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体育  | 娱乐  | 经济  | 科教  | 少儿  | 法治  | 电视指南  | 央视社区网络电视直播点播手机MP4
CCTV.com - ERROR

瀵逛笉璧凤紝鍙兘鏄綉缁滃師鍥犳垨鏃犳椤甸潰锛岃绋嶅悗灏濊瘯銆

>> 讲故事

《后天》的其他故事

央视国际 2004年09月15日 12:03

  影片《后天》虽然利用了一些气象名词来刻画灾难,比如说“温室效应”、“冰川时代”等,但它对这些都做了“艺术夸张”,并不符合真正的气象常识。对此气象学家林之光这样解释道:“《后天》利用气象的一些名词来说明将来发生的灾难,我认为作为电影艺术来讲它这样做是允许的,但不一定是符合科学的。因为如果真发生气温骤降的现象,大气压力也会随之增大许多,人们会因此窒息而死!”在采访结束时他再次呼吁:“因为历史上曾经发生过这样的强降温强升温的灾难,像一万一千年以前有一个‘新仙女木’事件。如果我们不小心控制,有一天真发生了这种现象,那绝对是毁灭性的灾难!”

  那么《后天》的导演又为何选择纽约作为事件的发生地点呢?音乐制作人戚小源为我们解释道:“导演选择纽约城的第一考虑应该是该城市的覆盖面比较大,影响力也比较大;第二个原因是该城市对美国人来讲是比较更有震慑力的,因为那里发生过很多次的大风雪的袭扰,侵袭,比如1816年是北美大风暴,1888年六月飘雪、七月冻冰。其实导演这个真正的目的还是想唤起世界对日益严重的温室效应的关注!”

  该部电影正是通过一段段精彩的视听组合让我们意识到“环境对于我们的重要性”,下面就让我们选取该片的一个片段来感受《后天》带给我们的视听感受:画面是大水像排山倒海一样涌入了纽约,偏冷的画面色彩,人群处于无序状态中,他们在嘶喊、在尖叫;配乐则是铜管乐吹奏出的不和谐声音,同时定音鼓不遗余力的敲击着。声音与画面的结合激活人们的听觉,让观众无法从恐慌中摆脱!设想一下,如果没有声音还会有这样的效果吗?音乐制作人戚小源给我们讲了这样一个实验:“贝尔实验室做过这种实验:在看紧张性情节时,当我们把声音关掉,脉搏跳动十四次到十八次的变化,而带着声音脉搏就能达到二十次到三十次,这个幅度很大。并且包括人的皮下脂肪的热量、体温等都有特别明显的变化。音乐是作为声音的一部分,自然也在起着作用,这也就是音乐的魅力。”

  声音的魅力需要慢慢感受,《音乐之声》就是一个很好的感受音乐魅力的场所,每周日中午我们期待与您共享!

(编辑:赵蕾来源:CCTV.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