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演一百年的歌舞剧(下)
------——专访《云南映象》总编导杨丽萍
央视国际 2004年01月02日 16:54
主持人:董雯嫣 编导:董雯嫣
嘉 宾:杨丽萍 舞蹈家
播出时间:2004年1月3日23:30 CCTV-12 首播
导语:
欢迎收看我们的节目,什么样的歌舞剧可以演100年,中国可不可能有这样的歌舞剧呢?最近舞蹈家杨丽萍就做出了这样的宣言,她的最新作品大型民族歌舞集《云南映象》就要演100年,这里是浙江省杭州市的杭州剧院,《云南映象》刚刚在这里结束了它全国巡演的第一场演出。
这部歌舞剧的最大特点是70%以上的演员来自民间,来自云南的田间地头,完全是非专业的,而且人们看到的表演中有接近失传的打鼓手法,有在民间已经失传的民歌和原始的民俗,甚至有人干脆说,看《云南映象》你就等于走遍了云南的每一个村寨。云南有26个少数民族,不管是歌曲舞蹈的种类还是数量,云南都是全国最多的,所以这部歌舞剧又被称作民俗文化的活动的博物馆。
这部大型的民族歌舞剧并没有商家投资,杨丽萍为了筹资,不仅打破了自己的禁忌,第一次接拍了广告,而且还卖掉了家乡的房产,最近她也是频频的跟媒体接触,就是为了宣传这部歌舞剧,人们说杨丽萍变了,她还是人们印象中那个孤傲高贵的孔雀公主吗?我们今天将继续专访杨丽萍。
访谈:
主持人:有人说《云南映象》这部舞剧,歌舞剧是你在其中起了很大的作用,你有最大的号召力,实际上你在这个歌舞剧里面能起多大作用?
杨丽萍:我当然是一个核心了,就是从艺术这个角度是一个核心,然后从表演这个角度,我又是领衔主演,那当然就不一样了。
主持人:没有你行不行?
杨丽萍:没有我,我觉得不行,现在不行。
主持人:我知道你正在找一个接班人,如果人们习惯了杨丽萍来演的《云南映象》谁能代替你?
杨丽萍:在中国的舞台上,特别是现在的舞台上,很少有舞蹈家,自己又是表演的人才,表演的演员,明星,然后又去创造,就是创作者,编舞者,一般是编舞者编给你跳舞,创作是创作,就像导演一样,张艺谋导演了一个演员来演他的戏,那我不是,我是自己导自己,自己演自己。
主持人:你以后要找的这个人,有可能是你教给他怎么做?
杨丽萍:不同的就是,我要让他演这个角色,演这个孔雀这个作品,那这是肯定是不同的。这个没办法,因为我本身是自己编自己跳的,因为在现代舞台上也没有,你仔细想一想一般都是一个大编导编给一个舞蹈者跳一个舞蹈,我在这个社会上所不同的是,我自己编的自己跳,以后怎么可能呢,这种作品肯定是要叫别人去跳了,这个就完全不同了,这一点是不同的。
主持人:我们知道你为了筹划和推出这部歌舞剧做了很大的努力,可以说倾尽全力了,几次推迟时间,你还哭过鼻子,大家的印象中,杨丽萍不经常曝光的,现在你已经说,我愿意,我愿意高调地出场了,做了这么大的改变是一个转折点吗?
杨丽萍:肯定焦点在我这里,记者肯定是要找我,来了解《云南映象》这样一个过程,或者是它的意义,所以我就有责任要这么做,不是转折,就是必须这样做。
主持人:可是以前人们印象中,杨丽萍可以用孤傲和高贵来形容,她是孤傲和高贵的孔雀公主,这个孔雀公主以后会变成什么样?
杨丽萍:我觉得我很会把握自己,不会有什么问题的。
主持人:以后你就不得不关心市场,推广,这不是一个巨大的改变?
杨丽萍:现在我们的文化关键要改变,要产业化。不能总想着,艺术要靠不停地伸手向各界要资金,要钱来养活自己,然后自己再关起门在家里弄些不疼不痒的作品。
主持人:你目前的这个想法是最近有改变?
杨丽萍:就是最近,最近我就觉得,在做这台(演出)的时候我们就想好了,它必须是要有自身的一个价值的(体现),从各个角度有它自身的价值,不能是好像是出土文物一样,然后让各界来不停地给它做些什么。一定要让它有自己有它自身的,从各个角度,从商业的角度,当然我们说过不会昧着艺术的良心,有艺术的标准,而且要让世人知道真正的艺术,也不是说不会没有市场的。
主持人:看你的表演,有一个最大的感受,每一个骨节都会动都会跳舞。
主持人:这个是天生的,还是训练出来的?
杨丽萍:能力不是每个人(天生的),比如说一个人经商,你跟他讲怎么怎么做,他就是学100天,他可能就是不赚钱,但是有的人就是喜欢做经商,那么有人可能把餐馆开得特别好,不是每个人都可以开好的。
主持人:你的手是最灵活的,它是练的吗?
杨丽萍:没有,那是一种错觉,其实我的手很粗糙,我是一个农民出身的手,我干过很多的农活,我又是云南人,少数民族,又黑又黄又瘦,手如柴。
主持人:在很多人眼里是一个美手的标准?
杨丽萍:距离感,你是台底下(的观众),我在台上,它有一种距离,就像你隔着笼子看老虎你觉得它很美,等到这只老虎真放出来了,你害怕了,你肯定跑了,其实它有一种距离。
主持人:你对你的手其实根本不自信。
杨丽萍:因为我的手其实很普通,只是说你在灯光下,在那个情景里面,它有它的那种表现力,其实这些所有人都能做得到。
主持人:你的手是不是有它自己的语言?
