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 体育 | 娱乐 | 经济 | 科教 | 少儿 | 法治 | 电视指南 | 央视社区 | 网络电视直播 | 点播 | 手机MP4
打印本页 转发 收藏 关闭
定义你的浏览字号:
攀枝花 《古堡之谜》

央视国际 www.cctv.com  2006年01月19日 16:21 来源:CCTV.com

  编导:李汾元 摄像:李汾元

  在荒无人烟的崇山峻岭发现了保存完好的古代军营,这古堡究竟是何人、在什么年代修建的?为什么修筑在云雾缭绕的高山之巅?《走遍中国》摄制组跟随考古队员深入千年古营盘,探寻古堡的未解谜团。

  这架飞机降落在海拔两千多米的高山顶端。三年前,攀枝花机场的建设者推平了这座叫保安营的山头,当年没有人想到,在荒山顶上堆砌的岩石竟然是千年的古城堡。

  2005年初春,考古学者刘胜利来到保安营踏访消失的古堡,探寻古堡的未解之谜。

  采访:刘胜利 攀枝花市文物管理所 所长

  “攀枝花建设以前这个地方是一个非常荒凉的地方,它没有文字记载。我们只能从测绘学家,从老百姓那里听到的介绍,标到地图上它就称为保安营了,我们做了大量的考古调查,老百姓也说这里是保安营,是以前军事的设施。”

  随后,刘胜利等考古人员又在周围海拔两千多米的崇山峻岭发现了多处古城堡的残垣断壁,其中营盘山的得胜营保存最为完好。这些古堡究竟是何时、何地、为何修筑呢?

  距今2000多年的南丝绸之路是中国最早通向外界的民间通道,秦、汉时期又成为连接古印度至中亚和欧洲的官道。 如今,营盘山下的马帮古道依然铃声清脆,刘胜利寻访到一位当年牵马的95岁彝族老人,老人15岁时就知道营盘山的古堡附近有个神秘的洞穴。

  在营盘山的彝族村寨,这位彝族老人在80多年中,从未向外人透露过营盘山古堡有神秘的洞穴。这无疑是刘胜利考证古堡身世的重要线索。

  2005年清明节这天,已经下班的刘胜利又匆匆回到办公室,因为一位彝族老人打来电话,说在营盘山古堡附近发现一块奇特的墓碑。

  第二天上午,刘胜利和考古人员再次来到营盘山脚下,两位彝族老人带着刘胜利来到山坡上自己家的祖坟附近,在杂草中找到了他们昨天无意中发现的石碑,这是156年前驻守营盘山将领的墓碑。

  从诸葛亮藏鼓的山洞到古堡守卫者的墓碑,两千多年的朝代更迭,使古堡之谜更加扑朔迷离。攀枝花是四十年前才开始建设的新兴工业城市。古代典籍和历代地方志上对这7座古城堡均无记载。刘胜利等考古人员还多次邀请国内权威的考古和历史学家举办研讨会;然而,攀枝花七大连营的古堡之谜始终迷雾重重。考古和历史专家及民俗学者各抒己见,分别提出各种推断:人们普遍认为是“诸葛营”。东汉末年,蜀汉丞相诸葛亮率大军平定南中叛乱,渡过金沙江时,在山上修筑的城堡。有人说是“孟获营”。当年南中叛军首领孟获为对抗诸葛亮的蜀汉大军在此筑营。还有人认为是“蛮子营”。古代少数民族部落在这些山上筑寨而居。也有人说是“官军营”。古代官军为了征讨贼寇而修筑的屯兵营盘。另一种说法是“草寇营”。古代草寇在此占山为王而修筑的营盘。

  刘胜利从事考古研究20 多年,他是汉族血统,但自幼生长在汉族和彝族共融的四川南部。刘胜利根据专家学者的各种推断,将调查重点锁定在七座古堡遗址中保存最完好的营盘山。

