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觉到最美的你——羽泉做客《艺术人生》
央视国际 (2003年02月27日 10:55)
他们,是来《艺术人生》做客的两位年轻人;他们,生长在不同的两个家庭;他们,总是被我们合二为一地称呼着、关注着。因为,他们有着同样的梦想与执着,更因为,他们为我们奉献着“最美”的音乐。他们是——羽泉。
“各有千秋”的长相
这对音乐才子的到来使《艺术人生》的现场充满了青春活力。从11岁的孩子到60岁的老人,都被现场的气氛感染着——尖叫声与欢呼声是最好的证明。虽然尖叫声很是狂热,可许多人还是和主持人朱军有着同样的问题:分不清到底哪个是羽,哪个是泉。在羽和泉一阵细致的解释后,他们还是给了分辨力不好的观众一个“宽心”的回答,“其实分不清也无所谓,因为大家叫羽泉的时候,我们两个都会回头。”
虽然羽泉怎么样也不会被完全列为“偶像型”的歌手,可主持人还是开场就问了一个很敏感的问题:你们两个人相比之下,谁帅一些?既然主持人已经“不讲情面”了,那嘉宾也就……于是泉干脆地说:“我们俩长的真是各有千秋。”各有千秋?这下可把主持人难住了,于是拿出了自己的“杀手缄”:一份网络调查,其中有一个问题是这样的:你认为他们两个谁长的更帅,第一是两个都不帅,第二是海泉,第三是羽凡,观众朋友选择的答案是什么呢?
在羽泉成名之后,他们的各种相片便频频在媒体上曝光,但他们说其实对那些照片多数是不满意的,因为有些自己觉得拍得比较满意的相片,很快就发没了,于是留下来的就是些“残次品”,以至于有一张化着妆的照片,在情人节那天闹出了笑话……为了弥补他们心里的遗憾,《艺术人生》特意制作了一些有特殊意义的照片,让羽泉和观众知道,他们在成名之前的“冷酷到底”是怎样的感觉,“感觉不到你”是怎样的浪漫,“最美”是怎样的状态。是怎样的一组照片让羽泉乐得从椅子上笑到了地上呢?
1+1大于2
听着羽泉的歌,感受着羽泉的默契,每个人心中都会想这样一个问题:一个是沈阳人,一个是北京人,是在一种什么样的情况下结识并形成一个组合的呢?
1997年,北京,菜市口105车站,这是他们缘分开始的地方。当时,海泉从沈阳毕业以后,带着自己的梦想跑到北京来,做幕后唱片制作的工作。而羽凡带着自己的梦想正在北京唱歌写歌。海泉正为了给体操王子李小双制作专辑而寻找新的创作人,经一个朋友介绍,他播通了羽凡的号码,于是,相约在前文所说的时间和地点。时间已经很久了,他们两仍然细致地描述着对方当时的衣着、特点——海泉的蓝色T恤,帆布的大肥裤子,羽凡的长辫子……两个人虽然对彼此的感觉不错,但这一次的交易很简单:签合同,然后就是羽凡写歌,海泉付钱。
1998年,北京,公主坟海泉租房内。见面之后的一年时间里,两个人各自忙碌着。在一次电话的寒暄中,两个人突然发现彼此住的很近,于是见了第二次面。当时,海泉正在家里在编曲,就是我们今天所熟悉的那首《爱浪漫》,听完这首歌,羽凡就开始有了另一个企图。也就从那天开始,在海泉租的那个小屋里,两个人开始了合作。虽然那个房间不小,至少对于“北漂”的音乐人而言已经是很奢侈了,可窗机空调的声音还是无法让他们安静地做音乐,于是,关掉空调,两个共用一个麦克杆,面对面,为了降温,只穿内裤站着唱。这就是羽泉最初的状态,而他们的成名曲《最美》也是在那个屋里录的样带。
北京,五月花酒吧。两个人达成构建组合的协议后,开始了一段在酒吧唱歌的经历。他们在“五月花”呆了八九个月的时间,完成了两个人从工作到生活的最初磨合。而我们知道,在酒吧唱歌有一个最大的特质,就是要演唱在场客人点唱的歌曲,这对于在音乐上很有追求的羽泉而言,是不是一个大难题呢?他们那个时候的心理状态怎样呢?很多歌手在酒吧、歌厅干过一段时间之后,真正走上舞台的时候,身上会流淌一种东西,这种东西不能仔细地说出来,但是一眼就能看出来。而我们从羽泉身上根本找不到这种东西的影子,这两个人是怎么把握的呢?关于羽泉,关于他们成名前的经历,我们有太多的问题想找到答案,他们那时的收入有多少,他们为什么有一个很特别的习惯,一分小费都不要?在《艺术人生》,我们会找到这一切的答案。
他们磨合着,也是等待着。终于,他们的歌引起了滚石的注意,并以最快的速度和他们签了约,当签约的兴奋还没完全消退的时候,羽泉又发现,做一个音乐人,并非他们想的那么简单。在经历了一系列的沉寂、等待、努力后,《最美》,羽泉的第一张专辑突破了所有人——包括自己的想象,卖到了90万张。是的,任何机会不会光顾心理上毫无准备的人。那么,将羽泉暂时拆开,我们不妨看看他们各自的心理准备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