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 体育 | 娱乐 | 经济 | 科教 | 少儿 | 法治 | 电视指南 | 央视社区 | 网络电视直播 | 点播 | 手机MP4
打印本页 转发 收藏 关闭
定义你的浏览字号:
西藏 《大昭寺的历史诉说》 

央视国际 www.cctv.com  2005年09月09日 15:50 来源:CCTV.com

  编导 温普庆 撰稿 温普庆

  圣地拉萨,一座充满魅力的城市。地处拉萨中心的大昭寺,是藏传佛教最神圣的地方。

  聚集在大昭寺前的藏民,终日顶礼膜拜,这种既神圣又神秘的宗教气氛,感化着所有来到这里的人们。

  为什么他们把大昭寺视为最神圣的殿堂呢?

  在大昭寺的佛殿里,有一尊释迦牟尼的12岁等身像,是由唐朝的文成公主带到西藏来的。

  这尊佛像被视为藏民族的精神瑰宝。

  在络绎不绝的参观人群中,人们经常可以看到一位身披袈裟的藏族僧人,他用流利的英语,汉语,为游客们讲解大昭寺的历史,他就是大昭寺的副主任尼玛次仁。

  在西藏流传着“先有大昭寺,后有拉萨城” 这样的说法。这是为什么呢?

  公元7世纪,第33代藏王松赞干布,先后迎娶了尼泊尔的赤尊公主和唐朝的文成公主,从此,佛教开始传入西藏。

  在大昭寺的壁画上,描绘1300年前的那段往事。那时候的西藏还没有寺庙,两位公主带来的佛像只能供奉在临时搭建的帐篷中。

  当时,拉萨是一片肥沃的草场。文成公主察观察了周围的环境,决定把大昭寺建在一个湖的中心,为的是驱邪镇魔。

  据说,文成公主曾亲自画了一幅雪域高原的地形图,她把藏区形象地画成一个魔女的样子,并在图中标出了修建大昭寺的位置。那是一张什么样的地图呢?

  这种叫“唐卡”的画,是西藏特有的绘画形式,画师们用天然的矿物质颜料,在画布上描绘佛教中的故事,

  在多吉邓珠的“唐卡”画室里,我们发现他画的“唐卡”就是文成公主留下的。

  从这幅充满文人志趣的地图中,我们不难看出文成公主的聪明才智,她规划了西藏最早的寺庙分布格局,从而坚定了松赞干布弘扬佛法的决心,他下令填湖建寺。

  当时人们无法把石头运到沼泽地中,致使工期一再拖延,最后是靠山羊把石头背到湖中,填平地面,修建大昭寺。

  为了纪念山羊的功绩,大昭寺还设了一个供奉神羊的殿堂,以供后人纪念。

  在藏语里“拉”是佛的意思,“萨”是地方,“拉萨据说,当年大昭寺竣工的时候,天空出现了几道彩红,松赞干布举行了盛大的庆典仪式,文成公主在大昭寺前亲手种下了一棵从长安带来的柳树,今天这棵柳树在哪里呢?

  公元7世纪,藏王松赞干布修建了布达拉宫与大昭寺,使拉萨成为西藏的文化政治中心,藏族也逐渐成为一个全民信教的民族,人们纷纷离开家乡的草原,前往大昭寺朝拜佛祖释迦牟尼的等身像。这尊佛像为什么有如此强大的感召力呢?

  在茫茫的青藏高原上,虔诚的牧民用身体丈量着与佛主间的距离,他们从遥远的家乡出发,用几年的时间,一路长拜, 他们叩拜的终点就是大昭寺。

  历尽千难万险的信徒们,在佛主面前点一柱藏香,添一匙酥油,表达着他们心中的敬仰之情。

  能为佛主镀一次金身,是藏民最大的心愿,这相当于为佛主供养了一身纯金的袈裟,他们认为这是功德无量的善举。

  龙日江措是一名虔诚佛教徒,他的老家远在四川的阿坝草原,今天,他选了一个吉祥的日子,来为佛主镀一次金身。

  从大昭寺的壁画上看,当年文成公主带来的佛像并没有装饰任何珠宝。

  今天,佛像被无数的珠宝簇拥着,红的是珊瑚,绿的是松石,这种黑白花纹相间的宝石叫什么呢?

