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 体育 | 娱乐 | 经济 | 科教 | 少儿 | 法治 | 电视指南 | 央视社区 | 网络电视直播 | 点播 | 手机MP4
打印本页 转发 收藏 关闭
定义你的浏览字号:
西藏 《天桥》 

央视国际 www.cctv.com  2005年09月09日 15:54 来源:CCTV.com

  编导 赵忠义 摄像 李毅

  今天,在藏戏表演的舞台上我们可以较为清楚地看到,一幅壁画放置在显赫的位置上;画中有这样一位面部表情十分端庄的老人;花白的胡须、粉红色的胴体,身边围绕着一群藏戏的表演者。


  远远望去在他的身后是一片高山峡谷和一座架在江河上的铁索桥,那么老人、藏戏和桥这三者之间有一种什么样的关联呢?

  藏戏是以民间歌舞来表现文学内容的一种艺术,它常常以广场表演的形式出现;演出时,演员首先要在场地中央供上一尊佛像或者挂起一幅布画唐卡;这尊佛像也就是那位白胡须的老者。

  人们一般把西藏日喀则作为藏戏的发祥地,600年前,修行者唐东杰布选择了日喀则昂仁县日吾其地段的雅鲁藏布江上,准备修建第一座铁索桥。为了筹集建桥资金,唐东杰布组建了由七个美丽的姑娘为班底的民间歌舞表演队;自编自排,走村串寨四处演出以募集资金。因此,唐东杰布也被奉为藏戏的开山始祖;而那支七仙女组成的藏戏队形成了今天藏戏四大风格之一的迥巴流派,也称为蓝面具藏戏;今天在昂人县人们看到那第一座铁索桥就会想起唐东杰布的故事。

  为了寻找唐东杰布在雅鲁藏布江上修建的第一座铁索桥,我们中央电视台记者从日喀则出发经过8个小时在河床路上的颠簸,到达了昂仁县日吾其乡。

  这位住在经塔附近的老人是83岁的尼珍,她一生的经历都是在守护着唐东杰布的遗物。

  唐东杰布的遗物伴随着滔滔江水成为昨天的历史,传说中唐东杰布在藏区一共修建了108座铁桥,当第一根造桥的铁链打好时,他已经是70岁高龄,满头银发。今天这第一座铁桥已经成为唐东杰布留在日吾其的最大遗物。

  今天生活在日吾其的村民们依然过着平静祥和的生活,同时也处处享受着桥为他们的生活带来的许多便利。人们自然没有忘记唐东杰布流传在民间的各种版本的故事;当地的迥(jiong)巴藏戏队也依然保留着每次演出后提取收入的百分之十用于公益事业的传统方式。

  今天,在拉萨城里我们还能够看到这样的壁画,画中的唐东杰布因为造桥打铁,已经由一个鹤发童颜的白须老者;变为一位胡须黑白相间,敞露的胸膛呈淡淡的乌黑色;画中的唐东杰布双牟直视远方依旧充满慈祥善良的神色。手中还拿着一节造桥时剩下的铁索;壁画的左右各有一座铁索桥,那些走过铁桥的人们,双手合十心中都满怀着感激之情。

  一条洁白的哈达连接了拉萨河的两岸、一个50年前修建的汽车桥被称为了古如桑吧,这座桥断了谁的财路又为谁带来了好处;请继续收看西藏之天桥。

  600年的时间伴随着高原上流淌的江水一点点的逝去,那一环环造桥的铁索就如同一根接力棍,被不断的传接下来;这架银白色大桥是青藏铁路进入西藏后的最后一座铁路桥,在它的设计上充满了高原生活的理念,你看那高矮并不一致的桥墩,外形象征着牦牛腿和开放着的莲花。三个相连的桥拱,像一条飘起的洁白哈达,散落在拉萨河上;然而,这一座气势宏伟的大桥并不是拉萨河上第一座具有现代化气息的钢筋水泥建筑。

  这座桥就叫拉萨大桥,1965年通车,距离今天已经整整过去了40年,40年来它一直是拉萨河上最大的钢筋水泥桥,但它依然不是拉萨河上第一个通过汽车的大桥;那一座最早可以过车的桥就在这座桥的东面20米处,今天还可以清楚地看到那一根根残留在水中的木桥桩。60岁的拉萨市民扎西次仁热情的为我们介绍了建设这两座桥的经过。

