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 体育 | 娱乐 | 经济 | 科教 | 少儿 | 法治 | 电视指南 | 央视社区 | 网络电视直播 | 点播 | 手机MP4
打印本页 转发 收藏 关闭
定义你的浏览字号:
蓝调青岛

央视国际 www.cctv.com  2005年10月11日 15:37 来源:CCTV.com

  碧海蓝天,红瓦绿树。一个中国城市为什么一派欧陆风情?面对大海,海誓山盟,为什么那么多情侣也痴恋这座岛城?

  激情浪漫的情侣、阅尽沧桑的老人。

  夜色中的青岛,是谁点燃了城市的激情,是酒,是100年的青岛啤酒。

  清晨,美丽的青岛在栈桥引领下从睡梦中醒来。多少年来,栈桥已经成为青岛的标志,也见证了青岛的百年沧桑。

  栈桥,原本是一个码头,初建于十九世纪九十年代。那时,栈桥附近散布着几个渔村,后来这里形成了商埠,清政府就在这里设立了海关。然后,栈桥便伴随着青岛一起成长。

  1917年秋天,有一位花甲老人来到青岛,他仅用十六个字,就点染出了青岛的山海风情:"碧海青山,绿树红瓦,不寒不暑,可舟可车”。这个人就是康有为,此时的他刚经历了政治的失意,在苦闷中来观察眼前的风景,想必他是从心底发现了青岛之美。当康有为发出对青岛的由衷赞叹的时候,仅仅距青岛建置才26年。

  由于历史的原因,1897年11月14日,德国占领了青岛,并在这里开始了拆毁渔村,建设城市的过程。为此,当时的德国政府派了一大批规划专家来到青岛,历时数月,完成了对青岛的城市规划。此后的17年中,为建设德国人梦想中的这座军事要塞,一座远东的样板城市。中国劳工付出了艰苦的努力,20世纪初期,这些青岛历史上的著名建筑已经建成。

  鲁海,一位文史专家,前任青岛图书馆馆长。老人以74岁高龄见证了青岛半个多世纪的变迁。

  文史专家:鲁海

  青岛的城市规划当中,它就有几个规定,你比如说两个建筑不能雷同,就是楼的周围是花园,整个城市绿化像康有为所说的,24万株树木从世界各地移植到青岛,整个城市是一个大的花园,而每个城市的花园由于它透体强,又成为整个的一个花园城市。

  如今的八大关地区,还能依稀看到这座花园城市昔日的影子。它濒临大海,有八条马路以长城上著名的关隘命名,如居庸关路、山海关路、宁武关路、武胜关路等,所以被称为"八大关"。 从20世纪30年代初开始,这里就陆续兴建起英式、法式、德式、美式、日式、丹麦式等多种风格的建筑,是真正的“万国建筑博览”。置身其间,有如欧洲小镇。

  海边行车,你会发现,山和海会随着你的视线延伸,街市风貌与山海景色相互映衬,整个城市,弥漫着一股欧陆风情。

  俯瞰青岛,最吸引人的莫过于这些红瓦绿树了,建筑是活着的历史,它以自己独特的方式述说着这里曾经发生过的故事。

  这就是那座老青岛最宏伟的建筑——胶澳总督府,青岛人对它津津乐道,外地人一见它,也会猛然间被它的建筑艺术所震撼。它始建于1903年,采用了十九世纪欧洲公共建筑的对称平面的形式,整个建筑为4层楼房,呈"凹"字形,屋顶用红瓦覆盖。由于大楼建成后成为德国总督的办公地,所以人们都叫它"总督府"。

  与总督府齐名的房子还有一座,就是当时胶澳总督的官邸。不对称的楼体、粗重的石料、陡坡式的楼顶、厚实的墙身和窄小的窗户,都显示出德国建筑的特有风格。

  楼内的设施也极尽豪华,使人不禁联想到这里曾经有过的奢华生活。为了建造这所住宅,当时的总督花去了100万马克,却并没有在这里住多久,据说是因为造楼花费太高而遭到弹劾。一个世纪的风雨过后,曾经的主人已经被人们渐渐淡忘,但这座后来被叫做“迎宾馆”的建筑却作为一件建筑术精品矗立在信号山上。

  一座年轻的城市,为何吸引了那么多名人纷至沓来?

  一段经典的爱情佳话,如何在青岛开花结果?

  康有为、闻一多、沈从文、萧红和萧军与青岛有着什么不解之缘?

