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家地理 > 昭通 > 正文

昭通《人鸟天堂》 

央视国际 (2005年05月19日 17:31)

  编导:肖文照 摄像:李晓宇

  一年前,生活在云南昭通大山包上的一些村民由于生活环境恶劣,搬到了相对富庶一些的南方,但让人意想不到的是,一年后他们当中的一些人虽然知道老家已是家徒四壁,但还是义无反顾地举家回迁。这让很多人极为不解。

  采访:昭通市昭旭区大山包村民 张开发

  在那边看不见黑颈鹤。也听不见黑颈鹤的叫声,所以我们就想黑颈鹤。搬回来能看得见它,也能听得见它的叫声。让张开发挂念心上的黑颈鹤,在大山包过冬已几十年了,最初只有几十只,现在每年约有1200多只。它们同当地人和谐相处,已成为他们生活中的一部分。许多人称那里是人鸟天堂。

  对“人鸟天堂”这一说法的不解再一次吸引我们前往,想不到这次通往天堂的路更加艰难。此时山下的一些地方已是春暖花开,但这里却在一夜之间又被大雪覆盖。剧烈的颠簸和一次次险情让我们对天堂充满了敬畏。

  穿迷雾,入霜雪,这让我们真正感受到什么是“十里不同天”。当我们终于又一次面对被风雪严严实实包裹着的大山包时,空旷和冷漠再次震撼了我们。

  大山包年平均气温只有6度左右,由于气候寒冷,土地贫瘠,因此常年生活在这里的彝族、苗族和汉族的农民生活非常艰难,但人们为什么要用人鸟天堂来形容这贫困之地?黑颈鹤又是怎样被发现,并出现在这块土地上呢?黑颈鹤最早是在中国青海的高原上被发现的,那是1876年,由俄国人普热瓦斯基最先看到。当时他被眼前的情景惊呆了,因为他从来没看到过这样的大鸟。如今,它已成为国家一级保护鸟类。不过,大山包成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却是在2003年,虽然晚了一些,但毕竟结束了以往民间保护的自发形式,黑颈鹤的保护与科研也终于有了可靠的保障黑颈鹤的珍贵吸引了不少科研人员,这位博士生就在条件艰苦的大山包已经有几个月了。

  采访:博士生 伍和启

  我一般是在这边工作七八天,然后下去休整一两天,但是我不会休整时间长,太长的话,我见不到我的鹤,所以一般休整一两天就上来.我跟鹤的感情非常好.还是想鹤吧。

  想鹤,鹤是很有灵性的,很有灵性一种动物。

  在我们上山采访期间,中国首次使用卫星跟踪黑颈鹤的科研活动引起了许多媒体的关注,在国内外也产生了相当大的影响,它的意义也许不是一两年就能体现出来的。

  采访:国际鹤类基金会中国项目代表 李风山博士

  就目前来讲,对黑颈鹤的迁徙,对黑颈鹤的栖息繁殖,研究的都很不够,通过卫星跟踪技术,我们也想将中国黑颈鹤的科研进一步深入下去,我们希望通过卫星跟踪发现更多的黑颈鹤的繁殖地.另外我们也希望这个技术,发现它从越冬地到繁殖地之间的停歇地在哪个地方?停多长时间?为什么停下来?这样对黑颈鹤保护和科研会有很大意义。对黑颈鹤的了解越多,它带给我们的谜团也就越多。我们极为不解的是它们的夜宿地为什么总是在水里,哪怕是风雪再大、天气再冷,它们也决不会上岸休息。它们的这些生活习性和身体机能又是怎样形成的?这些都成了学者们研究的课题。黑颈鹤是世界上15种鹤类中惟一一种在高原栖息繁殖的世界级珍稀鹤类,因此它的存在也就格外珍贵。 眼前的这只黑颈鹤又会告诉我们什么呢?命运已使它成为了一只孤鹤,可它为什么就必须为觅食的鹤群担任警戒呢?

  这三只鹤组成的是一个幸福美满的家庭。它们不会有孤鹤的烦恼,那它把我们引向海脑壳村又要告诉我们什么呢?村边一个人的叫喊声吸引了我们。

  大雪封山了,黑颈鹤没有吃的,你们各家各户有洋芋,有苞谷的,凑一点出来,我们投给黑颈鹤去吃。我们就这样认识了村民刘潮海。

  小从,你出来,大雪封山了,你家有苞谷有洋芋捐献点出来,我们给黑颈鹤吃。黑颈鹤可怜,我们为黑颈鹤做点好事。这两天每家都有点洋芋,有嘛就凑点出来,你们准备好,我们一起去投。好,好!我们大家一起去。刘潮海和乡亲们的行动使我们产生了一个疑问,他们为什么会对黑颈鹤有这样深的感情呢?

