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家地理 > 嘉兴 > 正文

嘉兴 《莫氏庄园》

央视国际 (2005年10月26日 15:43)

  编导:袁惠敏 摄像:郑斯宁

  莫氏庄园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被誉为江南六大名园之一,是平湖惟一保存完整的晚清建筑风格的江南园林。隔河观望,百年后的莫氏庄园如今依然保留几分富贵几分庄重,让人依稀可以想见它当年的气势。如今时过境迁,百年老宅在沉寂中似乎还在诉说着这里曾经的往事。百年前庄园的主人究竟在这里留下了怎样的故事,大宅门内又上演了怎样的人事沧桑呢?

  照片上的男子就是莫氏庄园的主人,他叫莫放梅,据说当年为了建造这个庄园,莫放梅倾注了大量的心血。仅筹划就花了七年的时间,策划完成后从老家福建请来能工巧匠历时三年才建造完成。

  莫放梅是福建人,他为何要在浙江的平湖建造这么精美的宅子呢?他是怎样来到平湖的呢? 这就要从平湖的历史说起了。

  从地图上来看,平湖位于浙江省的东北边缘,南临杭州湾,北与上海交界。这里的乍浦港也就是现在的嘉兴港在宋元时期就成为重要的海运和军事港口。由于平湖河运海运的便利,元朝时期在这里设置了市舶司,外国的商船和来自广州、福建的商人经常在此贸易。这种贸易在明朝时期由于海禁一度中断,清康熙年间,解除了海禁,恢复了海上贸易。据记载乾隆、嘉庆年间这里的海上贸易一度达到鼎盛。

  据说当时乍浦港的航线是很多的,包括东南亚各国,当时日本在正德年间颁布了一个法令,只允许几个港口有对日贸易权,当时上海港跟乍浦港成为中日贸易的中心港,所以当年许多来自南京、宁波等各地的商船,都要要先到乍浦,然后再到日本。

  采访:平湖史学家 蒋苍苍

  平湖的乍浦港是杭州湾北岸惟一的出海海港,也是一个历史名港,在清康熙二十三年解除海禁以后,乍浦港逐渐发展成为中国与日本,中国与东南亚各国,贸易的主要港口,乍浦港在国内贸易中地位也十分突出,其中最主要的大宗进港货物就是木材,当时乍浦海塘内外木材堆积几十米高,称之为木山。这些木材主要来自福建省,一批福建的木材商人,因此还迁居到乍浦,平湖墨氏的祖先,也就是其中之一。

  当时优越的贸易条件,吸引了一大批来自全国各地的商人汇聚到平湖,平湖因此繁荣而又富硕,此时的平湖拥有了另外一个名字——金平湖。莫放梅的祖辈就是那个时期来到了平湖,开始了莫氏家族最原始的创业。

  采访:平湖文史专家 蒋苍苍

  平湖莫氏是在清康熙年间迁居到乍浦的,当时他只是一个普通的福建木材商人,传至五世也只是生活小康,到了第六世的时候,也就是莫放梅的父亲那个时候,遇上了太平天国失败,江南沿海战后重建的机遇,木材需求量大量增长,莫氏家族抓住了这个机遇,获得了丰厚的利润,积累了巨额的财富。

  在前辈的丰厚积淀中,莫放梅继续着艰苦的创业,后来生意越做越大。先后在平湖、福州、上海开了三家木行,把附近的木材经过乍浦的港口中转销往各地。

  莫氏庄园陈列馆的研究人员在研究中发现,莫放梅是一个很懂经营的人 。在当时的封建社会,很多人把土地看得相当重要,莫放梅看了时机投资买地,广置良田,几年下来就买了六千多亩土地,成了平湖有名的豪绅。

  1890年,莫放梅在鸣珂里父亲的旧居旁,又进了八户人家的六亩的田地, 耗资十万两白银终于建成了鸣珂里新居——莫氏庄园。

  采访:平湖文史专家 蒋苍苍

  这里是当时平湖富人聚居区,在清朝的时候叫名可里,它的北面,过去就是平湖当时最繁华的商业街,这条河实际是一种护城湖的性质,南湖,后面还有北湖,环城的护城湖,这里风景也比较好,离繁华的商业区也比较近,又幽静,所以当时平湖的许多富家大户都在这里.

