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香玉 香常留(6月3日)
央视国际 2004年06月07日 17:26
编导:刘昊天 主持人:荆慕瑶
播出时间:2004年6月3日 23:30分cctv-12首播
嘉宾:常香玉的长女 常小玉
导语:
欢迎您收看我们的节目。我现在是在河南省郑州市为您做报道。6月3号上午,著名豫剧艺术家常香玉先生的追悼仪式在这里举行。两天前,也就是6月1号清晨7点,常香玉先生因病逝世,享年81岁。这位德艺双馨,备受尊重的艺术家,生前嘱咐丧事从简。甚至提出不要向社会发讣告,但是仍然有几千名群众闻讯后,自发的来到医院和殡仪馆,为常香玉先生送别。党和国家领导人胡锦涛,吴邦国,温家宝,贾庆林,曾庆红,黄菊,吴官正,李长春,罗干,也送来了花圈表示悼念。6月2号晚上11点半钟,《新闻夜话》的记者,特意赶到河南郑州,对常香玉先生的大女儿,常小玉进行了专访,她也是建国后,常香玉先生收的第一批正式弟子之一。
访谈:
主持人:很抱歉在这个时候来打扰你们,但是我们希望能够通过这期节目,作为对常香玉先生最好的纪念。常香玉先生是6月1号过世的。当时你们是不是都在现场?
常:是,我们姐妹兄弟四个都在。6月1号的5点钟开始,突然不好了。就是那个血压一直往下降,然后最后就到7点06分,她就走了。
主持:临走之前没有留下什么话?
常:那个时候讲话,讲得比较少了。因为她很吃力了。几个月之前,她就做了一个遗嘱,她首先讲的是要感谢政府,感谢各级领导对她的关怀,然后就是对医务工作者的感谢,对她的医疗照顾。然后就是她的丧事要从简,不要张扬。再一个就是她的党费如果是还缺,还有的没有交完,希望我们帮她补齐这个事情。另外就是我们子女,包括我们的下一代,都不可以用她的任何一个名字牟取私利,做危害国家人民的事。
主持:常香玉先生公布这样的遗嘱,她是为什么呢,她在担心什么呢?
常:她是担心,她是担心她走了以后,这些下面的人,我们这一代的,还有我们下面一代的,会不会拿着她的名字,会借着广大的群众对她的热爱,来谋取自己个人的利益。她是绝对不允许的。所以她写了遗嘱。而且她很认真,在她昏迷之前吧,已经很郑重地请了律师,公证处的公证员,一块做了公证。
主持:常香玉先生是从前年的年底病情开始恶化的?
常:2002年的10月份,她感觉不舒服,然后我们就先在我们省人民医院先做检查,断断续续的,大概就是12月份吧,就是确诊了,我母亲,因为我母亲原来有子宫癌,40多年以前的事了,这一次就是复发了,然后我们查出来以后,领导也非常的重视,关怀我们,我们就连夜去北京了。然后我们就到协和医院找到当时的郎院长,她是妇科专家了,还有一些医务工作人员帮我母亲治疗。给她很好的照顾。她后来感觉很不错了。
主持:在北京治病的这个期间,还带病参加了一些演出?
常:对,应该是在今年的春节之前吧,《大河报》和我们省二团组织了一个爱心演出,就问我母亲,说有这样一个演出,我们很多河南的老乡在那做工,他们现在很忙,你能不能跟我们一起去,当时我母亲很高兴的就接受了。我跟我小妹妹跟她一起到现场,当时病情不是很理想。不是很好,但是她愿意去,她说我为民工唱不多,我唱两句我心里就高兴的。
主持:常先生从艺70多年,参加这样的演出也非常多,她最喜欢在演出的时候唱哪一出呢?
常:我看她最喜欢还是愿意唱她的《花木兰》,她经常演的会是她的红白花,红白花就是通常大家习惯讲的就是《红娘》,《白蛇传》,《花木兰》这三出。
主持:常先生是被称为豫剧皇后,她对豫剧最大的贡献是什么?
常:不守旧。她接受了我们传统的东西,她又在这个基础上,她又提高了。你看她的声腔艺术,就是我们国家有搞民族的,有搞西洋的。搞民族的搞西洋的,同时都赞成她的唱法,她虽然她唱的豫剧是民族的,但是她的发声完全是西洋的那种,她上下贯通。再一个最重要的,她就是根据人物来设计唱腔。从不会随便唱唱吧,她不会。她有两三出戏上,比如说她《拷红》上,她都带着笑声。那时候我就问我妈,我说妈你怎么,连个1234567你都没学过,你怎么会设计得,唱里面带笑呢。她说我因为不会嘛,我笨嘛,我就多想,我动脑子想。她说有一次,她跟和平代表团一块到苏联,看一个女高音,当然人家唱的是西洋的了。女高音唱的,唱到最高兴的时候,哈哈哈哈,就是唱的当中带笑,她说我唱《红娘》的时候,她很调皮,我为什么有的时候,我为什么不能用一点笑呢。所以她上场的时候,有一个地方她要逗她的小姐,她说我要骗她,我就说呀,“张先生的定金不轻”。就是这个笑声,情不自禁的带出来了,像这样的笑声,她说我就是借鉴女高音的唱法,花腔女高音。她学别人的东西从不死搬硬套,她说我一定要融合在人物的感情里面。
主持:最大的贡献就是创立了常派。
常:对,她自己形成她的特有的这一种风格。
主持:但是常先生也很遗憾,就是后代没有一个人能够把常派的这种唱腔完整的继承下去?
