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 体育 | 娱乐 | 经济 | 科教 | 少儿 | 法治 | 电视指南 | 央视社区 | 网络电视直播 | 点播 | 手机MP4
打印本页 转发 收藏 关闭
定义你的浏览字号:
龙岩 《春到客家》

央视国际 www.cctv.com  2005年10月26日 16:28 来源:CCTV.com

  编导:查格德尔 其木格 摄像: 吴伟昆 华林锋 陈世琛

  今天是正月十五,江修源一大早就起来了,他从初一开始制作的龙头,今天就要完工了。每年的正月十五,是姑田镇大龙出游的日子。而每年游大龙都是由一个姓氏家族联合进行的,一年一个家族轮流承担,今年游大龙的是中保村的江姓宗族。龙头的制作是抽签决定的,能制作龙头是家族的荣耀。那么连城客家人游大龙的风俗,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呢?

  龙头抬出去之前,游大龙的宗族要进行隆重的祭祀活动。据说用鲜血祭过的龙头才能使大龙活起来,使大龙有吞云吐雾,威震山河的气势。

  祭拜完毕,龙头在一片爆竹声中起驾,同族各家各户就抬着一节节竹编纸糊的龙身,每一节龙身顺序跟随,到村外指定的地点与龙头逐一连接。龙身一般高2点4米,长4米,大龙就是由这一节节龙身组合而成。

  龙头高2米,长7米,口含直径70厘米的大红龙珠。临近黄昏时分,这条号称天下第一龙的姑田大龙,已经在山间田野缓缓移动。一般来说,大龙的长度和游大龙的家族有关,姓氏家族越大,龙身也就越长,最长时可以达到1000多米。龙身上都写有文字,随着时代的发展,这些文字也有了现实的意义。游龙队伍浩浩荡荡,绵延数里,男女老少左右相随,热闹非常。大龙所到之处,家家户户点香烛,摆果茶,迎接龙游大地,喜到人间。

  姑田游大龙,已经有四百多年的历史,至今能够代代相传,除了人们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的美好愿望之外,也许还因为远离中原的客家人对古老传统和文化,一种执著的保留和守望吧。

  姑田游大龙还有一个奇特的地方,开始游龙的时候要比谁家的龙身做得精致漂亮,而第二天游完龙,谁家的龙身最破烂就预示着最吉祥。所以游完大龙,人们急急忙忙把龙身踩扁挤烂,然后再放火烧掉,等到明年再做一条新的姑田大龙。

  走古事有七座古事棚,每棚古事由房族内挑选两个十岁左右的男童,按戏曲装扮,化妆脸谱,身穿戏袍,一名扮主角,一名扮底座的护卫。用铁圈固定腰身,直立在一个铁杆之上。 古事棚是一座由木柱镶成的方形框架轿台,四周饰上精美的画屏,用两根轿杆来抬;每棚约重四百余斤,须用二十二名抬夫来抬,因为竞走激烈,要三班轮替,所以一棚古事也要六十六名抬夫,抬夫也是从房族内挑选出来的。

  走古事开始后,七棚之间竞相赛跑,跑到最前面的为大吉大福。因此,在当地人看来,"走古事"实际上是房族兴旺与否的体现,或者说是房族势力的一种竞赛。更为精彩的是,走古事走完陆上,还要水里走。

  这天是农历二月初六,北团乡上江坊村的村民,正在为游大粽做准备。几天前他们就上山采来很多粽叶,因为包大粽需要用上万片粽叶缝制成装糯米的粽衣。 除了要包一个特大号的粽子,还要另包上百个指头大小的公母小粽,游大粽时挂在大粽的尖端。

  包大粽需要用120斤糯米,其中60斤铸成糯米饭装入大粽的尖顶,60斤生糯米浸泡后装入粽子的底部。因为大粽实在是太大了,每步程序都要好几个人协作才能完成。装好糯米后,把粽衣包好,一个一点六米高的大粽就完成了。

  二月初七一大早,大粽就开始下锅蒸煮了,煮熟大粽需要四天四夜。二月十三日,鸣锣开道,用金箔包裹,外面贴满纸花的大粽被抬了出来,一路吹吹打打,沿着田间大道和村民家门前游行。那么上江坊村为什么每年都要做一个如此巨大的粽子呢?

  做大粽的人家叫做福手,活动结束后,乡亲们聚在一起祝福他和全村的人们吉祥如意。游大粽的糯米,分到每家每户,准备酝酿无数个春天的甜蜜。

  酿酒是客家人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事情,性格刚毅的客家人,无论男女老少都会喝点儿酒,酒的好坏,不仅是对家庭主妇手艺的评判,也对新的一年吉祥的企盼,新生活的期盼。

  听村里的老人们说,过去每逢过年过节或者庆祝丰收,家家户户都端出一壶酒,一盘菜,摆在一起,摆成一条长长的宴席,全村男女老少围坐在一起,喝酒吃菜,渐渐的成了升平村的民俗节日——百壶宴。那么今天这个传统节日将会是一番什么样的景象呢?

  二月初二这天,村民们把新酿的米酒装入锡壶,还准备好各式各样的炸米果。炸米果不仅是为了拿到百壶宴上和大家一起品尝,还因为这些米果有着美好的寓意。

  村民们自己组织的民乐队,奏响了欢快的乐曲。俗话说“好雨知时节”每当这个节日来临的时候,都会下起淅淅沥沥的小雨,以大早村民们陆陆续续走出家门,带着自己新酿的米酒和刚刚做好的米果,向村口聚集 。

  百壶宴中最大的酒壶摆好了,村民们抬出敬神的轿子,由两个人上场相对摇晃,推来推去,大家围观喝彩。人们轮番上阵,退者为败,优胜劣汰,直到最后比出个高低。

  活动结束之后,大家恭恭敬敬的敬完神仙,百壶宴就开始了。因为宴席上有很多酒壶,所以就叫百壶宴,又因为在客家话里,壶字与福字同音,因此百壶宴也成了客家人追求幸福生活的表达方式。

  百壶宴也叫保苗节,在升平村已经有500多年的历史了,百壶宴是春节结束,春耕开始的标志。

  醇香的米酒,纯朴的情谊,一眼望不到头的长长宴席,满面笑容的欢乐人群。春到客家春常驻,也许热情好客的客家人也留住了春天的脚步,使初春的闽西大地,无论走到哪里,满眼都是春意融融。

责编:红立

相关视频
更多视频搜索:
CCTV.com - ERROR

对不起,可能是网络原因或无此页面,请稍后尝试。

本页面3秒之后将带您回到央视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