  藏族人管这种宝石叫“瑟”,俗称天珠、九眼石,他们认为天珠是一种有着特殊法力的宝石,可以消灾免难。关于天珠的来历也有着很多神秘的传说。

  公元前3000年至1500年之間, 印度古國的阿利安人在玛瑙上加工了《吠陀经》中的咒语符号,以求神灵的保佑。由于这种古老的制作工艺早已失传,藏族人至今仍认为老天珠是“天降石”,把它视为财富与运气的象征。天珠表面上个数不等的圆眼,代表着不同的意思,也具有不同的价值。

  在西藏,一颗品相好的九眼老天珠价值近200万人民币。

  千百年来,西藏人民把这尊佛像视为灵魂安宁的源泉,他们围绕着大昭寺不停地转经,倾诉着各自的心愿,祈求佛主的平安。

  藏民的真诚似乎也感动了佛主,他把美好的祝福带给了千家万户。

  对普通人来说,装藏是件难得一见的神秘事情。

  在大昭寺的装藏室里,僧人们正在准备各种装藏用的法物。

  佛像为什么要装藏呢?

  装藏的法物包括,佛经,舍利子,名贵的药材,各种宝石,十方圣土等法物,装完之后,用护符把佛像封好。

  接下来把装藏好的佛像放到大昭寺释迦牟尼像前开光。经过高僧大德们的颂经,将佛法的精髓注入其中,此时,藏民才认为这尊佛像有了灵气。

  卓玛是一名刚刚毕业的大学生,在她的身上,我们看到传统的生活习俗与现代的思维方式并行不悖。

  卓玛和其他的青年人一样,希望自己的新生活一帆风顺。

  作为拉萨最早的建筑大昭寺,她在西藏历史中起的作用远远超出了一般宗教场所的意义。

  从它建成开始,很多西藏历史上的重要事件都发生在这里。

  1995年,11月29日凌晨,在大昭寺释迦牟尼像前,严格按照藏传佛教的宗教仪轨和历史定制,举行了第十世班禅转世灵童的金瓶掣签仪式。

  金瓶掣签是1792年清朝政府为藏传佛教认定大活佛转世灵童特定的一条法定制度,根据历史惯例,国务院代表,国务委员罗干,专程到拉萨大昭寺督察十世班禅世灵童的金瓶掣签。

  刚刚认定的第十一世班禅坚占罗布活佛,在大昭寺的释迦牟尼像前,举行了剃度典礼。

  尼玛次仁是十世班禅大师的弟子,当年,在北京高级佛学院学习的时候,他曾多次聆听大师的教诲。

  如今,作为大昭寺的管理者,他最关注的是保护好世界遗产大昭寺以及青藏高原的环境问题。

  可以说,大昭寺也是西藏宗教与历史的博物馆。在寺内庭院的墙壁上,保留着各个时期的壁画4千多平方米,寺中还珍藏了很多精美的“唐卡”。

  “唐卡”是一种卷轴佛画,大型的“唐卡”叫“国固”,每年的雪顿节期间,西藏的三大寺都要举行展佛活动。

  在拉萨哲蚌寺的山间,一幅巨大的“唐卡”铺满了整个山谷,雪顿节是西藏一年中最隆重的节日。

  尼玛次仁也在这欢乐的人群中。

  沐浴在佛光普照的高原上,尼玛次仁的心中无比安宁,十几年来,他接待过几十万人次的中外游客,上至国家元首,下至朝佛群众,经历了西藏现代化迅速发展的历史阶段。

  尼玛次仁说他这一辈子是没有机会得道成佛了,他的愿望就是传播西藏的文化,做一名僧俗之间交流的友好使者。

责编:红立

相关视频
更多视频搜索:
CCTV.com - ERROR

对不起,可能是网络原因或无此页面,请稍后尝试。

本页面3秒之后将带您回到央视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