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频道 > 乡约 > 正文

弱女子要扛绿色二人转大旗 

央视国际 (2004年07月05日 13:08)

  编导:庄强

  出身军旅的李云杰对二人转十分痴迷,在她眼里二人转俨如没走出庄稼院的泼辣的乡下妹子,未曾受到现代文明的熏染,具有如野马脱缰般的狂放精神。组建自己的高水平剧团,在演出中杜绝葬口,让健康二人转绿色二人转走出山海关,登上京城的大舞台是她的愿望。


  做“绿色二人转”这个题目的想法由来已久,赵本山在央视的“叫停事件”,使二人转成为被人关注的焦点:到底在田间地头和舞台上,口头文化和登上大雅之堂的文化界限在哪儿?应该找人说说这门艺术,但李云杰会成为《乡约》的嘉宾是我一开始没想到的,因为李云杰既不是二人转的表演名家,也不是研究二人转的大家,她只是一个和中国评剧大剧院签了一年演出合同的民营二人转演出团体的负责人。当我走进她的内心才发现他对二人转的那份挚爱是很多从事二人转事业的人所不能比拟的。

  在长春拍摄李云杰的小片时,使我惊诧于李云杰夫妇的事业成功,酒店业、餐饮业、娱乐业等等,使我感觉到李云杰无论如何都应该是一个养尊处优的女人,北京西罗园地下室的简陋住房无论如何不应该属于她。在那里李云杰和他的东北风二人转艺术团包下了整个地下室,同吃同住同劳动,吃进去的真的都是苦!她图得究竟是什么?


  “图得是大家的理解,我是这样想作为一个民营企业,我们家在长春还有好多企业在做,但是我们把文化产业纳入我们一个部分,现在我跟我们的演员处得已经好像如漆似胶分不开了,我觉得我只要做这一行,我到任何时候我丢不掉它,我们是在为了一个共同目的。我想您可能说是不是在说大话,其实不是在唱高调,我们真的是为了这个艺术走到一起来,而且我们要继续做下去,作为我们民营企业,我现在可能是赚不到钱,没关系,我只要说把这些事情做成了,我认为这就是我的成就感。”在节目中李云杰这样说。

  二人转亦称“蹦蹦”,是在东北地区喜闻乐见,具有浓郁地方色彩的民间艺术,至今已有三百多年的发展历史。长期以来深受东北群众尤其是广大农民的喜爱。它的唱本语言通俗易懂,幽默风趣,充满生活气息。最初的二人转,是由白天扭秧歌的艺人在晚间演唱东北民歌小调(俗称“小秧歌”),后来,随着关内居民的增多,加上长期以来各地文化的交流,大大丰富了二人转的内涵。在原来的东北秧歌、东北民歌的基础上,又吸收了莲花落、东北大鼓、太平鼓、霸王鞭、河北梆子、驴皮影以及民间笑话等多种艺术形式逐渐演变而成。因此表演形式与唱腔非常丰富。在民间中流传着 “宁舍一顿饭,不舍二人传”的说法,可见“二人转”在群众中的影响之深。可以说,二人转最能体现东北劳动人民对艺术美的追求。


  其实李云杰一开始并不太喜欢二人转,是她的丈夫使她爱上了这门土生土长的民间艺术,喜欢它并不一定要把它带到全国,促使李云杰把二人转带到北京的原因是二人转的“脏口”。据了解,“二人转”表演原来在东北农村地区比较盛行,2001年以后,在城市中演出“二人转”的地方开始多了起来。随着营业性演出场所的增多,竞争的加剧,为了吸引观众,一些带有脏口脏话,黄色内容的不健康的二人转出现了,而为了吸引更多的观众,相应的黄色内容则在不断的增加,这种恶性循环,导致长春市的“黄色二人转”现象愈演愈烈,在东北,二人转几乎成了“黄色”的代名词。作为土生土长的东北人,李云杰不相信庸俗就是二人转的代名词,健康绿色的二人转一定会有市场,健康绿色才是二人转本来的颜色。为二人转正名的念头使李云杰扛起了绿色二人转的大旗。

