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家地理 > 肇庆 > 正文

肇庆《寻踪利玛窦》  

央视国际 (2005年03月16日 15:26)

  编导:王宝成  摄像:郑斯宁

  2000年,北京修建中华世纪坛时,在中央大厅内设计了一组浮雕壁画,壁画上雕刻着几千年来对中华文明做出贡献的杰出人物,在一百多位有名有姓的人物中,仅有两个外国人,一个是马可波罗,另一个就是利玛窦。

  世纪坛前,有一条记载了中国重大历史事件的青铜甬道,上面有三处也刻上了这位外国人的名字:利玛窦。

  能在世纪坛上留下名字的中国人不多,外国人更少,这个利玛窦是谁,他曾经对中国的文化做出过什么贡献,才能在中华世纪坛的青铜甬道上留下自己的姓名?

  2000年7月的一天,广东省肇庆《西江日报》社的一名记者和两个朋友一起吃早茶,无意间,这位记者听到了一件四百多年前发生在肇庆的事情。

  很快,黄思源在8月2日的《西江日报》上刊登出他采写的报道。紧接着,一些在中国有影响的报纸和网站,都转载了这条消息,成为了新闻界长达两年的报道热点。

  同年,肇庆市中文世界地图演变研究课题组宣告成立。

  这个课题组的选题,是从跨学科的角度,研究中文世界地图的演变,其中最主要的任务,就是寻找利玛窦在肇庆的踪迹和他绘制的中文世界地图《山海舆地全图》。

  十六世纪八十年代,正是明朝的万历年间,当时的肇庆是岭南一座繁华的城市,这里交通便利,物产丰饶,北宋年间修建的城墙,全部采用青砖包砌,在岭南是屈指可数的坚固城池。

  那时候,肇庆住着两位西方传教士,由于他们一身僧人打扮,当地人就称他们是洋和尚。这两位洋和尚随身带来了许多稀奇的东西,有能把太阳光分成七种颜色的玻璃镜,有每隔半个时辰就能叮咚奏响的自鸣钟。后来,他们还绘制一张中国人从没有见过的世界地图。这张地图,就是今天肇庆人要寻找的中文世界地图《山海舆地全图》,绘制者是那两位洋人之一的利玛窦。

  据说当年一些人看到利玛窦绘制的世界地图时,都感到了一种强烈的震撼,但是这张图失传了,当时的人为什么对那张地图有如此的感觉,或许只有找到利玛窦的原图才能弄清楚。

  四年前肇庆人寻找地图的过程,也是一次了解和认识利玛窦的过程。这位外国的传教士,是什么原因来到肇庆,又是什么原因使他绘制了那张世界地图,在这些问题的后面,也许有许多传奇的故事,为此,我们跟随黄思源来到肇庆市图书馆的报刊收藏库。当年,《广州日报》的记者全程跟踪了寻图的过程,并写出了长篇报道。

  由于记错了报纸日期,图书馆的工作人员翻找了整整一年的报纸,也没有找到《广州日报》的那篇报道。

  但是,在交谈中我们了解到,当年直接参与寻找到地图的,还有人在肇庆。

  这是肇庆城南的西江,四百年前的那个故事,就是从这条江上开始的。

  1583年的一天,从西江的下游摇来一条小船,上面坐着两个打扮奇特的人。他们身穿中国人的衣裳,却长着一付西方人的面孔。那位年龄稍大一些的,叫罗明坚,坐在船头总是好奇地东张西望的那个人,叫利玛窦,他就是今天故事的主角。

  1552年10月,意大利马塞拉塔市市长的家中,新添了一个婴儿,父亲给他起了个名字叫Matteo Ricci,十六岁时,家里把他送到罗马学法律,但是他却转入了神学院当了学生。23岁时,Matteo Ricci被教会派往东方。当时中国正是明朝万历年间,朝廷严格禁止外国人出入国境。为了进入中国,他改了一个中国化的名字,叫利玛窦。后来,幸运之神终于向这位执著的意大利人露出了微笑。