  当年曾经繁华一时的鸣珂里已经没有了往日的喧嚣,如今生活在这里的是平湖再普通不过的百姓,但对于这里曾经的发生的故事许多老人还有着深深的记忆。

  乍浦港成就了金平湖一段不同寻常的历史,也成就了像莫氏庄园这样一批江南名园。

  水乡的古宅一般是临水而建,但一般来说在后门设船埠的比较多,像莫氏庄园这样在正门设船埠,比较少见。

  走进莫氏庄园 ,我们被莫氏庄园门厅中的肃静、回避这些只有官府才有的这些硬牌执事给迷惑了,他们家不是做木材生意的吗?怎么变成官府了呢?看来其中定有缘由。

  采访:莫是庄园陈列馆 王维军

  “有了土地以后,这墨家又开始想,如何在当地提升自己的身份跟地位,就开始向光绪帝买了一个官,捐官,所以我们在正门的位置看到有卿家三品衔候补江苏之隶州知州,这些应该说官府里才可以出现的那些仪仗,这正是当时墨家买官以后,为了显示自己的身份跟地位,陈列在门厅左右,说到墨家买的官应该算也不小,卿家三品衔,相当于副省级的级别,我们看牌头上写着有候补两个字,因为他那个官是候补官,有那个官衔没有这个权力,但是可以享受一些待遇,出去可以穿官服,坐官轿,同样也可以鸣锣开道 。”

  虽然是一个三品官,但牌子上写着江苏直吏之州,莫放梅的家在浙江平湖,为什么会买一个江苏的官呢?

  采访: 莫是庄园陈列馆 王维军

  这个牌子上写着,江苏之隶州知州,有些都会提出这个问题,为什么在浙江这个地方上面有江苏两个字,我们知道清政府是一个少数民族的统治阶级,满族的统治阶级,当时为了防止汉人对他政权不稳固的影响,所以对汉人买官的就采取一种约束机制,当地人不可以在当地做官,要回避,吏部抽签,抽到什么省份到什么省份,墨庄主抽到一个江苏,所以在牌子上写着候补江苏之隶州知州。

  当年求官若渴的莫放梅留下的如今依然完好清朝官帽和当年坐过的花轿已经成为一种陈列,当年头戴顶戴花翎的画像却已布满灰尘。但无论怎样,这些都见证了当时的主人曾经一度显赫一时的地位。看到这些,不能不让我们对清朝那段有钱就克买官的历史感到滑稽可笑。

  采访:平湖文史专家 蒋苍苍

  清朝的捐官正式名词叫捐纳,它开始于康熙年间,它有一整套严格的制度,不是什么人都可以捐的,它有一定的资格,并且朝廷规定,只有军需,救灾,海防等等这些事项,朝廷缺钱的时候才开捐,到了清晚期捐官越来越烂。

  据说莫放梅捐了这么一个候补三品官以后,一直期待着有朝一日能够名至实归,真正拥有三品官的权利,只可惜到他69岁死去也一直也没有补上这个缺,留下了一个终生遗憾。

  从莫氏的家谱上来看,莫氏家族中没有一个人是通过科举考试做官的,这样他们在当地的政治地位就相对低了许多。捐官以后的莫放梅,为了显示自己的身份与地位,就在门厅设置了这些肃静回避执事牌。虽然没有实权,出去也是可以举仪仗牌,鸣锣开道,享受一些特殊待遇,这样的阵势足以使莫家在平湖显赫一时。政治地位的提高,很快使莫放梅在上流社会占有了一席之地,这对他后来的生意发展,也起到了促进作用。

  这个看起来很是特别门,是当年莫氏主任身份与地位的另一个象征。这个门在中国古典建筑中叫仪门,也叫塞门、二门。俗话所说的大门不出二门不迈就是指的这个门。在封建的礼仪中,仪门一般是关起来不开的,只有碰到重大的礼仪场合,来了贵宾这道门才打开,主人和贵宾可以坐着轿子从这里进去。女人和下人是不能从这里经过的,他们有专门的通道,就是这条黑漆漆的被称为闭弄的过道。为了显示威仪,莫放梅把门槛设计为一个三岁儿童的身高七十多厘米,以至许多现代人跨越起来也有一定的难度。

  采访:莫氏庄园馆长 王维军

  这道门我们又称之为户,一户人家的户,以前封建社会是男尊女卑,妇女日不出门,夜不出户,指的就是这道门,或者说大门不出二门不迈,这道门就称之为二门,所以封建社会男尊女卑的那些封建利益,规划次序,通过二门体现得很清澈。

  为了显示封建家庭的威严,为了限制妇女的出入,莫氏把门槛设计得很高,就连我们这些现代人跨越起来也有一定的难度。……

  采访:莫氏庄园馆长 王维军

  高高的门槛实际上也是地位的象征,门槛高,代表这个家族门第显赫,身份高,地位高,门口的两个石鼓,我们又称之为户对,门当户对的户对,在户的跟前有一对有一双,所以我们称之为户对,碰到重大的礼仪场合这道门打开,平时还是关住的,打开以后贵宾来了以后,把这个门槛拆掉,坐着轿子顺着这条道往里边走,所以这平时还是关起来的。

