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张良的爱人王静珠曾经写过一部剧本,名字为《情爱不老》,后来这个剧本名又成了张良自传体新书的书名。张良的故事太丰富,但最让我们感动的,还是张良夫妻经过五十多年时间和坎坷考验的感情。当现代人渐渐宽容各种情感模式,开始怀疑“永远有多远”的时候,张良夫妻的故事让我们肃然起敬,让我们安静下来,让我们觉得爱情是有希望的,给了我们支撑的力量。
张良在《情爱不老》中的“序言”中写道,“我这一生很值了,好的,坏的,成功的,失败的,以至于苦难都经历过了,所以我很满足”。年轻的编导采访王静珠时,当她得知《艺术人生》的团队里大部分人还没有结婚的时候,衷心地祝愿他们“找对另一半”。制片人王峥让大家看了这段外拍的短片,全场静穆。
![]() | |
在录制快要结束时,朱军走上前去,紧紧地拥抱了两个可敬的老人。是什么样的爱情,让我们不由自主地表示感佩?让我们倾听张良的故事。
一次相遇,缘定终生
![]() | |
张良和王静珠的爱情有场浪漫的开始。那时候的张良因为演了董存瑞,声名正隆,追求者众,但第一次偶然见到王静珠,就被她惊人的美丽给震了。全国人民黑头发时就敢染扎眼的黄头发,溜光水滑的两条长辫子,弧度优美的瓜子脸,张良至今仍然回味不已,“漂亮,这姑娘漂亮。”于是满脑子就是姑娘的倩影,就魂不守舍了。没想到的是,那姑娘对他虽有好感,倒并不是很上心,“不就一个演员董存瑞吗?现在有点耀武扬威的样子,我有点看不上”,王静珠觉得张良演了董存瑞以后有些骄傲了,于是写了封信批评他,这封没有抬头的信,引用了名人名言,对张良是好一通数落。当时张良一天甚至要收到上百封信,不外乎赞美和表决心,这惟一的一封批评信非常突出。对姑娘朝思暮想,正愁没有联系方式的张良赶紧谦虚地回了一封信,承认自己有骄傲的苗子。从此以后,这种互相不写抬头的信一来二往,两个年轻人体会着爱情的甜蜜。
当时的电影《董存瑞》放映后火到什么程度?王静珠的批评信是不是“变相的求爱”?张良是怎样被王静珠的回头一笑弄得神魂颠倒的?
![]() | |
一场变故,生死相依
突然全国掀起了“反右风”,《董存瑞》的导演竟然成了反党反社会主义的右派,张良在整风运动会议上表示不能接受这种论断。第二天走廊里的大字报就贴出来了,矛头直指张良,所有人对张良都退避三舍,连王静珠过去频繁的来信也没有了,张良有些愤恨,也有些发狠:“好,谁不来信,我也不怕”。其实当时张良的信件被审查控制了,王静珠的信件转不到张良手上,就想电报是公开的,不可能没收,于是发了一份电报,上面写着:“张良同志抱文以读,我坚信你仍是人们心中喜欢的演员,望振作自重,投智周万物到为人民奉献的事业中去”。
![]() | |
这封电报把所有的演员都感动了,在一次自发的批判会上,有人指着张良痛责,“王静珠对你这么好,你要再不回信,你简直不是人!你上哪儿去找这样一个好同志?人家爱你什么?过去你演董存瑞,可以怀疑是慕你的虚名,今天爱你什么?一落千丈了!!这个时候人家还是这样,你要再不回信,你就不是人!!!”。
看到领导发回的日记书信时,张良为什么热泪长流?张良收到 电报以后认识到自己错怪了王静珠,可他的回信却是违心地要和王静珠绝交,她会怎么做?他们什么时候从不写抬头的暧昧转变为热烈的表白?
![]() | |
历经坎坷,笑容依旧
因为替导演说了几句公道话,张良在党内受了严重处分,留党察看两年,降级到通化的部队去当列兵。为了和爱人离得近一些,王静珠剪掉了自己心爱的长辫子,在自己单位坚决要求去北大荒。两个人临行前买了很多的活页纸,没想到两人所在地距离好几千里,两人就这样千里传信,转来转去一个月才收得到。
![]() | |
好景不长,两个人好不容易终于分到了一个单位。没过几天太平日子,文化大革命又开始了,张良被定性为“漏网大右派”,开除党籍,低三级复员还乡。王静珠也以莫须有的罪名被揪出来了。有天晚上八点多接到通知,要求第二天早晨八点多钟要搬出原来住的家,搬到鸡鸭棚里去住。复员还乡的时候,张良必须到东北去,王静珠则可以回到苏州老家。
王静珠要求和张良一起去东北,好容易一家人仍然在一起,没想到当地的县医院诊断王静珠得了胃癌。当时王静珠还被查出来怀孕了,但血色素只有4克,比正常人低二到三倍,医生甚至不敢给她动手术。张良给她补营养,炒三个菜:土豆片,土豆丝和土豆汤。张良后来对战友说,“这三年怎么过?这三年就是死去活来”。
![]() | |
他们在那么恶劣的情况下,是如何苦中作乐的?王静珠在当地留下了许多什么样的笑话?妻子病重,孩子年幼,张良又突然受了工伤,他们是怎么熬过来的?
贵人相助,绝处逢生
![]() | |
回想起那些在困难时刻帮助他们的人,张良夫妻满怀感恩之心。
王静珠为了和张良在一起,主要要求到了北大荒,给文工团报幕。一次被当时的农垦部部长王震发现了,“这是谁啊?”,听介绍说是张良的小对象,就为了张良追到这里,流落在这里,王震觉得这小姑娘太不简单了,当场下令,用专机把王静珠送回北京工作,张良夫妻终于团聚在一起。
![]() | |
回到北齐县后,张良举目无亲。当地县委知道张良被开除党籍之后,第一次把他安排到了不通火车没有医院的深山老林工作,第二次考虑到王静珠的病,又把他们一家安排在一个翻过山头离县城十五公里的村庄。张良千恩万谢,还领着孩子上山去看了看那个地方,准备一辈子在那里当农民了。没想到县委第三次找他,考虑到孩子太小,决定把张良留在北齐县,在木材厂当工人,还每月发54元工资。
当得知王静珠得了胃癌,张良夫妻不禁抱头痛哭。在这几为绝境的时候,木材厂的领导来了,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帮助,“从现在开始,你们准备一下看看北京,上海,全国什么地方能治你的病,我们都送你去。”木材厂还派工人替他们看家,走了许多天,家里的鸡鸭和蛋都好好地留着。张良感慨说,“我们东北人都是活雷峰”。
在当时情况下,当地人这样帮他要冒多大的险?是什么支撑张良夫妻历经了这么困难的时期?为什么他们夫妻总能够把人生的灾难转化为人生的财富?
敬请收看《艺术人生》张良访谈。(文:黄晓铭,摄影:李少林)
播出时间:7月8日中央三套21:15
责编:晓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