常:对。现在她有些学生,演唱的时候,只是某一段哪一段,但是完整的来继承,没有。最主要是老太太的精华,我觉得都没有真正的学到。
主持:精华都没有人能学到?
常:我的看法是这样,你看老太太,她的吐字没有一个人能唱到她这个境界,你离得很远,你都听得很清楚。一个字一个字送到你耳朵里边,我觉得没有。
主持:那常先生不在了,最精华的常派的唱法,我们再也听不到了?
常:我想,因为我母亲她很愿意组织一班学生,但是她没有达到这个愿望,但是她告诉我们作子女的,还有包括她的学生在内,要培养一班学生。有这个计划,而且她住院的时候,李长春同志曾经去协和医院看望过她,还特别提到让她培养接班人,所以她一直都挂在心里头,她说你看长春同志交代我这个事,我现在没有能力办了呀,我觉得心里很不安。
主持:她是带着这个不安走的?
常:她是很不安,但是她告诉我们,她说你们有这个责任,而且学生们也有这个责任。要培养一批人。
主持:常香玉先生经常说一句话就是“戏比天大”。
常:对。
主持:戏是她的天,是她的生命。
常:是,比如说小孩生病了,她可以不管。我有演出,我不能把我的这一场演出演砸了,我对不起观众。比如说家里有什么事了,翻开,我不去管了。其实我们小的时候,我们没有感觉我们母亲对我们有多少母爱,真的,说实在的。
主持:晚年常先生接受采访的时候,也很后悔,说给予你们家庭,给予你们孩子的照顾太少了。
常:其实过去我们很……我们兄妹很抱怨,就是我们觉得人家孩子都有妈妈来接,我们上学,上幼儿园,都是她派的人去接我们。当时我们都觉得,人家爸爸妈妈都来接了,为什么我们的爸爸妈妈不来接呀。抱怨过。我们很少的母爱,小的时候,因为她全身心投入到她的事业上了。包括我父亲,我父亲怎么讲呢,我父亲整个一生都献给我母亲的艺术事业,真的。
主持:提起常香玉先生,很多人都会想到,当年她为抗美援朝捐飞机的那个壮举,这件事她经常跟你们提吗?
常:没有,很少很少讲这个话。我都多大了,我去年,前年采访去年采访,我才第一次听说,经过是怎么样形成的,捐飞机。
主持:为什么她从来不愿意提呢?
常:她说这做点事为人民,为国家做点事,这是我们应该的嘛,这有什么好提的。因为她解放以后,她觉得她的艺人的这个地位提高了,她觉得很开心,她很感激共产党,感激政府,所以她就说,那我们做点什么事呢,对不对,国家有这么大的事,当时很朴素的想法就是,我们要做点什么事,结果她就跟我父亲商量,她说飞机,大炮,我们捐献飞机好不好。父亲说,我们拿什么捐献,我演出啊,我用演出的钱,全部攒起来,攒够了不就买了吗,然后就中南四省一路的演过去,什么开封啊,郑州了,就是捐献,搞义演活动。然后半年吧,大概不到半年就演出凑够了当时旧币是十五亿两千多吧,十五亿两千多万。旧币,过去的旧币,然后就买了一架战斗机。
主持:有人说,常先生的一生,是捐赠,不停捐赠的一生,抗美援朝捐飞机,给大学生提供生活帮助,去年非典的时候,捐了一万块钱,98年的时候,为下岗职工义演捐了六万,而且有一个送温暖的工程又捐了一万等等等等。
常:反正她老人家愿意做,我们就支持她。平常她很节俭的。一件衣服补了又穿,穿了又补。然后就说这种褂子,这种衣服街上买一件太便宜了。那不算什么,我说就换掉了,她说不是那么说的,这衣服好好的补了还能穿,为什么要扔掉。然后捐款的时候,上万块钱可以拿出来。然后我说妈您买一件衣服都不舍得,这真舍得。哎,你记着,这是该花的钱。
主持:你们想得通吗?
常:有时候也想不通。有时候觉得妈你干嘛呀,你这么苛刻自己,我都觉得她太苛刻自己了。也没有享什么福。我觉得,她说,哎,我最享福了。你看我有一个好老伴,她说,那么支持我,那么疼我,我的这四个孩子都长得很好,都走的正道,我很幸福,我很满足了。
主持:常先生刚刚离开我们,如果说请您唱一曲,献给天堂里的母亲,你会唱哪一段呢?
常:如果让我选择的话,我会选择大家最愿意听的那一段,《谁说女子不如男》,因为这一段唱,我跟我妈合唱过。“你要不相信,请往这身上看,咱们的鞋和袜,还有衣和衫,千针万线可都是她们连啊。有许多女英雄,也把功劳建,为国杀敌是代代出英贤,这女子们哪一点不如儿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