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体育  | 娱乐  | 经济  | 科教  | 少儿  | 法治  | 电视指南  | 央视社区网络电视直播点播手机MP4
>> 新闻夜话

一号文件在农村---农民工(下)

央视国际 2004年03月12日 10:46


  主持人:陶琳 编导:庄庆扬

  嘉宾: 刘有凡 湖北省副省长

  播出时间:2004年3月10日 23:30 CCTV—12 首播

  2004年3月11日 12:35 CCTV—12 重播

  导语:

  这里是湖北省的武汉市,和其他的大城市一样,在武汉随处都可以看到来找工作的农民工,这个现象并不奇怪,因为在现在的中国,每三个产业工人当中,就有两个是来自农村。而最新的数字表明,农民工外出打工的收入,平均是在家务农收入的2.65倍,年初公布的一号文件当中也明确地提出了,要增加农民的收入,一个重要的途径就是鼓励农民外出打工,在中国现在农民工的数量已经超过了一亿人,再由农民向产业工人变换的过程当中,他们会遇到哪些困难呢,在昨天的节目当中,我们专访了两个普通的农民工,首先来看一下上期节目的一些片断。(略)

  访谈:

  主持人:农民工问题是各个城市都会遇到的一个普遍问题,那么现在中国已经有进城的农民工是将近一亿人,而在农村里面还有1.5亿的富余劳动力需要向城市来转移,这些城市当中也包括比方说像武汉这样的大型城市,可是根据您的了解,中国的这些城市,它的接纳能力有多大呢?

  嘉宾:城市的接纳能力跟农村的人口的接纳能力,应该说是不断地在增加,但是目前这个情况,是发展起来还有一个过程,因为长期的,你知道我们城乡??,就农村抓农村,就城市抓城市,所以我们城市化就低于我们国民经济发展的,特别是工业化发展的那个部分,但是我们就接纳农村劳动力的需求来讲,我们现在明显地还不足,你比如城市管理问题,城市道路问题,城市的一些就业岗位问题等等。我们相信随着经济的发展,我们在逐一地加快城市化的这种步伐,吸纳越来越多的农村人口进城务业,这是一个喜事,也是我们当前非常精辟的任务。

  记者:一方面城市的富余劳动力需要向城市来转移,而且这种转移的速度会越来越快。另外一方面现在的城市接受这种外来农民工的容纳能力,有一些城市已经达到了饱和的程度,那这个中间的矛盾,究竟该怎么办,在短时期内,可不可以有一个好的解决办法。

  嘉宾:这个矛盾,应该说它这个城市容纳力有限,农村的劳动力是越来越多,在城市的本身还有一个下岗就业人员的再就业问题,这两个碰到一块,看起来是矛盾的一方面,但是另外一方面更多的是速度的方面,就是城市有一些岗位,城市的这些人口不愿意做,而且还有一个迫切地需要,那么这个农民的进城,恰恰就弥补了这种需要,所以它是一种互补的问题,那么通过这种互补就促进了发展,发展反倒有产生了更多地就业岗位。我们认为有矛盾的一面,但是更多的是互补的一面,是促进的一面。

  记者:您认为这个矛盾和互补相比较,互补要大于矛盾?

  嘉宾:目前是矛盾大于互补,长远是互补大于矛盾。

  记者:我们知道在农村的劳动力当中,有个这样的统计数字就是受过专业技能培训的只有9.1%,也就是说每十个农民工当中,受过专业技能培训的还不到一个人,而这些农民进城之后他们很难在城市当中,找到适合他们的工作,要立足比较困难,所以说这些农民在培训就成为了当地政府所需要负担的一个工作。那么我想知道的是,在这方面政府需要做的究竟是什么?

  嘉宾:在这个方面,我们湖北省武汉市我们从我们自己的实际出发,一个加强对我们农民工就业的技术培训。

  记者:这些培训是义务的吗?是免费的吗?

  嘉宾:这些技术培训对贫困地区是免费的,对其他地区的农民是一种自愿性质的,现在农民都说要打工,要上初中,就是你有了初中的文化程度,你进城就业务工显著的机会相对地说就多一些,除了这个培训之外,我们还调整了教育界,加强了职业技术教育,你看现在出现了一种现象,就是那些大学生分配比较困难,每年都有百分之,相当的比例的大学生当年不能够找到工作,而另外一方面经过技校培训出来的这些学生,供不应求,所以这个也是我们教育结构,这是我们做的第二个方面的工作。第三个方面的工作就是我们成立一些中介组织,给农民提供一些信息,让农民知道哪些岗位,哪些活路适合我来做,那么我就选择这样的岗位,这样把那种市场和本人的一种技能把它结合起来,需求和技能结合起来,就比较好地解决了农民进城务工就业的一些困难问题。

  记者:政府对于农民工的培训,有没有具体的投入的计划?

