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体育  | 娱乐  | 经济  | 科教  | 少儿  | 法治  | 电视指南  | 央视社区网络电视直播点播手机MP4
>> 新闻夜话

民歌培我过年—采访83岁柴根

央视国际 2004年01月29日 14:41

  

嘉宾:西部民歌大赛年龄最大的歌手 柴根(83岁)

  这里是《新闻夜话》春节特别节目,欢迎您收看!我们将继续关注西部民歌大赛,今天来到演播室的是这次大赛年龄最大的歌手柴根,老先生今年83岁了,他说20、30岁的时候唱得更好不过这次也不差 我们发现他同时还是参赛歌手中表情最严肃的,为什么呢?

  访谈:

  主持人:昨天的比赛当中,您的表情在所有的歌手里边是最严肃的,两轮比赛都没有笑过,

  为什么?

  嘉宾:咱们一贯就是上了台子就是那样,就是个人唱,就没有表情,自己一个人唱,你就是不能是东打西量,你不能笑呀,做甚(其它事)呀。

  主持人:上台亮相,跟观众打招呼,还有就是等评分结果出来,站在舞台上的时候也没笑。

  嘉宾:都没笑,他们没说让笑嘛,你一笑你就跟不上那个音乐了,就丢了人了,因此观众笑,你不能笑,你自己笑就唱不成了,唱不成就丢人了,就是为了让观众笑,自己就不能笑,观众一笑,你又一笑就烧了醋了,一笑就唱不了,因此你就显得本本赳赳的(一本正经)了 。

  人家笑你还不能笑。 你笑就唱不成了。、

  主持人:这是您的原则?

  嘉宾:哦,可有人上了台子,--唱二人台,可有笑的(人呢),还有把嘴按住的,自己就笑的唱不成了,自己笑就唱不成了。

  主持人:您是从8岁开始唱歌的,现在83岁,唱了75年的歌了,75年以前您学的歌还记的吗?

  嘉宾:记着呢,怎么不记着,整个记着哩。

  主持人:能唱唱你75年以前学的歌吗?

  嘉宾:就那个《偷婚鞋》。

  主持人:你试试。

  嘉宾:是这样:正月里,正月那正,说说媒人来到曹家的门,三言五语订成一门亲,把奴家许配给那张有的郎呀,咦哟哎。、

  主持人:]您说75年以前的歌您还能记的?

  嘉宾:哎呀,我记忆可大(强)了!

  主持人:您得记多少歌呀?

  嘉宾:现在我记那解放时期的歌,记他们解放过来的歌,你听歌是:正月里是新年,陕北出来一个刘志丹,刘志丹是清官,他带上了队伍上横山呀,一心要共产。这是解放时候的歌。解放时候的。

  主持人:那你一共能记着多少歌呢?

  嘉宾:我自己也数不清了,我这三孙子给我写了三天,写的还埋怨写不完了,不写了。

  主持人:就是给你记歌词记了3天。

  嘉宾:对,记了3天,他就说,哎呀,爷爷,我不记了,写不完,(在)西安省报社的人

  就是请我把这些(民歌)整理成一本书,报社准备给我出书呢。

  主持人:东到河北、山西,西到陕西,整个这一代地区的民歌您是都会唱?

  嘉宾:都会唱,还有地方戏,还有曲子、调子。

  主持人:全都会。

  嘉宾:对,都会。

  主持人:但是我知道您年轻的时候,您这个职业不是唱歌的,您是赶牲灵的。

  嘉宾:我是个捎把,不是个正传。

  主持人:那您为什么要唱歌呀?

  嘉宾:我图个痛快,出去赶上牲灵,就是自己走出去,相跟上很多人,也就是,嗨,唱吧,唱个两声痛快,就是相跟上一群人也是,爱听我唱,欢迎叫我唱,就是因为我这个唱,(当年)到了包头,有一个驼集,谁也拉不出驼(没活干),我能拉出驼(找到活),因为我们给你揽活儿,你给他唱,就是说我给你唱,你给我办事,不用我操心,我给你唱一回。你哪儿有活就给我揽下了。

  主持人:您是75年从来没有拜过老师,那学这么多歌容易吗?

