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刚才我们台上两位嘉宾李燕老师和柴导讲述了他们跟戏曲藏品有关的故事,今天在座很多人对这个话题感兴趣,刚才导演给了我一道题目,我念一下,看谁能回答。说在宣统元年七月初三的晚上,我们的戏曲名家王瑶卿先生做什么?哪位知道举手告诉我。杜老先生我看您举手了,您给我们说说。
杜广沛:宣统元年七月初三,前门大院西头路尾,就是广德楼,王瑶卿演戏,最后都是武戏,还有俞振庭。
主持人:您依据是什么?
杜广沛:就是这张老戏单。
主持人:这位老人原来在北京人艺工作,也是利用工作之便,给我们收藏了许许多多的戏单。杜老您今年高寿?
杜广沛:我今年77岁。
主持人:这个戏单也是您一直收藏的?
杜广沛:这个(戏单)比我还老,是一个收藏家让给我的,这个老头也是票友,据说打过鼓,叫金继贤,我在展览的时候说我家里有这个,能不能收着。我现在有500多张老戏单。
记者:我听说您还花了不少钱。
杜广沛:因为我是人艺的,也搞舞美,跑龙套出身,在那儿挣的钱都花在这上。
主持人:现在据我了解,您收藏的有晚清、民国一直到解放初期节目单,您告诉我一共有多少张?
杜广沛:我现在老戏单不多,也就500多张将近600张。
主持人:还不多啊?
杜广沛:人家首都图书馆收藏有800张,副馆长我认识。
主持人:首都图书馆是一个国家图书馆,才收藏800多张,您一个人就500多张。
杜广沛:现在收藏戏单跟收藏唱片,都不是容易的,那天我跟别人谈,我现在还有一个集邮本,但是一个戏单不容易,搞收藏两个字,一个叫“钱”,一个叫“闲”,“闲”就是有时间,你得整理,学习,有日子没有年份,我们得买工具书,我文化也低,各方面条件差,但是我住的小住居,四五架书架,全满。
主持人:杜老先生,刚才您说了,搞收藏需要钱、闲,就是您搭上了钱、时间,我问您一个问题,您感到快乐吗?
杜广沛:我感到快乐。
主持人:那就够了。杜广沛老人收藏的戏单如果说记录了某个人在某个特定历史时期干什么,接下来我为大家介绍一位年轻的朋友,坐在身边的一位,他叫王丰盛,是紫竹院公园的美术师,我们看看他收藏的东西,可以说记录了历史一段真实的面貌。王先生您给大伙儿说一说您收藏的东西。
王丰盛:我收藏的和刚才杜老先生的,和两位老师的收藏几乎一样,但我是从另外一个角度,是从生活的角度。我拿几样东西给大家看看。
主持人:我先睹为快。给我们展示那么多,勾起了大家许许多多美好的记忆,但是我还是想问问您,为什么对《红灯记》主题情有独钟,给我们解释一下。
王丰盛:我记得是谁说过一句话,一件小事能改变人的一生,我从一件小事上引出这么多事。我小的时候有一次得病,走了几个医院,医务人员说没法治,跟我父亲说:他想吃什么给他做,这病就到这儿了,综合症,都感染了。
主持人:没治了。
王丰盛:后来我父亲问:到底有没有治,医生说:太渺茫。也没有说不能治。父亲说试试,去了人民医院,人民医院大夫特别热情接待了我,说有百分之一的希望我们决不放弃。可是毕竟年纪小,打针吃饭有反应,后来护士长跟我说了,说孩子,我给你讲个故事,但是有一个前提,我讲一个故事,你吃一顿饭。我说行,挺高兴的,讲的什么故事呢,就是《红灯记》,和敌人进行不屈不挠的斗争,阿姨就跟我说:你的敌人就是病魔,咱们一块儿把它消灭。后来经过医务人员的努力,奇迹真出现了,真好了,到现在人民医院拿我当教学样板了,这真是一个奇迹,本来判死刑了,根本不能治,居然治好了。
主持人:这么一个小故事,挽救了你的生命,于是对《红灯记》产生很深的印象,于是和《红灯记》有关的所有的作品都珍藏起来了。
王丰盛:我都好好珍藏起来。
主持人:我相信现场的观众在听王先生讲述的时候跟我同样的心情,真的希望王先生以红灯为伴,伴随你健康。
王丰盛:谢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