  苍松翠柏掩映下的这块墓地,就是戊戌变法的领袖、人称“南海先生”的康有为的魂归之所。1923年,康有为再次来到青岛,他购得福山支路五号的一栋西式小楼,取名“天游园”,作为自己终老青岛的安身立命之所。奋斗一生,却屡屡失意,看来这位出生在广东西樵山下的老人,是真的想溶身于他所钟情的这座山海之城了。

  这里是青岛的名人雕塑园,20位与青岛结缘的文化名人,老舍、杨振声、王统照、沈从文、梁实秋等等,与这座城市永远生活在一起。

  鲁海 前青岛图书馆馆长:

  梁实秋有一句话,他说我在中国,北到辽东,南到两粤,就是广东广西,我认为青岛是最适合于生活和工作的城市,所以他在青岛时间非常长,这代表一部分人热衷于在青岛。

  现在,在海洋大学的校园内,还有一座二层小楼,是闻一多先生的故居,被称为“一多楼”。闻一多之所以来到青岛,则是受了当时国立青岛大学校长杨振声的邀请。起初,闻一多并不肯来。

  鲁海 前青岛图书馆馆长:

  闻一多对青岛不了解,他说我先去看一看,就是说先尝后买,他说我觉得青岛好我就来,杨振声先生请闻一多先生来,给他租了一辆马车,当时青岛非常流行马车,他在全市一看就马上点头,当天就答复杨振声,说青岛确实风景优美,青岛的海水浴场是亚洲第一,青岛风景优美,风光宜人,我决定答应你的要求,结果他就来青岛担任青岛大学的文学院院长兼国文系主任。

  从沱江到沅水,穿洞庭越长江,一直自称“乡下人”的沈从文也来到了胶州湾,这位一生都与水有着不解之缘的作家在海边体味着水的柔韧品格和水的广阔胸怀。涛飞浪卷,拍打着他不尽的思绪,他开始对自己三十年人生的进行反思,并完成了著名的《从文自传》。

  循着当年作家的足迹,来自北京的一对情侣刘娜与姚燕生,也来到福山路3号——沈从文的故居。他们是南京大学的同学,已经热了恋6年。他们这次来青岛有两个目的,其中一个就是为了寻访作家沈从文与妻子张兆和的那段爱情佳话。

  1929年,在上海中国公学教书的沈从文,爱上了他的学生张兆和。那个时候,老师追求学生还不能为伦理所容。一气之下的张兆和拿着沈从文写的情书去找校长胡适,不想胡适却说,他的文笔很好,你可以和他通通信嘛。但迫于舆论的压力,沈从文还是离开了上海,辗转武汉来到青岛。人虽然离去了,但他对张兆和的爱情攻势丝毫未减,最终张兆和及其家人被沈从文的真情感动。

  1932年两人订婚。不久,张兆和也来到了青岛与沈从文团聚,长达数年的爱情马拉松终于在青岛有了结果。应该说青岛岁月是沈从文一生中最甜蜜的时光。

  在青岛的两年里,沈从文的创作达到了高峰,完成了《八骏图》等几十篇中短篇小说和散文。

  鲁海 前青岛图书馆馆长:

  他对青岛非常怀念,我1980年见他的时候,他正在写他的中国服饰研究,还没有完稿,说你能不能给我联系个地方,我还是想到青岛去完成我的作品,他一生对青岛是非常怀念的。

  1934年,又有两个年轻人来到青岛,住在了今天的青岛观象一路1号,他们就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非常有名的一对情侣——萧红和萧军。萧军在一家报社做编辑,而萧红则在这远离家乡的海边建立了一个小小的家,他俩日子虽然清贫但生活却很宁静。每到夜晚,两个年轻人就挤在一间小屋里进行文学创作,彼此成为对方作品的第一位读者。也就是在这一年,萧红的《生死场》和萧军的《八月的乡村》问世了,这是他们创作生涯中最重要的作品。

  一对美国情侣,为什么恋着对方也恋着中国的青岛?

  一座啤酒之城,如何演绎着浪漫也演绎着激情?

  什么是青岛三大怪?青岛的独特魅力又在哪里?

