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 体育 | 娱乐 | 经济 | 科教 | 少儿 | 法治 | 电视指南 | 央视社区 | 网络电视直播 | 点播 | 手机MP4
打印本页 转发 收藏 关闭
定义你的浏览字号:
青海《谁带来了古兰经〉 

央视国际 www.cctv.com  2006年03月10日 15:49 来源:CCTV.com

  编导:张玉洁 摄像: 郭浩

  为了寻访一部流传了千年的《古兰经》,我们来到了青海省东部的循化县。但是当地的老人告诉我们,如果想要了解那部神奇的经书,最好是从参加当地人的婚礼开始。这些服饰装束极似回族的人却不是回民,他们有着一个自己的名字叫撒拉尔。与众不同的是,贯穿撒拉族整场婚礼的,不是我们所熟悉的婚礼司仪,而是几百年间,在撒拉族的婚礼中所必须出现的一样圣物——《古兰经》。

  一大早新郎就带上彩礼来到新娘家拜见家长,并换上新娘亲手为他准备的衣服,在伴郎的陪伴下接受阿訇的祝福。在穆斯林社会中通常把深通教义或清真寺里的掌教称为阿訇。在撒拉族婚礼上,阿訇也是证婚人,必须要由他来念《古兰经》证婚,才算礼成。跟汉族的婚礼一样, 在把新娘子娶回家后,两家亲戚朋友也要坐在一起吃撒拉人用传统的面食做成的婚宴。所不同的是在宴席之后,他们还有一个在整场婚礼中最重要的环节,一段关于民族渊源的口传表演。而在表演中又一次出现了《古兰经》。

  《古兰经》对信仰伊斯兰教的信徒来说并不陌生。那么眼前的这个有着自己的民族语言,生活中却又处处围绕《古兰经》的民族究竟从何而来,它跟伊斯兰教又有着怎样的关系呢?

  在当地档案馆里保存的一张《人民日报》的剪报上的报道,吸引了众多穆斯林的目光:在青海省循化撒拉族自治县,发现了一部写于1000多年前的手抄本《古兰经》。像这样年代久远,版本珍贵的手抄本《古兰经》,目前世界上仅存三部。但是这部《古兰经》究竟什么样子,就连许多当地人也没有见过。

  作为撒拉族的圣物,想要见到这本古兰经并非易事。这部《古兰经》被锁在三道门内,三道门的钥匙又分别存放在不同的人手中,必须三把钥匙同时到齐,才可以取出经书。最外面的一道门就是由这位叫……的老者把守。自从他接管这里的五年来,没有一天离开过,他就住在第一道门和第二道门之间的这个房间里。要想打开他身后的这第二道门,还需要凑齐另外两把钥匙。众所周知,《古兰经》是伊斯兰教的圣经,那这里既非伊斯兰教的发源地,又怎么会出现千年前的手抄本《古兰经》呢?当地人告诉我们,他们的祖先来自中亚。

  相传,十三世纪中叶,在中亚撒拉尔罕地区,有一个不屈强暴的部族。其头人尕勒莽和阿合莽兄弟,因在群众中威望很高而遭皇族迫害。为了生存,族人们在其首领的率领下,牵着骆驼,驮着当时已经传承了几百年的《古兰经》和家乡的水土,朝着东方太阳升起的地方举族东迁,寻找乐土。一路上经天山,过嘉峪关,绕河西走廊,渡黄河,辗转来到积石山下。不料,黑夜中走失了驮经的骆驼。第二天清晨,他们在积石山下循化县街子的东面,发现了一眼清泉和已经化为白石的骆驼。众人试量这里的水土,竟与故乡带来的完全相同。于是,他们便决定选择这里为他们永世的家园。

  那么关于撒拉族的历史是否真如传说中所描述?传说中究竟有几分真实?骆驼泉就在今天的循化城区,伴随着这个传说已流淌了八个世纪。撒拉族的民间艺人韩占祥带我们来到了这里。

  采访:韩占祥

  撒拉族有语言没有文字,但口头文学比较发达。根据撒拉族民间广泛传说,骆驼泉是八百年前,撒拉族祖先自中亚撒马尔汗迁至循化的见证。骆驼化石,水土相符,撒拉尔就此定居。……

  骆驼泉仍在流淌,那么我们今天能否看到那部从中亚带来的《古兰经》?它与今天的《古兰经》又有何不同?

