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 体育 | 娱乐 | 经济 | 科教 | 少儿 | 法治 | 电视指南 | 央视社区 | 网络电视直播 | 点播 | 手机MP4
打印本页 转发 收藏 关闭
定义你的浏览字号:
青海 《原子城探密》 

央视国际 www.cctv.com  2006年03月10日 15:48 来源:CCTV.com

  编导:张淑芳 摄像:郭浩

  1964年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已不是新闻,但我们的故事讲的不是那颗原子弹的试验厂中国西部的罗布坡,而是那颗原子弹的诞生地,曾经一个绝密的地方。

  我们缓缓驶入的是位于今天青海省海北藏族自治州的大草原,离青海湖只有20公里。

  西部歌王王洛宾笔下的那首《在那遥远的地方》,写的就是我们眼前这片草原。在上世纪五十年代以前,这里曾经有一个非常好听的名字——金银滩。然而,1958年以后,金银滩这个名字却在中国的地图上悄然消失了。与此同时,在这里祖祖辈辈以游牧为生的牧民也突然离开了这里。牧民为什么离开他们赖以生存的草原?张维春就是当时迁出去的牧民。

  搬迁来得神秘而突然,一千多户牧民从草原上迅速地消失了。金银滩周边近1170平方公里范围内一夜之间被划为禁区。不久,它就有了一个新的名字——221厂,就是中国的核武器研制基地。1958年冬季,正是青藏高原最寒冷的季节,第一批基建队伍开进了这片旷野。经过三年的建设, 221厂的建设工程步入了尾声。从基地通向外部的铁路也在一公里一公里的延伸。与此同时,离221厂最近的海宴县城,许多操不同方言的神秘人物,从全国各地聚集到了这里。世代居住在海宴县的王天成告诉我们。

  在王天成的童年记忆里,坐火车是件很难得的事儿。只有逢年过节,大人们才有可能带他坐火车进省城转转。然而这些神秘人物却可以天天坐火车去上班,这让他不仅羡慕更为之费解。

  铁路的另一头就是221厂。221厂到底是什么样子?谁又能为我们还原那段鲜为人知的历史呢?

  听说有一部分221厂的离退休职工,就居住在青海省的西宁市,但即便是在221厂解密十八年以后,采访他们仍不是件容易的事儿。经过层层审核后,我们终于见到了几位当年的神秘人物。

  刘兆民告诉我们,当年的火车站跟我们今天看到的一模一样,只有刻在铁路边“站台”两个字,表明这里曾经是一个车站。据资料显示,当时来到这里的,象刘兆民一样的神秘大军有1万5千人之多。铁路到底伸向何方?他的另一头又会连接到哪里?由于铁路已经废弃,我们顺着公路继续前行。车子离开海宴县城向西行驶十几分钟后,我们在草原的深处看到了一座新城。两位老人告诉我们,这座城是221厂的甲区生活区。当年221厂的双职工和科学家们就居住在这里。今天它有了一个新的名字——西海镇。

  221厂解密后,这里已成为青海省海北藏族自治州的州政府所在地。在这里我们惊奇的发现,从海晏县延伸过来的铁路已经分支出七八条铁轨。这条条铁轨到底通往何方,时至今日,连两位老人都没搞清。因为,按照221厂的保密规定,刘兆民和张凤城的证件,只能坐火车往返于自己的工作厂房和生活区。据说,在这块1170平方公里的神秘禁区内,分布着核基地大大小小的工作区、生活区,地面建筑物面积达50多万平方米,而铁路正是连接各区的交通枢纽。离开西海镇继续西行,忽然,我们发现在平坦的草原上,有许多低矮的蚁堡式建筑物匍匐在荒凉的地面上,这些建筑物是做什么用的呢?

  特殊的建筑物看上去既像工事,又像掩体,一座座排列得整齐有序。外表覆盖着的一层泥土上,长满了荒草。刘兆民老人告诉我们,这就是他以前工作的地方。刘兆民在二分厂工作了三十多年,当年他主要从事生产炸药的工作。刘兆民告诉我们,这是一项极为危险的工作,随时都有生命危险。这些特殊的建筑物他们统称为工号。

  刘兆民带我们进入了工号。废弃的工号里有些幽暗,过道曲曲折折,里面的结构十分复杂,像迷宫一样。经过错综复杂的过道,我们来到了刘兆民老人当年的工作间。这时,我们的眼前出现了一个大坑。

