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 体育 | 娱乐 | 经济 | 科教 | 少儿 | 法治 | 电视指南 | 央视社区 | 网络电视直播 | 点播 | 手机MP4
打印本页 转发 收藏 关闭
定义你的浏览字号:
西藏《寻找丁嘎热巴的故乡》 

央视国际 www.cctv.com  2005年09月09日 16:32 来源:CCTV.com

  羌塘在藏语中是“北方草原“的意思, 它的面积有60多万平方公里,平均海拔在4500米以上,是西藏的天然大牧场。

  藏北草原,是西藏著名长篇说唱史诗《格萨尔王传》的发源地,而我们此行所要寻访的,是丁嘎热巴的故乡。

  热巴舞是流传在西藏的一种最热烈、最粗犷奔放的民间舞蹈,由于地区不同,舞蹈的形式也有些差异,如山南热巴、察雅热巴、丁嘎热巴等,都有着自己的特点。相传热巴舞形成于十二世纪初,一种说法是,这种舞蹈由藏传佛教密宗大师米拉热巴所创,所以称其为热巴舞;还有一种说法是,这种舞蹈为纪念米拉热巴,后人便以大师的名字,为这种舞蹈命名。

  我们从藏北重镇那曲出发,顺着羌塘草原的黑昌公路向东,翻过常年积雪的恰则山口,来到了比如县。

  丁嘎村,就位于比如县城东部,怒江北岸的一座山顶上。沿着这条山路向上走,山的那一面就是丁嘎村了。

  丁嘎是个自然的小村落,坐西朝东。全村住着51户人家,349口人。村里房屋的格局高低错落,这些房屋都是土石结构,梁架低矮。

  可以想象,每逢节日的时候,在这个巨大的玛尼堆旁,村里人会围着它转经。村里的一位老人告诉我们,丁嘎村已经有300多年的历史了。因为,仅从这个巨大的玛尼堆上,就可以感受到这是一个古老的村落。

  有记载说,丁嘎人自古就属于藏北的那秀部落,而那秀部落则以能歌善舞闻名全藏。逢年过节,喜庆丰收,禳灾祈福,人们都以歌舞的形式来表达自己的情感,久而久之,丁嘎人便有了自己的歌,有了自己的舞。在漫长岁月的演化中,他们不断吸收、融合外来艺术,最终形成了一种为丁嘎人所独有的歌舞形式——丁嘎热巴。

  丁嘎人的祖先大部分是流浪艺人,四十多年前,这里的人们靠着跳丁嘎热巴流浪卖艺,维持生计。四十年后的今天,丁嘎热巴成了每年一度藏北恰青赛马会上的重要节目,每参加一次赛马会,县政府都要给丁嘎村一万块钱。

  然而,眼前显得冷落的村子,多少令远道而来的我们感到了些许疑惑。难道它就是诞生了代表藏北人豪爽性格的丁嘎热巴的故乡吗?

  带者疑问,我们走进丁嘎村的老村长扎曲旺堆的家。

  同期声

  记者:大叔,你们家在这里生活了几代人了?

  旺堆:三代吧,到我三代了。我儿子生了四个孩子,我们(夫妻)两人只生了一个儿子。

  记者:(旺堆)的祖先不是贵族家庭出身,也不是庄园主,这些都不是。他的祖先是个流浪儿, 流浪到这个地方以后,跟他的祖母在这里相识,然后病在这里落脚了。

  交谈中得知,旺堆的祖父是个流浪的艺人,在丁嘎村与旺堆的祖母相识并结合,从此落户丁嘎村。那是70年前的事了,当时丁嘎村里家家有舞,人人能跳,旺堆不到七岁就学会了跳热巴舞,不过那时跳热巴舞完全是为了流浪卖艺,养家糊口。

  旺堆说自己年轻时热巴舞跳得很好,还当过舞队的队长。说到动情处,旺堆来到院子里,穿上舞靴,拿着手柄鼓跳了起来。

  妻子拉央带着孙子、孙女,还有一些赶来看热闹的村民们,就成了他的观众。

  几百年来,丁嘎人一直过着这种自给自足的生活,大自然赐给了他们无穷无尽的恩惠。

  最为神奇的是,在藏北的大山里长有一种特殊的虫子,这种虫子靠吃草籽生存,冬天到来之前它们钻入泥土,然后慢慢地死去。春天来临,那些未被消化掉的草籽在虫体里生根发芽,破土而出,这种既不是纯粹的动物,又非纯粹植物的东西叫冬虫夏草,当地人称之为虫草。虫草是一种上好的滋补药材。它的市场价非常昂贵,一公斤晒干的虫草,价值万元以上。比如县盛产虫草,而挖虫草卖钱,已经成了这一带老百姓一项重要的经济收入。