  自从循化藏有写于1000多年前的《古兰经》的这一消息被各大媒体转载公开后,不论是来循化旅游的游客还是信仰伊斯兰教的穆斯林,甚至是各地的新闻媒体都希望能在这里亲眼目睹这本《古兰经》。但是由于这部经书的特殊历史背景,真正见过它的人,寥寥无几。拍摄期间,适逢有关专家正在研讨这部经书的保护工作,届时有可能会打开《古兰经》。听到这一消息,我们激动万分,期望此行能有幸看到这部传世之作。了解更多关于撒拉族的历史。

  在循化县志中,我们看到了在元代时,确实出现过撒拉族祖先尕勒莽的名字。但关于撒拉族的历史,我们在史书上却没有找到更详细的记载,撒拉族人也试图为本民族的历史,为这个传说找到更多事实依据。

  采访:韩占祥

  “撒拉族”这三个字是中国形成的,是汉语。原名叫撒洛尔,是中东地区、中亚地区的突厥语。什么叫撒洛尔,根据突厥语说,有两个生硬的东西撞击在一块儿,瞬间发出的声音,叫撒洛尔。一句话,在中亚地区是优秀的民族。(他的原籍居住在中亚地区,八百年前成吉思汗横跨欧亚大陆的时候,他们居住在中亚地区马力州的撒尔赫斯部落,大汗的后代。)

  在循化,每个村都有自己的教长,也叫阿訇。当地人给我们引荐的马德清就是其中的一位。他曾在沙特求学多年,专门研究《古兰经》。留学期间他多次同世界各地的穆斯林一起去麦加朝圣,几年前更是为了寻找祖先的足迹,他亲自去往传说中撒拉族祖先东迁时起程的地方—撒马尔罕。

  马德清还告诉我们,由于自己所在的尕别列村,自古以来很少与外族通婚,因此这个村子里的村民基本上保持了祖先的血统,面部特征相对于其他村子的村民更明显一些,高鼻梁、深眼窝,与他在中亚所见到的基本一致。2000年,土库曼斯坦驻华大使来到了循化。他的这次来访或许能给撒拉族的寻根梦又带来新的希望。时任循化县县长韩生寿接待了这位远方的来客。

  采访:韩县长

  大使到循化以后,在交谈当中,我们的语言他百分之百能听懂,但是他说了以后,我们只能听懂40%。后来我们发现这个原因主要是,前苏联的时候,土库曼斯坦主要学俄语,所以他们说的当中60%是夹杂着俄语的成分。在我们撒拉族交谈当中对俄语是听不懂的,所以语言当中就有这么个差距。

  同许多由世界各地来这里的穆斯林一样,大使来循化也是因为看到了关于千年《古兰经》的报道。他更想亲眼见到那部相传在八百年前由撒拉族祖先,从他们国家带来循化的那本手抄本《古兰经》。

  采访:韩县长

  他说:在中国的撒拉族现在还能保存这么一部珍贵的《古兰经》,对土库曼斯坦来说是没有的。但是从来自土库曼斯坦的撒拉族能保存这么完整的《古兰经》,所以他很受感动。

  对于信仰伊斯兰教的穆斯林来说,《古兰经》已成为他们生活中最神圣一部分。按照《古兰经》中的教条规定,作为伊斯兰教徒,每天都要在清真寺或在家里做五次礼拜和礼拜前的净身。而每个星期五的主麻日则要到清真寺里由阿訇来领拜。在循化,像这样大大小小风格不同的清真寺有几十座,在现存的清真寺中又以孟达的清真寺的历史最为久远。

  撒拉族在循化的历史并不止六百年,因此这座现存最久远的清真寺并非循化最早的清真寺。曾在历史劫难中被毁掉的街子清真大寺,相传是撒拉族祖先到达循化后建成的第一座清真寺。而祖先东迁时带来的那部手抄本《古兰经》就是被存在这座重建后的街子清真大寺中。

