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 体育 | 娱乐 | 经济 | 科教 | 少儿 | 法治 | 电视指南 | 央视社区 | 网络电视直播 | 点播 | 手机MP4
打印本页 转发 收藏 关闭
定义你的浏览字号:
香格里拉 《天堂僧侣》

央视国际 www.cctv.com  2006年01月19日 16:28 来源:CCTV.com

  编导:张朴 摄像:单世伟 张朴

  它是香格里拉的一块圣地,也是三百多名僧侣的家。一位年老的僧人刚收了一名新徒弟,一座出家人的房子正在兴建。尽管一名普通僧人最后的归宿是回到出家前的那个家庭,但是,一代又一代的僧人依然把家安在了松赞林寺,那么,支撑他们的究竟是一种什么样的力量?

  2005年春节的最后一天,我们来到了被称为人间天堂的香格里拉。当早晨的第一轮鼓声敲响之后,不同寻常的气氛就开始出现在了这座天堂里的圣地松赞林寺。僧俗两届的人们正匆匆汇聚到这座有着三百多年历史的寺庙前,这里将要发生什么重要的事情吗?

  在寺院大门前面的道路两边,同样挤满了期待的人群,他们手持哈达,似乎正在等待着一个重要时刻的出现。就在同一时刻,寺院的广场上,僧侣们已经开始给来到这里的藏民进行摩顶祝福了。

  每当重大活动来临,藏族妇女总会唱起嘹亮的藏歌,也正是在这种动人心魄的歌声之中,僧侣们把一尊并不很大佛像抬出大殿。

  每年正月十五是这尊佛像走下祭坛环绕松赞林寺的日子,信仰藏传佛教的人认为,这一天谁能接近这尊佛像,谁就能够得到来年的好运,因此,即使是不能簇拥到这尊佛像身边的人,也要把心中愿望连同手中的哈达抛向尊佛像。那么,这是一尊什么样的佛,他为什么会受到藏民族如此强烈地膜拜?

  藏传佛教俗称喇嘛教,它大约是在公元8世纪时从印度传入西藏,喇嘛一词在藏传佛教中具有活佛的含义。在松赞林寺的一座大殿里有一幅轮回图,它体现了藏传佛教中人的命运是在地狱与天界之中轮回的思想。藏传佛教重来世轻今生,它认为一个人是走向地狱还是升上天界,关键在于他今生所积的德和是否能够得到僧侣的普渡,因此,僧人在人们眼里总是显得很神圣。真实的情况究竟怎样?让我们走进松赞林寺一位僧人的真实生活开始探寻之旅吧。

  松赞林寺是云南最大的藏传佛教寺院,今年六十五岁的安翁、丹增在这座寺庙里已经当了四十多年的僧人,每天早晨起床之后,他在家里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诵经祷告。

  去年,安翁新收了一名徒弟,他是安翁的外甥土当,因此,指导徒弟学习藏文经书成了安翁生活中另一件重要的事情,虽然师傅是自己的舅舅,虽然是在自己的家里学习。但每次读完经文,土当都要按规矩给师傅磕三个头。

  做饭是土当每天要完成的另一项功课,在佛教中,不吃肉不杀生是出家人的规矩,但是我们看到土当手里却正洗着一块腌肉,显然是用来做菜的,难道这里的僧侣可以例外吗?

  身处寺院高墙里面的僧人,他们的一日三餐来自哪里?正当师徒两准备吃午饭的时候,土当的妈妈从乡下赶来了。放下肩上的背篮,甚至还来不及跟儿子说上一句话,土当的妈妈就首先给大哥磕了三个头。

  农忙的季节即将到来,家里人将难以抽出时间给出家的舅甥两送来食物。因此土当的妈妈这次特地送来了不少的酥油和糌粑。家里的男子出家之后几乎不可能给家庭带来物质上的回报,那么,家里为什么还要为他们的生活提供不断的支持?

  对一个信仰藏传佛教的藏民家庭来说,供养家里的出家人是一种义务,同时也是一种荣耀,因为在他们的眼里,家里的僧人一定会普渡整个家族的今生和来世。

  千百年来,藏传佛教都是以师徒传授和寺庙教育相结合的方式传承下来的,在每一个僧人的后面都有一个支撑着他们的家庭。在藏民心中,家里有一个人出家当了僧人,就相当于给全家人在世界上塑造了一尊金塔。因此,出家人不但是所有家族成员之中地位最高的人,同时也是最受尊敬的人。

  松赞林寺位于云南省香格里拉县境内,于公元1679年经康熙皇帝钦批后开始兴建,后来逐渐发展成了一座宫殿式的庙宇。在这座藏区十三大寺庙之一的建筑群落里,目前生活着两百多名僧侣,在它的鼎盛时期住寺的僧侣多达三千余人,松赞林这个名称里有三十三层佛界的意思。

  每天早晨,安翁、丹增都会匆匆走向寺院的大殿,他要去那里干什么样呢?安翁走后,土当通常就在家中诵读经书,在入寺之后的十年时间里,他必须熟读经书,然后才能到拉萨接受比丘戒,求取僧人的一定学位。

  每天光临这座寺庙的第一批游客到达的时候,安翁也来到位于松赞林寺扎仓大殿外的值班房。这几年来,随着香格里拉旅游业的发展,走进松赞林寺的游客一天比一天增多。对此,安翁感到很开心,因为不断增加的游客会给寺院带来更多的收入,所以,他对自己所从事的这项工作也很尽心。

  当松赞林寺打开院门迎接旅游者的时候,这座古老的寺院也就注定了要开始接受着某种改变。因为随着旅游的风向标来到寺院的不仅仅是游客,即使是在一名年龄尚小的出家人眼里,松赞林寺也已经不再是一座封闭的佛门净地了,高墙内外两个世界之间的界限似乎变得有些模糊了。

