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家地理 > 连云港 > 正文

连云港《东方天书》 

央视国际 (2005年03月11日 15:09)

  编导:铁华 摄像:李毅

  这里是连云港市一所专业学校。学生正在临摹,样本是刻有各种各样人头的拓片。教师邵泽君认为临牟这些非常有益。

  采访:连云港市师范高等专业学校教师 邵泽军

  “ 它对我绘画兴趣的培养,有着重要的作用。对我成熟期作品的培养,也有一定的影响,像我这些作品,那种里面机理的粗糙效果,风景作品中,我一直追随着自然(效果)追随着它,一直想面对面地和它贴心地谈话。”

  自幼生活在山下的他,儿时就喜欢在这块隆起的山包上学画。但他并不知道这些东西,什么时间刻上的,谁刻上的。

  对于这些小人儿,村民说法不一。

  采访连云港市桃花村村民:胡德俊

  “ 听老辈说,这里是一个海,老海从这里就奔东走了,这就现出来了。在这边刻这个纸人形的那个是夏朝的。夏商嘛,为什么刻这个纸人形的那个是夏朝的。夏商嘛,为什么刻这个玩意儿呢?过去吧,像这个水寇哇,这霸山为寇哇,官兵打到兴东,打仗,水寇就消灭了。消灭时候呢,这段任务就完成了,就记载在这儿。哪朝哪朝的了,刻那个人头,带着个唱大戏的那个玩意儿,年代很不少了。”

  1978年,在一次文物普查中,才发现山上有不少奇怪的图案。

  采访:连云港市桃花村村民 顾良玉

  “当时是我包括老刘、老陈上我们大队,去宣传文物保护以及普查工作,当时回来我们就跟两位同志,就讲到了桃花村里头的将军崖石头上,有很多刻画还有人头,因为放牛经常看。”

  这些画有奇怪图案的拓片,辗转送到北京,摆到了专家们的面前专家们根据拓片和大量资料得出了一个惊人的论断:“这是一处重要的文物,是我国迄今为止发现的年代最久远的一处岩画,反映的是夏商之际我国东夷部落生产生活的画面,而将军崖,则是东夷部落的祭坛。

  1988年,国务院公布将军崖岩画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古书上说东方海外有一个国度,在一个深谷的大壑,那么史书上所说的这个大壑究竟在哪里?

  在远古时期,地壳运动造成了八百里的马陵山和云台山的台升,与此相对应,包括今天连云港市区在内的许多地方裂成了一个大深谷,这应该就是古史传说中的“大壑”。

  传说6000年前,少昊氏的父亲金星氏与皇娥,就嬉戏在这片水中,二人对歌谈情,游荡忘怀,她怀了身孕,把少昊生在了“稚华之渚”。

  “稚华之渚”意为稚为稚鸟,华为美丽,之渚是“生长美丽长尾鸟的岛屿。”

  “稚华之渚”到底在哪里呢?这又是一个长期未解的谜题。

  连云港地区有一座羽山,这里就是那稚华之渚吗?可是,今天的羽山并没有在水中啊?地理学家给出了答案:大约在6500年前,一次巨大的全球性的海浸开始了,海平面急剧升高,深沟成为大海。那时的海平面比现在高出2.8米,到处是一片汪洋。

  今天连云港市北从赣榆的义塘、海州以东,新坝、东海马陵山以东,沭阳的青伊、涟水以东,阜宁以北、滨海等地尽成泽国,形成一个三千多平方公里的深入内陆的海湾。今日的灌云、灌南、滨海诸县大都在海水的怀抱之中。羽山于是就变成了海中的孤岛

  距今4000年前后,全球又发生了一次大海退,海水逐步东移,形成现在这样的沧海桑田的面貌。

  少昊部落为什么以鸟为图腾,他们祭祀时是一个怎样的情景。

  史书上说东夷族的首领,就是和我们祖先黄帝生活在同一时代的少昊,少昊的名字叫挚,就是鸷鸟,是一只雄健的鹰。

  专家们在崖壁上发现了 “阳鸟载日”的岩刻:一只鸟儿驮着一个太阳。如果,这片地区真的曾是少昊的国度,那这应该是少昊部落的图腾,这和古书上的记载是一样的:太昊氏以凤鸟为图腾

