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约的嘉宾
约到宋祖英实在是件很不容易的事情。早在三年前我们就发出邀请,她总是非常客气的婉言谢绝了。直到2004年在济南“星光奖”颁奖晚会上偶然见到宋祖英,再次向她当面发出邀请,在“回北京联系”的答复中,我满怀希望的等了几天,但不料又失去了联系。直到有一天,外联郜妍接到一个电话,不巧手机没电没接上,当她第二天再打开手机时惊讶的发现,原来是宋祖英打来的电话,连忙回过去,电话那边传来温柔的声音“我前段时间家里有事处理,没带这个电话。回来才看到你们的短信……”宋祖英终于答应上节目了!很快这一令人兴奋的消息就迅速传遍了全组、全国。我想我们是用几年来的真诚打动了她。
艰难的采访
然而兴奋的笑容很快就变得凝重,进而愁眉不展了。因为我们知道越是大腕越不好做,越是平时不接受媒体采访的人心里越有负担。不知此次做客节目宋祖英能否真诚打开心扉,带着种种疑惑,在梅地亚的茶馆里我第二次见到宋祖英,担心自己不会说话的宋祖英带上了好朋友一起聊。和第一次在济南见到的她不同,没有了粉黛和众人的追捧,宋祖英的朴素和亲和力消除了我的顾虑。我们的谈话进行的非常顺利,很多想法也非常吻合,三个小时的聊天中,她给我印象最深的就是“单纯”、“可爱”和爽朗的笑声。在交谈中她会突然像小女孩害羞似的趴在桌子上,表情丰富的做着各种可爱的怪样。我当时最直接的想法就是“一定要把她这些不为人知的状态呈现给观众。”
第一次采访的愉快心情还没过,我就又陷入了困顿,因为当我提出要采访她的家人时被她毅然回绝了。这是我做《艺术人生》四年来遇到的家人最无法配合得嘉宾。我能理解嘉宾的难处,但“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在采访了一圈外围人没有很大进展后,我再次试着向宋祖英提出了请求。不久宋祖英回信告知了她老公和妹妹的电话。但母亲和家里依然不同意拍摄,我尊重了她的意见。
第一次拨通宋祖英爱人的电话,那边传来浓重的湖南口音,从来不接受媒体采访的他,在我一次次说明良苦用心后,终于同意和我见上一面,但强调一定不能带摄像机,甚至我快到约见地点的时候,他还在提醒我说不接受拍摄,可见他们全家的低调。我当然没有要带机器,因为我知道尊重、信任的重要性。
和罗浩的采访进行的还算顺利,我获得了大量的信息,对宋祖英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但最后没想到的是,宋祖英是个“脑膜炎”(家人因她总不记事给她起的绰号)很多老公讲的故事,到了现场朱军问起来时,宋祖英都想不起来了,有些都没达到最初预料的效果。
最难的要说是动员宋祖英的妹妹。当时她还在外地,令我惊讶的是和她姐姐一样的口气,一样的迅速,一样的答复“不行,不行”,在动员了十五分钟后,她答应考虑考虑,第二天我得到了最终的答复,不行,电话里聊一聊也不行。问其原因就是怕自己不会说,说不好。这条路也被堵死了,于是我想到了另一条路,家乡!
拐弯抹角找到了家乡的知情者,但对方的第一句话是,“我怎么知道你是中央电视台的!”家乡电视台倒很重视,按照我们的要求很快他们进驻的宋祖英的家乡进行拍摄,但没想到当地的领导知道此事后,把拍摄的事告知了宋祖英并把录像带经过筛选后寄给了我们。得知此事后我们自然很生气,但同时也感受到宋祖英的家人、家乡的人对她的保护和一份不同寻常的爱。
永不放弃的寻找
一连串的碰壁后,我的嘴角开始起泡了。我开始寻找另外的出路??找素材,见证她成长的素材。此时离录制还有不到一周。
我锁定的第一个重要素材就是改变她人生命运的那次比赛录像,但15年过去了对于地方台来说,能保留这些影像,“永不放弃”是我做《艺术人生》得下的信条。抱着试试看的心情,我们联络了当年她参赛的电视台,经过漫长的等待、追问,终于在录像前两天我们找到了这段珍贵的素材,同时找到的还有当年的毕业典礼,这些后来都成为节目的一大亮点。
策划会的争议
前期的种种波折让我们预感到这期节目的不同寻常,策划会上我们揣摩着嘉宾的内心,想着各种让嘉宾敞开心扉的办法。策划们也就这期节目产生了很多的争议,有的策划认为,不应该按照时间顺序讲故事,要将横断面打在事业、爱人、家庭上。而我和一些策划则坚持要做信息量,认为对于如此紧张的不擅言谈的嘉宾来说,应从她最熟悉的经历,最愿意敞开心扉的故事说起。几次策划会都为结构的事争论不已。最后录像时证明了后者的正确性,因为很多话题嘉宾都有防范心理可深谈的程度都不高。
节目终于顺利播出了,观众反应最强烈的就是,没看够。我想这与我们两集拼一集有关系。节目播出的第二天,宋祖英委托她的司机师傅,给我送来了一箱樱桃,说是帮我败败火,我很感动。记得凌晨一点我俩在机房看完片子后,她说起走到今天是多么的不容易,我很理解她们做名人的难处。想必她也从我嘴角大大的火泡中理解到我的不容易吧。在这一波三折的节目创作中我们都深深地感受到尊重和理解的分量。
责编:晓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