  除了这部千年《古兰经》外,让撒拉人引以为骄傲的还有他们民族在婚礼的洞房之夜时弹奏的一种乐器—口弦。

  这种用气流拨动铜丝发出的声音极其的微弱,在室外的环境下,即使是像我们这样面对面的坐着,也很难听得到。我们只能借助于麦克风来记录下这个世界上最小的乐器发出的声响。据说,在很多年前,弹拨这种乐器的通常都是撒拉族的年轻姑娘们。因为在那时,这种乐器对她们来说还有着一种浪漫的用途。

  如今,撒拉族青年的婚姻已不再由父母来包办,口弦也也不再作为它最初的用途,但依旧被撒拉族人所喜爱。韩老师说,在人们更多的是用它来弹奏诵读《古兰经》时的调子。

  就在我们的拍摄进入尾声时,我们终于被获准拍摄《古兰经》。

  博物馆的马馆长是打开《古兰经》的另外两把钥匙的保管者。一大早,我们就跟随马馆长一起赶到街子清真大寺。与在这里看护《古兰经》的马~汇合。他不仅是第一把钥匙的保管者,也是今天要打开这本《古兰经》的人。按照伊斯兰教的教规,并非任何人都可以随意翻动《古兰经》。

  这部《古兰经》的几次展出通常都是由马~来搬动的,因此在触摸《古兰经》之前他必须要净身。从他净身时的态度和神情,我们已经可以感受到穆斯林的那份虔诚,和《古兰经》在他们心目中地位的尊贵。现在,三把钥匙的保管者都已在场,我们以为马上就可以见到《古兰经》了,然而馆长却迟迟没有行动,似乎还在等待着什么。难道是还需要等待更重要的人物出现吗?果然,在十分钟后又出现了几位长者。

  问:一定要都到齐才能打开?

  韩占祥:

  这本《古兰经》比较庄重,因为这是咱们的先人从中亚土库曼,从那个地方,好多年前带过来的。所以,咱们现在开这本《古兰经》不仅仅是官方的,而且咱们民间的头人基本上都要全,全了以后才能开。

  终于等到这一刻了。在马馆长打开第二道门之后,我们终于见到了第三道门。距离《古兰经》越来越近了,馆长轻轻转动着最后已道门上的密码。随着把手转动的一声响,这部千年《古兰经》终于进入了我们的视线。。马虔诚地从柜中捧出《古兰经》,放在屋里最高的水平位置上。我们的摄像机镜头也捕捉到了这珍贵的一瞬间。

  据专家介绍,现有的28个阿拉伯字母中有14个是带点的,但伊斯兰教初期的阿拉伯字母全不带点也不标音。这部《古兰经》的很多字母该带点的未带,带点的从墨迹来看也是后人加上的。因此,其成书年代有可能抄于伊斯兰教初期,即公元8世纪。这本《古兰经》因为年代久远,每一次展出,都会对他造成不同程度的损失。为了保护经书,同时也为了让全世界穆斯林可以看到这本世间罕见的经书,了解这段历史,国家文物局专门拨款在街子清真大寺的对面建起这座博物馆来存放这部经书。

  采访:馆长

  专家们的意见是把这部《古兰经》放到真空玻璃里面,做永久性的保留。做个复制品在展柜里做展览,以后只能看复制品,看不到这本《古兰经》了。

  在不久的将来,这部《古兰经》将被做真空处理保存于这座博物馆内,而只在馆中向游客展出它的复制品。我们的这一次拍摄很可能是这部《古兰经》最后一次露出真容。

  撒拉族有语言,而没有文字。为了纪念这部《古兰经》,不忘祖先千里跋涉的迁徙历史,在今天撒拉族的婚礼上,总会有这样的口传表演:两位青年扮演撒拉族祖先阿勒莽和阿合莽,牵着一匹驮着行李和《古兰经》的骆驼从远方走来,围绕着花园边走边唱,和一位扮演当地的蒙古人的青年一问一答,来讲述撒拉族先民的迁徙故事。因为近年来在循化地区很难找到白骆驼,撒拉人就用马或者骡子来代替骆驼演出,但是勇敢的白骆驼早已是撒拉族的图腾。它与这部千年的《古兰经》都成为撒拉族的骄傲,演绎着撒拉族一段不朽的传说。

责编:红立

相关视频
更多视频搜索:
CCTV.com - ERROR

对不起,可能是网络原因或无此页面,请稍后尝试。

本页面3秒之后将带您回到央视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