  在考古调查的队员中,只有刘胜利等两名考古人员曾经在此前考查过营盘山。

  神秘莫测的古堡究竟是怎样的景象?诸葛亮深藏铜鼓的洞穴又在哪里?在世代繁衍的彝族村寨还流传着传奇故事?2005年10月,《走遍中国》摄制组继续跟踪拍摄破解古堡谜团的考古调查。

  现代的交通工具沿着南丝绸之路的古道,驶向攀枝花南端和云南相邻的崇山峻岭。

  这里是远离城镇和公路的彝族村寨。营盘山外几乎无人知晓这片世外桃源。依山傍水的彝族村民自古将营盘山视为神山,因此,宁静的千年古堡就显得更加神秘莫测。

  年近70的何汉福老人7岁时就上过山上的古堡,从小他就常听老人们讲起诸葛亮的传奇故事。

  东汉末年,南中地区,即现在四川、云南交界区域的少数民族群起叛乱,叛军的主要首领是孟获。公元225年,蜀汉丞相诸葛亮率军南下,在四川以南的崇山峻岭与孟获对峙。

  当考古队员来到营盘山脚下时,山顶突然阴云笼罩。如果秋雨提前降临,此次考查将被迫放弃。全体队员只好露营待命。

  第二天早晨,彝族老人何汉福在营盘山脚下摆放香案,老人召集为考古队帮忙的村民们按当地的习俗祭拜山神。

  半个时辰之后,营盘山顶的云雾奇迹般地渐渐散去。营盘山的东、北两面都是无法攀登的陡峭悬崖,西南面的道路又崎岖险峻,这条古道是从四川进入云南的必经之路。

  在半山腰的丛林里,考古人员有了新的发现。

  考古人员无法现场断定古哨所的修筑年代,答案也许在营盘山顶的得胜营古堡。再往前走,就是毒蛇和野兽经常出没的区域。此时,刘胜利要求队员必须结队同行, 因为前方要穿越10多公里的原始丛林,古道两边会有落叶遮盖的沼泽和悬崖。

  据传说,当年蜀汉大军通过深山丛林时,大多数将士中暑生病,诸葛亮见这里山势易守难攻,便决定在凉爽的山顶上安营扎寨。穿过原始丛林,营盘山主峰的山势呈现出神奇的侧卧人形。

  今天气候不太好,这个整座山是营盘山,营盘山这个位置是先锋营,左边,右边这个位置上去就是得胜营。

  此时天空由晴转阴,刘胜利要求队员加快脚步,否则下雨时会进退两难。

  临近傍晚时阴云密布,考古队员登上了得胜营古堡,古堡宽厚的城墙蜿如巨龙般横亘在山顶。此时,彝族山寨的30 多名村民,早在摄制组登上营盘山之前,就将500多公斤的摄影摇臂等器材背到海拔2400多米的山顶古堡,才使得电视镜头能更全面表现古堡的景象。

  当年主寨门旁边的哨所和古堡高耸的寨门已成为今天的残垣断壁,然而,山石垒砌的垛口依旧展现着古城堡的威仪。1700多年前,诸葛亮率领蜀汉大军金戈铁马的喧嚣似乎就在眼前。

  据传说,当年诸葛亮下令手下的大将分别占据了周围的高山峻岭,各山头营寨互为犄角,彼此接应。

  浓烟是当年最快捷方便的通讯工具,其他营寨得知战况后便会及时发兵救援。

  巨大的烽火台显示出诸葛亮蜀汉大军整体作战的军事优势。

  当年,诸葛亮指挥蜀汉大军趁夜色突袭孟获的叛军,千军万马如神兵天降,从四面的高山城堡一直杀到孟获的主营,并将孟获生擒,而诸葛亮却将决心死战的孟获放虎归山。

  此时天色已晚,躲在云层中的夕阳奇迹般地露出光芒。考古队员准备露营休息。第二天,刘胜利计划兵分两路,一路考查古堡修筑的年代;另一路在周围的山崖上寻找神秘的藏铜洞穴。

  夜色降临时,乌云都躲到了半山腰,营盘山顶宛如仙境一般;而此时山顶却寒风四起,气温很快降至零摄氏度左右。

  男女队员们围拢在篝火旁吃烤肉唱山歌。刘胜利的一首彝族情歌《赶马调》,将沉睡的古堡带回千百年前神秘的岁月。

  第二天,摄制组凌晨就登上古堡的制高点。古战场的呐喊厮杀似乎就在昨天。1700年前,诸葛亮是否也登高远望,想出了降服孟获,平定南中的治国良策?