  史书上说,他长得“方面鸟身”。在句芒之右面,是九个大小不一的人面像形成一组严整而又有序的画面,额上皆有不等的山峰排列,或三峰,或连山如日。

  专家们认为,这应该就是古史传说的“九夷”,是少昊氏的九个胞族,他们和少昊部落一起,合称“十鸟氏”。

  可以说少昊在这里建立了早期的军事联盟,某种意义也可称为联邦制国《左传》曾详细列出了这个国家的氏族分工以及机构设置二十四个社会分工,无一不以鸟类名氏,如。凤鸟氏,历正也。祝鸠氏,司徒也。等等少昊部落的一切似乎都与鸟有关系,他们为什么以鸟为图腾?

  古人并不知道鸟儿为什么能够飞行,只知道鸟儿似乎和太阳相依相存,日出,飞鸟和太阳一块儿从树梢升起,好像是鸟儿驮着太阳在飞行。晚上太阳落入大海,鸟儿归林。太阳图腾与鸟图腾就这样被结合在一起了。

  专家们认为,将军崖是少昊的祭坛。他们判定,那山顶上最高、最中心的巨石象征祭祀用的“社主”,支撑这“社主”的三块大石应该是“社足”,是先民们以石为社的祭祀遗迹。

  人们可以想见当时的祭祀场景:东部滔滔大海,点亮火把,几个剽悍的男子按倒猎获来的牛马,用石块的锋刃割开它的脖颈,鲜红的血滴落进祭坛前的圆窝孔中。祭祀完毕,人们吃着肉,疯狂舞蹈着,欢叫……

  刘洪石是原连云港市博物馆馆长,尽管已退休,但那些神秘的岩画一直是他心中无法割舍的情结。始终在思索着——

  原连云港市博物馆馆长 刘洪石

  “你看我说这个,这是个方脸,这是个眼,这是鼻子,这是头上呢有四根好像是羽毛状的,这样的,那么这么一个方面这个人像,他是代表谁呢,我认为这就是史书上记载的勾芒,因为勾芒啊,史书上记载他是少昊的叔叔,是太昊把他派到东方来观测木星,那么这地方就表示了岛夷的9大部落,这是一个大联盟一个大聚会。”

  将军崖岩画的第一个人就是勾芒。

  勾芒,长时期以来被史学界一直认为是神话传说中的人物。

  《山海经》称句芒为“方面人身”、“脚踏两蛇”。

  传说,他是伏羲氏四个儿子重、该、修、羲中的老大--重。伏羲委派四个儿子到东西南北四个不同的方位测量星辰、太阳的周天行度,提出各自的测定数据,据此制定历法,指导农业生产。勾芒被派往了东方,成为太昊氏的佐官。

  专家们认为,将军崖也是上古时观察星象的一个天文台。中国是一个农业文明的大国,上古人类为掌握天气规律指导农业生产而产生了古老的占星术。当时,对人类威胁最大的就是老天爷,阴雨风雪,冷热寒暑,家畜死亡,禾苗枯萎、水旱火灾,每一件都是对古人来说都是刻骨铭心的事。

  人们需要建立天人之间相互和谐的关系,于是,部落中的神职人员——巫觋就出现了,他(她)是部落成员心中最有分量的砝码,是部落凝聚力的核心。

  将军崖共有三百多平方米的岩画,绘了三组内容,即星象群落,人与植物群落,图腾群落,而有关星象的内容可以说是将军崖画中的主体。

  这个像被雨水冲刷过的白带是什么呢?这条从南向北像个浅浅水沟又是什么呢,原来没有引起人们的注意,一个天文学家到这里一看,说这条线不是自然的,是人工的,后经江苏省地质队的科学测量,人们惊呆了,它和今天子午线的角度仅差了3度55分88秒。而这条白带据说是银河系。

  这是一幅太阳运行图,仔细看这里有三个太阳,这是一个太阳,有12根光芒,而这个太阳是双圈,由24根光芒组成,很密集。而这个太阳又成单圈,有20根光芒。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难道先民们会在这里观测出三个不同的太阳吗? 而且运行轨迹呈下半圆形,这是怎么一回事呢?难道古人也曾知道地球围绕太阳转吗?