  今天,来到青岛度蜜月的人络绎不绝,而在海边留下他们的爱情见证也是每对情侣们的心愿。他们面对大海,海誓山盟,让大海作证他们的爱情。在八大关附近的木栈道上,来自美国的派克·瑞驰和麦格·瑞恩对每天来到这里拍摄婚纱的情侣们艳羡不已。

  派克·瑞驰是青岛大学的外籍教师,麦格·瑞恩则在一家公司教外语。他们在美国密歇根大学读书时相识并相爱。此后,派克·瑞驰来到了中国,而麦格·瑞恩在今年七月完成学业后,为了给男友一个惊喜,也偷偷来到中国。当他们双双来到青岛度假的时候,却发现由衷地爱上这个地方。并决定在这个地方工作与生活。每到闲暇的时间,两人还是喜欢坐上车,继续领略这座岛城的山海美景。

  青岛把所有的要素都融合在一起。对于请人来说,它非常美妙,充满活力。两个不相干的人,甚至有时是个性不同的人因为爱结合在一起。他们从此融为一体。这恰如其分地说明了青岛,把青山绿水、古城和新城,把时尚的因素全都融合在一起。

  他们最喜欢的还是青岛的海,坐落于汇泉湾的青岛第一海水浴场,坡缓沙细、水清浪静,与麦格·瑞恩自小生活的美国五大湖区风景迥异,她说,这里的沙滩是她见过的最好的沙滩。

  青岛特有的山海风光与欧陆风情吸引了无数青年情侣前来,由此而产生的婚纱摄影一条街也成了青岛独特的风景线。鳞次栉比的影楼,多种个性化的服务,使得这里成为了情侣们的乐园。婚纱摄影从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又一次席卷中国,如今方兴未艾。毕竟婚姻是人生中的一件大事,谁不想在结婚前留下自己青春的倩影和爱情的见证呢?

  青岛,是一个每天都在上演着无数爱情故事的城市,对于工作在这里的宋美玉来说,耳濡目染,每天都在经历着爱情的感动。

  在海滩的时候,看到大海那个很壮观的场面,两个人真的拥抱在一起,情不自禁地就拥向海洋。那个场面是非常感人的。

  在这个处处洋溢着爱情的城市里,爱情也被赋予了时尚、浪漫的色彩。而且这种时尚、浪漫的基因由来已久。

  鲁海 前青岛图书馆馆长

  在青岛就非常早结婚的时候穿白色的婚纱,我是解放前结婚的,我结婚的时候,就是白色的婚纱,我是穿着带领带的礼服,我的妻子穿白色婚纱,在我这就很晚了,在三十年代,在内地城市认为结婚必须穿红色,白色是忌讳的时候,青岛当时就是接受这样的一些西方文化。

  今天刘娜和姚燕生也来到海滨,完成他们此次青岛之行的另一个目的——拍摄婚纱照,让大海见证他们的爱情。爱情就像这被海风拂动的白色的纱巾,圣洁又浪漫。

  如果说海边飘动的婚纱使得青岛成为一座浪漫之城,那么街头上的啤酒狂饮则又将它变成一座激情之城。无论是男女老幼,都对啤酒情有独钟,啤酒成为这个城市特有的文化。散装啤酒塑料袋,也就成了青岛街头的一大风景。当一百年前德国人把24万株树木运到青岛,他们也从慕尼黑带来了地道的啤酒酿造工艺,促生了啤酒在中国的发展。

  这是拍摄于上个世纪三、四十年代的一段影像资料,那个时候喝啤酒已经成为青岛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这在其他城市并不多见,可以说青岛人是最早饮用啤酒的一批中国人。

  一百多年来青岛的啤酒蜚声海外,也使青岛成为著名的啤酒之都。

  鲁海 前青岛图书馆馆长:在很多内地城市还把它叫做马尿的时候,青岛人就狂饮啤酒,所以青岛三大怪,就是散装啤酒塑料袋,穿着泳装逛大街,半夜灯下勾级牌,所以外地人一下火车看见青岛人穿着游泳裤,三点式在马路上走着,感觉青岛人是不是疯了,这是青岛的浪漫。

  青岛因海而诞生,因海而成长,青岛的百年史,是伴随着潮汐呼吸、沐浴着海风成长的历史。大海给百年青岛涂上了一层蔚蓝色。而这蔚蓝色,与早晨滴落露珠的绿色相交融,便构成了青岛最富有生命力的颜色。

责编:红立

相关视频
更多视频搜索:
CCTV.com - ERROR

对不起,可能是网络原因或无此页面,请稍后尝试。

本页面3秒之后将带您回到央视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