  真正在舞台上杜绝脏口并不容易,招集来的演员无论年纪大小都会脏口,舞台上演员的表演随意而放纵,李云杰就从二人转的创作上下功夫,请来了高水平的创作队伍,生产出了高质量的二人转产品,管住了演员的台风,绿色的东北风二人转也在长春计较了好也叫了座,野心勃勃的李云杰把目光自然而然的放到了北京:“我要让全国人民都知道二人转是绿色的”。于是位于南城的中国评剧大剧院从今年三月开始天天转起了二人转。


  传统二人转表演是一男一女,所谓一丑一旦,插科打诨,说唱一个完整的故事。但现在的二人转已经向玩乐器、唱流行歌曲等多种形式转变。李云杰基于二人转演出在东北的火爆和日前已经登陆广州、上海等南方城市,并受到观众喜爱的现实,而信心倍增:“这帮演员天生就是干这行的!二人转演员不是后来培养的,有些幽默的本领就是天生的!在东北我们的票价也是一百,且场场都是爆满,现买票都买不到,需要预订。所以我们对北京的演出市场一点都不担心!”

  采访中,李云杰几次提到节目是经过文化局有关部门严格审查的,而且演员也不会即兴地随意增减变更节目。至于如何抓观众,他们将在“好玩”上下足功夫,比如一些形体上的绝活,男扮女搞笑的幽默等。届时将有六组节目的演员轮番上阵,他们都是从小在舞台上摸爬滚打和观众交流训练有素的演员,在东北的夜总会里都非常有名。

  但中国评剧大剧院的陈胜利经理心里没底,怕南城的观众消费低不来买票,原本打算五年的合约先签了一年,每天晚上两个多小时的演出,票价是100元,目前还打着六折。除了对南城消费能力担心之外,最大的担心还来自于二人转本身,因为这种荤口对于东北农村的老百姓可能觉得是幽默的表达方式,而对于城市里生活的人来讲可能就过于直白粗糙了。但一个月之后他打消了顾虑 。

  热闹的舞蹈,高亢的唱腔和幽默的小品把昨晚的中国评剧大剧院搅得热气腾腾。吉林东北风二人转艺术团在北京的首场演出座无虚席。平均年龄不到28岁的年轻演员们的表演让观众看到了“说唱扮舞绝”的二人转特色功夫。东北的“红转星”阎森和周玲夫妇、佟长江、姚军、王晓飞等为观众展示了《聪明的傻子》、《猪八戒背媳妇》等脍炙人口的节目,“转星”和年轻的演员各展绝技,赢得了不少观众的喝彩。


  看过东北风二人转演出的观众都有一种感觉:二人转俨如没走出庄稼院的泼辣的乡下妹子,未曾受到现代文明的熏染,具有如野马脱缰般的狂放精神。生活于高楼林立的都市,尤其喜欢看看纯天然的景观;吃常了煎炒烹炸,更想要尝上一口野味儿。二人转演员在表演中,时而引吭高歌,时而狂歌浪舞,时而绘声绘色地模仿,时而又像三五岁的孩子般天真戏耍。用二人转演员自己的话说,要演就要尽情尽兴,将“随意性”推倒大狂大美的地步。“要爱就爱他个死去活来,要思就思他个神魂颠倒,要醉就醉他个天昏地暗,要折腾就折腾出个戏来,折腾出情趣,折腾出满堂喝彩,将关东情感挥洒得淋漓尽致。”在快节奏的现代都市生活中,充满乡土气的二人转所具有的这种大喜大悲、大收大放的特点,显然可以为那些紧张烦劳的都市人提供了一个复归自然、肆无忌惮地释放情感,发泄郁积烦闷的特定时空。

  李云杰知道自己的演员文化功底差,要抓住一切机会让演员提高自己的业务和思想素质,3月26日,为了提高表演系学生的喜剧表演能力,东北风二人转艺术团应中戏表演系之邀,与中戏表演系师生进行了两个小时的交流活动,这也是中戏表演系课堂教学中首次邀请二人转艺术团体进行表演交流。