  1583年9月,一次偶然的机会,利玛窦与罗明坚踏上了肇庆的土地。

  这两个打扮奇特的人一上岸,就被人引到肇庆的府衙,前来拜见知府王泮。

  王泮是一位性格活跃的士大夫,他对高鼻深目的外国人充满好奇,更对他们带来的中国以外的消息以及新奇的西方科技感到新鲜。利玛窦带来的一些外国礼品,也使王泮高兴万分。王泮破例允许利玛窦等人留在肇庆。这使以前几次遭到拒绝入境的罗明坚和利玛窦松了一口气,在肇庆城南的天宁寺住了下来。

  后来,王泮又在西江边上批了块地,允许这两个洋人盖房子,这就是在中国内地地区修建的第一座天主教堂仙花寺。四百年的时光,仙花寺早已没了踪影,而它西侧的崇禧塔还依然挺立。

  当年西江经常发大水,为了平息水患,肇庆人在江南、江北一共建了四座镇江塔,崇禧塔是四座砖塔中最大的一座。在肇庆博物馆工作人员的带领下,我们爬上了这座当年与仙花寺同时修建的宝塔。

  一百多年前,一场突兀奇来的大火把仙花寺烧得只剩下了残砖碎瓦,后来,这块地上盖起了民房。二十世纪五十年代,民房又改建成一个无线电工厂。

  当年梁文廉等人经过勘查,确定了仙花寺的具体位置。

  就是在这片厂房的砖墙后面,四百年前,利玛窦绘出了第一张标有经纬线的中文世界地图。

  当利玛窦与罗明坚来到肇庆时,他们携带的机械自鸣钟、玻璃三棱镜和世界地图引起了王泮极大的兴趣。特别是那张世界地图,让他第一次看到中国以外的世界有那么大,也更直观地了解到居住的大地原来是个圆球,而且中国的位置也不在世界的中央,在地图上偏到了右侧边缘。

  或许对于生活在今天的人来说,世界地图并不陌生,但是四百年前,绝大多数中国人一直认为天圆地方,中国在大地的中心。所以当利玛窦带来的世界地图第一次展现在眼前时,那种对心理的震撼该有何等的强烈。

  王泮特别喜爱这张世界地图,他让利玛窦为他再绘制一张,并特别叮嘱图上的地名要用中文标注。

  经过一个多月的时间,利玛窦按照王泮的要求,绘制出了中国历史上第一张采用经纬线标明的世界地图。

  但是,这张图是以西方世界地图为蓝本绘制的,中国的位置仍在地图的边上。王泮虽然收下了这张地图,但是他对于中国的位置还是感到不满意。

  为了到中国传教,利玛窦采取了与其他传教士不同的方法。他改穿中国服装,学习汉语,研究中国文化,特别是花费精力钻研儒家的诗书典籍。了解到王泮的不满后,利玛窦马上画出了第二张世界地图。这张图与上张地图最大的区别,就是采用本初子午线投影转移的方法,把中国的位置放到了地图的中央。

  《山海舆地全图》受到了王泮等士大夫阶层的极力推崇,这张地图也成了利玛窦留在中国居住的一大理由。在后来的日子里,利玛窦在肇庆、韶关、南京、北京等地,又绘制了十来张中文世界地图。这张图影响之大,以至于后来中国刊印发行的世界地图,都采用了利玛窦的方法,转移地图上的本初子午线,将中国的位置放到世界的中心。

  可是,去沈阳寻图的课题小组人员却无功而返:沈阳博物馆收藏的明刻世界地图是国家一级保护文物,平时深藏在仓库中,研究拍照要经过国家文物局的特别批准。

  肇庆人真的与那张图无缘会面吗?

