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个性测查表问世
央视国际 2004年10月13日 13:21
|
|
|
张建新 |
编导:崔亚卿 出镜记者:黄刚
嘉宾:中国科学研究院心理研究所研究员
中国人个性测查表编撰工作负责人 张建新
播出时间:2004年10月12日21:40 CCTV-12《新闻夜话》首播
次日12:35、18:40重播
记者:欢迎收看《新闻夜话》。前不久我们得到消息说,我国心理学家将在年内向社会公布中国人个性测查表,那么这项工作是由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和香港中文大学联合进行的。个性测查表是一种人格心理测验的工具,那么对受测者或者群体的个性心理特征进行综合的描述。目前我国基本采用国外引进的方法,但是这些方法明显地与中国的文化和实际情况不尽相符。这一次推出的中国人个性测查表,将会逐渐地取代过去所借用的国外的人格测验方法,对我国的心理学研究和心理咨询等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那么在做中国人个性测查工作过程当中,能得出什么样的结论,在心理学家反复的研究当中,会有哪些发现,这项测查将会使哪些部门受益,给人们带来那些实际的效果。今天我们演播室邀请的嘉宾,就是从事中国人个性测查表编纂工作的主要的负责人之一,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研究员张建新。
记者:最近我们得到说,中科院心理研究所将要推出中国人个性测查表?
嘉宾:是。
记者:你把这个作用给我们大家先介绍一下?
嘉宾:好的。大家知道,心理学是一门科学,它是研究人的科学。那么当然,心理学可以通过很多手段对人各个方面很复杂的心理世界,做一些探索,那么心理测验和心理测试是其中一个很重要的一个工具。人格测验是其中的另外一个很重要的一个方面。
记者:它和我们每一个人的工作,生活又有多大关联呢?
嘉宾:当然,我们知道,所有人都会有这样一种直觉,世界上没有两个人是完全相同的。人各自有自己的特点,那么这种特点,我们每个人看的时候,可能都会有自己的这种视角,所以大家可能会,知道有这样一种差异,但这种差异怎么样去描述,怎么样去加以刻画,恐怕就是个人有个人的这种见解,这种主观性是非常非常大的。所以如果我们借助这种科学的这种心理测验,或者人格测验这种工具,我们就可以把握,比较客观地,甚至数量化地把握这种人与人之间的这种个体差异。
记者:我知道咱们国家一直在沿用国外的测查模式,那现在为什么我们要推出我们自己的人格测查模式呢,是因为原来的已经不适应了吗?
嘉宾:对,我想你这个问题非常重要,实际上这个测验拿到中国来以后,有很多的这种研究,有很多的这种应用,在这种研究和应用过程中,会发现其中不能说所有的这些工具都不适用,但是其中确实存在一些问题。
记者:确实存在一些问题,有哪些不适应的问题呢?
嘉宾:那么,这些问题恐怕就是从各个层面上都可以反映出来,因为我们知道一个这样测验工具,它是从几个层面构成这样一个工具的。比如说我们现在用的一个非常有名的一个人格测查工具,从西方引进的,那么其中它的一个测题是这样的内容,就是说《爱丽丝漫游仙境》这样一个故事,那么当然这是在西方是家喻户晓的这样一个童话故事,但是我们拿到中国来做的时候,发现很多中国人只知道这个名字,但是这个故事的具体内容是什么,他不太清楚,所以,那么你如果拿这样的测题来测试中国人的话,他对这个测题本身没有这么深刻的理解,或者没有产生这样的共鸣的话,那么很有可能达不到这个测题的本身的目的。这是一个例子。那么还有一个例子就是说,还是这个测验,那么我们在研究里面发现,其中它有一个很重要的一个指标,就是关乎人的这种情绪是否抑郁的这样一个指标,但是我们发现,如果我们拿美国的这样一个标准,就是这个数字的标准来衡量中国人的时候,大概是正常中国人群里边,大概有60%到70%的人都有抑郁的这种倾向,那么这个问题就变得严重起来了。
记者:那为什么用美国的这种测查模式,就会出现你刚才所提到的这样一个现象呢?
嘉宾:对,这个可能就是我们讲,一直讲说文化差异性在这里边,美国这个民族,它是一个很多很多民族汇聚起来的,所以他的这种文化,这些人的这种表现,相对来讲比较开放,用这种测验,获得的美国的数据,拿过来反而去测查中国人的话,那么很有可能,中国很多的正常人,都可能会判断说有一些抑郁的倾向,有一些情绪表达的问题,但实际上按照中国文化他自身的标杆也好,标准也好,应该不存在这个问题。
记者:那为什么这么长时间,我们一直在沿用这样的一个模式呢?