  采访:村民季清怀

  我们这里晚上没有电,也没有电视看,也没有歌子听,只有黑颈鹤来了一叫一闹,我们比较喜欢它。

  采访:村民刘茂松

  人们都把它看成吉祥鸟、神鸟,并且黑颈鹤还特重感情。在它的这个家庭当中,假使一方死了,另一方再也不找伴侣,一直孤独一生。因此人们说,人孤一时,鹤孤一世。刘茂松讲的是一个真实的故事,它发生在昭通市巧家县蒙姑乡一个姓张的农家院子里。那是农历九月初九的一天,一群从青藏高原飞来的黑颈鹤经过这里,突然一只雌鹤从天上跌落到院子里昏死过去,这家人救活了它。

  冬去春来,鹤与这家人生活了近一年,他们之间的感情非常融洽。人们很快发现这只鹤常常跑到外面仰天长叫……直到来年农历九月初的一天,一只雄鹤出现在空中,循着雌鹤的叫声找到这里,它轻轻的落到了院子里,与鹤感情最好的小男孩目睹了这一切。雄鹤先用嘴轻轻的衔着雌鹤的羽毛低低地叫着,想带它飞起来,但雌鹤松开了雄鹤,雄鹤急忙用颈部揽住了雌鹤,在院子里转着圈,它决心要把雌鹤带走,带她重上蓝天,但雌鹤坚决地留在院子里,它舍不得离开救它养它的这家好心人。两只鹤痛苦地叫着,最后雄鹤与雌鹤揽在一起双双倒地身亡。黑颈鹤以身徇情致义的故事感动了许多人,但在严酷的自然条件下,人与鹤又怎样面对食物紧缺的生存矛盾呢?

  采访:村民刘启能

  老乡我想问一下,你们这个地方有没有打黑颈鹤的?没有啊!过去呢?过去有。(二十世纪)六十年代,我们这个地方没有吃的,种了土豆,它们就来刨,那么就拿它当四害来打。

  上个世纪六十年代,生活在大山包的山民们总也摆脱不了饥饿的阴影。那时人们还没有保护黑颈鹤的意识,在人鸟争食的矛盾面前,有时血腥的一幕就拉开了。一家农民辛辛苦苦种下的土豆被黑颈鹤刨出来吃了,这使全家面临着饥饿的威胁。 农民愤怒了,他在土豆里拌上了农药,又种在了地里,结果25只黑颈鹤倒在了田头。这次我们想采访当事人时,已经找不到了,只是听到了另一种说法,那就是这家人当时放药只是防止土豆生虫,并不是想害死黑颈鹤。而这群鹤似乎以为在水里就会安全无事了,它们哪里知道死亡的阴影还是悄悄向它们袭来。原来另外两家农民种的土豆也让鹤给吃了,他们相约拿起了两支猎枪,悄悄地接近鹤群,商量好一支枪低一些,先打水中的鹤,另一支枪高一些,打飞起的鹤。结果他们的计谋只两枪就打死了二十一只。巧的是,当时害鹤的人家收成都很差,乡亲们因此说鹤是神鸟,害不得。如今海脑壳村的乡亲们依然面临着人鸟争食的矛盾。刘潮海家有五个孩子,生活是村里最困难的,但十几年来他们全家宁可自己挨饿,也要挤出粮食来喂鹤。老伴就是贫病交加病到在床上时,也还是时常会把老刘叫起来喂鹤,老刘回来以后她也一定会详细地问鹤在哪里过的夜。遇到风雪天,她还不安地问老刘,鹤为什么不到背风的地方休息?直到六年前的一天,老伴把老刘叫到身边,只嘱咐他:一定要照顾好黑颈鹤,然后她就永远的走了。老刘把妻子安葬在高山上,也想让她能常看看心里挂念的黑颈鹤。

  大雪封山的时候,老刘忙着走家串户找粮食。这时鹤要吃不到东西就会很容易饿死,他也一定会到老伴的坟前扫扫雪,跟她说说心里话。采访:村民刘潮海

  我来看你来了,你生前叫我管好黑颈鹤,我已经做到了。今年黑颈鹤不但没有一只伤亡,甚至还增加了一百多只。你好好在这里,等我老了,走不动的时候,我来陪你,我们一起看黑颈鹤。

  “你是远方一只鹤,来到这方只管落。脚踏屋檐只管站,话到口中只管说。” 这首歌曾经送走过刘潮海的老伴,也使我们认识了董应兰。这个农家妇女喂鹤已有十几年了,如今同在一起喂鹤的姐妹已经去了,现在她总感到身上又多了一份责任,她要继续省出粮食来喂鹤。她是这个世界上离黑颈鹤最近的人。海脑壳村的村民与黑颈鹤的人鸟情缘深深地感动着我们,当我们感叹黑颈鹤的命运时,与我们同行的专家又讲了这样一个故事。

