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家地理 > 宁德 > 正文

宁德《宁德探奇 》 

央视国际 (2005年06月03日 16:07)

  编导:张 飏 摄像:刘博章

  2004年6月28日,在宁德第二届茶文化暨茶叶拍卖会上爆出一条惊人的新闻:100克的“绿雪芽”茶叶拍得71万天价。

  绿雪芽是宁德的特产茶叶,与大红袍、铁观音齐名。当年英国女王对此茶十分欣赏。

  但是,71万的茶叶又有什么独特之处呢?我们得知,这些天价茶叶是从太姥山上的一棵千年茶树上采下来的。

  太姥山位于宁德的福鼎市,一亿年前的地壳运动使它从茫茫大海中拱出,雄峙于东海之滨,山海相依,气势恢弘。

  在太姥山上,我们巧遇了宁德的老画家马树霞。他画了三十多年的太姥山,也熟读了这座山。

  那么这座山为什么叫太姥山呢?太姥娘娘又是谁呢?

  这是太姥山上的一尊太姥山娘娘雕像,她手拈兰花,面容慈祥,俯视着山下的芸芸众生。相传那棵千年古茶树就是太姥娘娘亲手所植的。

  跟随宁德的评茶师林稀有,我们走近了那棵充满了神奇色彩的古茶树。古茶树长在一个大石缝间,惟一可以走近的路被围栏隔断了。征得同意,我们得以近距离地去拍摄。

  这棵古茶树高6。12米、树冠5米、胸径18厘米,历经千年风霜,依然枝叶茂盛,生机勃勃。

  经过专家认定,这个千年古树,我们国家一号茶叶良种福鼎大白茶,就是从这棵树繁育出来的,那么,这个树就是福鼎大白毫的始祖。

  令人称奇的是,与古茶树不远的岩洞中还有一口古井,传说当年太姥娘娘就是用这口井的水浇灌那棵茶树的。

  也许是沾了太姥娘娘的仙气,太姥山的石头也有了灵气。太姥山峰奇石秀,形态万千。人们根据山的形态,对它们一一命名,使一块块冰冷的石头有了生命。特别是这块“夫妻石”,远远望去,就像一对相亲相爱的夫妻,紧紧依偎在一起,惟妙惟肖,令人称奇。

  太姥山这种肖人肖物的岩石达360处。古人曾写诗称赞:“太姥无俗石,个个似神工,随人意所识,万象在胸中”。

  那么这些奇峰异石又是怎么形成的呢?

  (王秋云 福鼎市国土资源局)

  太姥山的奇峰异石,是由于地壳的变动,加上岩体原生的节理发育,风化形成的。像我们对面的几组山峰石头,它实际上是由三组不同的柱状节理,经过水流风化的剥蚀,形成这样的形状。你再看我身后的锯板峰,这个形状实际上是一种球状风化,还有三组纵向节理,经过长期的流水风化作用,形成了这么个板状结构。

  大自然的神工鬼斧不仅造就了太姥山的奇峰异石,还在其内部发育了一系列大型走廊式裂隙岩洞。这些岩洞纵横交错、曲折幽深。有的岩洞可上、可下,有的可直接通到大海边。

  相传古时候,人们为了求雨,常常要深入到一个叫龙潭的洞穴里,去捉一种四脚鱼。

  采访:刘桂成 太姥山管委会干部

  我们这个地方的风俗习惯,干旱的时候,都要到龙潭洞求雨,用什么办法呢?就用好几匹布,绑住身体比较壮的人下去。下去以后就到龙潭, 龙潭水清澈见底。如果抓到四脚鱼的话,就证明有雨会来,非常灵验。

  人们说的“四脚鱼”,学名大鲵,是世界上个体最大的两栖动物,距今已有3亿五千万年演化史,是极其珍贵的“活化石”。因为它的叫声像婴儿的啼哭,民间又称为“娃娃鱼”。

  娃娃鱼常栖息于海拔200至1500米的石灰质岩石地区。在太姥山上,真的会有娃娃鱼存在吗?

  在太姥山上,真的有娃娃鱼存在吗?我们执意要去探探究竟。龙潭洞曲折幽深,地形复杂,由于我们装备不足,无法深入。我们了解到,2003年夏天,一支探险队曾深入到了龙潭洞。

  龙潭洞结构复杂,探险队艰难前进,他们也想证实是否真的有娃娃鱼存在。快接近的时候,他们被蝙蝠挡住了去路。

  这里究竟有多少蝙蝠聚集?看看这厚厚的蝙蝠粪就知道了。

  探险队继续前进,在看到水的地方,走在前面的人突然惊呼起来。

  从太姥山上眺望大海,在天气晴朗的时候会望见一群岛屿,那是——福瑶列岛。在其中大嵛山岛为闽东第一大岛,在岛上还生活着五千多渔民。这些渔民之所以长期居住,是因为在岛上有两个淡水湖。老百姓叫它天湖。无论在什么季节,湖水不干不满,终年不断。

