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立富:我为西部教育行走万里
央视国际 2004年05月13日 17:13
提起西部教育,尤其是西部农村的教育,很多人认为,最大的问题就是缺钱,但是今天在这里,有一个人要告诉你,答案并不完全是这样。这个人是一位普通的西部青年,靠着一顶帐篷和一辆自行车,在6年时间里,他跋涉了4万多公里,独自完成了对西部,乃至于全国22个省市自治区的农村教育考察。这个青年的名字叫尚立富,我们为什么要相信他呢,下面他马上就要告诉你。
访谈:
主持人:许多地方都请你来演讲,请你谈对于西部教育的思考,而且发表你的建议,你的意见,这是为什么呢?
尚立富:大家也不知道农村是什么样子,农村教育是怎样的。
主持人:难道专家学者都不知道农村是什么样的?
尚立富:大家可能说,实实在在去了解,去看了,看了很多。
主持人:你说你实实在在去了解,去看了,看了很多?
尚立富:通过东西部,还有西部的情况,做了很多比较,专家可能他们太侧重于理论的研究,所以我们理论很高了,但是它却很难指导实践,因为老师我们去也交谈过,我知道我要该怎么去做,哪怕我宁愿手把手地教给我这该怎么做,而不是你说,他想都想到。但是我们可据指导性的东西太少了。老师,我们具体应用,但是我觉得咱们理论研究和应用还是有很大的差距。
主持人:你的研究从实践中来的,有些专家学者你认为他们可能更多地偏重于理论,而这些理论对于实际缺少重要的指导作用?
尚立富:可能缺少那种可操作性,具体的东西。
主持人:6年的时间行程4万多公里,但是到今天还有人在怀疑你的目的,你告诉我,到底是为什么呢,为什么要去行走?
尚立富:有时候可能也是一种情感,因为当时我去一个老师家里,很多很感人的故事,在青海的藏族地区,一个老师,有四个老师,有三个藏族老师,就他一个汉族老师,他说这儿什么报纸,杂志,任何东西都没有。他唯一能接受信息的是什么,就一个小收音机,他那个收音机,每天跑到那个山上,山顶上面才能收到,所以他就想能够多学点东西,把这个东西能讲授给孩子,所以他每天听收音机是他最方便的,有时候他晚上,晚上信号好一点,他就每天晚上睡觉的概念是什么,收音机没信号了,就是哧哧声音发出来的时候,他说我该睡觉了。他们很纯朴的,他们很需要这种,对农村的感情的理解,这个加深我对农村的感情,对农村的感情怎么去对农村的感情加深,就是说怎么去改变,也许我改变不了,最后能够了解这种方式,传递给别人。
主持人:你看到的这些地方能不能代表真实的完整的这个西部?
尚立富:因为我一般去一个农村里面,我一般都是代课,跟老师吃住。
主持人:你也代课?
尚立富:对,代课,跟老师一起上课,因为我当时师范的时候我们实习过,就是对老师这块,相对比较简单的都会上,然后上的过程中,我们觉得跟农民,跟学生到他们家里面去,跟老师,通过我们互相交流过程中,了解了很多他们内心的东西,所以以前可能我们太侧重表面现象,所以当你走进他们内心之后,却发现他们内心是很宽阔的。
主持人:你说对于西部教育的这个现实来说,最缺的不是钱,那是什么呢?
尚立富:其实我觉得缺的可能教育本身的东西,农村的一些结构比较单一,这种单一为了上学,但是能上完学的孩子就走了,没上完学的孩子本身动手能力很差,所以这造成他一旦不上学,觉得很茫然,就是说找不到什么可以支撑他们的信念,假如我现在初中毕不业了,我干吗。
主持人:你认为缺的不是钱,缺的是对农村对农民有用的东西?
尚立富:我觉得我们一直在比较单一的这种,所以他们对钱,我们也去过一些地方做了解,我们在普九期间,买了很多设备,电脑、投影仪、校舍。
主持人:这是有钱的表现,这不是没钱?
