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 体育 | 娱乐 | 经济 | 科教 | 少儿 | 法治 | 电视指南 | 央视社区 | 网络电视直播 | 点播 | 手机MP4
打印本页 转发 收藏 关闭
定义你的浏览字号:
淄博《探询齐国都城》

央视国际 www.cctv.com  2006年03月10日 15:52 来源:CCTV.com

  编导:张朴 摄像:单世伟

  2005年深秋的一天,在山东省淄博市境内的一块麦地里,一支考古队又开始了紧张的发掘。几十年来,这里一直是考古工作者追寻的一块土地。根据史书记载,这里不但是中国历史上传奇人物姜太公的封地,同时也是春秋时期齐国都城临淄的所在地。而上个世纪的两次挖掘进一步表明,这里是距今四千多年前的龙山文化时期黄河下游人类聚居的一个城邦。人们期待着时隔多年之后的这次挖掘又会有新的发现。

  被废弃的这块遗址位于齐鲁大地的中东部,史书中明确记载的齐国都城临淄就在这一带。随着挖掘的延伸,一个面积达300万平方米的文化堆积层出现在了人们眼前,由于它的规模大大超出了人们的预想,因此,这次发现吸引了一位山东考古界元老的关注,他就是年过七旬的张学海先生。

  史书对齐国都城的描述是“临淄之途,车击毂,人肩摩,城中居民十万户,”然而,这座两千多年前繁华一时的城市后来又淡出了人们视野,因此,它的真像一直吸引着人们探询的目光。

  为了了解这座两千年前东方第一大城的原样,四十多年前张学海他们曾在这一带进行过大规模的勘探,然而,时间过去了半年,古城的轮廓却依然模糊不清。难道史书中明确记载过的那座临淄城已经消失得无影无踪了吗?

  四十多年后,我们跟随张学海再次对齐国都城进行探访。在河崖头村,一位村民的话让我们感到这里似乎有过不同寻常的历史。

  当年,就在村民们经常捡到古物的绿豆地里,张学海他们意外地发现了一些神秘骨头。

  发现殉马坑的河崖头村地处今天临淄区齐都镇的东北部,进一步的勘探证明这里是一个大型的贵族墓葬区,那么,它的出现是否提示着人们齐国都城临淄就在附近?

  在离墓葬区不到一公里处有一个名叫营丘古成遗址,两千多年前,姜太公在辅助周武王灭掉商朝后,因首功“封于营丘”。营丘地处山东东北部,当年的营丘地达百里,上面居住着一个强悍的土著部落爽鸠氏,也就是史书中所说的“东夷人”。

  青年时生活坎坷的姜太公在晚年却做出了一翻惊天动地的大事,是他帮助周王朝取得天下,但是此时的姜太公已经是一位年过八旬的老人了。而面对不肯归顺的东夷人,这位传奇老人又一次临危受命,前往山东创建封地以确保周朝的东部安全。

  《史记》中记载姜太公来到齐地时“莱侯来伐,与之争营丘”,迎接姜太公的首先是一场战争。

  战争结束后怎样治理这块土地是姜太公的又一个挑战,得益于在山东生活过的经历,姜太公针对齐地靠海的特点采取了通工商、便鱼盐的措施,而对土著民则采取了因其俗的政策,这些策略为后来齐国的强胜和临淄城的崛起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在山东,今天人们只能看到姜太公的衣冠冢,史书记载,“太公封于营丘,比及五世皆反葬于周”,说明齐国创建初期,都城并没有确定下来,但后来它的都城却叫临淄,这是为什么呢?

  在临淄区的牛山上并排耸立着四个巨大的封土堆,据考证是战国时齐国四位国君的陵寝,它们的存在是否暗示齐国的都城就在临淄,但从当地村民口中,我们听到的却是关于临淄城的另外一种说法。

  这位村民的话其实透露出了齐国创建初期的一段历史,公元前9世纪初,齐国曾经迁都薄姑,但是后来又把都城又迁回营丘,那么,营丘是不是后来的临淄?同时,又是谁兴建了齐国的都城临淄?

