途,于是辞官携师爷来到芜湖,开办了芜湖近代史上第一家民族工业

  有胆有识的章维藩投入大量资金在英国购进设备,益新面粉公司在短时间内迅速崛起。所产飞鹰牌面粉价格低廉,质量又好,畅销于长江流域及华北各埠,被誉为全国头牌面粉,这样就使得芜湖的外国进口面粉和传统手工作坊的产品大量积压。英国领事富尔,和我们芜湖的道台元畅两个人就说他怎么办,就限定章维藩每天生产量只能做米50石,做面60石,超过这个限额就要受罚,那年正好过年,章维藩听到这个消息都呆了。曾经踌躇满志的章维藩只能感叹自己生不逢时。在封建保守势力和西方资本主义列强的双重挤压下,益新面粉公司很快陷入亏损,并从此一蹶不振。芜湖民族工业还没有成长起来就这样被扼杀掉了。与此同时,作为芜湖最传统的根基产业航运业也遭到了灭顶之灾。1877年,英国运输业巨商太古公司的大轮船开进了芜湖港,在租界内修建了自己的码头和船东楼,在很短的时间内就全面占据了芜湖长江航运和内河航运的大部分市场份额。世世代代以水路运输为生的水手,船工,纤夫们陷入空前的困境,现实已经把他们逼到了走投无路的境地,愤怒的情绪一触即发。

  哥老会,是晚清时期与洪门,青帮齐名的中国近代史上著名的三大秘密会党之一。由一些游民,游勇,船帮,破产农民组成。他们以反清复明排洋为宗旨,活动于四川,两湖和长江中下游一带。公元一八九一年五月十一日,天主教若瑟堂的两个修女被芜湖县衙释放之后,哥老会介入了这场纷争

  为什么说他是哥老会在策划,因为围观的这一万多人,每个人手上都拿着旗子,这个旗子据《北华捷报》的记者说,他们拿着这个旗子,每个旗子都写上号码,也就是说哪个号干什么行动,哪个号干什么行动,说明哥老会在这个地方是精心组织的。

  五月十二日傍晚,一个妇女跑到鹤儿山天主堂,要求领回被收养在教堂的孩子,遭到了拒绝。随后越来越多的人聚集到了教堂门前,人们手持火把,把教堂团团围住,要求交出育婴堂的孩子,事情很快就发展到了不能控制的地步,整个若瑟堂顷刻之间变成一片火海。几乎所有的通商口岸都有反洋教斗争,所有的通商口岸都有和洋人和列强的势力的摩擦和冲突,但是所有的通商口岸的城市,从芜湖的发展可以看到,他必定在当地近代化的程度,是走在同时期其他城市和其他地区前列的,这样一个矛盾的方面,也可以说是中国在走向世界和世界接轨一体化当中的一个必然的阵痛。

  震惊中外的芜湖教案最终以两个所谓暴民被斩首,地方官员被革职,清廷赔款十二万六千两白银而画上了一个句号,吉和街上的若瑟堂六年后重建,它被修得更加宏伟。

  对于今天的芜湖,发生在一百多年前的那件往事已经被很多人所淡忘。然而这个城市的历史将会记得,它在走向开放的途中,曾,经受过怎样创伤。由此它会知道,前进的步伐不能被阻挡。就像长江东去的流水,终点,是海洋。

责编:红立

相关视频
更多视频搜索:
CCTV.com - ERROR

对不起,可能是网络原因或无此页面,请稍后尝试。

本页面3秒之后将带您回到央视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