  嘉宾:每年我们都有一个计划,你比如说今年我们全省要培训30万人,培训一个农民工一般来说,需要500块钱左右,这都是国际政府拿的钱。

  记者:可是30万的农民工我知道在湖北一共有600万农民工,600万的农村劳动力如果说一年培训30万人,那么把600万的劳动力全部培训完,需要20年的时间?

  嘉宾:这是一个方面,还有刚才说了技术学校的培训,还有民间的组织他们的一些培训,这种形式的,我们还是要和我们市场经济的体制相适应,政府主导,社会参与,这样培训的形成一个多层次,多形式这种形式,有了这种格局,培训的人数就快了。

  记者:现在农民反映最多的一些问题,比方说像需要办各种各样的证件,然后同工不同酬,没有办法享受到城市的医疗和各种各样的社会保险,还有他们的子女没有办法享受到和城市子女一样的教育问题,那么所有的这些问题有专家认为都是因为户籍制度所造成的这种城乡的二元化。

  嘉宾:这是个根本性的问题。

  记者:对,所以有一些学者认为说要解决这个问题,最根本的办法就是要消除农村户口和城市户口之间的界限,但是我知道有一些城市的管理者他们也会有一些担忧,认为这样以来,就会有大量的农民涌入城市,所以说就会带来新的问题,您是不是也会有这样的担忧?

  嘉宾:我们现在存在城乡二元结构的问题,核心的问题,标准性的一个问题就是城乡的户口,二元户口,所以我们湖北省从去年开始,我们就着手进行试点,今年我们在全省方面改革户籍制度,就取消城乡二元户口,农村户口城市户口。

  记者:具体怎么做呢?

  嘉宾:具体来说就是建立湖北籍统一地湖北的居民户口,就是按居住地来登记户口,就没有城市户口,没有农村户口了。

  记者:不分城市户口和农村户口了。

  嘉宾:这一个取消是一个历史性的进步,随着取消的户籍制度的改革,就必然带来教育制度改革,所以我们现在进城的农民的子女,我们要千方百计,能够让他,让他在城市里面,和城市里面的子女享受一样的上学的机会。

  记者:这是户籍制度的改革而带来的成果?

  嘉宾:带来的这是一个,第二个就是我们给他们要求扩大社会保障的覆盖面,就是说不能是国有企业,集体企业,外资企业,还有民营经济都要求按照国家的规定对就业的员工,建立社会保障基金,这作为一种制度给它规定下来。

  记者:这是由企业来承担的?

  嘉宾:这是由企业和就业的,务工就业的个人,双方等等来承担的。

  记者:刚才说到的湖北已经率先在全国来推行这种户籍制度的改革,我想知道的是……

  嘉宾:率先之一吧,还不能说我们是第一,我们是之一的省份,较早地取消城乡二元户口的省份之一。

  记者:户籍制度的改革,湖北在全国都是走在前列的,那我想知道是在您的这个计划当中,湖北的农民要变成城里人,大概需要多长时间,所有的农民?

  嘉宾:这个事情,说来那就是要看我们发展的进程了,你知道美国,我们现在农村的人口比例是59%了,美国的农村人口占大头60%,到农村人口占小头,城市人口占大头,花了100多年的时间,所以我们这个 ,我估计我们湖北省,我们需要一代人,几代人的努力,这也贯彻我们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全过程,要贯彻现代化建设的全过程,但是我相信湖北会快起来,这几年我们每年一个百分点,一个百分点地往上增。

  记者:那您会不会担忧取消了这种城市户口和农村户口之间的界限之后,会有更多地农民涌向城市,会增加城市的负担,你不一样担忧吗?

  嘉宾:这是一个历史的进步,也是一个历史的必然,我们曾经有过担忧,现在也有担忧,但是你要看到农村的人口进城以后,创造了大量的社会财富,他带来的社会效益和我们增加的管理成本这个应该说那要多得多,几亿农民向城市转移,世界历史上没有,

  记者:一号文件中还提到, 在农民工的就业当中, 政府要更多的来扮演服务者的角色, 而不是管理者的角色. 比方说湖北在对农民工的服务上面, 因为湖北是一个主要农民工的输出地,那对于农民工的这些服务上面,无论是培训还是帮助他们寻找工作,有什么样新的措施?

  嘉宾:近两年开始,我们把农民工的培训纳入到我们政府的工作日程, 第二. 就是在农村教育这一块, 我们今年政府做了八件实事,其中有一条就是说,对农村的中小学生80万人上学困难的时候实施救助,使他们中的相当一部分人能够初中毕业或者高中毕业再出去打工, (就)能够找到就业的机会, 再一个 ,我们还着手开始建立城乡统筹社会保障的一些试点,这个方面的一些工作.