  挖虫草是有时间限制的,从每年的5月初到6月中旬是挖虫草的好季节,这时,所有年轻力壮的人都到山上挖虫草去了,村子里只有老人和孩子们。

  在远处那层层叠叠的大山里,挖虫草的人们要辗转跋涉一个多月寻找虫草,一直呆到雨季到来,才能下山回家。

  这个家的主人叫康吉,康吉今年70岁,膝下有三个儿子和一个女儿。

  盖座新房,一直是康吉最大的心愿。两年前,村里就把新宅基地批给了康吉,只是盖一座新房从备料到施工,往往需要两三年的时间。有了新宅基地的当年,康吉家就开始备料了。去年,藏北的虫草收成不错,康吉的三个儿子一共挖了三公斤多,卖了3万多元钱。

  康吉的儿子们用这些钱买齐了木料并破土动工。但只盖了一层,就因为钱不够而停了下来。康吉希望今年儿子们能挖到更多的虫草。

  丁嘎村的东南面,是一个很大的天然草坝子。到了夏天,村里的年轻人都把牛羊赶到远处的山上去放牧,留在村里的,是产奶的山羊和带着小牛犊的犏牛。秋季,人们又把牛羊从远处山上赶回来,这里就变成村里的冬季牧场。

  老人们在这个草坝子上晒太阳、纺羊毛、拉家常;孩子们可以在这里尽情地玩耍;每逢节日,全村人都聚在这里,载歌载舞;这是上天赐给丁嘎人的“乐园”。这里已经成为丁嘎人生活中的重要舞台。

  平时,人们绝不在村前的草坝子上放牧,白天,他们把牛羊赶到远一点的地方吃草,晚上再赶回家来挤奶。只有阴天下雨的时候例外。

  丁嘎村过去没有树,十多年前,老村长旺堆从比如县城带回了三株杨树苗,如今已经长成三棵大树。去年秋天,旺堆动员全村人集资买回了400多株杨树苗和柳树苗,再过若干年,丁嘎村里就会绿树成荫了。

  天边响起几声闷雷,又要下雨了。

  藏北的雨季往往要持续一个多月,对于丁嘎村的老人们来说,这是他们一年中最揪心的一段日子,他们晴天等在路旁,雨天守在门口,眼巴巴地盼望着他们的亲人平安归来。

  山里的许多道路都被雨水冲毁,年年都有挖虫草的人,在这个季节坠崖身亡。而今年的不幸,在于雨季的提前到来,这不仅阻断了远山上人们回家的道路,也过早地结束了挖虫草的季节。因为,雨水会使长在地里的虫草慢慢腐烂,变得毫无价值。

  一个多星期之后,天气终于放晴。看见这些散落在草坝子上吃草的马匹,就知道有到远山挖虫草的人回来了。

  果然,村里已经有年轻人走来走去,整个丁嘎村缭绕起久违了的炊烟,好像一切又都有了生机。

  村长旺堆的儿子嘎尔玛带着妻子和一儿一女,回到了家里。

  旺堆家的宅院里,有一块不大的菜地,这些菜平时舍不得吃,但儿子和儿媳回来后,那就不一样了。

  嘎尔玛是旺堆惟一的儿子,今年31岁,是比如县小学的藏语老师,每月可以拿到三百多元固定工资。

  平日里,嘎尔玛每天都带着村里在县小学就读的孩子们,走上一个多小时的山路去上学,到了挖虫草的季节,藏北各县的中小学师生都要放假。嘎尔玛说,去年的虫草收成还行,他和妻子两个人,就挖了将近两公斤,而今年却少得可怜,夫妻二人加上两个孩子,挖得还不如去年多。

  旺堆家的生活在村里算是比较富裕的,院落很大,牛羊成群。但使老旺堆感到美中不足的是,儿子嘎尔玛不跳热巴舞。我们曾经问过嘎尔玛,你是不喜欢还是不会跳?嘎尔玛说都不是,丁嘎人爱热巴舞,我也一样,小时候我也学过,不过后来一直在外求学,现在又整天上班,索性就不跳了。从祖上算起,旺堆家三代人都是跳热巴的好手,旺堆本人还当过舞队的队长,可到了嘎尔玛这里却成了空白。