  采访:昭通市政协副主席:周天亮,

  说到黑颈鹤,咱们昭通有个家喻户晓的人物,叫做孙德辉,人们称他鹤神,黑颈鹤的保护神。他的财力精力甚至感情都投入到黑颈鹤的保护事业当中,每一分钱都花上了。为了给大山包的黑颈鹤投食,他6年当中用自己的钱买了6万公斤苞谷投给黑颈鹤,所以他花在家里的钱几乎就没有了,他把所有时间精力都投给了黑颈鹤,他妻子对他意见越来越大,他也不回家吗?他回家的时间极少极少,回家一次,他妻子说:那就是像过节一样,所以最终导致他的妻子跟他提出分手。

  我们还了解到,孙德辉现在的住房还是租的,他传奇般的故事让我们非常想见到他。听说他也在大山包,我们决定见见他。

  当我们找到一个村子时,热情的乡亲们还忙把烤好的土豆送给我们。

  告别了老乡,我们又开始寻找孙德辉。顺着小山村少有的喧闹声,我们推开了一户村民的院门。我们意外地发现火塘边的一大群村民围着的那个人竟是我们寻找多时的孙德辉,看得出他和村民相处的很融洽,并没有我们想象中的沧桑。大家在他的带领下,还让从未唱过歌的老刘给大家唱歌。我们再一次欢迎老刘唱一支歌好不好?好!大家拍手!虽然我们听不懂老刘唱的是什么,但我们知道他的歌是唱给孙德辉听的。老孙在村民中的威信很高,因为大家都知道他是惟一能把自己的一切都留在这里的城里人。我还不是只会唱那个歌:远方来的一只鹤,飞的飞来落的落。一群飞到大海子,一群落到跳墩河。你还给我拍手啊!谢谢!被农民们的善良、纯朴感动了的老孙为他们盖了30多个厕所,从而结束了这个村子没有厕所的历史。为了让农民学会刷牙,他还把牙膏牙刷送到农民家里。当他得知有7名学生因贫困而辍学时,他又拿出钱来亲自把这些学生送到通往学校的山路上。那么孙德辉到底在追求什么呢?

  采访:昭通市黑颈鹤保护志愿者协会名誉主席——孙德辉

  我这一生,最满意的是我和王昭荣一道创办了一个昭通黑颈鹤保护志愿者协会。这个协会创办六年了,在国际国内都有一定的知名度。我们被邀请到香港、北京开过会,我们就在这土生土长的地方做这个环保事业。所以应该说,在昭通是比较前卫的一个组织了。大山包依然很贫穷,只是因为黑颈鹤的名气引来了不少游客,于是环保与旅游的矛盾又压在了老孙和王昭荣的心头。

  采访:昭通市黑颈鹤保护志愿者协会主席王昭荣

  我们协会提倡高消费旅游,一方面可以减少游客的人数,减轻对当地环境的压力;另一方面对我们大山包的老百姓也有实际的帮助。大山包的农民与黑颈鹤是孙德辉与我们谈论最多的话题。然而我们还是了解到,他的内心其实还是为自己留下了一个角落。十三年来,他为拍摄黑颈鹤跑遍了新疆、四川、贵州和云南所有有黑颈鹤的地方。两万多张照片和两万多字的考察报告,使他很想出一本世界上还没有的黑颈鹤画册。他认为中国是黑颈鹤的故乡,这本画册一定要中国人来出,但十万元的出版费却成了他的一块心病。我们又看到他遇到黑颈鹤时的激动,这情景使我们想起了他的一段往事。一次在昆明动物园,当很久没有见到黑颈鹤的老孙见到鹤时,竟跟鹤聊起了天,这引来一大批围观的人,像看外星人似的看着他。常年与鹤群打交道的老孙已使鹤失去了应有的警觉,他也常常进入到一个忘我的境界中。

  采访:昭通市黑颈鹤保护志愿者协会名誉主席孙德辉

  这里农民特别纯朴善良,从他们门口一过,他就要请你到他家做客。我有一次拍摄黑颈鹤的时候迷路了,他们自发地漫山遍野的找我,所以特好。眼前这位八十一岁的台湾老人与孙德辉有同样的经历,他也是因为爱鹤而耗尽了毕生的积蓄和精力。

  采访:著名鹤类艺术摄影家 吴绍同

  黑颈鹤的原产地我都去过,而且不止一次。对于鹤的全面都能了解一下,它的美姿、它的丽影都是照不完的,宝藏一样。

  其实吴绍同先生早在十三年前,就在大山包与孙德辉结下了深厚的友谊,连接他们友情的也是黑颈鹤。在孙德辉的影响下,吴老先生也成了一名黑颈鹤保护的志愿者。

  为了给黑颈鹤留出更在一点的生存空间,又一批村民就要启程了。他们此时会想些什么呢?他们也会为能听一听黑颈鹤的叫声而再回来吗?每年农历的三月初三前后,黑颈鹤便会相继离开大山包,回到青藏高原生儿育女。每当这个时候,乡亲们总会用当地这种隆重的四通鼓为它们送行。

责编:红立  来源:CCTV.com

本篇文章共有 1 页,当前为第 1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