  事实上,在二分厂这些外表看似一模一样的工号里,还隐藏着一个更加机密的工号,就是在那个工号里,完成了原子弹的组装任务,这连当时的刘兆民都不知道。

  按照当时的保密规定,刘兆民老人的工作证只能进入自己的工号。今年已81岁高龄的朱深林,就是当时原子弹组装车间的技术工人。

  面对一份徘徊在生与死之间的工作,老人们却如此坦然。是什么力量让他们愿意用自己的生命谱写那段历史呢?在朝鲜战争期间,美国政府在远东部署了许多载有核弹的飞机,并露骨的对新中国进行核威胁。那时的新中国领导人毛泽东在最高国务会议上说:“我们还要有原子弹。在今天的世界上,我们要不受人欺负,就不能没有这个东西。”从那时起反对核威慑打破核垄断和平利用原子能,就变成了毛泽东周恩来等人的重要战略思路。可是正当中国的原子能事业刚刚起步的时候,中苏关系却出现了裂痕。1959年6月苏联政府单方面撕毁了援助中国原子能事业的协定,并撤走了全部专家,带走了重要的图纸资料。当时,中国又面临三年经济困难时期。赫鲁晓夫说:中国人三个人穿一条裤子,喝着大锅的清水汤还搞什么原子弹,你们二十年也搞不出来。我们现在看到的,草原上残存的泥墙,是当年牧民们离开金银滩后留下的羊圈。第一批建设者来到这里后,帐篷不够用羊圈就成了他们的栖身之所。

  1964年的6月,原子弹研制接近了尾声。221基地里,最后一次关键性模拟爆轰试验即将进行。爆轰的试验场就在草原的深处。

  当年的科学家们就是在这个工号里面,通过各种仪器采集不同的试验数据。我们透过窗口看到的沙坑,就是当时模拟试验的靶场。这面厚厚的,用钢板做成的墙上,全是爆炸后冲击波留下的痕迹。

  这次试验虽然成功了,但是它没有采用核活性材料,第一颗原子弹是否爆轰成功在当时仍是一个悬念。随着与第一颗原子弹试验时间的邻近,221厂也进入到了一级防御阶段。这是今天的西海镇邮局,但在它的后院,却保留着一个破旧不堪篮球场,为什么今天的人们要把它保留至今?这时,我们在球场上发现了两个通往地下的排气孔。难道这个球场的地下也隐藏着什么秘密?

  我们缓缓靠近的这堵断壁残垣,也是一个车站。与海晏县的车站不一样的是这是一个货运车站。

  1964年10月6日,当火车从站台驶出的时候,车轮每行使一步,都牵动着毛主席和周恩来的心。第一颗原子弹就是在这个站台装上专列,运往新疆的罗布坡试验场的。虽然今天已经废弃,但伫立在旷野中的这堵断壁残垣,却向世人昭示着它昔日的辉煌。吊装工人杜学友是第一批进驻草原的建设者,他经历了建厂之初的最艰难时期。

  墙上写着“安下心扎下根,献青春献子孙”那么几个字。当时来讲那几个字我确实不太理解,心里不好受,献了青春还献子孙,到哪年是个头。

  到第一颗原子弹试爆的前两天,在221厂已经工作了六年的杜学友,竟然不知道自己在做着与核武器有关的工作。更令杜学友没有想到的是,后来自己却与原子弹有了最近距离的接触。1964年7月,杜学友被秘密派往新疆的罗布泊原子弹试验场。在三个月的时间里,他一直反复练习着攀爬高达102米的铁塔。 中国的第一颗原子弹是采用铁塔上爆炸的方式,即先把原子弹在地面组装好,不能插雷管,而后吊升到塔顶,进行固定、检查、测试,等各项工作完成后,最后才插入雷管,进行起爆。1964年10月14日,周恩来总理批准16日15时为爆炸零时。此时的杜学友才终于知道了自己的使命,将中国第一颗原子弹安全吊到塔顶。

  从1842年,第一次鸦片战争帝国主义列强打开中国大门那天起,直到第一颗原子弹爆炸前,中华民族的腰杆儿在世界上始终直不起来。当中国的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后,消息第一时间传到美国,美国说中国的这颗原子弹的当量远比当年投向广岛的那颗要大。消息传到法国,法国总统蓬梯度表示,顷刻之间中国在世界上的地位发生了变化,美国不得不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那天也为期不远了。

  1987年221厂宣布退役。牧民们赶着牛羊回到了阔别的金银滩,金银滩又开始牛羊成群。而今的金银滩已经不仅仅是牧民们繁衍生息的牧场,草原的每一棵草、每一朵云、每一片蓝天都见证了那段绝密的历史!金银滩完成了100多年来终于让中华民族扬眉吐气的神圣使命!

责编:红立

相关视频
更多视频搜索:
CCTV.com - ERROR

对不起,可能是网络原因或无此页面,请稍后尝试。

本页面3秒之后将带您回到央视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