嘉宾:对,那么这个恐怕就是跟中国的心理学发展的这个进程是有关系的。那么就是在开始的时候,中国的心理学主要处于模仿阶段,那么,处于模仿阶段的时候,当然就是西方有些什么东西,我们拿过来先去学,先去用,在用的过程中,然后再去,比如说把他一些精髓的东西然后学到,所以当中国心理学发展成熟到一定阶段的时候,出现一些,比如说有一些心理学家开始意识到这种个性的,民族的,或者是文化的差异的时候,他自然就会想到说,为什么我们不可以去尝试开发出,或者发展出一些适合本民族文化特点的这样一些测查工具的。
记者:那么从最初的研究,到把这项具体的工作呈现出来,经历了多长时间?
嘉宾:前后大概陆陆续续有十几年的时间了。
记者:十几年的时间?
嘉宾:对,十几年的时间了
记者:那么在从事这项研究的过程当中,是不是有一些特别有趣的事?
嘉宾:会发现很多很多的,怎么讲,就跟中国文化非常密切相关的这样一些东西,而这些东西,如果你用西方的测试工具你可能看不到的这样一些,比如说在我们的过程中,在这种发展过程中,会发现,中国人对于这个如何与人打交道这样一个社会的这种问题,非常非常的这种关心。或者非常非常敏感,当然这个发现可能也不是我们自己的发现,实际上在过去,包括人类学,包括社会学,还有包括一些比如政治学,都会发现中国人在这方面比较突出一点,但是在我们的研究里边,因为我们是从这个人的这种个性这个角度来去作为切入点去做这种探查。
记者:它的突出表现在什么地方呢?
嘉宾:那么突出表现就是说,比如说中国人很讲面子。
记者:讲面子
嘉宾:对,这个面子就是,我们考察过,在西方实际上面子这个概念也存在,但是有一个很有趣的现象就是,西方人讲面子和中国人讲面子,它有一点点差异,比如说大家很熟悉的一个例子,就是比如说大家一起到外边去吃饭,在国外实际上,那么大家在吃饭之前,恐怕都有一个明确的约定,比如这次饭我们大家你掏你的,我掏我的。
记者:AA制?
嘉宾:AA制,或者是今天我作东,那么都说好。但是中国人有的时候不是这样,那么大家很高兴一起吃饭,吃饭完了以后,因为事先没有这种约定,而且似乎对中国人来讲说,事先约定这些事情本身就是一个好像挺失面子的事情,所以到了该结账的时候,大家就拼命地抢,去付钱。
记者:那外国人他要面子的那些表现会是些什么呢?
嘉宾:国外人是这样,因为我们知道,实际上东西方文化其中的有些研究者,得到一个结论就是说,西方人更注重个人的这种个人性,而中国人,特别是中国人,东方人,特别是中国人他更注重这种人的这种社会关系,或者就叫群体性。
记者:那这些问题,是不是也给你们带来了一些启示,有什么样的启示?
嘉宾:对,那么通过这样一些比如说这个具体行为上的这种差异,包括当然除了脸面,还有比如说和谐性,还有人情,这个都是在我们的研究过程中发现,蛮具有中国特色的这样一些方面。
记者:这些都是中国所特有的?
嘉宾:对
记者:那目前要推出的中国人个性测查表是第一次吗?
嘉宾:应该讲在这个心理学发展的历史上,特别是在大陆地区,应该讲是第一个。
记者:那是不是就可以到时候,我们每一个人,都可以通过这样一个手册,进行自测?
嘉宾:我想这样,这个可能有一点点小小的误区,就是心理测验它是一个,我们讲是一种专业人员使用的工具,那么我们知道,现在在网上,我们随便上任何一个网,都会看到,这里边有一个小小的心理测验,那里边有一个小小心理测验,测验题目非常吸引人,他说你在路上碰到一只黑猫,一只白猫,一只虎皮猫,允许你抱一只猫回家作为宠物去养,你选择哪个呢,这是一个题目,然后这时候我选黑猫,你点击一下,结果就蹦出一个小窗口,就告诉你,你选择黑猫以后,你具有什么样的个性,具有什么样的前途,都很吸引人,但是实际上这个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心理测验,刚才我们讲了,心理测验实际上是要通过若干个行为,去综合才能够去了解这个人。
记者:那么对于你们这次即将推出的中国人性格测查表,能不能这样说,说这个测查表应该是一个比较权威,并且是能够服务于中国人的,就是当代中国人的,可以这么说吗?