  表演系教授关瀛介绍,学生们对喜剧风格表演把握上欠缺最多。其中,戏剧现场观摩较少,是主要的原因之一。而关教授在多年前,曾看过一台赵本山演出的二人转大戏,演员扎实的“说唱扮舞绝”加上与观众呼应的即兴表演能力,所达到的喜剧效果给关教授留下了深刻印象。

  中戏表演系学生们对二人转的喜爱远远超过预期的设想,不但主要演员被纷纷点名要求加演,而且表演欲强烈的同学们频频学着演员的腔调接着下茬儿。中戏同学在交流阶段询问了这种即兴适应能力的培养问题,演员有才回答:“我们没有进过专业表演学府,舞台就是我们的课堂,即兴适应能力都是在舞台上日积月累磨合锻炼出来的。”中戏学生们一致认为:尽管当天是与二人转第一次如此近距离的亲密接触,演员们惟妙惟肖的模仿能力、各怀绝技的特色表演却让他们受益匪浅.


  由于宣传得不够,李云杰的北京之行到现在还处于赔钱赚吆喝的阶段,但倔强的李云杰相信绿色二人转会有市场:“什么样的演员,什么样的节目培养什么样的观众,反过来又说,北京这么大的这么一个城市,观众的欣赏水准也很高,什么样的观众又培养什么样的演员。我们会成功的!”

  二人转不是阳春白雪,但它更不是低级庸俗。对民间二人转演出市场进行规范管理,剔除其中糟粕,为“绿色”二人转的生长培育一方沃土,是政府的职责,也是所有喜欢二人转这门艺术的人们共同的责任。

  二人转的发展历史

  二人转起源并流行于东三省,至尽已有三百多年的历史。但由于清末的社会动荡以及战争的缘故,文献记载大多不全,长期以来仅是在民间的流传,具体无从考证。

  有记载,清道光二年(1822)年,吉林省怀德县八家子老爷庙(普济寺)的庙会上就曾演出过蹦蹦戏。早期的二人转没有女演员,女子角色全部由男扮女装。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二人转”的叫法才得以流传。四平、辽源、吉林、长春、铁岭等大、中城市,及西丰、榆树、梨树、德惠、双辽、扶余、镇赉等县,相继成立地方戏队(演出二人转)。一九五五年,女演员开始逐渐增多,二人转的演出基本结束了男扮女装的历史。自此,男女开始分腔,演唱讲求科学发声方法。六十年代,“二人转”的剧种建设取得了长足的进展。加强了编导工作,开拓了二人转的新剧目,丰富了音乐伴奏,改进了服饰,充实了舞蹈美术,演员手持道具的种类有了发展变化。在内容上对古典剧目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坚持剔除“纸级、庸俗、丑恶的表演”;发展“健康、幽默、风趣的优良传统”。音乐唱腔要克服“单调、贫乏的倾向”;在表演上要求做到“唱的好听,舞的优美,逗的风趣,扮的逼真,绝活精湛”,五功综合,雅俗共赏。

  改革开放以后,“二人转”曲牌又不断出新,伴奏乐器增加了扬琴、琵琶等,并兼用武场鼓、锣、钹。演员手持道具又增加了花伞、纱巾、长绸。根据塑造人物的需要,服饰又得到相应的改进。舞台演出运用灯光色彩的变幻,烘托戏剧情境,综合艺术质量不断提高。此间涌出了大量精彩曲目,如《马前泼水》、《回杯记》、《包公断后》、《包公赔情》、《西厢·听琴》、《双比武》、《冯奎卖妻》、《水漫蓝桥》等。这些作品深受广大人民群众的喜爱,久演不衰。


  在新的世纪,辽宁省铁岭市民间艺术团的二人转演员赵本山,立志要将二人转这个在东北有广泛群众基础的地方戏发扬光大,使其再现辉煌。二○○一年,由赵本山发起组办的“赵本山杯”二人转大奖赛,为二人转在新世纪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赵本山也在本次大奖赛中收了五位优秀的二人转演员为徒,他们分别是翟波、王小宝、王小力、张小飞、唐鉴君,他们都出演了赵本山自导自演的十八集农村题材轻喜剧《刘老根》。随着这部剧的热播,在全国掀起了“东北二人转热”。剧里二人转演员的精彩表演,也使全国人民对二人转这门民间艺术有了一个初步的了解。相信由这些优秀的二人转演员的努力创新、创作,会出现更多优秀的作品,将二人转这种东北的艺术推向全国,使更多的人喜欢二人转。据悉,《刘老根》将于二○○二年拍续集,拍摄地点是铁岭市的清河旅游区。届时会将更多的二人转的精彩表演展示给广大电视观众。