  在齐国八百年的历史上共出现过39位国君,但是在姜太公祠里却只供奉着三个人,除姜太公外是他的儿子齐丁公和第十二代孙子齐桓公,齐桓公能够与开国的先王并列在一起肯定必有缘由。

  在临淄区西南部的田野上矗立着一座名叫桓公台的大型土堆,它们与那座两千多年前的齐国都城会有什么联系?我们决定在专家的带领下前去探访。

  有人推测这座残留的高台就是齐桓公时代宫殿区的一个重要遗址,但是,国君居住的宫殿区究竟位于整座都城的什么位置?我们依然还不清楚。

  在接下来的探寻中,一段深入到地面以下城墙引起了我们的注意,专家根据石块之间留有的空隙,判断这就是古代城市的排水口。

  城墙的出水口面对东北方向,它的石块是用交错的方式安放起来的,因此,城里的水可以顺畅排出,但是城外的人却不能通过排水口进入城中,说明了当时对齐国都城的威胁主要来自东北部。

  在临淄区的齐都镇,今天的人们为了记载当年的齐国都城建立了一座博物馆。因为这里是两千多年前临淄城繁华市井的中心,勘探发现临淄城共有十条宽达20米的干道,其中小城三条,大城七条,呈井字形交叉于此。

  在历史文献中我们最终没有找到管仲设计建造齐国都城的直接证据,但是,管仲的治国才干在临淄城的经营中得到淋漓尽致的表现则是无可置疑的,因为管仲不但延续了齐国工商立国的传统,而且把这种传统推向了极致。

  今天的人们为了形象地再现两千多年前临淄城的繁华,根据史料记载制作了这座城市的模型,更真实的情况是从春秋中期开始一直到战国中期,齐国一直是所有诸侯国中的第一强国。安定富裕的生活使齐国人的文化生活质量也得到了提升,一度失传的周朝宫廷音乐韶乐这时在齐国得到了恢复,韶乐的出现还使儒学的创始人孔子从鲁国来到了齐国。

  孔子在临淄城听韶乐的地方现在还能找到,它有了一个好听的名字叫韶院村,虽然今天这里只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小村庄,但是,四十多年前的那次勘探表明这里是当年齐国都城中的一条主要街道,是齐国都城中贵族大夫们的居住区。当年孔子来到临淄城后就住在一位姓高的卿大夫家中,而且一住就是三个月,每天欣赏被奉为高雅音乐的韶乐,不知不觉中竟变得不知肉为何味了。

  两千多年前繁华的临淄城吸引人们的并不仅仅是韶乐,史料记载临淄城共有13个城门,其中有一座名叫稷门的城门就是当时天下有识之士向往的地方,因为那里有一个座学宫,是战国时期诸子百家争鸣的始发地。

  临淄城共有两座西门,因此,专家估计其中靠近桓公台的那座西门也被称为稷门,稷下学宫就在桓公台西面。

  稷下学宫是中国的第一所官办大学,当时天下的饱学之士都云集到这座学宫里讲学著书。继孔子之后,儒家学派的另一位大师孟子也来到临淄,他在这里传播儒家学说,在稷下学宫度过了长达二十年的教学生涯。

  通过对这些历史碎片的拼接,临淄这座两千多年前的东方第一大城逐渐浮现在了我们的眼前,通过这张图,我们可以把依然还沉睡在泥土下面的这座城市形象地再现出来。

  今天,临淄人执意在自己崭新的家园里留下这座城市的那些古老信息 ,虽然岁月的风尘使这座曾经辉煌天下的城市一度淡出了人们的视野,但是,当我们抖落尘封在他身上的泥土时,一个关于这座城市的命运,一种属于这座城市的文明依然清晰可见。

责编:红立

相关视频
更多视频搜索:
CCTV.com - ERROR

对不起,可能是网络原因或无此页面,请稍后尝试。

本页面3秒之后将带您回到央视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