  采访:原连云港市博物馆长 刘洪石

  “古人观测太阳他要选择一个固定的观测点,这个观测点,就是应该以这个大山的两个山中间这个地方观测,所以他站在那个观测点,那个太阳的运行它就是从东方出来,向这个方向它就转,转到那边去,所以它正好是在下面,中午太阳在下面。” 天文学家说这是北斗星,为什么先民们对北斗星这么情有独钟,而这里是九颗,又不是今天的七颗?

  6000年前,我们看北斗的时候看到九颗星,我们现在看到呢,只能看到北斗七星,现在那个斗柄上的两颗星,就是木夫座的招摇和梗合这两颗星没有了,我们看不到了,为什么呢,也就是由于天际的变化,这两颗星看不到了。

  1981年11月,专家们在灌云县青风岭上发现了一处石棺葬遗址,经过鉴定,他们认为这里可能是少昊部落的集体墓地。

  这种“石棺葬”是用遗址所在地——大伊山上的自然片石镶嵌而成的。先是在地上挖出一个近似长方形的竖穴土坑,然后用稍经打制或自然剥落的长方形薄石板竖立在坑的四周做棺壁。棺壁的块数不等,大多为5块或6块拼凑组合,棺底无铺底石板。在死者入殓后,上面用同样的石板盖起来即成“石棺”。这些石棺是在遗址西北边缘上发现的。在仅剩下的千余平方米范围内,分为三个葬区。石棺基本形制都是头端宽大脚端窄,头向一律向东,双脚一概朝西。石棺排列有序,方向一致,死者仰身直肢。

  红陶钵盖头是初民对天对祖先崇拜的表现,先民们认为直接用泥土盖在死去亲人面部,会玷污了亲人的口、耳、目,是对祖先和亲人的不尊重,所以用陶钵或盆盖在死者面部。

  在陶钵底部打小洞,证明了当时的先民们已有了“灵魂”意识,这个小洞就是死者“灵魂”自由出入的门。

  这是一个令人惊叹值得沉思的小洞

  1988年3月20日,工人们在连云港市中云乡诸朝村一个叫藤滑落的地方施工,挖掘建高压电塔的塔基,突然,他们挖出了两个灰坑,里面有石斧、石锛、箭镞等物品,还有一件灰陶鼎足,鸟头造型,双目一睁一闭,栩栩如生。

  面对藤花落古城的废墟,专家们不禁心生疑惑,这样灿烂的文化是如何失落的呢?少昊部落后来又消失在何方呢?

  在连云港的中云山附近,考古工作者发现了大量的兵器和军锅。尤此可见这里曾发生战争。

  据史书记载,周武王死后,周成王继位,宫内发生了武庚复辟,大臣管蔡勾结远方的夷狄发动叛乱。

  周公率兵马出征平叛。这次东征,规模之大,空前未有,不仅平定了武庚起事和三监之乱,而且东征奄、郑等东夷十七国,俘获了九个城驿,灭了五十个国家,少昊后裔建立的国家应在这五十个国之中。

  今日锦屏、九龙口、云台大村至墟沟一线,应该是当时西周部队向东挺进的军事前沿,也是东夷部落最后的抵抗战线。

  在征讨中,有一些西周军队的将领战死,埋葬在这里的海滨之地。

  战败的东夷人被迫离开本土,开始了一场异常艰苦的逃亡。

  人去城空,留下了藤花落这个东海之滨的“庞贝城”。

  将军崖共有三百多平方米的岩画真正已解释清楚还未到五分之一所有的都是未解之谜,因此被史学界称之为东方天书。

  当地政府将将军崖岩画拓本,矗立在市街,出资期待有识之士能破解它的秘密。

责编:红立  来源:CCTV.com

本篇文章共有 1 页,当前为第 1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