  在一个海岛上怎么会有淡水湖呢?在一个晴朗的天气里,我们登上了大嵛山岛。在海拔200米处,我们果然看见了大小两个湖泊。大湖面积约1000多亩,小湖200多亩,两湖相隔1000多米。湖四周山坡平缓,全被深深的长草所覆盖。

  这条秀丽的小河叫杨家溪。相传北宋名将杨文广曾在此征战,并派杨家军驻守,所以这条小河才被称为了杨家溪。这里的许多杨姓人家,都说自己的祖先是从宋朝时候来到这里的。

  在杨家溪下游的渡头村,一口水井引起了我们的好奇。水井的外形像一个葫芦水瓢,井深3米左右,人可以沿着台阶到直接下到井里取水,让人不解的是,入井的台阶是高低两层。

  这口井是南宋的时候,杨家迁移到这里的时候修的。为什么修成这样的呢?原来迁移的人口不多,用一条路就可以了。以后人口多了,挑水的人多了,那就得到上面等,交通不方便,人太挤,以后又加了一条路。空桶从这边走,挑水的人从这边走。

  这就像现在的交通规则,各行其道,互部干扰。在八百年前的宋朝就有这样的设计,令人感叹。

  距离古井约三百米左右,有一片古榕树群。这片榕树盘根错节,枝叶繁茂的像开屏的孔雀。

  (杨世泽 霞蒲县牙城镇渡头村村民)

  最早的时候是杨家迁移到这里,后来杨家搬走了,陈家等许多姓的人迁来了,这树主要是陈家种的。

  这棵榕树王,树干周长12.6米,冠辐直径51米,高约30米,单株覆盖三亩多地,树干中空有七个洞口可容人攀穿。

  榕树是亚热带的独特树种,而渡头村的位于北纬27度。据说这是目前发现的地球上纬度最北的古榕树群,已经被国家林业部列入《中国林木奇观》一书。远离了故土,这些榕树依然生长的这样生机盎然,就像这里生活的人们。

  这是一段平坦的河滩,从高往低自然地分出三块。其中最大的一块达4万平方米,最宽处有182米。河床布水均匀,水深没踝。在有阳光的时候,水面波光粼粼,一片白炽,白水洋的名字就是这么来的。

  那么,这个自然奇观是怎么形成的呢?冒着初春的细雨,我们走近了白水洋。

  古代有一个传说,以前这里叫仙耙溪。当时有个神仙从这里经过,用一个很大的耙子把它耙了一下,所以就这么平了。

  仙耙的说法毕竟只是一个美丽的神话。地质专家进行论证后认为,这是目前世界上已发现的稀有浅水广场。地质专家初步考证为火山溶岩。

  (张少忠 屏南县宣传部的干部)

  在亿万年前,这个区域发生了大面积的火山喷发,火山喷发以后,火山岩溶就沿这个地带形成了岩溶的河流。火山岩溶就发育成了小块的节理,再后来上面又形成了河流,然后长时间的河水冲刷的,你看就像这个,经过长时间的水的冲刷,几把石头磨平了。

  虽然是初春时节,水还有些凉,但我们来到了水边,忍不住要下水体验一下。这么大的水面上,一个人显得很孤单,而在夏天的时候,这里则是另外的景象。

  这是宁德境内的一条小河——霍童溪,听说在霍童溪上游一个叫古瀛洲的村子里,男女老少都会玩一手戏水绝活——独木冲浪:人们站在一根圆木上,在急湍的河流中如履平地,当地人把这叫“站材”。

  这就是古瀛洲,村子前面的小河平静秀丽,但在一些狭窄的险滩却水流湍急,浪花飞溅。在这样的河水里,他们真的能独木冲浪吗?

  听说我们专程来看独木冲浪的,村中的一个中年人和几个小伙子答应为我们表演一下。

  古瀛洲只有两个姓氏,要么姓彭,要么姓谢。当年他们的祖先从北方逃难到这里,大山之中很难找到一块可以耕种的土地,面前的这条河就成了他们生活的惟一希望。“四面环石,无土可耕,一线溪河,彭谢度生”。这首不知道出自什么人手的诗正是他们生活的写照。

  在交通不便的年代,河流是天然的路。古瀛洲曾经是宁德通往外地的古驿道和商贸集散地。各类货物均由水路进出莒洲。水上劳作为古瀛洲人赢得了生活,也练就了他们这独木成舟,击水冲浪的绝技。

  在我们即将结束拍摄的时候,我们了解到,在这条河的下游,一座水电站即将开工建设,古瀛洲将全部被淹没。以后,这种独木冲浪的绝技也许再也看不见了,而这些冲浪的年轻人也将在一个新的地方开始他们的人生。

责编:红立  来源:CCTV.com

本篇文章共有 1 页,当前为第 1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