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综艺频道 > 《艺术人生》五一特别节目·特别现场 > 正文

董浩、张越:成长的代价 

央视国际 (2005年04月29日 09:28)


  本期节目的两位嘉宾都曾有过教师生涯,现在又都为主持人。本期紧扣“锤炼”这一关键词。嘉宾的每一个故事、细节,每一次青春期的突围、成长、闯关,都是对他人生的锤炼,有了这一次次“锤炼”的基础,付出了成长的代价,他们的人生才有今天灿烂的花,丰富的果。


  董浩原名董大都,被学生戏称为“董大肚”,曾经在半壁街小学教六年级的语文,兼教全校的美术。董浩当老师的时候还没不到18岁,和学生年纪相差不大,“小老师,大学生”,因此总是受到学生的“欺负”。有次课间十分钟的时候,突然四个学生抱住他,“董老师,摔跤,玩玩”,没想到董老师练过摔跤,一踢脚后跟,把一个大个子踢得背过去了气,从此以后,学生们都传着这老师有真功夫,远点。董浩的兴趣爱好很广泛,画画很好,还练过正宗的美声唱法。“我是和学生一起成长的”,董浩说。


  董浩后来在报名参加北京广播电台播音员的1800中,成了惟一被录取的人。在28年主持生涯中,他最骄傲的事什么?他每天深夜在校园里练“蛤蟆功”是怎么回事?号称“中国第一把吉他”的学生眼中的他是怎样的?同事们是怎么揭他短的?他的“检讨书”写了什么?他送给观众自己画的三幅画妙趣横生,都画了什么?


  张越作为讲师团成员,曾经分到密云的山区学校教英文。有一天,张越布置了些单词让学生背,准备临下课十五分钟来个小测验。然后她信步走到教室外面散起了步,觉得阳光挺好,就一直在大山里走,走啊走,走出了大山,拦住了一辆拉煤的卡车,直接回了家。两年的时间里张越没工作,只好整天在马路上乱转。实在耗不下去了,就去教育局要求调走,教育局辞职不让,开除也不肯,又不许她回来上班。那些天张越不停地哭。最后是张越的家长到教育局求情,张越才获准到教育局系统另找一家单位。

  这次“人间蒸发”给张越今后的人生造成了什么后果?张越对这个“职业耻辱”是怎么看的?到新学校后调皮的学生把后脑壳转向她,她是怎么处理的?在学校她为什么不愿做班主任,同事们说她是个好老师,但做不了一个好的班主任?校长为什么对她说“学校又不是你家开的”?本期节目请来了什么样的神秘嘉宾,让一向理性的张越忍不住流泪并当众道歉?文:黄晓铭,摄影:李少林

责编:晓宇  来源:CCTV.com

本篇文章共有 1 页,当前为第 1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