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枪手》电影音乐解读
央视国际 2004年08月05日 10:59
影片《枪手》以“军事电影时尚化”为目标,用轻松诙谐的叙事方式讲述了一名年轻枪手的成长历程!故事发生在有着无数光荣历史的某武警支队“神枪手五连”,颇受支队长和班长赏识的新战士郝冰痴迷枪械,但却有些浮躁。为了成为一名真正的神枪手,他努力改正自身缺点并刻苦训练,射击技艺日益精湛。终于,在一次突发的恐怖活动中他与同伴默契配合,在千钧一发之际将歹徒击毙,成功解救了人质。
该片力求突破传统的军事题材影片模式,不仅叙事上新颖独特,电影配乐也与众不同。传统军旅题材影片的音乐配器特点,是以铜管乐器为主。因为铜管乐器的音色嘹亮雄浑,非常适合表现军人刚毅的品格。但是该片除继承传统军事影片的配器特点外,将节奏强劲的摇滚音乐融入配乐,还创造性的引用了多种风格的古典音乐,营造出丰富多元的听觉效果。
古典音乐
影片中古典音乐的运用令人耳目一新,古典音乐与影片的配合产生了轻松幽默的效果。在回顾“神枪手五连”辉煌历史的那场戏中,导演别出心裁的运用了一组类似于雕塑的群像画面,而编曲采用了一段《威廉·退尔(序曲)》的选段配合电影画面。《威廉·退尔(序曲)》是广为流传的交响乐段,它的旋律带有很多小的高潮点,跟画面中表现出的战争场面结合的恰到好处,体现出影片轻松幽默的风格。
本片还沿用了传统的交响乐配乐手法,在最后的高潮处,当歹徒被枪击毙时,大调式的、明亮的交响乐突显了新时代军人英勇无畏,意气风发的精神面貌!
摇滚音乐
该片人物的塑造非常成功,分析其原因除了演员出色的表演外,更主要的是导演和编剧对当代“青年士兵”的深刻了解。导演沈东有一句话说的非常好,他说:“我们拿到剧本之后不想把男主人公单纯的作为一个战士来写,而是想把他作为一个普通的年轻人来写。”郝冰虽然是一名士兵,但在他身上也有年轻人应有的浮躁马虎、争强好胜、桀骜不驯等特点。导演沈东之所以能把郝冰这个人物塑造的如此立体、真实,跟他对当代军营独特的体会是密不可分的。他说:“现在服兵役也就是两三年的时间,这些年轻的士兵在18岁之前都是生活在社会里面的,他们的所听所想、所见所闻跟社会上的年轻人没有任何区别。虽然他们是军人,但另外一方面他们也是跟社会与时俱进的年轻人。”
编曲刘颖在明白导演这一意图后,把摇滚乐元素也融入了配乐中。摇滚乐节奏强劲,有的伴奏乐器还具有夸张多变的音色特点,与影片的整体基调非常吻合。在摇滚乐的伴奏乐器中,电吉它的失真音色很有特点,编曲灵活的用了这种音色把子弹冲出枪膛一瞬间的音效夸张放大,让我们从听觉上感受到子弹和枪所带来的震撼。编曲刘颖在解读这段音乐时说:“在这个音乐设计上,节奏感要起来,是一种硬摇滚的风格。在子弹将要打到靶子上的那一刹那,我用了一个非常尖利的持续演奏的高音,这是电吉它的失真效果。这一效果音一直到打到靶上才消失。这一音效加在该段戏中显得更有张力,更有紧张感”。
当然,编曲刘颖也没完全摒弃传统军事电影的配乐方式。如果想更深入的了解电影《枪手》的精妙配乐,请关注8月8日播出的《音乐之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