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一特辑:成名在长大之前
央视国际 2003年05月30日 13:58
在《艺术人生》如星光熠熠的演播室中,迎来了几个似曾相识的面孔,与以往的嘉宾不同,他们经历了一段家喻户晓的童年,与众不同的成长,他们的童年的影像经常会回荡在人们美好的记忆之间, 他们成名在长大之前,却要经历一种别样另类的努力。
“潘冬子”——人到中年
潘冬子总会在每年的六一被人们不由的想起,不仅仅是因为电影频道每年都会重播《闪闪的红星》,饰演潘冬子的八一电影制片厂的演员祝新运每年这个时候都要再红一回,祝新运每年的“六一”都会接受各种媒体的关注和采访,自己在化妆的时候说,头发都白了,还是吃这一部戏的老本,说的都快背下来了——而今天祝新运带着自己的妻子女儿,说起的却是一个很少提及的真实的自己。
其实与八九十年代的童星不同,演完潘冬子,祝新运想的最多的不是当演员当明星而是当兵,所以祝新运自己就属于被“潘冬子”教育了的典型代表,“我们那个时代的人,跟现在人的思想完全是不同的一种,我当时就想,我演了这么一个小英雄的形象,而且这个人物创造完美,我没有理由去要破坏这种形象,所以一直,当时我们受的这些教育,也都是就是做党的好孩子,就是要做好,做一个好人,没有其它的一些什么,我要做明星,我要挣多少多少钱,我将来的生活会是什么样什么样,这些东西在我的脑海里面,根本就没有,唯一的一个就是,要做一个好人,我拿潘冬子当榜样,我要做一个像小东子那样的人……”
因为潘冬子他9岁就当了兵,因为潘冬子他成了一时家喻户晓的人物,当年“潘冬子”的理想是当一名解放军战士,而今天祝新运的生活理想就是平平淡淡而真真实实的生活,他们都实现了……
方超——我的童年没有选择
方超是八十年代中国电影界最著名的“儿子”,龚雪、斯琴高娃、丛珊、朱时茂、张铁林都是曾和他相依为命的爸爸妈妈。在没懂事的时候,方超就已经演过了十几部电影,成为家喻户晓的童星。十八岁的时候,因为身高的原因,方超被专业的表演艺术学院拒之门外,从此这为红及一时的孩子却成为上海的一名普通的打工仔。重回演艺圈的时候,这里早已不是童年的玩耍的乐园,“我觉得我的童年有很多的画面,每部戏对我们来讲,都是一个画面,里面有很多让我记忆犹新的面孔,我都记不起来名字了,应该说是剧本选择了我,我觉得我走上这条路,绝对不是我自己选的今天,当我再重新回过头看这一段历史的时候,也许没有什么不好,也许我的童年和在座的朋友们童年不太完全一样,我的童年有很多不该在孩子身上发生的事情在我身上发生了,十七岁当我懂得表演是何物的时候,我对人生已经别无选择。”
于是还是一张孩子脸的方超有了新的生活理想,希望自己一直演到七十岁,创造演戏时间最长的吉尼斯世界记录,至于今后是否在出大名并不重要了……
金铭——直面长大
金铭是个幸运的童星,更是个成功的童星,今天让她津津乐道的话题可能更多的是北大的校园生活。金铭比同龄人成熟,对于别人乐于提起的“婉君”,“我不能说我体验得很深,但是至少我体验过皮毛,而且对于它我有一个直观的印象,直观的认识,我想在这种情况之下,我希望去选择另外一样的,我从来没有接触过的东西,对我来说完全是一个新鲜的东西!”小婉君的那一滴泪水还在眼眶中打转的时候,金铭却悄悄的长大。当年弱不经风的“婉君”在报考大学的时候,只填写了一个北大,吓得妈妈都得了血压高。现在是北京大学国际关系专业的金铭在校园就像一个真正的“小雨点”,“在大家的印象之中,童星小时候给人的印象实在是太深了,所以一时间,我们一旦长大人们很难去接受,但是时间一长了就好多了,在我们学校头一二个月里,他们看到我,觉得很吃惊,没事看到我举个饭盆去学校的食堂吃饭,都惊讶的说,小婉君都上大学了……慢慢就习惯了,小婉君本来早就长大了……”
5月30日,CCTV-3,21:15,三位童星,三张不同时代的“娃娃脸”,三种不同的人生机缘,让我们一起感受三种不同的关于童年的表达,这是《艺术人生》在一个个励志拼搏感动的故事之外对人生新的理解,也是《艺术人生》送给成年人的六一礼物。文/马宁(由《艺术人生》剧组提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