  采访(扎西次仁 拉萨居民)

  老桥是1954年建成的,这座大桥是1965年通车的,名字被老百姓叫估如桑巴 因为原来百姓渡河非常不方便,新桥修好后 ,等于给一个叫夏苏的人嘴上打了叉叉,断了他的财路,就是这样的,桥上面可以走人过车,都可以,老的那座桥不是水泥桥,而是木头和钢筋建成的,从昌都进藏人和车以及物资,也是从这里向拉萨前进的,这是西藏和平解放后,穿藏线上修建的最后一座桥梁,过了这个桥就到了拉萨,,没有这座桥的时候,牲畜靠木船,人坐牛皮舟才能过渡。

  老百姓为什么称这座桥古如桑巴,古如桑巴译成汉语意思就是嘴上打了叉叉上了封条,这个意思表明断了某些人的财路;这个人就是贵族夏苏。从这座桥往拉萨河的上游走,有一个叫香咔的古渡口,管理这个渡口的贵族商人就是胖子夏苏。

  这一张就是过去拉萨河过渡的老照片;从拉萨东面过来的人和货物都要从香咔渡口过渡,过渡主要是靠牛皮船和头上装有马头的木船,一般人少过渡用牛皮船,牲畜和货物用木船,按照人头或者货物的多少收取费用。

  香咔距离拉萨有3公里,香咔这个名字也有直接翻译成渡口的,大桥建成仅仅过去了五十年,村里的人就很难说清楚老渡口的位置到底在哪里了?

  黄昏的时候,我们来到了可以遥望布达拉宫的老香咔渡口,如今这里不过是一段非常普通的河堤。

  (采访扎西次仁 拉萨居民)

  这个地方叫 “香咔” 香咔过去船工和渡口官都住在这里 ,从这里发牛皮船和木船,群众编了这样一首歌谣“列东香咔渡口,乘坐早班渡船,走到布宫跟前 ,太阳已上西山” 那时 从这里就算很早发船过去,到布达拉宫朝佛时,太阳已经落山,因为没有桥,只能渡船,船夫什么时候 开船,旅客什么时候才能渡船。

  1954年修建的是一座木头与钢架混合的大桥,这是川藏公路到达拉萨之前的最后一座大桥,汽车过了桥就进入了拉萨,川藏公路也就结束了。

  可是胖子夏苏心里很不高兴,桥修好了,汽车都开过去了,谁还会来坐牛皮船呢,夏苏决定船价上调,原来每过15个人收的费用相当于一块大洋,现在对修路的民工每人每过一次就要收一块大洋。最高的一天收取的过渡费就超过了500个大洋。

  那座钢木混合桥仅仅用了17天就建成通车了,这座桥在上个世纪50年代,也可以称得上是一部具有时代气息的杰作了。这是1954年青藏、川藏公路通车时的记录影片,人们怀着真诚喜悦的心情聚集在布达拉宫前,看到了一辆辆汽车从川藏、青藏线上源源不断的开进了拉萨,也就是从这一刻开始,拉萨市场上的物资开始一天天充实起来了。

  一段要行走18天的路程有多长,一个沼泽地上修建的特大桥有多大?维修粉刷布达拉宫的红土从那里运到拉萨请继续收看西藏之天桥。

  在雪域高原上生活的藏民族对本民族的建筑工艺一直保持着很独特的风格;他们尤其善于使用图案来做有象征意义的标志,用壁画唐卡来讲诉历史故事,从这幅壁画上我们可以看到距离大昭寺不远处有一座老桥,它的建筑风格是汉式的;在扎西老人的引领下我们很快找到了这座50年前拉萨最大的桥。

  (采访扎西次仁)

  这座桥是原来清朝时期,有 位驻藏大臣 ,据说是他主持兴建的。桥的外观完全是汉式的,原来这里底下有水,从桥上的窗户看下去,桥下流水哗哗响,从布达拉宫和雪下来,那边都是草坪和水潭 ,往来的人都要在草坪上休息一下再赶路,路两边都是沼泽和水,人来人往都跳着脚走。1960年桥下的水干枯了,路也修好了,这个桥逐渐失去了实际的功能。

