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 体育 | 娱乐 | 经济 | 科教 | 少儿 | 法治 | 电视指南 | 央视社区 | 网络电视直播 | 点播 | 手机MP4
打印本页 转发 收藏 关闭
定义你的浏览字号:
齐齐哈尔《恩怨迁徙路》 

央视国际 www.cctv.com  2005年11月11日 17:34 来源:CCTV.com

  编导:李四平 摄像:王俊凯

  在齐齐哈尔城市面貌日新月异,崭新高楼不断拔地而起的时候,西二道街上的这座老房子,却被小心地保留下来。很难想到,这座房子不仅与历史上一件重大冤案有关,而且还涉及历史上一个特殊的群体—流人。

  采访

  这古往今来有很多被贬职的人,被流放的人,被称为流人。东北流人的构成吧,就以他们的身份来分的方法,共有数种。一种是达官贵人,包括甚至还有皇帝,像宋钦宗、宋徽宗,这是一种类型的,属统治阶级当中的成员;另外还有一部分人,就是文人学者。此外呢,还有普通老百姓。

  齐齐哈尔的外来人口占百分之九十以上,最早迁徙到这里的就是流人。如今,在这些来来往往的人群中,我们不清楚到底谁是流人的后代,但我们还是找到了这样一个特殊的家庭——老吕家。

  一百多年前,这座磨砖对缝、砖雕精美的青砖大瓦房,只是吕氏豪宅的一个部分,它的气派,它的风光,在齐齐哈尔独一无二。时过境迁,曾经的吕家大院已经拆除了绝大部分,仅保留了这座当年的家祠。

  吕川,是齐齐哈尔吕氏家族的一位后人。在他的家里,我们看到了珍藏在檀香木盒中的吕氏家谱,看到了一个响当当的名字:吕留良。

  吕留良是浙江崇德人,清初一位很有影响的学者。公元1727年,一位崇拜吕留良的湖南人曾静,因策划起兵反清被抓,雍正皇帝亲自过问这个案件。案子审理了四年,有一批人被抓。曾静等人处斩刑,吕留良则在死后五十余年 被"开棺戮尸",吕氏九族一百多人流放到东北黑龙江。这就是清朝影响巨大的"文字狱案"。

  还住在吕家大院的吕川,经常会和自己的儿子一起 ,从家谱里了解家族的历史。流放到齐齐哈尔的吕氏后人,是吕留良的四个孙子。

  当时的齐齐哈尔,还是个建立不久的边塞小城,常住人口主要是发配戍边的站丁、船丁,还有就是住草屋、披兽皮,靠放牧、打猎为生的土著居民。

  有一次,他看见一个萨满为躺在篝火边的孩子跳神驱邪。当时,他忍不住要上前给孩子看病,却被毫不客气地赶走。

  流人来到异地他乡,就等于开始了充满不幸的人生旅程。但是,流人在艰难的处境中,最早给这里带来了文化。他们用自己的不幸,传播和成就了文化。

  不久,一个转机出现了。

  吕景儒借此机会,开起了齐齐哈尔历史上第一家药房。其他的吕氏后人在各个行当也都做得风生水起,他们经营的油坊、磨房和百货、五金、等商号遍布齐齐哈尔。

  一百年后,吕氏族人在齐齐哈尔城西这条繁华地段上,大兴土木,盖起了一片青砖瓦房大宅院。齐齐哈尔人都叫他们“老吕家”,可是在当时的官方户籍登记上,始终都有这样一个字眼:流人。

  据有关资料显示,仅仅在清朝三百年中,因各种原因被流放到东北的人数达150万人。他们的到来,使这里有了文化气息。

  这是坐落在龙沙公园内的齐齐哈尔图书馆古籍部,这座楼房有一个书香飘逸的名字——万卷阁。

  万卷阁模仿北京皇宫内的延春阁建造。在它的二层,摆满了高大的书柜,里面收藏了善本书六百余种七千多册,古籍文献七千余种共十二万多册。这些数以十万计的古籍善本,是从那里收集上来的呢?

  李淑清是这里的工作人员,每天她都要看护和整理这些古籍。李淑清告诉我们,许多珍贵的书籍是流人从关内带来的,还有很多是他们写的。

  可想而知这些书是非常珍贵的,咱们能想象到当时这些流人啊,历经千辛万苦,背井离乡,而且在当时可以说交通是极不发达的情况下,能把这些书籍带到黑龙江,带到了我们齐齐哈尔。

  《龙沙纪略》一书的作者方式济,是清朝康熙四十八年的进士。1713年因受文字狱的牵连,他和父亲一起被流放到齐齐哈尔。

  虽然父子俩住在低矮狭窄,四面漏风的草房子里,靠着燃烧干马粪取暖。但是,在这两位身处逆境的文化人心里,总有一种割舍不去的情怀。

  与万卷阁相邻的望江楼,最初只是江边的一个土丘。流人看好这里,开始搭起一个简陋的草亭,大家就有了一个聚会、消遣的场所。方家父子当年就常来到这里。

  后来,流人们在这里结成了黑龙江第一个文学组织——菊花诗社。

  从清朝顺治年间开始,齐齐哈尔在接纳数以万计流人的同时,也接受了他们带来的各种本领和技能。可以说,如果没有这些流人,就没有了齐齐哈尔三百年的文化史。

责编:红立

相关视频
更多视频搜索:
CCTV.com - ERROR

对不起,可能是网络原因或无此页面,请稍后尝试。

本页面3秒之后将带您回到央视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