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家地理 > 连云港 > 正文

连云港 《欧亚桥头》  

央视国际 (2005年03月11日 15:22)

  编导:温普庆

  在中国没有一个城市的布局是像连云港这样的:它的市内有海州、新浦、连云三个区,每个区彼此却都不相连,相距最少在8公里以上,这三个区呈带状分布,一个比一个更接近大海。这是大自然和人类之间互动博弈的结果。这一过程,至少延续了两千年。

  连云港市海州古城中有一组名为“秦东门”的雕塑,它祭奠的是秦始皇在这里建立秦朝东大门的历史。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了六国,秦国也由一个以农业为主的内陆国家,一跃成为幅员辽阔的海洋国家。雄才大略的始皇帝,将探索的目光投向东方的大海。

  他首先建立了四通八达的道路体系---“驰道”,其中的一条道路是由秦朝的都城咸阳通向东海之滨的连云港。

  今天,在连云港市赣榆县徐福村的北面,还依稀可见当年“秦弛道”的痕迹,秦始皇修的饮马池还保持完好。秦始皇一生曾多次御驾东巡,并先后两次来到连云港地区,关于这段历史,民间留传着众多不同的故事, 连云港的画家金大雪先生用他的作品再现了当年秦始皇在此观海的盛况,画中的始皇帝昂首眺望大海,眉宇间充满了征服一切的霸气。

  难道秦始皇三番五次东巡的目的就是为了在海上寻找那长生不老的灵丹妙药吗?这个举动未尝不包含向海外扩张的野心和抱负。

  司马迁在《史记》中对秦始皇东巡的历史有这样的记载:秦始皇三十五年东巡时,他在东海的朐县境内立石头,作为秦国的东大门, 朐县是连云港秦朝时的称谓,也是秦始皇首次分封的郡县之一。

  秦始皇为什么要在这里修建秦东门呢?

  从图中可以看出,朐县在秦都咸阳的正东方,经测量结果显示,这两个地方同在北纬34度30分的纬度线上,开东方国门,在阿房宫中迎接海上日出,预示着国泰民安,这似乎非常符合秦始皇的心愿。 今天,秦东门的遗迹早已湮灭在历史的长河中,根据有关专家学者的考证,当年的秦东门应该建在连云港市孔望山摩崖造像群往南100米处。

  沧海桑田,今天,孔望山观海的美景早已不复存在,我们也无法破解秦始皇修建“东门”的全部意图,但是,“秦东门”可以看做是秦始皇幻想着走出国门,走向世界的始发港。 在海州古城的城门楼上,人们经常可以看到传统淮剧的演出,这种习俗流传至今已有近百年的历史。 明清时期的城门楼下就是海州古城最早的码头,过往的船只与行人无不沉醉于这美妙的唱腔之中。

  明清时期的海州,是江苏省重要的产盐基地,当时的淮北盐务中心就设在连云港的板浦镇。所有运盐的商船都要从这里出关,经水路行销江淮六省,板浦也因此成为海洲最繁华的水陆码头。

  二十世纪初,陇海铁路的建设,为连云港市迎来了发展机遇。这条最初由比利时铁路公司承建的铁路从兰州至海州,使当时交通闭塞的连云港市成为铁路大动脉的起始点。

  今天,沈云霈的曾孙---沈士庆先生为我们揭开了那段封存已久的历史。 1916年,陇海铁路通至徐州以东,对于这条铁路东端出海口问题上,沈云霈与当时另一个实业巨子张謇产生严重分歧,两个人的争论引起了江淮各界人士极大的关注。

  由于运盐河的改道,当时板浦的地位已被新兴的大浦港口所取代,火车站也因此建在距大浦港5公里的商贸集散地----新浦。

  当年,陇海铁路修到新浦后,因资金不足,无力继续向东扩建。权宜之计的陇海铁路局就将铁路铺到大浦港,形成过渡性路海联运的交通枢纽。

  大浦港的淤塞,促使陇海铁路局继续修筑新浦至老窑的铁路,并在那里筹建新的港口,

  老窑村地处云台山的东端,对面是风光如画的东、西连岛,具有建筑优良海港的自然条件。

  人们从连岛、云台山两个地名中各选一字,将这个海港命名为-----连云港,寓意这里交通兴旺、商贸繁荣。

  连云港的建设方案曾得到过孙中山先生的大力支持,他在制定《建国方略》中指出,“要把海州港纳入中国对外开放的二等大港、中央铁路的终端海港”。可见他对连云港区位优势和经济地位的充分重视。

  1936年,由荷兰人承包的连云港一号、二号码头竣工,可同时停靠6艘3千吨级的海轮。港口采用的装卸设备与工艺都是当时国内最先进的。

  1937年“七-七”事变,日本帝国主义全面发动侵华战争,投产不久的连云港遭到日军的严重破坏,

  1938年二月,连云港地区沦陷,日寇随即开始疯狂掠夺中国的战略资源,他们从连云港输出枣庄的煤炭,利国的铁矿,锦屏的磷矿和淮北的海盐。

  据连云港档案馆的资料记载,日寇在连云港的第二年,就使港口吞吐量达到140万吨,是正常年份的2.8倍。仅1941年7月11日的一天,在没有装卸设备的情况下,每个搬运工平均装卸货物高达10.5吨。足见日寇残酷压榨中国人民的疯狂程度。

  今天,连云港肩负着亚欧大陆桥东方桥头堡的使命,十万吨的集装箱码头通达五洲四海,一条6。7公里长的拦海大堤把东、西连岛与大陆连接起来,使原来只有3平方公里水面的连云港增加到30平方公里,形成一个风平浪静的超级港弯。

  连云港是建筑在淤泥质海岸线上的港口,港去底下的淤泥厚度达十几米,要在这样的地质环境下修建拦海大堤,困难可想而知。当年荷兰人在此修筑码头时,由于没有处理好海底淤泥问题,据说还有一位荷兰专家因此而跳海自杀。

  1986年,国家“七五”重点工程连云港西大堤工程正式开工,施工时采用的是抛石斜坡筑堤法。

  由于海底淤泥层过厚,抛下去的石头经常发生滑坡现象,给工程带来了困难,科研人员一直努力地寻找解决淤泥的办法一年四季,不论春夏秋冬,高兆福都要在海里同淤泥打交道。

  在连云港集装箱码头上,有一尊造型为船锚的雕塑,它铭记着亚欧大陆桥首列国际集装箱列车从这里出发的时刻。这座亚欧大陆桥,东起中国的连云港,西至荷兰的鹿特丹港,全长为10900公里。被誉为二十一世纪的“新丝绸之路”。

  早在1921年,孙中山先生在设计全国铁路规划时,就提出陇海铁路西出新疆、进而连通欧洲国际铁路的设想, 可以说,八十年前,孙中山先生就为后人描绘出亚欧大陆桥的雏形。

  连云港,作为“新丝绸之路”上陆海联运的重要一站,必将以崭新的面貌登上世界经济舞台。

责编:红立  来源:CCTV.com

本篇文章共有 1 页,当前为第 1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