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体育  | 娱乐  | 经济  | 科教  | 少儿  | 法治  | 电视指南  | 央视社区网络电视直播点播手机MP4
>> 《戏中有戏》首页

《戏曲收藏的故事》

央视国际 2004年01月08日 09:34


嘉宾 李燕

  主持人:观众朋友大家好,这里是《戏中有戏》,欢迎大家,今天的话题跟戏曲收藏有关,下面的几位嘉宾的戏曲收藏都有着美妙的故事。下面我为大家请出两位嘉宾,我们先来认识一下,这位是来自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的教授、也是大家非常熟悉的国画大师李苦禅之子李燕。这位是我的一位同行,来自上海东方电视台一个非常有名的栏目《绝版赏析》的制片人、导演柴俊为。先问问李老师,您今天给我们带来什么?

  李燕:三件武把子。大家看它们已经很旧了,旧到什么程度,咱们先从这两件讲起,自打我记事起就有它,我今年60岁了,它至少也有60年了。其中最古一件是橡皮刀,是京剧世家谭鑫培老先生练功用的。谭家在北京住了130年,中国第一部电影拍的就是谭鑫培的《定军山》,这是练功用的刀,比台上份量重一点,也没有上彩。这件是兵器大枪,大家知道《挑花车》里的高宠用的大枪。这件东西是《铁笼山》姜维用的,当年这个还画点小八卦,年头多了,有的地方掉了。这几件兵器应该是武把子。

  主持人:听了李老师绘声绘色的描绘,我觉得三件兵器像有了灵气一样,谢谢李老师。今天我才知道李老师跟戏曲收藏有这么深的渊源,这也是您给我们带来的?


  李燕:这是张照片,老生是季先生,这是我哥哥,那时候还小。他经常给大家说戏,经常在前门老爷庙说戏,他把这把橡皮刀送给我父亲,我父亲为什么对戏这么感兴趣?这是他自己扮姜维。经过灾难还存着的一张是霸王别姬,他扮演的是项羽。这照片是三十年代的。当时他1930年到杭州艺专当国画教授,他响应蔡元培关于美育的号召,应该说在近代美术教育历史上,他第一次把京剧引进大学美术教育。

  主持人:那时候李苦禅先生就把京剧艺术引入了大学教育。

  李燕:对,当时他响应蔡元培的号召,而且平常讲课的时候经常使用这样的肢体语言,他干脆这么说,他说京剧是写意的艺术,如果你不懂京剧,请你不要画写意画,所以他的课连文带武,有时候学生来家里上课,他说不行,屋子太小,跟着到院子里来趟“起霸”,学生们听了以后得到一种很形象的教育。今天我拿来这几件东西给大家看,目的不是说明武把子作为古董值多少钱,后面人文积淀绝不是多少钱评价的。

  主持人:几十年前我们的国画大师李(苦禅)先生把京剧引入教育的课堂,我想后者,包括戏曲教育者更加责无旁贷,我们再次感谢李老师。下面我再跟我同行聊聊,如果李燕老师是因为家世的特殊,于是有了那么多我们难得一见作品,柴导是因为工作的特殊,因为您的节目是《绝版赏析》,我听说您收藏了一千多张唱片?不止吧?

  柴俊为:唱片就是一千多,把唱片翻成录音就更多了。

  主持人:这是百代公司的。

  柴俊为:百代公司在中国录的第一批唱片,第一个片号就是这张。这张唱片是1908年录的。

  主持人:近百年了。


嘉宾 柴俊为

  柴俊为:我不能算是一个收藏家,我是一个收集者。收藏文物古董肯定是对文物古董有兴趣,我收藏唱片是从十几岁开始,我不是对唱片本身感兴趣,因为我喜欢京剧,特别喜欢过去传统的京剧,收藏唱片是为了能够在唱片中了解、理解京剧,所以这张唱片没有收藏价值,因为不是第一版,第一版这张唱片是刻字的,非但是刻字,而且从里面朝外面转的。

  主持人:我记得我小时候听的唱片都是从外往里转。

  柴俊为:这是二十年代重新印制的,改成从外到里。这张唱片没有收藏价值,所以我有了这张唱片以后,非要一张原版的。

  李燕:这个其实也有一种收藏价值。

  主持人:但是这张是原版的,上面写着巴黎。

  柴俊为:那时候百代公司没有在中国建厂,只在中国录音。

  主持人:这是在法国制片的?

  柴俊为:对。百代公司二十年以后才在中国建厂。


  主持人:今天坐在这里采访这么多名家,跟李老师、柴导接触,给我们描述很多鲜为人知的大事,这是从巴黎制片的一张唱片,真是难得一见。

  柴俊为:这是谭鑫培第一次录的唱片,一面是《洪羊洞》,一面是《秦琼卖马》,最精彩的是:司鼓是李奎林,操琴是梅兰芳的伯父梅雨田。

  主持人:上海东方电视台有一个栏目《绝版赏析》,北京的观众可能看不到,上海老戏迷是非常喜欢这个栏目的,其实就是老唱片的声音,再用我们现在的演员配像,

  主持人:柴导从小听了那么多老唱片,我们现场有个戏迷要考考你,他听说你要来,他手里也、有一张老唱片,现场放一下,这是什么的戏,谁唱的。录音放完了,您告诉我们正确答案。

  柴俊为:这是我比较熟悉的唱段,谭鑫培晚年录制的《战太平》。

  戏迷:完全正确,这是1912年谭鑫培老先生录制的《战太平》。

下一页>>
第1页
(编辑:史冬莲来源:CCTV.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