搏浪艺海的“于大船”——表演艺术家于洋做客《艺术人生》
央视国际 2003年09月28日 09:45
近日,老一辈电影表演艺术家中的代表人物——于洋老师带着他70多年丰厚的艺术成就和人生经历走进了《艺术人生》的录制现场,让我们再一次地感受了经典艺术家带给我们的震撼和启迪。
于洋老师在70余年的电影表演、导演生涯中,为我们留下了《英雄虎胆》、《青春之歌》等一部部载入中国电影史册的经典影片。他在各个时期所塑造的一个个生动的人物,成为了时代的纪念深深铭刻在几代人的心中,历久弥新。
当年,于洋还在北京电影学院深造的时候,当时的苏联专家和同学们就给他取下了“于大船”的外号,意在鼓励他以自己过人的天赋和勤奋成为在艺术海洋中劈波斩浪的巨舰。半个多世纪以来,这艘“艺海大船”经过了怎样的大风大浪?在《艺术人生》的现场,于洋回望身后浪痕无数,为我们揭开大船在这片艺海人生中所历经的曲折航程。
曾经“童星”的无依童年
“童星”怎能“无依”呢?这看似矛盾的两个词语却正是于洋童年的真实写照。于洋幼年丧父,身在长春的他与母亲流落街头,孤苦无依。他遭受过孤儿院的虐待,也饱尝过风霜露宿的凄苦。更重要的是,漂泊东北的于洋母子身在“伪满洲国”,侵略者的铁蹄让于洋的童年充满了颠沛与动荡。为了减轻母亲的负担,12岁的于洋来到了电影厂试镜,结果以出众的艺术天赋和帅气的外形崭露头角,逐渐成为了小有名气的“童星”,与之后奋斗毕生的电影事业结了缘。但是,身陷敌手的少年于洋不可能得到真正的安定生活和生命转机。于洋究竟经历了怎样的曲折童年?他又是如何找到自己的新生……
人生转折——《英雄虎胆》
于洋这艘大船在艺术之海中破浪前行,一往无前,在1957年到1966年为我们奉献了许多脍炙人口的经典作品,《生活的浪花》、《青春之歌》、《革命家庭》、《粮食》等时代标尺性影片都出自那个时期。其中,《英雄虎胆》对于洋来说有着特殊的意义。在这部以真实事件改编的影片中,于洋所塑造的侦察科科长曾泰倾倒了无数影迷,于洋凭借着在这部影片中炉火纯青的演技和正直英俊的形象,奠定了自己在中国影坛和广大影迷心目中的地位。当时的电影院,所有热门影片海报的主角都是于洋,他和他的同事们更因为这部影片受到了周总理的嘉奖。红极一时的青年于洋当时怀揣着怎样的心情?在影片背后发生过怎样鲜为人知的感人故事?在录制现场,于洋将会得到怎样的惊喜……
“演而优则导”的先驱
于洋不仅是一位出色的电影演员,也是优秀的电影导演。
饱经磨难的于洋在新时代焕发了蓬勃的艺术生命力,他开始涉足导演领域,将自己之前的表演技艺和丰厚的人生经验化作一部部优秀的影片。《大海在呼唤》、《带手铐的旅客》、《驼峰上的爱》等影片至今仍是许多影迷的话题。尤其是《大海在呼唤》和《带手铐的旅客》两部影片,为我们留下了两首至今仍然广为传唱的经典歌曲——《大海啊,我的故乡》和《驼铃》。于洋在指导影片的时候总有许多的创新和大胆的尝试,在1979年拍摄《大海在呼唤》的时候,他带领部分摄制组成员乘坐远洋轮船从上海开始途径东南亚、西欧,最终到达比利时港口,经历了半年多的采风。导演于洋将为您展开他人生新的一页……
于洋的“老伴”当年比他红——揭秘曲折爱情
于洋与老伴杨静的爱情被很多熟悉他们的朋友们所称道。他们相伴走来同甘共苦,已有五十余载。当年的杨静老师要比于洋“红”得多。他们在片场相识,在一个浪漫雪夜互交衷肠,突破难以想象的层层阻力终成眷属,其间的波折和艰难是很多人不曾想到的……
中央三套10月10日21:15播出,敬请收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