  记者:湖北是一个农民工主要的流出地, 那么多的农民工他们需要去找到一个合适的工作,这个其中需要有专门的这种机构来帮助他们寻找合适的工作, 帮助他们来解决在寻找工作的过程当中,所遇到的一系列困难,那么,根据您的了解, 现在的政府在帮助农民解决他们找工作的困难时,能够起到的作用究竟有多大?

  嘉宾:各级政府, 特别以劳动部门为主, 来做好这个有关信息的提供量提供的工作, 包括国内的劳务.国际上的劳务,有了这方面的信息之后,我们及时的向农民提供; 再一个我们在农民务工的地方,我们有一些政府在农民务工的地方建立一些服务性的组织,帮助农民工来维护他自身的合法权益,解决农民工自身在外地务工经商过程中间难以解决的一些问题.

  记者:可是有一些农民工告诉我们说,就是很多政府这样的组织,他们事实上需要收取一定费用的,不是义务的.

  嘉宾:这个你说的也有针对性,现在我们注意到了这个问题,我们正在取消针对农民工的一些收费,办证等方面的一些,比如说身份证还有一些必要的其他的, 取消这一方面的一些收费,只收必要的一些成本费.这个方面的工作我们正在治理整顿之中.

  记者:农民工进城了,除了他们自身的问题之外,还有一个问题就是他们的子女的教育问题. 我这里有一个统计数字,是现在中国农民工的学龄子女已经达到了240万到360万之间,这是一个非常大的数字,在之前,他们的教育很成问题.那我知道2003年的9月份上海.北京和浙江都相继出台了解决城市务工就业农民适龄子女教育的意见,将农民工的子女教育也纳入了城市的义务教育范畴之内. 我知道湖北也出台了类似这样的规定.

  嘉宾:这个武汉市,湖北省分别在2002年 2003年都出台了加强进城务工就业的农民工子女的上学问题的一些(规定),做过一些专门的规定.我们是几条途径:一个是农民(子女),他的父母亲进城之后家里有人托管的保证他在农村能够上学,这就是说,和刚才我说的我们全80万人的中小学生的救助把它结合起来;第二个方面,有些在城里面他的父母亲已经有了相当稳定的职业有了固定的住所, 由于过去那种户籍管理 制约了他们进城务工就业的机会,比如说高收费,比如说还有其他方面一些不合理的限制,这个都把它取消了,现在我们进城务工就业的学生和当地的城市的学生一样上课,一样的课本一样的收费标准一样的待遇.

  记者:是不是可以理解成,现在,比方说在湖北所有农民工他们的子女在上学,是和所有城市的子女是享受完全同样待遇的,没有任何分别.

  嘉宾:今年开始起,在武汉市是做到了这一点.

  记者:那么这样以来有人会有一些担忧,就是因为现在城市里面的教育资源事实上也已经是很紧张了,这个中间的缺口怎么办,能够承受得了吗?

  嘉宾:城市里面的教育资源紧张,在目前来讲是必然的.因为大量的农民进城务工就业带来的一些问题,但是我们各级政府正在着力的解决这样一个问题,解决的途径也是,第一个,扩大我们现有学校的规模;第二个,比如说我们02年 03年分别在城市里面建立了一些简易的学校,

  有些一个班超过了50人 60人甚至更多,像这样它就影响学习的效果,这样我们就建立一些简易的教室.学校使农民的孩子能够上学.

  记者:负担农民的孩子他们的义务教育, 这一部分它们的支出是从哪里来的?

  嘉宾:那就是城市的各级政府了,因为农民进城务工就业,给城市人的生活的改善,给城市的经济发展,给城市的社会进步带来了重大的贡献.

  记者:根据您的了解,要解决现在农民工问题中所存在的种种困难,您觉得最迫切和最需要解决的是什么?

  嘉宾:最迫切的问题还是提高他们的技能,我们农民现在是由于种粮的效益比较低, 农民外出务工的人数相对增多,这是一件好事.但是刚才说了,他还带有很大的盲目性.自发性.我们把这种自发的盲目的变成有序的流动,这个就是我们要做工作.其中的技术培训.提高技能是一个关键问题,改革我们城乡二元结构的一系列不合理的问题,特别是对农民合法产业的保护问题使农民能享受到真正的国民待遇 ,我们也需要做大量的工作。

  结束语:

  记者:要增加农民的收入就要减少农民的数量,鼓励农民进城打工,转变为产业工人是增加农民收入的一个有效途径,在现在农村还有1.5亿的赋予劳动力,即将在未来十年的时间内向城市转移,城市在接纳这些外来劳动力的时候,应该扮演什么样的角色呢,在明天的节目当中,我们将专访湖北省的副省长刘有凡,感谢你收看今天的《新闻夜话》再见。

(编辑:西寻来源:CCTV.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