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 体育 | 娱乐 | 经济 | 科教 | 少儿 | 法治 | 电视指南 | 央视社区 | 网络电视直播 | 点播 | 手机MP4
打印本页 转发 收藏 关闭
定义你的浏览字号:
临沂《沂蒙山小调》

央视国际 www.cctv.com  2005年08月04日 13:38 来源:CCTV.com

  编导:马翔宇 摄影:李晓宇

  人人那个都说,沂蒙山好,沂蒙那个山上,好风光,青山那个绿水,多好看,风吹那个草地,见牛羊。

  走进沂蒙山区,这首沂蒙山小调在山里,在田间,四处回荡,这首歌沂蒙山的百姓已经唱了60年,60年里沂蒙山小调已经成了沂蒙山的代名词,人们认识沂蒙山,就是从听了这首沂蒙山小调开始的,沂蒙山的民歌,沂蒙山的历史和文化,悠远而古老。

  在这片充满着传奇色彩的土地上,两千多年里孕育了深厚的历史文化,在将近百年的时间里,沂蒙山人用勤劳勇敢写下过辉煌的篇章.千百年里,沂蒙山人用歌声抒发着自己的情感,传递着古老的历史和文化。从远古一直延续到今天。

  正月里来什么花,先开先败,什么人手挽手走下山来,正月里来什么花先开先败,什么人手挽手走下山来,正月里来迎春花,先开先败,梁山伯祝英台走下山来,正月里来迎春花先开先败,梁山伯祝英台走下山来。

  在沂蒙山,老百姓个个都能唱上几句民歌,姑娘们聚在一起,最快乐的事就是唱上几首歌,歌词既有祖辈上传下来的,也有现编现唱的。沂蒙山里的歌,真实记录了百姓的劳动和生活

  在村里,我们碰到了一位老乡,问他40年这地方什么样,他随口唱了一首40年代的老歌, 60年过去了,老人用唱歌的方式讲述着昨天的故事,歌词记得一清二楚,他说,这歌早就印在他脑子里了,从祖辈上就这么唱,一直流传到今天。

  正月里来是新春,山里调来了八路军,上前打日本,首先先打“边庄检”,先把那小牛牵出来,再往那易州开,路过捎带周家庄,队伍开到了临沂的南门上,支起了重机枪,开始先打警察所,警察所那个喊亲爹,这话怎么说。

  这个地方民歌不少呀,最主要的就是我们这个沂蒙山小调呀,我唱的这个都是老的,沂蒙山小调是根据现在改编的,是啊是啊。

  实际上是不是沂蒙山这边的歌是祖辈传下来的吗?

  这个沂蒙山小调这个歌呀,不是祖辈传下来的,像我刚才唱这个,打这个,这个调呀,都是编的新词,这老词新词呀叫,打日本的时候填的新词,调是老调,词是新词,这样的歌多了,这样的民歌。

  沂蒙山的歌大多是从劳动和生活中来的,两千多年里沂蒙山人世代农耕却又崇尚文化,这里的民歌有着浓郁的沂蒙山特色,虽然是山区,学习文化的风气极其盛行,在民间蕴含了深厚的文化积淀,不少歌词听起来合折押韵又有几分诗意,姑娘们把生活中的情景唱出来,既有哲理又富有情趣。

  铁儿钢针呀绣呀绣荷,饱那仁手拿着那钢针儿,轻上轻的描啊,针线在手段高举,哎嗨哎嗨呦,针线在手段高捏。

  在沂蒙山里,许多人讲述昨天的故事,是用唱歌的方式来叙述的,这位老人唱的歌,吸引起了我们。

  一呀一更里,月亮刚出山,连大嫂想起了当年是一段,不由好心酸,十二岁到婆家去团圆,又苦又受难,五更吗五更里呀,本是明了天,共产党领导咱已经把身翻,男女讲平权,共产党领导咱已经把身翻,男女讲平权。

  尽管今天,沂蒙山的文化生活已经非常丰富,然而,这祖辈流传下来的民歌,仍然是百姓最喜欢的,这歌像是讲述历史,又像是在回味昨天。它实实在在的印在了百姓的心里,一辈一辈的口耳相传流传到了今天。

  同期:临沂市音乐家协会主席: 陈洪林

  沂蒙这个山区它是北部全部是山区,南部有这个少量的冲击性的平原,所以说它形成了这个南北,这个沂蒙民歌,有这个南北所不同的风格,就是北部山区的沂蒙民歌就是比较粗矿,高亢,嘹亮,而南部呢,由于是这个冲击性的平原,在特别是农业社会,它靠的主要是男耕女作,他这个收成好了,他的生活可能就比北部山区要好一些,他这个民歌的内容上就要丰富一些。