  号称最大的桥只有20米长,当年住藏大臣向朝廷打报告申请修桥时说,拉萨水多河多沼泽多,由于没有桥从大昭寺去布达拉宫行走十分不便,要走18天,所以需要造一座很大的桥。皇上看后,体谅住藏大臣之不易,很快就批复建桥。在驻藏大臣亲自主持下,一座头盖琉璃瓦的汉式廊桥就这样建成了,由于有琉璃瓦打顶,所以又叫琉璃桥,其实这里到布达拉宫的距离也就1公里长,从方向上看,琉璃桥一头对着布达拉宫,另一头没有对着大昭寺,而是对着住藏大臣的衙门。

  就拉萨来说布达拉宫无疑是这座城市的中心,每年布达拉宫都有一件重要的维修工程要进行,那就是换新装粉刷宫殿的白宫和红宫,而那些用于粉刷的红色粘土又是取自什么地方呢?

  这里叫汤加,距离拉萨有70多公里,是拉萨河的上游;汤加附近的山沟里有红土矿;更为有利的条件是河边有一座名叫森巴的古渡口。在没有桥的情况下,渡口就成为了运输的重要关口。当年藏政府在这里设立了管理渡口的专职机构,管船的船官就住在渡口上面。

  这个渡口也是过去人员往来于县城和拉萨的必经之路。

  汤加有两个品质较好的红土矿,从矿上到渡口主要是靠牲畜运送红土,而从渡口到拉萨就要用牛皮船来运送;

  (采访阿旺索朗 汤加居民)

  据说这个铁索桥是汤东杰布在很早以前建成的 ,后来,桥被水冲走了,就建了这座牛皮船渡口,无论有多少乘客都只能从这里过渡,没有第二条通道。

  阿旺索朗告诉我们,过去牛皮船就是从这些石头附近下水,前往拉萨或者对岸的摩竹工卡县,渡船的使用一切听从船官的,船官是县上派来的,还在当地分有一份田地。那时村里的牛皮船很多,去拉萨送红土时是给藏政府支差,几只船头尾相连一起下水,发往拉萨,一般当天不能往返。

  1982年,汤加森巴渡口重新修起了铁索斜拉吊桥,由于桥修的太小,只能走人、走自行车和摩托车,就是不能走汽车;运送红土还是不方便,这样延续到上个世纪80年代,红土矿渐渐被废弃了。

  今天,乡间藏戏在演出之前,依然要非常恭敬的摆放好唐东杰布的佛像,然后才能开始正戏的演唱。600年前的圣人唐东杰布怎么也无法想象一座长度接近1公里的大桥,会像一朵白云一样轻轻地飘过了拉萨河,这要是一座铁索桥,不知道需要一根多长的铁索链,才能把河的两岸连接起来。

  今天拉萨火车站选择在一个叫柳悟的地方;同40年前修建的拉萨大桥一样,这座哈达大桥也是青藏铁路上的最后一座铁路桥,而柳悟在拉萨也是很有名气,是著名的歌舞之乡,不过从柳悟到拉萨去布达拉宫跳舞就要经过这个叫纳玛冈的拉萨市内最大的渡口。

  也就是在去年,纳玛冈渡口才被最后废弃;眼前那一排桥墩是连接柳悟火车站到拉萨市区的一座新型公路立交桥,通过这座桥,由车站到布达拉宫前的距离只有5公里。时间伴随着大桥一天天的成长,那些摆放在村庄里的牛皮船,可能会永远失去再次划过拉萨河的机会。


  2006年,一列由北京发往拉萨的列车将驰上青藏高原,穿过昆仑山隧道和唐古拉山隧道,跨过长江上游的沱沱河大桥,在掠过广袤的羌塘草原后进入到拉萨河谷。

  这列火车还将跨越这条象哈达一样飘逸洁白的拉萨河特大桥,斜穿过那朵白云下的最后一座山洞,最终停靠在与布达拉宫隔河相望的歌舞之乡---柳悟。

责编:红立

相关视频
更多视频搜索:
CCTV.com - ERROR

对不起,可能是网络原因或无此页面,请稍后尝试。

本页面3秒之后将带您回到央视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