  嘉宾:哎呀,这个非常辛苦,非常(需要)功夫啦,现在就是自己有还嫌少了,还学人家的

  学内蒙古的,就是赶了一回中国周,(别人)演了个刘胡兰,人家在台上演,我在台下就学,

  如今完全记得,二十三十年了,一句不差,都能唱下来。

  主持人:您不识字,也记不下来,那您要学的话,就得靠听一遍就得学会。、

  嘉宾:对, 识字根本记不住的,你识字是依着字看,你展开本照着才能唱,因为我不识字,就在肚子里死记,比你识字还强,你识字如今把这些字看会了,你一合书就不会了,你展开书才能看上,我不用展开本本,一捂嘴在肚子里就会了。

  主持人:我听您的孙媳妇说,她说您半夜别人睡觉的时候都唱歌。

  嘉宾:我睡上一觉起来睡不着,我就自己唱。

  主持人:她说您可是怕忘了词,所以才晚上练习。

  嘉宾:我就爱唱嘛,睡不着起来就唱。

  主持人:她说的不对吗,她说您怕忘词。

  嘉宾:哎,词都在肚里记着了,是在掌握(练习)这个调了,你唱什么是什么的调,你不能把这个调走了,像唱这个刘胡兰,就是汶水川流平又平,出了一位青年女英雄,她的名字就叫那刘胡兰,她就是咱共产党后补的党员。

  主持人:您半夜起来那是练习了吧,还是自己过瘾呢?

  嘉宾:我是睡下唱了,怕嗓子坏了,嗓子怕坏了,就得经常练,经常练,天天练,天天练,出个街也唱。因为如今放开嗓子可亮了。

  主持人:这些歌里面全有故事,而且不同的年代都有不同年代的故事。

  嘉宾:当然有故事。

  主持人:您最爱唱的是哪个年代的故事?

  嘉宾:现在我为你唱的就是我爱唱的,就是一直从18岁学会的《摇三摆》,一直是我多少年不唱的,近时前十来年,我就把这个《摇三摆》我就唱开了,因为我唱这个《摇三摆》,你听我给你说,因为我上了年纪了,这个《摇三摆》是不费嗓子,省力,是自己品对(揣摩)自己的嗓子呢,把这个《摇三摆》给唱出来,一直还有《五哥放羊》,反正是什么都爱唱,什么也唱,什么也能翻来复去的唱,还怕忘了。

  主持人:您从台上刚刚比赛下来的时候,我问您,您得了多少分 ,您自己都不知道。那您参加这个比赛最关心什么呀?

  嘉宾:我来的目的是为了上(中央电视台)西部频道,更上一层楼,更好。我是83岁老汉汉,

  对不对,无所谓,得上(奖)也好,得不上(奖)也好,对不对?为了给它西部频道增光,钱那算什么。

  主持人:那对您自己?

  嘉宾:对我自己,我的要求是来了,得上(奖)也好,得不上(奖)也好,得不上,我现在电视台天天放我了,全国都看见我,我闺女在西安看上,儿子在韩城看上了,远路的、熟识的人都看见了,都看上我了,说你看,人家老柴人家唱的有结果,有人还说唱不顶事,人家上了中央台了,这个名好听吧。

  主持人:您参加完比赛跟我说, 这下好了,去年参加了西部频道的春节晚会,今年又参加西部频道民歌大赛 ,这下有名了。

  嘉宾:就是。

  主持人:那您估计有了名以后,这个日子是不是跟以前不一样了呢?

  嘉宾:当然不一样,现在我给你说,过去拜年去你家,就是给你两个钱,现在我上了西部频道,正月人家去你那儿祝贺你,给你拜年,唱也不用唱了,拿上个三百几百(元钱),电视上还悠得忽颤颤,(给几个钱算什么)对不对?到北京打擂还没被打下来,府谷都唱了多少年了

  有些人就说,不用唱了,给上三百两百票子就走了。

  主持人:您现在最大的愿望是什么呀?

  嘉宾:最大的愿望是,我要求我这个痛快,再能给北京的(中央电视台)西部频道再能唱个三年两年,就能满足我的要求了。

  主持人:您是8岁到83岁,记了那么多的曲子、调子,还有那么多地方戏,就好像您是天生来干这个的,天生是来收集这些歌曲,还有戏曲这些东西的。

  嘉宾:对,我大戏也会唱,道情也会唱。

  主持人:但是您现在没有收学生,那这些东西要是丢失了,您不觉得可惜吗?

  嘉宾:现在这个东西也有底据(记录)了,现在榆林地区,说不定文化馆有我这个底据(记录) 一直有,有抄下来的。

  主持人:可是他们不抄全吗?

  嘉宾:完整不了。

  主持人:您不准备教给别人了吗?

  嘉宾:别人没有人学呀。

  主持人:没有人学。

  嘉宾:没有那个功夫,这个东西(要用)功夫,学这个东西不是一天两天,一阵阵两阵阵,我的侄儿他唱的都是现代化的流行歌曲,我唱的都是返古,都是旧的,现在我侄儿唱的我还不爱,因为我不爱听,没听惯,没听惯那个(歌),一直觉得我们这个二人台可是好听呢,

  一直把这个扬琴奏上,打上,把梅哨上,四弦拉上,就是咱们两个对唱起来,越唱越有劲,越唱越带劲,哎呀,真有意思!

(编辑:西寻来源:CCTV.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