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 体育 | 娱乐 | 经济 | 科教 | 少儿 | 法治 | 电视指南 | 央视社区 | 网络电视直播 | 点播 | 手机MP4
打印本页 转发 收藏 关闭
定义你的浏览字号:
台州《巍巍临海》

央视国际 www.cctv.com  2005年06月29日 16:18 来源:CCTV.com

  这是一块看上去普普通通的城砖,千万块这样的城砖筑起了一条绵延不断的万里长城。千百年来,在长城的内外一直上演着战争与和平的故事,长城已经成为中华民族生存、进化、发展的历史见证。现在,长城堪称中国的名胜之首,每天它都吸引着国内外成千上万的游人。

  这还是一块看上去普普通通的城砖,千万块城砖筑起的是一座有着1600多年历史的古城――浙江台州临海市,现存的5000余米城墙依山就势,俯视大江。

  从唐朝设置台州开始,在此后的一千多年间,临海作为台州府、台州路的所在地,一直是台州政治和文化中心。住在这座城里的人们早已看惯了与他们朝夕相伴的高大的城墙、雄伟的城门,直到十几年前,一个叫黄大树的临海人在偶然间有了一个重大的发现。

  黄大树原来只是一个普通的农民,20多年前,他和自己村里的一些人组成了一只建筑施工队外出打工,经过20多年的创业打拼,现在他已经是临海市古建筑工程公司的总经理。大约从1990年开始,已经维修过全国很多古建筑的黄大树把目光投向了自己家乡的古城墙。当时,临海的古城墙由于年久失修已经很残破,黄大树最大的愿望就是能把城墙修复,为此,他走遍了临海城墙的各个角落,并且翻阅了大量的历史文献资料。

  黄大树没有想到,他的发现居然使临海古城墙和北京的明长城有了某种联系,而这种联系的纽带就是民族英雄戚继光。

  戚继光是明朝人,在台州、在临海他都是家喻户晓的人物,而戚继光一生的辉煌可以说就是从抗倭,从台州开始的。

  中国的元朝末年,也就是公元14世纪左右,日本处于南北朝分裂时期,在诸侯割据的战争中失败了的日本封建主,就组织武士、商人、浪人到中国沿海地区进行武装走私和抢掠骚扰,这些人在历史上称为“倭寇”。

  到了明代,浙江沿海地区成为倭患最为严重的地区,史称:“东南半壁,几无宁土,岁无宁日”,而台州由于海滨平原地势平坦、滩涂伸展,易于登陆,所以当时又成为浙江倭寇侵扰的重灾区。

  公元1555年,谭纶出任台州知府,第二年,戚继光来到台州任参将,这一年戚继光28岁。

  当时,台州府所在地仍是临海,但历经千年的城墙已经十分破败,面对这种情况,戚继光首先修复了大部分城墙,作为抵御外来入侵的重要依托。

  同期:浙江省临海市博物馆馆长 徐三见

  嘉靖四十年最大的一次抗倭的战争,就是在这里城墙外面的花街.现在距这里也就是五公里吧,开始打倭寇最后没有打进来。戚继光把他们引到白水洋那里去,最后把他们全部消灭了。明代的王士性记载,他说我们这个台州城。就是临海城三面邻水,就是围江。一面是抱着这个山,形势非常险要。所以历史上一般人都攻不进来,应该说是固若金汤。

  虽然有着高大的城墙,但让戚继光没有想到的是在抗倭的斗争中,临海三面临江的优势一下子变成了致命的弱点,因为来自海上的倭寇可以从入海口沿灵江长驱直入。如何能及早发现倭寇的动向呢?戚继光绞尽脑汁,最终,他想出了一个办法,对城墙进行了改造,也正是这种改造,在四百多年后才使黄大树把临海的城墙和北京的长城联系了起来。

  敌台也称敌楼,是跨城墙而建的墩台,一般高出城墙之上,从山海关到北京周围的明长城上的空心敌台就是戚继光修建的。在黄大树把临海城的情况介绍给北京的专家之前,大多数人都认为双层敌台是戚继光在北方长城中首创的,而实际上,这是戚继光在台州抗倭的斗争中积累的修城、筑城的经验。

  这个发现使黄大树十分激动,因为作为临海人,他最崇拜的人物就是戚继光。所以,他带领施工队,用了几年的时间,精心修复戚继光曾经修建过的临海古城墙,让这座渗透着戚继光智慧的城墙依旧能够巍然屹立。

  “临海”作为一个地名出现在公元2世纪的三国时期,当时的孙吴政权在这里设置了临海县,公元257年设临海郡,到唐朝的时候,这里又成为台州府的所在地。而“临海”的得名,现在大多数人都认为是因为这里位于东海之滨,所以取“东临大海”之意。虽然今天的临海城区距入海口还有几十公里,但从古至今,临海所辖的地区都一直延伸到大海边。

  在古代,一贯注重农耕的中国人对于海洋的感情并不深厚,漫长的海岸线没有给台州人带来多少机会和财富。尤其是到了明代,打破台州人平静生活的威胁又都是来自于海洋。所以在明朝初年,台州就已经设立了专门用于海上防卫的卫所。

