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体育  | 娱乐  | 经济  | 科教  | 少儿  | 法治  | 电视指南  | 央视社区网络电视直播点播手机MP4

感觉到最美的你——羽泉做客《艺术人生》

  从涛贝儿到羽凡


  羽凡原来的名字叫陈涛,母亲和朋友都管他叫涛贝儿,后来当他决心做音乐之后,为了和《霸王别姬》那首歌的作词陈涛区分开来,才自作主张改名为羽凡。

  在陈涛的家人中,只有小舅一个人支持着他的爱好。所以,他生命中的第一样乐器——吉他的得来也颇费了一番口舌,用他自己的话说,“我用行动告诉他们我需要一把吉他。”当时,他对音乐的热爱已经显现出来,邻居家有一把吉他,于是他就每天“泡”在那里,当父母意识到这样已经打扰了邻居的正常休息时,才迫不得已为他花30元钱买了一把吉他。初中毕业后,陈涛遵从父母的命令上了一个看似可以终身无忧的地方——粮食学校。然而从开学第一天的经历开始,似乎就注定了他要离开这里……从学校离开之后,他又重新拾起了自己的音乐,开始自学一些乐理知识,可是有一天,他发现自己又该借助一些东西才能继续提高了,于是他下了很大的决心,请父母为他资助一万五千块钱买一个合成器。正如主持人所言,面对着根本不支持自己学音乐的家人,面对一辈子省吃俭用的父母,面对着连30元的吉他都是用“行动”争取来的父母,他怎么样能张得开这个口呢?如果他在音乐这条路上没有走成,他不会背一辈子这种包袱吗?面对着这一系列的疑问,陈涛陷入了对往事的回忆之中。

  也许是音乐对这个年轻人真的有了眷顾,羽凡开始成长起来,当羽泉组合没有出现在我们面前的时候,他就在艺术上有了比较大的动作,给一部电视剧写歌。提起这段经历,羽凡表现出来的不是自豪与喜悦,而是委屈与无奈。当时,《北京夏天》剧组正需要歌,羽凡在朋友的介绍下背了一把吉他去了那个剧组。然而令他诧异的是,导演根本不谈音乐的事,而是直接问,“你演过戏吗?”原来剧中有一个校园歌手的角色,本来是一个人,后来被拆成四个,剧组正愁找不到演员呢。这个决定极大伤害了羽凡的热情,转头就走。可导演又追了上来再次劝说,最后,双方达成一个协议,羽凡参加拍戏,剧组用他的歌。所以直到今天,羽凡还在说,“我是被迫演戏。”那么,他这被迫去演的一把戏,到底演的怎么样呢,《艺术人生》为观众找来当时的资料,让大家看到一个特别陌生的羽凡。


  不管怎样,自己的歌总算有人买了,可羽凡的神经仍然紧绷着,因为他知道,自己在理论上亏欠得太多了。于是,他开始问别人,自己需要看什么样的书, 一点一点去练习,画小节线,去算时值,把各个调式的和声、指法贴在自己的墙上。回忆起那段经历,羽凡有着他这个年龄的人本不该有的感慨……而当主持人问,如果现在给你一个去音乐学院学习的机会,但是在必须放弃一切前提下,羽凡会怎样选择呢?

  在做这期节目的时候,《艺术人生》去了羽凡的家里,见到了他的父母。在采访中,父母因为自己没能给孩子太多的支持而表示着一次次的歉疚,与此同时,我们也看到了作为父母的那份浓浓的关爱——电视里只要有羽泉的节目,他们就拿录像带录下来,爸爸天天去买各种各样的杂志,一看到有羽泉的东西就剪下来贴到一个本子上,在父亲《最美》的歌声中,我们从大屏幕又回到现场,对于父母,羽凡有自己别样的感情,“我觉得他们每天让我一进门就有热水喝,就有饭吃,就有干净的衣服穿。我觉得这就是在我音乐上给我支持。”透过大屏幕,羽凡倾诉着自己一直隐藏在内心深处的话……



<<上一页下一页>>
第2页
[ 新闻发送 ] [ 打印 ] [关闭窗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