  不让从正门出入的妇女和下人,究竟从哪出入呢?这条黑漆漆的过道叫避弄,是当时为妇女和下人专门设计的……

  在一般的江南的宅地,这种凌空的仪门比较少见,一般门楼的雕刻往往以单面的居多,莫氏庄园的这个门楼不仅双面雕刻,而且寓意丰富,寄托了主人很多美好的愿望。

  采访:莫氏庄园馆长 王维军

  墨氏庄园的砖雕门楼同样是我们这边的一绝,精雕细琢,很细腻,许多的图案大都寓意着传统的儒文化的思想,取材于三国演义里面的忠孝节义,鲤鱼跳龙门,暗八仙,这些我们大家都可以看得到,像这鲤鱼跳龙门,活灵活现,栩栩如生,这实际上也渗透着主人的思想。

  专家们介绍说墨氏庄园是建在莫放梅捐官以前,但是从建筑的整体布局来看,这个庄园某些地方是模仿了官宅建造的。严整的布局,开阔的厅堂,精美的雕刻,这些都应是在江南官宦宅地才具有的特点,而莫氏庄园真的是有过之而无不及。

  在莫氏庄园厚厚的墙壁中,我们偶然发现了一个像窗户又不是窗户的木架,它究竟是做什么用的?

  捐官以后的莫放梅,官场的应酬就在这个厅,也叫正厅。厅所使用的家具都是最好的紫檀制作,直到现在完好无损,据说保存这么完好的一整套清代紫檀家具,已不多见。应该说莫氏庄园从建造格局到家具都能处处能体现出一个木材商人的雄厚实力。

  就在正厅的墙壁上,我们发现了这种类似博古架子的东西,在墙壁上安装这个木架子,究竟会有什么用途呢?这个问题也曾让莫氏庄园的管理人员感到困惑。

  采访:莫氏庄园馆长 王维军

  前几年我们维修的时候,这边的墙壁石灰剥落,剥落以后发现里面有一个空的木框,那个木框到底干什么用,我们思考了好久,也采访了墨家的一些后代,了解了当时的一些情况,在仓库里面反复寻找,最后找到两个空架子。

  重新被安置在墙壁上的木架子,其实有一个专门的名称,叫小姐窗,那么小姐窗究竟有什么样的用途呢?

  采访:莫氏庄园馆长 王维军

  它的功能主要是这样,透过这个窗口可以看到下面正厅春晖堂,而正厅在封建社会是南尊女卑,妇女不登大雅之堂不可以去,要了解来了哪些客人怎么办,就通过这个窗口往下窥视一下,看看来了哪些人物,透过这个窗户反映出当时的一种文化,反映出当时封建社会妇女的地位,在这个窗口里面体现出来。

  如今来到莫氏庄园的人们都会在小姐窗前驻足停留,我们也不例外。小姐窗让我们对在这个大宅门里生活女人充满了神秘感。莫家的女人们在这里究竟过着怎样的生活?

  采访:莫氏庄园馆长 王维军

  当时葛家在当地有一万多亩土地,而墨家只能占第六位,有六千多亩土地,当时墨家跟葛家门当户对,然后联姻,组合了这么一个家庭,在当时也传为一种美谈,整个墨放梅的夫人葛香凝是很有手段的这么一个女人,很能干精明的一个女人,整个庄园都需要她的打理,包括当时的一些经济上,家族里边的大大小小的事理,都由她一手掌管,包括她的子女都怕她三分,包括她的媳妇都惧怕她三分.

  这张照片上的女子是庄园主人莫放梅的孙女,从她时髦的着庄很容易让人想到三十年代上海滩的时髦女郎。可以说当时的莫家小姐和公子们是引领了当地的时尚潮流的,除了家境富足,更重要的是莫家后来的开放。

  中国传统的家庭,喜欢几世同堂地聚居。莫家当年也是几代人住在这个庄园里面。不同时代的烙印。到了莫放梅的孙辈,已经到了民国时期,时代的变换在他们那一代人的居住摆设上有着非常清晰的体现。

  采访:平湖文史专家 蒋苍苍

  当时晚清,民国时期,平湖的大户人家,由于他们都在上海,家属在上海有产业,所以他们也经常到上海去,他们作为上海的城市妇女的时尚,他们学得最快,包括墨家的小姐们,他们把上海的时尚带回到平湖,他们影响了平湖城镇妇女时尚观念。

  生活在莫氏庄园里的女人们,她们的命运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变化,从最初的日不出门,夜不出户,到引领平湖的时尚潮流。一百年来,莫氏庄园默默目睹了这些起落沉浮的人事变幻,岁月的更迭与沉浮。

责编:红立  来源:CCTV.com

本篇文章共有 1 页,当前为第 1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