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 体育 | 娱乐 | 经济 | 科教 | 少儿 | 法治 | 电视指南 | 央视社区 | 网络电视直播 | 点播 | 手机MP4
打印本页 转发 收藏 关闭
定义你的浏览字号:
农民艺术家赵德平做客《艺术人生》 

央视国际 www.cctv.com  2006年03月13日 14:44 来源:CCTV.com

  赵德平的身份很复杂,首先他是一个农民,而且是一个很好的农民,因为他家里世代务农;他是一位作家,他的剧作多次获得各类的奖项;他是还一名团长,他率领的大厂评剧歌舞团,仅去年一年就走了全国的二十三个省,演出多达260场。团里人都亲切地叫他“老爹”,因为他把团里人都当孩子一样疼爱。那他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呢?在《艺术人生》的录制现场为您揭晓答案。


  传奇经历

  赵德平出生在河北袁庄,是个地地道道的河北农民,他总是笑着说自己是个被捡回来的孩子。刚出生的时候,他就很小,只有30多公分长,能装进他爸爸的鞋里去。1945年,赵德平刚来到这世界12天的时候,正赶上“清乡”,鬼子要进村。他的爸爸就抱着他赶着驮着妈妈的骡子往姥姥家跑,等到了姥姥家,妈妈一看孩子没了。爸爸就说给扔了,扔在六百坡那大沟里了,反正这么小的孩子也养不活。妈妈一听,什么都没说,起身就往屋子外面冲,冒着日本人的子弹又把他给找回来了。那么小的孩子,又刮大风,竟然就这么活了下来。可能是因为先天不足,赵德平六岁才会说话,七岁才回走路

  他初中没有毕业,原因是在学校捅了马蜂窝。这可不是开玩笑,赵德平的教室窗户上有一个很大的马蜂窝,这让来往的师生路过那里都有点颤颤微微的。他小时候很调皮,乘老师不在,把马蜂给捅了。结果捅马蜂窝的时候方向给捅反了,马蜂窝掉到教室里,把教室里学生都给蛰了。后来,老师让他写检讨,还罚站,不让他上课,赵德平心里不服气,就自己跑到亲戚家呆了10天,也因此而辍学。

  赵德平虽然学历不高,可是有过不少工作经验。虽然家里祖传的是木匠工夫,,爸爸和哥哥都是靠这个吃饭,但是他却对木匠活一点都没有感觉,怎么学都学不好,他喜欢文艺。自己曾经当过图书保管员,在文工团里弹过月琴,弹过三弦,还打过扬琴,后来有在文工团里当舞美。文工团解散了,他就被派到一所中学里去当老师。接着也随大流在村里开工厂,加工零件。

  在大厂评剧团因为节目没人看,票卖不出去,没有收入已经濒临解散的时候,他又挺身而出。结果一干就是24年,不仅剧团活了,剧团演的节目还成为在农民兄弟之中最受欢迎的节目。


  让剧团走出困境的好戏

  电影《嫁不出去的姑娘》的原型其实赵德平自己写的一出戏。为了改善评剧团当时的现状,赵德平写了这部戏。当时凭借这部戏,评剧参加了一次市里组织的比赛,但是反响并不太大。但是他们并没有灰心,赵德平想这是他们团第一部自己创作的大戏一定要把它磨练好了。接下来,他们就开始体力活和排戏两不误的生活。白天2/3的时间排戏,而1/3的时间盖房。剧团里的30间房子权势他们自己盖的。因为团里好多人都是木匠出生,所以盖房子的事情也就亲自上阵,再加上资金的问题。当《嫁不出去的姑娘》复排时,因为团里没钱,排戏的演员都吃不上饭,当时他们就背粮上班,从家里带来粮食。然后把粮食换成面,当时连买菜的钱都很困难,团里所有的人就喝白菜汤。赵德平记得,那个艰苦的时期,有一天晚上,他们正在排戏,戏马上就要连排了,还有两个演员没吃上饭呢。因为家里带来的粮食吃完了,所以没有东西吃。

  赵德平说要到自己家去给他们弄点粮食,他们都说不用了。团里人就从自己的碗里匀,大家一起把这两个演员的饭给解决了。这两个演员却是哭着吃的这碗“百家饭”。

  赵德平给大家鼓劲,说“咱们咬咬牙,要成功就得吃苦。咱们今天能坐在一起这是缘分,好在咱们坐在一起,只要大家心齐,就有这个力量。”所以那段时间,团里上上下下,每天晚上12点以前没睡过觉,白天还要干活。赵德平和大家用了近三个月的时间,把《嫁不出去的姑娘》这部戏又复拍了,并参加了当年年底河北的戏剧表演。真是“工夫不负有心人”,那年《嫁不出去的姑娘》这部戏拿了参加表演的所有的奖项,第二年春节又被文化部邀请进京演出。一部戏在北京长安大剧院等演了33天,反响非常大。演到第八天的时候,电影导演谢添找到赵德平,希望能和他合作,把这部戏拍成电影。这样,一出《嫁不出去的姑娘》的戏,在赵德平和剧团如此困难的情况下,成功排演并获得了巨大的成功。这次经历便成了他们的转机,拯救了大厂评剧团的困难局面。


  第三次见面和第一次面对面

  对于《艺术人生》的编导,虽然之前并不知道赵德平有这么多的传奇故事,但是他们对他也并不陌生。早在制作有关已故表演艺术家赵丽蓉的一期节目中,赵德平就作为节目的特别嘉宾被请到了现场,不过那次他是坐在观众席上,主要负责上台献花。还有一次见到赵德平是他去何庆魁家里送桔子,他和何庆魁是很好的朋友,而那天,《艺术人生》的编导又正好去找何庆魁有事。

  当赵德平作为《艺术人生》的正式嘉宾时,大家才第一次面对面的坐下来。何为面对面呢?在赵德平的剧团里所谓的贵宾间,赵德平和他的骨干靠着房间一边墙的坐着,而《艺术人生》的编导就靠着房间里对着的另一面墙坐着,感觉有点泾渭分明。编导们问一句,他就答一句,架势有点像答记者问。直到这次,赵德平才从一个匆匆过客变成了主角。而他给人的整体感觉就是朴实,朴实到节目刚录完,编导就已经不记得第一次面对面时,他穿的是什么衣服,就只记得是深色的。他是一个一头扎到人堆里就找不到了的人,虽然是个作家,但是没有一点作家气质。

  虽然赵德平的身体已经不在年轻,但是他的思想还是非常活跃。他是个很有亲和力的人,但也会发脾气,那是因为团里的节目排不好,自己写不出新的,好的节目来给观众看。赵德平用他身上的朴实感染着他周围的每一个人。


  人物背景:

  赵德平,国家一级编剧,河北省大厂评剧歌舞团团长。曾担任《嫁不出去的姑娘》、《男妇女主任》等八部影视作品的编剧,创作了《吃饺子》、《夸七爷》、《特殊邀请》等40多个小品,他的作品多次荣获全国五个一工程奖、文华奖、飞天奖、中国电影百花奖等国家级大奖,一度被称为“赵德平现象”。

  (毛毛)

责编:胡悦

相关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