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体育  | 娱乐  | 经济  | 科教  | 少儿  | 法治  | 电视指南  | 央视社区网络电视直播点播手机MP4
>> 名人档案

四代美猴王 一生何所求

------六龄童、六小龄童父子做客《艺术人生》

央视国际 2004年08月10日 10:41


  随着暑假的来临,新一轮的《西游记》热又一次在荧屏上展开,从童年到青年再到老年,身边的人包括自己不知看了多少遍孙悟空大闹天宫。其实,关于《西游记》的记忆又何止这些:年幼时街头书摊的小儿书,那些似懂非懂的戏曲花脸,猴王面具,以及专程去拜访过的花果山……一部名著,几代人关注,更有几代人为之鲜活的表现而付出了血汗。于是,在猴年仲夏的一天,在吴承恩先生诞辰500年的时候,我们请到了六小龄童及其父亲六龄童做客《艺术人生》,讲述四代美猴王一生执著的追求……

  

六小龄童—— 意外结缘成猴王

  在一群猴娃的簇拥下,六小龄童登上了舞台,如同荣归了花果山,睿智明亮的眼睛依然让我们相信那就是孙悟空的火眼金睛。其实在观众心目中早已将他和孙悟空划上了等号,以至于很少有人知道他的本名“章金莱”,连他自己也坦言最喜欢的称呼还是“孙悟空”。

  孙悟空改变了我

  刚到剧组的时候,六小龄童内向胆怯,表演中缺少孙悟空的灵气和野性。为了角色他主动改变,如他所说,“小时候我的性格很是内向,也不怎么爱说话,也不机灵,应该说和孙悟空的性格反差很大,所以说是孙悟空改变了我的个性。”改变的不仅有性格,还有人生。

  接过哥哥的金箍棒

  幼年的六小龄童仅仅是昆剧团的学员,人称“小木匠”,而父亲却是大名鼎鼎的“南猴王”。章家是猴王世家,父亲日渐老去,希望有人能够来继承祖上传下的艺术,于是寄托在了小六龄童的身上。小六龄童渐趋成熟,且生性活泼,天资聪颖,在电影《三打白骨精》具有上佳的表现,得到了观众的普遍好评,周总理也表示了亲切的问候。不幸的是小六龄童的生命被一场突如其来的白血病夺走。于是,年幼的六小龄童许下一个心愿——在哥哥倒下的地方重新接过这个金箍棒完成未完成的事业。

  天上掉下的馅饼

  1982年,央视筹备拍摄《西游记》,导演杨洁见了南北很多猴戏艺术家,他们大多主张在剧中用戏曲的锣鼓和脸谱,与电视剧的写实化表现手法颇有出入。最终导演想到了“南猴王”六龄童以及《三打白骨精》中活泼可爱的传令猴小六龄童,认为他们的表演风格更接近电视剧的要求。父亲并没有告知小六龄童去世的消息,而是向导演推荐了六小龄童。担纲主演,六小龄童一炮走红。用父亲的话说,这便叫做“天上掉下的馅饼”。

  超越“孙悟空”

  走红之后的六小龄童尝试过孙悟空以外的很多角色,包括鲁迅、周恩来、《过年》中的中学老师、《啼笑因缘》中的角色等等,但大多都没有引起太多的波澜,孙悟空的形象已经太深入人心了,以至于观众感觉任何角色都是孙悟空的72变,无形中他已经成了一名特型演员。于是,他把《西游记》比作人生中的喜马拉雅,希望翻过这座高山。

下一页>>
第1页
(编辑:晓宇来源:CCTV.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