  在沂蒙山,老百姓可以把生活中的各种情景,原汁原味用歌的形式唱出来, 在村子里这样的情景,经常能够见到老人们安详的听着年轻人唱歌,仿佛是在回忆,又像是在享受民歌的快乐。在这村落之间,一切都是那样的和谐与自然。

  连绵起伏的沂蒙山在千百年的岁月里,曾经哺育出了数以万千的优秀儿女,在中国近代史中,60年前沂蒙山人为了民族的解放, 保家卫国做出的贡献,直到今天,依然为后人所牢记。60年过去了,沂蒙山 百姓讲起昨天们故事依然还会津津乐道,今天,老百姓的日子富足而又踏实。农闲的时候,妇女们聚在一起聊的最多的,就是今天日子的变化,

  宋秀莲是朱家沟村里的一个唱歌能手,唱歌是她最喜欢的一件事,每当赶集的时候,她都会约上左邻右舍的乡亲到集上去唱上一曲。

  沂蒙山里的集日,极其富有情趣,您瞧这位放着高音喇叭在向乡亲们教唱着他自己创作的歌曲,老乡们听的也是津津有味。每月逢十是大集,十里八乡的百姓赶到集上,并不图卖上几个钱,而是在这大集上找到唱歌的快乐,老乡说赶一次集,能乐上半个月。宋秀莲的歌,在集市上是最受欢迎的节目。

  听说走亲戚,来到了旧房中,梳妆好呀,起忙把脸蒸,擦上那胭脂和那胭脂粉呀,脸蛋也是白净净,咿呀哎嗨呦,大姑娘你可要听的明。

  老乡们说宋秀莲是我们这十里八乡的大明星,她唱的歌我们的听得懂,她唱的歌在我小的时候,我娘不知给我唱了多少遍。听起宋秀莲的歌,就能让我们想起快乐的童年。

  同期:临沂市音乐家协会主席: 陈洪林

  很多音乐家之所以选择沂蒙山区作为他们体验生活创作采风的一个基地,就是因为这个地方的民歌,有它独有的特点,大家都很熟悉有一部电影叫《红日》,作曲家吕其明和肖航,他就是选用了流传于沂蒙山区民歌作为素材,这首民歌叫《赶集》给你哼哼两句,其中有一句他直接,基本上就没加改动直接就用在歌曲里面,它那个原声的赶集是这样的,我那天去了集上,把集赶,看见了亲哥哥在卖竹帘。

  当年的《赶集》被后人改编成了耳熟能详的《谁不说俺家乡好》走进了千家万户,几十年里一直深受人们的喜爱,其实,在沂蒙山二千年里出现过许多流传后世的文学作品和杰出人物 。

  同期:临沂市音乐家协会主席: 陈洪林

  这个临沂城古称叫琅邪,已经建成两千五六百年了,它是非常古老的一个城,它并不是说原来就是荒蛮之地呀,没有文化,它是文化非常丰厚的,其实临沂的有些语言,是非常有文言味儿的,其中临沂一个方言叫岂不知,这个岂就是岂有此理那个岂,这个非常有文言味儿的,由此可以说明临沂这个地方,这个受孔孟文化的影响,它对这个文化,你像王羲之,诸葛亮这些大人物,都是生长在临沂。

  这里就是沂蒙山小调的诞生地,1940年,一个北平的女孩子和一群热血青年为了抗日救国来到沂蒙山区,就是在这片山里,当年八路军驻扎的根据地,有八个由八路军战士组成的抗日剧团,在沂蒙山里为抗日将士组织汇演,这个叫做阮若珊的女孩子,写下了脍炙人口的沂蒙山小调。

  在后来的日子里,阮若珊说,是沂蒙山深厚的历史和文化积淀,沂蒙山百姓为了保家卫国,不惜牺牲一切的质朴情感,激发了她的创作灵感,才有了这首沂蒙山小调。没有那如火如荼的岁月,没有沂蒙山百姓真挚而丰富的情感,没有那流传于乡村百姓之中的千万首民歌,她是写不出沂蒙山小调的。说起当年战士们争相写歌词的故事,今天已经八十八年的115师战士剧团演员王言畅老人仍然沥沥在目

  同期:115师战士剧社演员,八十八岁老人:王言畅

  那时候唱的歌都是一般的,就是打胡子,一只灯塔照耀黎明前的海洋,一切舵手掌握航行方向,唱这个歌,另外呢,唱这个反扫荡歌,反扫荡,烈火燃烧在沂蒙山上,愤怒充满了每个人的胸膛,鬼子们在各路来扫荡,杀人放火奸淫丧天良,山川震惊林木动荡,到处是救国的热情,到处是抗日的武装,抛家舍儿爹娘,前呼后拥上战场,小鬼子来一个反扫荡,这是反扫荡的歌曲。

