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 体育 | 娱乐 | 经济 | 科教 | 少儿 | 法治 | 电视指南 | 社区 论坛 博客 播客 | 网络电视直播 点播 | 手机MP4
打印本页 转发 收藏 关闭
定义你的浏览字号:
李连杰:比武术更酷的是爱

央视国际 www.cctv.com  2005年12月07日 11:19 来源:CCTV.com

  带着最新力作《霍元甲》的宣传片,带着对武术和生命意义的深刻领悟,“功夫皇帝”李连杰上周六做客《艺术人生》,在长达近四个小时的畅谈中,为观众朋友们讲述了他不惑之年的人生境界。

  《霍元甲》旨在“止戈”


  从八十年代初的《少林寺》,到九十年代的《黄飞鸿》、《方世玉》、《东方不败》,再到近年的《狼犬丹尼》,李连杰的名字注定已经和功夫、武术、动作联系在了一起。人们愿意用“皇帝”来尊称他们心目中的高手,而李连杰也由此注定不能做一个“凡人”。

  《霍元甲》被李连杰称作是自己武术片的终结,也是他对自己四十二年武术生涯的一个了断。在这样的“高手”面前,人们不禁好奇于他绝唱的内容,也不禁为这样突然的了结而疑惑和惋惜。炫酷的片花背后,李连杰在对“武”字的解构中,回应了大家所有的疑惑和不解。他说:“从武术的‘武’字来看,它是由‘止’和‘戈’组成的。所以说,我们的祖先一开始就告诉我们,这是一个制止格斗的方法,制止战争的方法。它不应只是我们以往在电影中看到的体能、技术层面上的东西,我们需要从另外一个角度去讲,也就是武术的最高境界,即‘手中无剑、心中也无剑’,这是我最近经常在说的,也是我希望通过《霍元甲》这部影片向观众表达的一种我对武术的理解。那就是我常常跟外国朋友们提到的,武术很酷,但比武术更酷的是爱,一种大爱、博爱。”


  “风雨一肩挑”

  幼年丧父的李连杰从小就非常懂事,四岁时的“三轮车事件”让他真正意识到了家庭的贫寒和母亲的辛劳,从此便立志要做一个让妈妈放心的好孩子。节目中,无论是兄弟姐妹、老师还是教练,他们无一不对这个从小品学兼优的弟弟、学生、徒弟竖起大拇指,盛赞他儿时的种种“丰功伟绩”。


  无论是上学还是习武,李连杰都会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做到最优。年仅11岁时,他就已经开始用自己学武挣到的5块钱贴补家用了,甚至到他享受到教授级的88元工资待遇时,他都从来没有打开过装工资的信封。因为所有的收入都是原封不动的直接交给了母亲。

  直到今天,李连杰仍旧是家里不可缺少的顶梁柱,家庭的重担成了李连杰义不容辞的责任。2000年母亲去世的前夕,李连杰站在母亲的床边说:“你放心走吧,你担心姐姐哥哥们的生活问题,我能够保证。我不可能保证他们每个人都变成百万富翁,但是他们每一个人的吃、住,他们下一代的学费,各方面的东西,我一定管定,你就放心吧。”

  这是一个铿锵有力的誓言,它从幼小的心灵萌发,并坚定的成为了现实。

  誓做英雄的“逃兵”


  跟李连杰聊天,可以说不谈到武术似乎就没有进入正题。正是这项已经与他水乳交融的运动让他摆脱了单亲家庭的软弱,认识了什么是坚强和勇气,也正是武术让他开启了与众不同的人生。

  然而,说起与武术的结缘,今年已经42岁的李连杰仍然会用“噩梦”来形容那段艰苦的岁月。对于体校那种近似“非人”般的训练方式,他甚至曾经借助自己的小聪明做过“逃兵”,不过,教练的一句“孩子,你做什么都会成功,但是记住做人要做英雄别做狗熊”,让要强的李连杰重新回到了武术的战场,并且一打就是几十年。节目中,李连杰的师傅??北京武术队的总“教头”吴彬也亲自来到了节目的录制现场,师徒二人共忆过去,为您带来一段段精彩的“江湖”往事。