  昔日森严的宗教重地,如今在不举行重大法会的日子里,僧侣们是不介意外人进入的。扎仓主殿是松赞林寺进行重大法事的场所,当游客们进入这座一次能容纳两千多名僧侣诵经的大殿时,每个人都会有这样一个愿望,那就是更多地了解到僧侣们的真实的人生。

  而对生活在松赞林寺的僧人来说,他们也并不忌讳向游客展示自己独特的宗教仪式。今天,松赞林寺里一个分寺的僧人们要为旅游团举行诵经法会,因此,分寺大殿外一早就出现了辩经的僧人。

  松赞林寺共有八个大的分寺,它们被称为康参,今天迎来游客的是一个名叫小中甸的康参。对于走进寺院的每一名游客,僧人们总会用他们的方式给与祝福,在小中甸康参的这场法会上,几个小僧人引起了我们的注意,如此年幼的他们能够承受寺院的戒律吗。

  在松赞林寺大殿前山坡上,一栋新的房子正在建造,意外的是在小中甸康参举行的法会上引起了我们注意的那几名小僧人,此时正在这里帮忙,难道这栋正在兴建的房子与他们与有着什么特殊的关系吗?

  小僧人们的师傅叫格主单批,而新房子未来的主人则是今年十一岁的加参安吾,加参和他的表哥们对生活中的新鲜事充满了孩子身上特有的好奇心,我们手中带有拍照功能的手机引起了他们极大的兴趣,很显然这样的电子产品也同样会给他们带来快乐。

  为家里的僧人在松赞林寺修建的房子被称为静室,对一个藏民家庭来说,这是家族留在世上的一座佛塔,而对同在松赞林寺的安翁来说,给这户建房的人家送去祝贺同样是很重要的一件事。

  安翁用彼此最熟悉的传统方式向主人表达了诚挚的祝福,这份祝福对拥有共同信仰双方来说都显得弥足珍贵,因为他们共同生活在被称为天堂的香格里拉,松赞林寺是他们共同的家园。

  与松赞林寺相距不过五六公里的香格里拉是一座正在崛起的旅游城市,今天,现代的流行文化随着商品经济的潮流渗透到了这座城市的每一个角落,松赞林寺里僧侣也深深感受到了它的到来。

  在这个充满了变化的时代里,要僧人们远离红尘是困难的,尤其是对那些尚未成年的小僧人来说现实的诱惑就更多了。

  在香格里拉熙熙攘攘的大街上,我们很容易看到出家人的身影。小僧侣们显然对现代生活充满了好奇。吸引扎西培楚和表哥的并不仅仅是将来成一名活佛的梦想,城里的新鲜玩意儿同样会吸引的目光和脚步。到游乐场过把开车的瘾,就是兄弟两的一大爱好。

  香格里拉在藏语里是心中的日月之意,其意境源于藏传佛教中的香巴拉。当秋天来临的时候,已经值了两个多月班的安翁终于可以休息一下了。现在正是秋收的季节,他准备抽几天时间回乡下去,帮帮家里的忙。

  在藏传佛教里有这样一句话,出家人是不能躲在井里普渡众生的,光在寺庙里诵经是永远参不透佛的,生活中同样有许多东西需要去学习。因此,安翁这次回家时让土当跟着,一是他不放心让土当一个人留在寺院,另外,他也想让土当对寺院外面的世界多一些了解。

  安翁的家在离香格里拉县城三十多公里地的一个乡村,虽然路途不算遥远,但是一年之中安翁能够回去的日子其实并不多。安翁出生在一个木匠世家,家里当年建新房子时,木活大部分都是他完成的。

  还没走进家门,安翁就见到了等待着自己的小妹妹和另一名外甥,也正是从这一刻开始,我们发现安翁的情绪发生了明显的变化,作为一名僧人特有的那分庄严开始被一种浓浓的亲情取代了。也许,对出家人来说,回家同样是人生中最美好的历程。

  家里最尊贵的坐席始终是为安翁保留着的,这是出家人在这个家庭中最高地位的一种象征。除此之外,每个家庭还会把一间上好的房子用来给出家的人建一间经堂。

  作为一名迈入晚年的僧人,安翁清楚地知道自己未来的归宿最终还是要回到他降临人世的这个家庭,回到他亲手建造的这间经堂。

  出家的僧人也会具有如此深重的怀旧伤感,这是常人想象不到的,但是安翁流露出来的这份伤感随着一群年轻女子的到来立即消失了。这些女子是从地里回来的,她们已经干了整整一上午的活,现在回来吃午饭。当她们开始给安翁磕头的时候,在生活中扮演着不同角色的亲人之间都感到了人生的快乐。

  村外的这条小河一定承载着安翁对童年生活的永远怀想,安翁是十多岁才出家的,成为一名僧人之前的他一定在这条小河边放过牛,在小河里游过泳。

  万物都是有灵性的,这是藏传佛教对大自然的一种理解。

  回家的时光是短暂的,作为僧人,他们一生中的大部分时间注定了是要在清苦孤寂的寺院中度过。一名藏传佛教徒,从入寺做小沙弥开始一直到去西藏拉萨取得比较高的格西学位,整个修行的时间将近四十年。虽然安翁没能赶上可以去拉萨求取格西学位的时代,虽然他今天只是一名资历较深的僧人,但是,安翁已经用他的一段真实人生为我们展示出了一名佛教徒的虔诚信仰。

责编:红立

相关视频
更多视频搜索:
CCTV.com - ERROR

对不起,可能是网络原因或无此页面,请稍后尝试。

本页面3秒之后将带您回到央视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