嘉宾:我想应该是可以的。
记者:我知道咱们这个即将推出的中国人性格测查表,是基本上涵盖了中国的大大小小的城市,但是农村没有被列入测查范围,为什么呢?
嘉宾:我想这个问题可能是所有的这个心理测验,包括这个人格测验都遇到的一个非常,怎么讲就是,非常关键的一个问题了,因为中国的人口是非常非常大的,一个测验你不可能去尝试解决所有人的问题,或者它的适用人群不可能是所有人。
记者:但是我们这个题目又叫中国人的个性测试,是吧,就是你忽略了那么大一群人,那我们现在还不如叫中国城市人口的个性测查。
嘉宾:如果准确地说,也许可能这样叫可能更准确一点。
记者:那目前这个工作进展怎么样了?
嘉宾:进展还是蛮顺利,因为我们主要是做基础研究,当然这个研究的成果,可能有很强的应用价值,那么就从这个基础研究这块来讲,实际上这个研究成果陆陆续续出来,那么在国际上,比如在国际上一些很有名的杂志上,已经开始发表一些文章。那么在国际这个圈里边,就是人格心理学这个圈里,大家对这个中国人个性测查表,已经开始得到一些承认或得到一些认知,大家知道,中国心理学家开始已经做自己的工作,有了这样一个相对来讲比较成熟的工具。
记者:估计这个属于我们自己的,中国人个性测查表会在什么时间推出呢?
嘉宾:比如说在今年年底,或者明年初,能够把它推出来。
记者:如果中国人个性测查表一旦推出的话,最大的受益群体会是哪些,他们会得到哪些帮助?
嘉宾:需求最大的是哪些部门呢,比如说从事心理咨询这个行业的人,那么他一定会在对来访者也好,对求助者也好,进行了解的时候,他会要用一些客观化的指标来建立这样一种判断的机制。所以这个人格测验他们是属于一个非常大的这样一个信息来源,那么中国人个性测查表,对他们来讲,我相信会有一个很大的帮助,特别是它从一个比较新的,中国化的这种角度去了解人,这是一个方面。那么比如说在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这个方面,也会发挥很多的这种作用,我想在这方面对这种从事人力资源管理的这些人来讲,或者说这些领导者来讲,也会是一个很好的这样一种手段。他会更准确地去了解下属的这种资源,从而能够进行更好的配置,达到企业更好的发展。
记者:能不能这样说就是凡是和人的个性有关系的都将会成为这个测查表的受益群体?
嘉宾:理论上讲应该是这样。
记者:理论上讲应该是这样,我们知道前不久国际心理学大会在北京举行,这是否标志着中国的心理学研究水平,已经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嘉宾:应该是这样讲,就是说,这次国际心理学研究大会,是第一次在一个发展中国家举行,那么为什么,那么当然显然第一,中国现在在世界上扮演的角色越来越重要这样一个国家,当然从经济上等等,这是大家都看得到的,另外一方面讲,我们又不能不说,中国心理学经过这个几十年的发展,确实开始在某些方面,在国际上已经开始显露头角,也就是说他的重要性已经开始彰显出来,所以这个就是为什么这次这么多国家的心理学家到中国来聚居一堂。
记者:我们知道在这次国际心理学大会论坛上,您做了文化与人格的研究这样的发言,您想阐述一种什么样的观点呢?
嘉宾:我在这个论坛这个讲座里面,就希望能够表达这样一种观念,就是说,我们在整个的社会转折期间,要推动经济,同时要不管是从我们个人也好,还是从国家的这种层面也好,应该更多的是,还要关注这种文化的建设,文化的推进,特别是怎么样在这种中西文化的交融过程中,创作一种崭新的这种文化,而这种文化呢,不仅使生活在这种文化里边的每一个人,能够很尽情地享受这种比如说经济发展所带来的物质和利益,同时又能够去享受一种大家很平和的,很向上,很昂扬的这样一种精神的这种生活。
记者:您是希望通过中外东西方各种文化的一种交流和融合,培养出现在中国人一种健康的一种心态?
嘉宾:对,是这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