  在中国,有很多城市都是由卫所发展起来的,大的地方如天津卫、威海卫,小的地方就像这个叫桃渚的小镇,在五百多年前,桃渚和台州四周相继建起的众多卫所,连贯起台州府城外的另一座防御堡垒。

  丁小平是土生土长的桃渚人,她的家就在这个小镇上,而她的工作就是为来到这个小镇上的游客作导游。

  虽然一直生活在桃渚,但小镇平静的生活已经使丁小平无法想象当年这里曾经弥漫的战火硝烟,她每天走过的每条老街,她经常带领游客登临的古城墙都曾经留下过戚继光的足迹,这座小城就是根据抗击倭寇的实战要求来设计的。

  与临海的府城不同,倭寇在这里可以直接登陆,在戚继光之前,明朝的军队曾多次在桃渚和倭寇展开激战。但由于桃渚的防卫简陋,明军的士气又很低落,所以这里经常被倭寇攻破。

  公元1439年,倭寇又一次大举登陆,在这里进行了灭绝人性的烧杀抢掠,并进一步威胁到内陆的安全,这使得大明朝廷下定决心要在这里修城筑垒,在当地百姓的热烈响应下,一座以石头为城墙的堡垒诞生了,这是真正意义上的众志成城。

  到公元1559年戚继光为了抗倭来到桃渚的时候,桃渚城的城池已经破败,戚继光一方面动员老百姓修建城墙,另一方面,他以军事家独到的眼光在桃渚城的东西两个角上各建了一座敌台。

  戚继光曾写过一首诗,诗中有一句: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从紧邻大海的桃渚所,一直到60公里外的临海台州府城,以戚继光为代表的抗倭将领们就是在这样的雄心壮志中筑起了一道坚固的沿海防御堡垒。

  在多年与倭寇的斗争中,戚继光已经认识到,抵御外来的敌人仅靠石头的城墙是远远不够的,于是他招募了三千名矿工和农民,对他们进行严格的军事训练,组成了一只训练有素的“戚家军”。

  同期:台州市椒江区文物管理委员会副主任 王及

  戚继光到了台州以后,为了适应江南水田地区对倭寇的作战。所以他创造了一个阵法叫“鸳鸯阵”。这里是“鸳鸯阵”的模型,我们看,前面的是队长。指挥一个小队的作战,队长的后面是两个排手。排手的作用主要是阻挡敌人,从正面射击的箭和枪弹。排手的后面是两个狼筅手,“狼筅”是以毛竹制作的。前面装上矛头,

  利用毛竹枝。这样倭寇碰到的时候就戳那个倭寇,缠上倭寇的衣服,把他顶到水田里面去。顶到水田里面去以后,它就充分发挥长兵器的威力,这个狼筅手后面是四个长枪手,可以远距离地攻击倭寇。

  在长枪手的后面还紧跟着两名持短兵器的士兵,他们可以近距离地攻击敌人,最后是一名火夫,这就是由十二人组成的“鸳鸯阵”。这种阵法既有利于杀伤敌人,又可以保护自己,还可以根据战斗情况将几个小队快速组合,变成新的阵法,在与倭寇的战争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1561年的5月,在台州附近聚集了近万倭寇、五百多艘船,面对强敌,戚继光一方面利用坚固的城墙进行防御,另一方面,他采取各个击破的战术,把进攻桃渚、台州府城等处的倭寇杀得溃不成军。在一个月的时间内,戚继光率领 “戚家军”在台州人民的支持下,九战九捷,史称“台州大捷”。

  戚继光在台州七年,他修筑的临海府城、桃渚古城给台州人带来了安宁,而他痛击侵略者的英雄气概也对台州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至今,在台州人的性格中仍然充满了豪气,而很多台州的孩子也仍以习武为乐。

  在台州的武术学校,有一套南拳是人人必会的拳法,它是从戚继光练兵的兵法中演变而来的,台州人都叫它“戚家拳”。

  “台州大捷”后,在江南无立足之地的倭寇流窜至福建、广东等地,戚继光也先后转战福建、广东,与当地的官兵一起剿倭,到公元1566年,中国沿海倭寇巢穴已经被全部荡平,倭患被最后平定。此后,戚继光被调到京畿重地,受命总理蓟州镇、昌平、保定练兵事务,也就是在此期间,戚继光将他在浙江临海修筑城防的经验,运用到北方长城的修建上,在辖区数千里防线内建御敌台1300多座,有效地保卫了北方地区的安全。

  同期:台州市椒江区文物管理委员会副主任 王及

  中华民族有两道长城,第一道长城就是北方的那道长城,第二道长城就是以东南沿海,那些卫所城所组成的,就是海上防御的长城,这一道长城在沿海一带,所起的作用也是非常大的。

  这条河就是灵江,临海城被它环绕着,四百多年前,倭寇从入海口沿着这条江直逼台州府城。四百多年过去了,现在的入海口停泊着来自世界各地的商船,在临江的沿岸到处是大大小小的造船厂,今天的台州人把目光看到城墙之外、灵江之外、大海之外的世界……

责编:红立

相关视频
更多视频搜索:
CCTV.com - ERROR

对不起,可能是网络原因或无此页面,请稍后尝试。

本页面3秒之后将带您回到央视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