  智者的迷茫

  聪明刻苦的李连杰迅速成为了武术界的佼佼者,七十年代中后期,年纪轻轻的他几乎囊括了国内外所有比赛的奖牌,并多次代表中国出访世界各地。这样的成绩和经历让李连杰的少年时代更多了别人所没有的成熟和开阔,他开始学会独立思考问题,如此的独立和思考让他拥有了与众不同的视野和作为。1974年,11岁的李连杰从美国回到香港,看到了他有生以来的第一部武侠电影??李小龙的《精武门》,六年后,他的处女作《少林寺》红遍了祖国的大江南北,巨大的成功是李连杰不曾料想到的,它使这位“武术神童”的不凡走向了一个极点。


  然而,极点的背后总有一段虚无缥缈的迷茫,在人生不得志的几年中,李连杰尝试过突破,也经历过放弃,甚至还触碰过死亡。24岁时的他,似乎已经领教过了所有常人都望尘莫及的成功与苦痛。迷失,成了他那段时间最难以步出的阴影。但是,冥冥之中,智慧和追求仍然倾慕了这位少年,并最终引领他屠杀了困顿和不解。

  寂寞高手


  1987年,24岁的李连杰只身来到美国,重新开始了他事业的第二个创作高峰期。整个九十年代,他和“大侠”徐克的强强联合为我们打造了诸如《黄飞鸿》系列,《东方不败》系列和《方世玉》等多部武侠电影的经典之作,两位寂寞高手的才华横溢,让90年代的香港电影在世界的一角掀起了不小的一波。与此同时,李连杰还开始了在世界范围内的大动作。好莱坞的闯荡让李连杰再一次陷入了“寂寞”高手的境地。对于他的全新表现,有的人接受,有的人鄙夷,但执著的他对于如此褒贬不一的舆论仍旧保持了高手的冷静与果敢。他希望通过自己的表现传承武术的精义,让更多的人认识武术,了解武术。他也希望多年以后当我们再次与外国朋友接触时,他们不只是知道中国功夫的炫目与美轮美奂,更能品味出些许孕育其中的中国文化和内旨。

  节目中,徐克导演将现场连线《艺术人生》,与李连杰一同回忆他们合作中的往事种种,而李连杰也会现场为您讲述徐导当初是如何带着他从动物身上揣摸武打动作和决斗心理的合作故事,以及他孤身奋战好莱坞的人生感悟。

  爱情双解

  对于“孤胆英雄”的个人问题,众多媒体都曾有过种种猜测和编撰。而一向低调的李连杰也总是将这两份情感保护得很好。本期《艺术人生》,李连杰首次袒露了自己对生命中两个女人的情感历程,坦荡的心胸足以向世人告解。


  黄秋燕曾经是和李连杰青梅竹马的“发小儿”。在学校训练的时候,比李连杰大两岁的她常常会有意无意的关照这个可爱的“弟弟”,彼此之间也就产生了相互依赖的情感。然而,随着《少林寺》的一举成名,朦胧的喜欢似乎不知不觉中变质成了一种责任。在还没有弄清楚情为何物的时候,爱情已经幻化为了一种不离不弃的忠贞,这样的忠贞成就了短暂的婚姻,却也带来了三年的不公、悔恨和苦痛,同时也煎熬着另一份不悔的承诺。这承诺是属于李连杰和现任妻子利智的,这承诺一定就是十年。

  如今,十年的约定已经以美满的婚姻作了见证,李连杰和利智在“彼此的尊重、扶持和爱”之间找到了幸福的终点。同时,他们也高兴的看到了黄秋燕又一次快乐的起点。2005年6月21日,夫妇俩以孩子的名义为黄秋燕的婚礼送上了一份厚礼和祝福。也许这并不能抹去李连杰深埋的愧疚,但至少表达了他作为一个朋友的诚心。而十几年来,对和前妻的两个孩子的不懈培养和抚育,也更显示了李连杰作为一个男人和父亲的挚诚与责任感。所有这些,相信都会使那些所谓的指责不攻而破,而这对于李连杰来说,却已不是他努力要求证的结果了。

  2004年对于李连杰来说是不平凡的一年,在这一年的年末,他再次闯过了生死关头,在马尔代夫的海啸中与死神擦肩而过。这样的经历,让李连杰对生命的意义有了崭新的认识和理解。一年多来,他不再顾及舆论的压力,更加高调的出现在各种慈善事业的前沿。用他自己的话说,“我已经出离了那个‘小我’,我认为,自己应该在今天这个位置上,把全世界给我的这种爱,慢慢地回馈给大家,回馈给整个世界,这就是我现在和以后很长一段时间内要做的事情。”

  文/郑佳佳,摄影/李少林

责编:晓宇

1/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