尚立富:对,他就是贷款,贷了将近一百万,他就买,买完了之后老师素质有限,他买完了之后不用,你像我去那个地方,四川那个地方了解到,他们买来的东西,他们一次都没用过,他们为什么,就为了检查,所以很多东西,跟那个地方发展是不相匹配的。
主持人:我看过你曾经对你的同学做了一个统计,你700、800个同学里面最后只有3个人考上了大学,而剩下那些人回到农村,基本上没有什么用的?
尚立富:你像我们有上大学,上完大学,好像没上大学的人好像,真的成了我们陪读一样。
主持人:那700、800个人都是你的陪读?
尚立富:因为我们以前太侧重应试教育,忽视实际操作。这样就是说,很多造成了我们很多这种人力流失。他没办法达到多元化的发展,就是万一我们上不了学,因为我作为教育,它因为改变人的生活的面貌,使人们生活更好。但是我们现在教育目的呢,我觉得可能是就为了上学,所以它是……
主持人:它是精英教育。
尚立富:它是精英教育,所以这也是我们所要改变的,如果否则的话像我们农村里面,你像农村里面上学的很多,但是真正能为农村提供建设的很少。
主持人:那你告诉我,你认为什么样的农村学校才能培养出来,真正的对农村有用的人?
尚立富:假如我说的在牧区里面,我们校园里面应该开展一些,校园很实用的,种植,动物,或者看病,或者简单帮着家人最实用的这种,我觉得我们的课程设置,比如自然,历史,地理,还有社会学,可以归为一起,他是基础的东西,有些我觉得增加一些实用的,就是学生能动手的,在重庆合川那个地方,我看见那个学校,把学校跟农村合为一体了,老师当当地的那个村委的,村长副村长,然后那个村长兼学校的校长,或者副校长,学校需要什么东西,他们也及时能给学校提供那些东西,所以农村需要什么发展规划,就是农村里面怎么发展,需要什么……
主持人:怎么种地,怎么养猪。
尚立富:怎么种地,怎么养殖,还有这些种植,种什么水稻,调整什么东西,所以老师他信息源很大,所以他通过这个信息源,他能提供很多当地的东西,所以他们通过几年的实践,走出来一些很多成功的经验,所以这就是我说的……
主持人:经验是什么?
尚立富:经验是把学校和农村联系起来,学校作为农村的智囊团。给他发展,提供信息。
就是说……
主持人:对农民好处在哪儿?
尚立富:这样农民增收。农民能增收,农民能有收获,所以这样农民有收获的时候,包括我们教育投入,农民有这个钱拿出投入学校里面。
主持人:所以这些问题能够解决的话,有一些农民会真正的把孩子送到学校里去,因为他并不是因为没钱,只是因为觉得学的没用,所以才不把孩子送到学校?
尚立富:有一部分这个原因。很多家长觉得就业,各方面原因,他觉得没用,但是有一部分还是,因为家里确实很贫困。
主持人:说到贫困,你考察甘肃会宁的时候,你自己说对你震动非常大,因为这里面的村子虽然有80%的农民没有见过火车和电脑,但是他们却见到很多博士,因为他们自己培养出了很多博士?
尚立富:就是说他那个地方,同样也是,农民穿着补丁打着补丁的衣服,他也是很困难,有些为了孩子上学,他棺材板都卖了,为了孩子上学,全家人觉得整个家族都动用一切力量在上,而且我们很多地方孩子,因为家庭收益贫困,就不上了。所以他们当地看那种传统很好的,这种传统可能是,会宁那个地方一直延续了这种好的东西。
主持人:结束了6年的考察以后,现在你正在进行西部阳光行动计划,这是组织大学生深入实际来进行支教的一个活动,这是不是你为西部教育找到的出路?