  康吉也带着女儿和孙子在自家的门口,等待儿子们的归来。

  见了儿子的面,康吉悬着的心总算放了下来。

  兄弟三人已经四十多天没有喝到热茶了,一壶热气腾腾的酥油茶,很快就喝完了。女儿又上了一壶浓浓的酥油茶。

  休息片刻之后,老大嘎鸟拿起随行的包裹,打开一层又一层,袋子里分别装着自己和弟弟们挖的虫草。

  虫草挖得很少,如果晒干了,最多不过1公斤,但儿子们能平安地回来,康吉已经非常满意了。

  老大嘎鸟是现任舞队队长,嘎鸟心灵手巧,又为人忠厚,深得村民的信任和母亲的宠爱。

  这把二胡是嘎鸟的心爱之物。前几年虫草丰收,家里钱富裕的时候,康吉给孩子们买了一辆摩托车,还买了这把二胡。

  这一天,天气非常晴朗。

  每年挖虫草的人们回来之后,村里都要在草坛上举行舞会以示庆祝。今年的虫草虽然歉收,但全村人没有什么伤亡,舞会照常进行。

  在藏北,所有的民间歌舞都是口口相传,师傅带徒弟,丁嘎村也不例外。罗布桑布今年77岁,是丁嘎热巴舞队的舞师。罗布桑布虽然跳了一辈子热巴,但并不识字,所有的曲目编排和说唱台词,全凭记忆传授给年轻人。

  这是一次全村性的狂欢,村里男女老少、大人孩子都聚集在草坝子上。

  丁嘎热巴舞队由十六名青壮年男子组成。他们首先表演的,是一种表现劳动情景的舞蹈,舞蹈的名字叫“达布阿西” ,这是本地流传最久远的一种舞蹈,它实际上是一种劳动号子。

  跳舞的人们围成一圈,顿地而起,踏足为节,或进或退,边舞边唱。

  过去,丁嘎人的舞衣往往作为家中最值钱的物品,代代相传,装饰舞衣全部用西藏特有的雪豹毛皮。但如今,雪豹作为稀有动物,成了人们保护的对象,舞衣的装饰也就用仿制品来替代了,不过,这丝毫都不会影响丁嘎热巴的魅力。

  这两个戴着面具的人物,使丁嘎热巴带有明显的宗教色彩,在西藏各寺举行的宗教舞蹈中,我们常常会看到这样的人物,他们有点像马戏团中的“小丑”,出现在一个剧目结束之后和下一个剧目开始之前。他们用滑稽的动作和语言,表演历史故事或民间笑话,以调解观众的气氛。

  丁嘎热巴流传至今,已经有了31个剧目,其中多幕剧18个,独幕剧13个。较为著名的有《法王诺桑》、《龙王》、《祈福》、《智胜猿人》、《文成公主》、《米拉热巴》、《迷人的女神》等等。

  从这些传统的剧目中我们可看出,丁嘎热巴不单单是一种歌舞,他们跳的是带有情节的故事,或者说是在用歌舞的形式向人们讲故事。这些故事,大部分都来自于民间传说和历史故事,还有一部分,则直接取材于其他西藏艺术,如《法王诺桑》和《文成公主》,原来是八大藏戏中的两部名剧,丁嘎人却把它直接吸收过来,以歌舞的形式再现剧中的故事情节。

  博采众长正是丁嘎热巴的独到之处,它既能引人入胜,又不失热巴舞的风格。

  随后,小伙子们跳起了《祈福》舞,这是喜庆丰收和敬神禳灾时所跳的一种舞蹈,也是丁嘎热巴中最具代表性的节目。领舞的是队长嘎鸟,其他人一手拿着长柄鼓,一手拿着鼓槌,有节奏地敲击着鼓点,手舞足蹈,边跳边唱。

  这种表演,村民们不知看过多少遍了,但却每次都看得津津有味,丁嘎人为自己有一支热巴舞队而自豪。

  跳舞,不仅是丁嘎人古老的传统,更是他们的一种生活方式。尽管今年虫草的收成不好,但是,丁嘎人把希望寄托在了来年!

责编:红立

相关视频
更多视频搜索:
CCTV.com - ERROR

对不起,可能是网络原因或无此页面,请稍后尝试。

本页面3秒之后将带您回到央视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