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 体育 | 娱乐 | 经济 | 科教 | 少儿 | 法治 | 电视指南 | 央视社区 | 网络电视直播 | 点播 | 手机MP4
打印本页 转发 收藏 关闭
定义你的浏览字号:
齐齐哈尔《达斡尔人的火球》

央视国际 www.cctv.com  2005年11月11日 17:38 来源:CCTV.com

  编导:刘玲  摄像:李亭

  一个古老彪悍的北方少数民族:“达斡尔族的基因最接近于古代的契丹族”;走出了共和国第一支专业曲棍球队,驰骋国际赛场:“中国队一共打进去七个球”;一场原始而激烈的火球比赛即将上演。

  和以往一样,在齐齐哈尔市的梅里斯达斡尔族区,黑龙江省运动会的曲棍球选拔赛又是在十几年的老对手莽格吐村和哈拉新村之间进行,而且在省运动会的闭幕式上两个队还要打一场达斡尔族传统的火球比赛。

  吴凤亭曾是省摔跤队的专业运动员,退役后他回到了莽格吐,开始普及现代曲棍球运动。由于教练受过专业训练,所以莽格吐队在战略战术上,略胜哈拉新村一畴。

  在哈拉新村,曲棍球教练多力柱,面对即将到来的比赛似乎并不着急,他的队员个人技术要比莽格吐的队员强一些,上届省运会的选拔赛,哈拉新村队就是二比零战胜了莽格吐队。

  莽格吐村和哈拉新村,都是达斡尔族人居住的小山村里,这里自古流行着一种和现代曲棍球极为类似的运动,达斡尔人称为“贝阔”,但他们最喜欢的还是在夜间进行的火球比赛。

  曲棍球是世界上对曲棍球的学名,达斡尔族人叫“贝阔”,或者是“波类”。但是没有叫贝阔波类的,只能说一个,贝阔就是弯曲的棍子,跟现在国际上的用语曲棍是很接近的,球我们叫波类,英语管曲棍球叫ball,非常接近,很遗憾,达斡尔族没有文字,从古以来就没有文字记载,只是口碑相传。

  达斡尔的意思是"原来的地方",也就是故乡。几百年来,达斡尔人居住在黑龙江嫩江流域,历史悠久的渔猎生活,造就了达斡尔人的剽悍性格,创造了许多与生产生活息息相关的体育活动,打贝阔是达斡尔族男子必备的本领。

  达斡尔人打贝阔,一般没有专门的裁判,大家以道义为准绳的,球棍一律从右侧击出,以免互相击伤,任何人不得用球棍打人、绊人。对达斡尔人来说,保持良好的赛场球风,就是做人的品行和形象。

  契丹的本意是"镔铁",也就是坚固的意思。这是一个剽悍勇猛的民族,一千多年前,在契丹人中盛行着一种马球运动,其打法与现代曲棍球极为相似。

  1976年,以达斡尔族小伙子为主组成了中国第一支曲棍球专业队,这些从偏僻乡村拼杀出来的达斡尔族小伙子们,凭借着祖先留给他们的贝阔技艺冲向了国际大赛场。

  距离比赛还有两天的时间,在莽格吐村,收工回来的队员们在吴教练的带领下在小学校的操场开始了训练,比赛的输赢关系到的是两个村荣誉的问题。

  比赛前的这几天是队长石小子最忙的时候,不但要组织训练,还要帮助队员们制作球棒,他制作的球棒虽然略显粗糙,但队员门用起来却十分顺手。

  打贝阔在达斡尔族人中可以说是老少皆宜,打贝阔用的棒子需要寻找天生弯曲的柞木树根自己制作,长短没有统一规格,大多根据个人的身高和习惯做成。

  十七世纪中叶,沙俄军队入侵中国黑龙江以北流域,战争打破了达斡尔人平静的生活,他们拿起了武器,在清朝政府的领导下,奋起反抗,用鲜血和生命捍卫了祖国北疆的山水和自己美丽的家园。

  在战场上征战多年的达斡尔族士兵们,在茫茫夜色中想起了家乡的“贝阔”。他们点燃了随手削成的木球,拔出了贴身的战刀,打了一场酣畅淋漓的火球比赛,从此,达斡尔人“白天玩贝阔,晚上打火球”,世世代代,一直流传到今天。

责编:红立

相关视频
更多视频搜索:
CCTV.com - ERROR

对不起,可能是网络原因或无此页面,请稍后尝试。

本页面3秒之后将带您回到央视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