  清晨,帐篷外挂满露水,松涛声将刘胜利从梦中唤醒。

  在明媚的阳光下,考古队员兵分两路,开始了最关键一天的考古调查。

  摄制组按原定计划继续跟踪刘胜利走进得胜营古堡。这是已经自然坍塌的城墙垛口,在垛口下方残存着被泥沙掩埋的射击孔。

  沿着古堡的城墙,刘胜利和考古队员继续寻找线索,这时,在垮塌的城墙中间生长的参天古树引起了考古人员的注意。

  这棵古树成为见证古堡具体修筑年代重要物证。

  刘胜利用便携显微镜分析城墙的风化程度,仔细甄别古堡的年轮。

  在古堡的城墙周围,巨大的岩石显示着当年壮观的建筑场面。刘胜利在古城堡山坡下的丛林中又有了重要发现。这些人工开凿的痕迹又是什么呢?

  在修筑坚固的城墙之内,古堡的屯兵数量会是多少呢?

  考古人员又向得胜营的附营先锋营攀登,这里是营盘山的主峰。

  诸葛亮占据军事的绝对优势,采取“攻心”战术,对孟获“七擒七纵”,使其诚心降服。此时,另一路考查人员打来电话没有发现有价值的洞穴,刘胜利也在查找另一条下山道路。

  据传说,诸葛亮在营盘山脚下准备渡金沙江时,四周云雾缭绕,人马无法前行,诸葛亮祭拜神山流传至今。

  在营盘山的最高点可以看到四周的七大连营,远处的山头是100多公里外的攀枝花宝安营机场。此时,刘胜利安排所有队员准备下山,晚上在山下露营。

  南中之乱平定后,诸葛亮注重改善民族关系,偃旗息鼓由此而来。

  刘胜利和考古队员回到营盘山脚下时,附近彝族山寨的村民自发地聚拢在草坪上,围着篝火跳起欢快的锅庄舞。

  直到傍晚时,另一路队员回到营地,在村民的配合下,考古人员发现了深藏在密林中的神秘的洞穴。

  诸葛亮为使南中长治久安,大力发展地方经济,从此偃旗息鼓。并将所有战鼓封存在深山洞穴中。铜鼓的中心是太阳图案,从此,太阳成为当地彝族人崇拜的图腾之一,从东汉末年起止至明朝初年,营盘山脚下世代繁衍着彝汉和亲的后裔,直至今日。

  刘胜利和考古队员再次来到曾经看到铜鼓的彝族老人的家中,详细寻访神秘洞穴的有关线索。

  在当地干部的配合下,考古人员在营盘山北面的山崖上找到了李显龙老人所说的神秘洞穴。洞穴内凉爽干燥,周围岩壁被人工开凿得十分平整,进入洞口10几米时,巨大的山石封堵得越来越窄,直至无法前行。

  洞穴的两个巨大的入口都被风化严重的巨大的山石堵死了。要对洞穴进行深入挖掘,这需要报请国家有关部门的批准。如今,雄踞山巅的七大古堡连营居高临下俯视着巍然壮观的攀枝花山城。40年前荒无人烟的不毛之地发展为今天长江上游的第一大都市。在这座高山上,就是古堡从此消失的保安营机场。

  看来,只有寄希望打开神秘的洞穴,那时,也许能够破解古堡之谜。

责编:红立

相关视频
更多视频搜索:
CCTV.com - ERROR

对不起,可能是网络原因或无此页面,请稍后尝试。

本页面3秒之后将带您回到央视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