  二人转的演出形式

  二人转的演出形式,有“唱大车店”、“唱秧歌会”、“唱茶社”、“唱屯场”等多种,其中最常见的演出方式是“唱屯场”。每年秋后三大时节,挂锄,冬闲,都有“唱屯场”,通常按以下顺序表演:

  一、“打通”

  指秧歌锣鼓的头鼓,二鼓,三鼓来招引观众。

  二、“三场舞”

  丑角上场喊“要想卖,头朝外,船家打浆划过来”,以此引旦角上场,两人共舞“三场舞”。

  三、“喊诗头”

  “三场舞”后,旦角下场,丑角“起霸”接“喊诗头”。“诗头”类似戏曲的“自报家门”或“定场诗”,多数“诗头”与正剧无关,只是为了静场。

  四、“说口”


  旦角上场,与丑角“说口”。“说口”可分为零口、定口和套口。“零口”是演员见景生情,逢场做戏,现编现说的口语;“定口”是与剧情紧密相关的念白,包括交代情节,人物对话;“套口”多为与剧情无关联的民间故事及笑话。

  五、“唱小帽”

  这是正文前唱的民间小调。

  六、“唱正文”

  演员用唱、说、做、舞等各种手段来演示剧情。

  二人转表演手段与表现方法

  二人转的表演手段大致可分为三种。一种是二人化装成一丑一旦的对唱形式,边说边唱,边唱边舞,这是名副其实的“二人转”;一种是一人且唱且舞,称为单出头;一种是演员以各种角色出现在舞台上唱戏,这种形式称“拉场戏”。

  对于演员的表现手法,有“四功一绝”之说。“四功”即唱、说、做、舞;“一绝”指用手绢、扇子、大板子、手玉子等道具的特技动作。四功“唱”为首,讲究味、字、句、板、调、劲;“说”指说口,以插科打浑为主;“做”讲究以虚代实;而“舞”主要指“三场舞”。二人转的“一绝”,以手绢花和扇花较为常见,这部分与东北大秧歌相似;持大板子和手玉子的舞者倒是别具一格。右手持大板子的舞者,左手通常持甩子,能舞出“风摆柳”,“仙人摘豆”,“金龙盘玉柱”,“黑虎出山”,“金鼠归洞”,“缠头裹脑”等高难动作。有的舞者双手持手玉子,这是小竹板,握在手中,每手两块,有“双臂旁平伸打扭”,“胸前打扭”,“轮腔打扭”及“碎抖花”等多种打法。

  二人转唱腔曲牌


  二人转的音乐唱腔极为丰富,素有“九腔十八调,七十二嗨嗨”之称。其结构为曲牌联缀体,积累的曲牌约有三百多支,比较常见的有五十六支,其中包括胡胡腔、喇叭牌子、红柳子、抱板、三节板、文嗨嗨、武嗨嗨、大鼓调、大救驾、小翻车、哭糜子、大悲调、五字锦、压巴生、靠山调等。

  二人转的传统曲目很多,计有三百多个。艺人有“四梁四柱”之说。“四梁”指的是大四套曲目,有《钢鉴》、《清律》、《浔阳楼》和《铁冠图》。“四柱”指的是小四套曲目,有《西厢》、《兰桥》、《阴魂阵》和《李翠莲盘道》。这也是二人转艺人的拿手曲目。此外,还有《双锁山》、《华容道》等。近几十年来,又有大批的新创作曲目,如《丰收桥》、《接姑娘》、《柳春桃》等,均深受欢迎。

  ·

责编:肖阔  来源:CCTV.com

本篇文章共有 1 页,当前为第 1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