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家地理 > 走遍中国 > 正文

《寻踪神农氏》随行有感

央视国际 (2005年03月18日 17:08)

  ■杨帆

  这次湖南郴州之行做的是第二集《寻踪神农氏》,是走遍中国的“走”字的具体而微者。“寻”就是四处找寻,“踪”就是行动所留的痕迹,找寻历史留下的神农氏遗迹和在古今人们心中神农氏的印记。

  传说中的神农氏自然不会在瑶池般的仙境纵情享乐,上山,下田,行走于几千年前纵横交错的阡陌之间,奔波于几经沧海桑田的茫茫旷野之上,我们找到的是一位做农具,尝百草,布衣草鞋度日的平民神仙。在寻踪的过程中,我们采访了专家、学者、企业家、考古队员、和尚、市民、村民,和各行各业的人们打交道,官员、商人、科学家、木匠、小贩、演员、医生、画家等等。

  一丝不苟的忘我工作态度是在这次出差中打动我最深的东西。从郴州市到下级的所属县,到乡再到村,条件越来越恶劣。有一次,一行人住在山区的乡里,没有空调,晚上和衣而卧,冷得睡不着。第二天三个人带病工作,直到回市里摄像才去打点滴。第一天的采访中,在海拔两千多米的山顶上,为了拍山下的全景,摄像和编导竟然爬到山顶的岩石上,身后就是万丈悬崖,我坐在最低的一块石头上一手扶三脚架,另一只紧紧抓住摄像裤筒的手不住颤抖。

  还有坐车也是工作的一部分,每天至少五个小时的车程好锻炼耐性。出差期间,我看到了祖国的大好河山,还有不同社会阶层的人们,不论条件怎么恶劣,他们都努力并且快乐地活着,承担着自己的责任,不知为什么,他们这种状态也让我快乐。

  从业务的角度来说,这次出行我有一些想法。

  第一, 编导必须具备较强的与人沟通的能力,才能保证整个拍摄过程的顺利完成。这种沟通包括内部和外部的沟通。当摄制小组确立以后,与当地小组带对人的沟通,保证拍摄内容与所需素材一致;与摄像的沟通,尽可能用画面传递有效信息;与随行专家的沟通,全面了解与主题相关的内容,提炼出重点,排出主次,提高拍摄效率。外部的沟通包括与被采访人的沟通,让对方顺着编导的思路说节目内容需要的同期声;与地方接待人员的沟通,让对方尽可能大力配合,积极组织拍摄现场。

  第二, 编导的审美决定着节目的优劣。这种美感的应用往往是经验的产物。归纳如下:1、现场感的把握,这是真实反映特定时间空间人、事关系的镜头,能较容易使观众身临其境去体会其中的真味,毫无矫揉造作的元素,客观反映事物本来面貌的同时,用现场本身的自然气氛去传达某种一目了然的讯息,有很强的说服力,表现力,感染力。2、节目都是用特定的点(事物、人物)搭成一个基本框架(主题),用一定的逻辑关系(叙事线索)串起来的艺术品。之所以称为是艺术品,它的美就在于这三个要素之间是否协调统一,互相衬托且有条不紊。3、人性化的美。商业时代“人性化”恐怕是无孔不入,无处不及。使用以人为本的武器,用正确的方式出招,务求击中目标受众。关注人的生存状态和社会权益,不但要体现背景人物、事件本身的人文性,还要从接受对象出发,把受众放在主体位置上,体现了解、尊重、引导受众的人文关怀。在《寻踪神农氏》素材收集过程中,有一群村民在山顶膜拜清朝神农殿遗址,发现有一块有关神农氏刻字的石碑藏在峭壁的乱石里,于是不顾危险,七手八脚喊着号子把它抬了出来,用手和着水擦掉百年的尘土,“同治年”三字跃然眼前,虔诚和专注从每一个人的神情动作中自然流露出来,我们用全程记录,不但满足受众知悉的欲望,这组镜头里人和神的互动,唤起观众探索未知,激发更深意义的探索和思考,人们喜爱这位布衣草鞋平民神的原因是什么。

责编:红立  来源:CCTV.com

本篇文章共有 1 页,当前为第 1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