尚立富:当时我总觉得,因为教育它是全社会的一个责任,也不是说教育家们的事情,和老师的事情,所以我觉得应该全社会来参与,所以参与里面,我当时在走过程中,我发现,在西部农村里面,它由于很闭塞,它的信息源很闭塞,他很多东西,未来怎么发展的,他也不知道,因为他们主要缺少沟通太多了,通过大学生可以把这部分补一下,而农村很需要这种信息,但是它又没办法传递,所以我想通过大学生,因为我们是不同门类的,不同专业的。
主持人:主要选那些林业,农业,牧业?
尚立富:就是,农村他很实用这些东西,所以我们这个过程中,不是说我们大学生到农村里面,对农民指手划脚,你应该这样做,你应该那样做,观念有些差别,但是我觉得我应该,我觉得我们大家用我们的专业知识,融入农民,跟农民一起吃饭,一起同吃同住,融入他里面去,看他哪些地方,能有些帮助,有些改变的地方,而且通过我们了解,把当地需要怎么去改变的信息,传达给社会。
主持人:普通人,比如像我能为西部教育做什么呢,我以为我们只要给希望工程捐款就足够了?
尚立富:其实我觉得可能钱它只是解决一时的,一部分的问题,但是可能大家觉得也可以尽自己的力量,你像那个地方,可能缺一些,我们当时选了一些图书,我们当时从一两万册图书里面,我们挑选了200多本,就是农村很实用的图书,这种图书,他们老师也能看,农民也能看,他们很实用的,这样之后,慢慢通过文化的东西想普及。
主持人:考察以后,你做了很多场报告会,还有摄影展,你还出了两本书,很多人包括大学生看到,和听到以后,都非常感动和震惊,但是你的努力会不会仅此而已,会不会这些震惊和感动都是非常短暂的现象?
尚立富:所以这部分,我也在想,就是怎么能让大家,怎么能,我也在想怎么能使这个活动,作为自己一项事业也罢,怎么能更好地做下去,把它做得更好一点,通过大家更多能参与,使农村里面……
主持人:可是你现在连你自己都没办法完全的养活自己?
尚立富:所以这时候可能我觉得,这时候可能有点困难,像现在,有很多志愿者,尤其像我们现在报名有一千个志愿者,但是跟我们最初选了有200个,现在还有从200个再选一百个,所以我们想通过志愿者参与,像我个人,我通过一些写稿费,我稿费尽管能够自己生存,我想怎么能由人把志愿者的费用,路费、食宿,就这块解决了,然后能让他更有效的参与。
主持人:你和你母亲的感情非常深厚,而且你还是非常的孝顺,但是现在这么长时间,你一直背井离乡?
尚立富:可能这一辈子,可能欠了父母的,我觉得可能谁都不欠。像我现在我所做的,我母亲也不知道,有时候我是隐瞒她。
主持人:你现在做什么她都不知道?
尚立富:因为我做什么,但是有些方面是隐瞒她,包括我好几次经历一些危险,母亲都没告诉她。所以有时候,我总觉得,我跟父母那种感情是很深,那种感情我也是无法形容的,所以有时候我在想,有时候我做的事情,别人理解不了,但是我父母能理解。
主持人:你留给原来的同学一句话,就是说你的一生都在路上,这条路以后会改变吗?
尚立富:现在整个人的生活圈就是教育,就是教育你看的书,还有需要思考的这些话题,就是农村教育。
主持人:这会是你以后生命的全部?
尚立富:我想可能它会作为我生命的全部,因为这样的过程中,它的很多东西,它不是别人逼迫着我去做,也没有别人要求说,尚立富你这样去做,而是我觉得自己是这种,也是一种爱好。
主持人:你做这些事情都是没有报酬的?
尚立富:可能这种报酬我觉得是有报酬的。这种报酬可能是你自己内心的东西,我做了,可是我觉得陶行之先生说一句话,人们为一件事来做一件事去,如果我有能力,如果我还能挺得住,我相信,我把它这件事做好,我的人生就已经很完整了。
主持人:荆慕瑶 编导:李东明
播出时间:2004年5月8日23:30分CCTV-12首播
嘉宾:西部志愿者 尚立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