  在白石屋村里有一个叫做戚建生的老人,60年里一直在唱着沂蒙山小调,每一个走进白石屋村的人,都听老人唱过这首歌,当我们来到这个村里的时候,老人已经过世了,听老人的儿媳妇说,老人一生不会唱别的歌,只会唱这首沂蒙山小调,老人说唱起这首歌,就能想起60年前,沂蒙山那辉煌的岁月, 今天,老人已经不在了,他的儿媳们每天还会在村口的石头上, 唱起这首已经唱了不知多少遍的沂蒙山小调。这是一段历史,也是一段美好的记忆,更是今天沂蒙山人抒发自己对家乡热爱的最真切的情感表达。

  今天的沂蒙山,除了千百年来流传下来的民歌,依然还保持着原汁原味的风格以外,百姓们的生活在悄然的改变着,百姓们的日子,就像这千百年的民歌一样,曲调还在,歌词却在不断的变化着,今天,在山上已经很少能够看到稻田了,大部分人家都在这山上种上了果树,百姓的日子过的殷实而又踏实。年轻人已经不甘这山里的寂寞,纷纷的走出山去,寻找外面更加色彩斑斓的生活。老人们在家里唱着歌,安享着晚年的生活。

  姐儿我呀今年呀才十八呀,能写会算又会绣花呀,沂蒙山那个风光好,新人新事多,姐儿我呀轻轻地把它绣下呀,姐儿我呀今年呀才十八呀,能写会算又会绣花呀,沂蒙山那个风光好,新人新事多,姐儿我呀轻轻地把它绣下呀,姐儿我呀轻轻地把它绣下。

  村里的百姓说,今天的日子是我们过去想都不敢想的,沂蒙山的确很美,但过去的日子却很苦,今天山更美了,我们的日子越过越好,歌也就越唱越快乐。

  富裕了的沂蒙山人,在改变着山区面貌的同时,依然珍藏着他们的民歌。 60年里不知有多少音乐家和文学家走进沂蒙山区,寻找他们创造的灵感。

  这支有着浓郁鲁西南民风的大花棍歌舞,是丰收的时候,百姓们必跳的一支歌舞,它带着浓浓的沂蒙山乡土气息,20年里它伴着沂蒙山的歌走遍了大江南北。沂蒙山人正随着这悠远的民歌,伴着这悠扬的舞步走出沂蒙山。

  这个历史上沂蒙山区这个地方,曾经诞生过王羲之、诸葛亮、颜真卿等很多历史人物,现在你走遍这个大江南北,只要一提起沂蒙山,一唱起沂蒙山区的民歌,人们都会留下深刻的印象,都会有着深厚的感情。

  三只小船下江南,帆船那个印花,帆船的艳,帆船那个小帘,郎个开言道,小妹你听着,什么是印花什么是个艳,什么是个笑脸。

  今天的年轻人仍然会唱老辈人唱过无数次的民歌, 其实,生活就是这样代代相传,尽管生活的内容在每天变化着,然而,沂蒙山的民歌却被沂蒙山的百姓一直珍藏到今天。

  今天不知有多少沂蒙山人唱着沂蒙山民歌,走出了这片大山,歌唱家彭丽媛就是唱着沂蒙山小调走出沂蒙山的,是她们把沂蒙山民歌带向了大山之外,带向了千家万户。沂蒙山人说,不管走多远,这山、这水、这歌,是我永生不能忘怀的。 ,不管生活在哪里,只要唱起沂蒙山歌,就知道这歌、这人、这情怀永远相依相伴。

  人人那个都说,沂蒙山好,沂蒙那个山上,好风光,青山那个绿水,多好看,风吹那个草地,见牛羊。

  正月里来什么花,先开先败,什么人手挽手走下山来,正月里来什么花先开先败,什么人手挽手走下山来,正月里来迎春花,先开先败,梁山伯祝英台走下山来,正月里来迎春花先开先败,梁山伯祝英台走下山来。

  正月里来是新春,山里调来了八路军,上前打日本,首先先打“边庄检”,先把那小牛牵出来,再往那易州开,路过捎带周家庄,队伍开到了临沂的南门上,支起了重机枪,开始先打警察所,警察所那个喊亲爹,这话怎么说。

  同期:村民

  这个地方民歌不少呀,最主要的就是我们这个沂蒙山小调呀,我唱的这个都是老的,沂蒙山小调是根据现在改编的,是啊是啊。

  这个沂蒙山小调这个歌呀,不是祖辈传下来的,像我刚才唱这个,打这个,这个调呀,都是编的新词,这老词新词呀叫,打日本的时候填的新词,调是老调,词是新词,这样的歌多了,这样的民歌。