  四百年前,肇庆城里城外常能看到一个外国人,他穿着中国人的衣裳,走街串户,到处找人聊天。他操着流利的汉语,谈话中还能带出一些中国的古文诗词和成语典故,这个外国人就是利玛窦。

  当利玛窦修建的天主教堂落成后,为起什么名字他绞尽了脑汁,最后,他选用了中国佛教使用的“寺”字,把自己的教堂起名仙花寺。就是这个中国化的名字,利玛窦拉近了与肇庆人的距离。

  利玛窦刚进中国时,穿的是僧人的衣裳,后来他发现中国人对神灵并没有太多的敬意,佛教人士也没有很高的社会地位,而通过科举考试走上仕途的人,却受到人们的尊敬。因此,利玛窦脱掉了僧衣,改穿读书人的服装,还研读了一些儒家的经典文集。随着利玛窦对中国文化的深入了解,他开始向西方社会翻译介绍儒家的著作。这些都得到了中国读书人的好感,也结交了不少知识分子朋友。

  一天,一位葡萄牙商人在澳门见到了一本用拉丁文注音的中葡文字对照的字典,非常高兴地买下来。为了同中国做生意,这位葡萄牙商人曾学过中文,非常想得到一本实用的字典。这本字典就是利玛窦与罗明坚两个人编写的,书名叫《平常问答词义》。现在,这本书的原稿保存在葡萄牙一家博物馆里。

  一次,王泮说起利玛窦带来的自鸣钟很好,表示要托利玛窦再买一个。利玛窦到澳门时,由于所带的银两不够,没能买到自鸣钟,便从澳门找到一位印度籍的制表工匠,带到中国制作自鸣钟。

  回到肇庆后,王泮又为他找到了两位中国工匠。很快,印度钟表匠在两位中国工人的协助下,制做出了一台机械自鸣钟。这是在肇庆也是在中国生产的第一台机械钟表。

  利玛窦对中国文化表示的尊重,以及他渊博的西方科学知识,赢得了一些士大夫的好感。后来,利玛窦就是靠这些士大夫的帮助,才在中国居住下来,最后还来到明朝的国都北京。

  据说,万历皇帝也十分喜爱利玛窦带来的世界地图和机械钟表,这位皇帝下令把利玛窦的中文地图刻版印刷,把利玛窦进贡的自鸣钟,摆放到自己的居室里。

  在北京期间,利玛窦与许多中国知识分子合作,翻译介绍西方的科学著作,其中最著名的就是《几何原本》,书中使用的点、线、面、直角、锐角等数学名词,成为了中国几何学的标准术语,直到今天人们还在使用。

  1610年,利玛窦病死在北京。在一些大臣的斡旋下,万历皇帝赏给了利玛窦一块墓地,这位在中国生活了27年之久的意大利传教士,永久地留在了中国。

  经过多次询问和查找,我们终于弄清了刊登在《广州日报》那篇报道的详细日期,我们又一次来到肇庆市图书馆的报刊资料库。

  2002年3月15日,《广州日报》在新闻版的头条位置,详细报道了肇庆人寻找利玛窦绘制的中文世界地图的详细经过。

  利玛窦所绘的中文世界地图,在中国内地只发现了两个版本,分别藏在沈阳博物馆和南京博物院。

  课题小组人员在做了多种准备之后,三上沈阳,两到南京,不知跑了多少路,费了多少周折,终于办妥一切手续,把两张利玛窦绘制的中文世界地图从仓库中借出翻拍,还搜集了不少相关资料。

  但是,这两张图都不是利玛窦在肇庆画的《山海舆地全图》。

  马可波罗沿着丝绸之路来到东方,把中国的文化带到西方。利玛窦从海上来到中国,他带来了西方的科学和技术。这两个意大利人都为中西方文化交流做出了贡献,也因此走进了中华世纪坛的圣殿。

  直到今天,肇庆人还在寻找利玛窦最初绘制的中文世界地图。他们知道寻找的不仅仅是一张地图,而是肇庆历史上辉煌的一页。

责编:红立  来源:CCTV.com

本篇文章共有 1 页,当前为第 1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