  铁儿钢针呀绣呀绣荷,饱那仁手拿着那钢针儿,轻上轻的描啊,针线在手段高举,哎嗨哎嗨呦,针线在手段高捏。

  一呀吗一更里,月亮刚出山,连大嫂想起了当年是一段,不由好心酸,十二岁到婆家去团圆,又苦又受难,五更吗五更里呀,本是明了天,共产党领导咱已经把身翻,男女讲平权,共产党领导咱已经把身翻,男女讲平权。

  同期:临沂市音乐家协会主席: 陈洪林

  沂蒙这个山区它是北部全部是山区,南部有这个少量的冲击性的平原,所以说它形成了这个南北,这个沂蒙民歌,有这个南北所不同的风格,就是北部山区的沂蒙民歌就是比较粗矿,高亢,嘹亮,而南部呢,由于是这个冲击性的平原,在特别是农业社会,它靠的主要是男耕女作,他这个收成好了,他的生活可能就比北部山区要好一些,他这个民歌的内容上就要丰富一些。

  听说走亲戚,来到了旧房中,梳妆好呀,起忙把脸蒸,擦上那胭脂和那胭脂粉呀,脸蛋也是白净净,咿呀哎嗨呦,大姑娘你可要听的明。

  同期:临沂市音乐家协会主席: 陈洪林

  很多音乐家之所以选择沂蒙山区作为他们体验生活创作采风的一个基地,就是因为这个地方的民歌,有它独有的特点,大家都很熟悉有一部电影叫《红日》,作曲家吕其明和肖航,他就是选用了流传于沂蒙山区民歌作为素材,这首民歌叫《赶集》给你哼哼两句,其中有一句他直接,基本上就没加改动直接就用在歌曲里面,它那个原声的赶集是这样的,我那天去了集上,把集赶,看见了亲哥哥在卖竹帘。

  同期:临沂市音乐家协会主席: 陈洪林

  这个临沂城古称叫琅邪,已经建成两千五六百年了,它是非常古老的一个城,它并不是说原来就是荒蛮之地呀,没有文化,它是文化非常丰厚的,其实临沂的有些语言,是非常有文言味儿的,其中临沂一个方言叫岂不知,这个岂就是岂有此理那个岂,这个非常有文言味儿的,由此可以说明临沂这个地方,这个受孔孟文化的影响,它对这个文化,你像王羲之,诸葛亮这些大人物,都是生长在临沂。

  同期:115师战士剧社演员,八十八岁老人:王言畅

  那时候唱的歌都是一般的,就是打胡子,一只灯塔照耀黎明前的海洋,一切舵手掌握航行方向,唱这个歌,另外呢,唱这个反扫荡歌,反扫荡,烈火燃烧在沂蒙山上,愤怒充满了每个人的胸膛,鬼子们在各路来扫荡,杀人放火奸淫丧天良,山川震惊林木动荡,到处是救国的热情,到处是抗日的武装,抛家舍儿爹娘,前呼后拥上战场,小鬼子来一个反扫荡,这是反扫荡的歌曲。

  姐儿我呀今年呀才十八呀,能写会算又会绣花呀,沂蒙山那个风光好,新人新事多,姐儿我呀轻轻地把它绣下呀,姐儿我呀今年呀才十八呀,能写会算又会绣花呀,沂蒙山那个风光好,新人新事多,姐儿我呀轻轻地把它绣下呀,姐儿我呀轻轻地把它绣下。

  同期:山东省费县朱满村村民:张庆福

  原来很困难,这后来以后通过这几年整山治山,山是连土地面积耕地面积,全部栽上果园了,一个人均是50多棵,家家有电视机,上了有线电视,免费的不要钱,村里收入大,积极的盖楼,盖得了楼以后呢,盖楼呀我给他一座楼给他一个29寸的纯屏电视机,纯屏,一座楼给他一个电视机,这样的话,原来先治山,治完山以后,84年就盖楼,这在去年开始盖了30多座了,357户三年以内可能基本就完成70%。

  同期:临沂市音乐家协会主席:陈洪林

  这个历史上沂蒙山区这个地方,曾经诞生过王羲之、诸葛亮、颜真卿等很多历史人物,现在你走遍这个大江南北,只要一提起沂蒙山,一唱起沂蒙山区的民歌,人们都会留下深刻的印象,都会有着深厚的感情。

  三只小船下江南,帆船那个印花,帆船的艳,帆船那个小帘,郎个开言道,小妹你听着,什么是印花什么是个艳,什么是个笑脸。

责编:红立

相关视频
更多视频搜索:
CCTV.com - ERROR

对不起,可能是网络原因或无此页面,请稍后尝试。

本页面3秒之后将带您回到央视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