杨丽萍:那当然了,本来我们就创造了很多独特的肢体语言。
主持人:能不能可能就是表现高兴和表现悲伤不一样?
杨丽萍:是不一样,你比如说这个飞翔,你是这样飞,是吧,你这样飞可能它就激动了,它不一样的。
主持人:很多的专业演员,他们自己也想贴近原生态,因为这是一个趋势,他们会去学,但是有的时候反而就不如那些来自最生活的一线的这些人跳得好。他们那些技巧,学的这些技巧和基本功帮不上忙,为什么?
杨丽萍:难的是,我们刚才说,对审美的要求,因为他们觉得,比如说我们很粗犷的这种舞姿,很扭曲的这样怪异的造型,他觉得不美,他喜欢挺拔的课堂里学的那种,然后很美的那种感觉,他跳舞不太容易动干戈,很多人他就视而不见,他永远不可能。我们怎么说呢,三岁小孩都会的动作,关键的是你的内心和你的想法有没有跟你的肢体相通,这个相通是我没办法教你的,我只能告诉你,如果你通了你就是一个好演员,你不通了那你只是表现外在的一个演员,这没办法的。
主持人:你是不是从小就会用身体说话?
杨丽萍:这可能是天赋吧,就我刚才说的是这个感觉和想法是统一的,跟肢体,因为肢体是你的肢体,这不是每一个人都可以做到的。
主持人:你小时候有这种意识吗,就是我的感觉,我能用身体说话,我沉静在自己身体这个动感美里面?
杨丽萍:可能有这个能力吧。
主持人:你周围的人能够看得懂你,能够理解你这些语言吗?
杨丽萍:没有不理解的,我觉得它是共通的,包括我们原生态的歌舞都是人性本身要共通的,最早的时候人们没有舞蹈,那种原始状态没有舞蹈。
主持人:在你小时候,那个年代这些古老的民俗文化的东西,那时候怎么传承呢?
杨丽萍:其实就是口授心传。
主持人:是有限的?
杨丽萍:就是我教给你,你教给他,然后他每天不同的时候,比如说到了丰收的时候他们就跳丰收的舞蹈,他们有节庆,比如说结婚的时候就跳结婚的舞蹈,这种活动不停地有人在表演,不停地有人在表演跳舞,然后年轻人就学会了,现在(人们)不太喜欢这种方式。叶车人有一种舞蹈,他们就在节日里要给自己画像,就有点像威尼斯的化装舞会。给自己扮上很多奇怪的造型呀,有的人可能把竹叶子扎在身上,有的人是把鸟绑在身上,有的人是给自己画很多特别的(装饰),然后他们自己跳一种很奇怪的舞蹈,这已经没有了,现在已经没有了,它大概是文化大革命以前的,现在已经没有了,现在这种节日这种舞蹈已经没有了,就不跳了。不跳了,那么怎么办呢?这种舞蹈在民间就已经失传了。
主持人:这就永远没办法再找回来了。田风先生办的传袭馆,请很多的民间艺术家来讲座,来教学生,你也是参与了这个工作也是负责人之一,那你觉得这种形式完不成这个文化传承的这个使命吗?
杨丽萍:不是完不成,就是说它很难,这种传承它要靠很多,比如说国家要有很多钱,给你不停地资助,然后你涵养这些人,他们来当老师,他们再教很多人。这些学生他不可能花钱来上学,这些(人都是)农民,他自己没有钱。就像我们这些演员一样,你说让他来我这里上学,你要倒给老师钱,不可能的,因为他没有(钱),他很困难。那么像田老师,就要靠大量的资金来做这个学校,等于是一个福利的举动,它不适应现代社会,怎么能让这种事情很科学,自身很有(发展),这是一个现实问题。
主持人:有人把你和赵本山放在一块比,你们有很多的共同点,比如说没有受过正规教育,不愿意接受学院派的道路,都扎根在乡土艺术,有很高的成就,也都建立了自己的根据地,像赵本山办了一个二人转大学,然后你也正在建自己的剧院,那这样的一条道路,在别人眼里看起来是成功之路,这种路是谁都可以学得来的吗?
杨丽萍:得找准这个,这个就像我们说的,不是什么民族歌舞都可以拿来有观众会喜欢的,而是你有没有这个能力,最好的一点点元素,能够把它做得非常到位,非常有价值。这个能力不是所有人都能做到的。
主持人:他要做纯粹才行?
杨丽萍:区别就在这里。
主持人:区别是天生的吗?
杨丽萍:我觉得应该是有一定的天赋吧,能力,我们说的能力。
主持人:你是否认为在乡土和民间找这种创作的源泉是艺术家的必经之路?
杨丽萍:不是,不一定,就看你做什么?你要是做你民族舞,就是原生态的歌舞一定是这样的。
主持人:一年以前你说过有计划要退出舞台,这个《云南映象》要划一个美丽的句号,因为你不喜欢舞台,电视这样的生活。现在你自己没回去,还把这个父老乡亲们都给拉到舞台上来了,是不是大家都回不去了?
杨丽萍:不是,他现在是他喜欢的一个时间,他最后还得要回去嘛,比如说他们回去了,他们回去是什么,因为他年纪大了,或者是跳不了了,有别人新的演员来了,他年纪大了,他回到村子里,他这样把那个民族舞又传承给他(后人),我们跟田风老师说,他又把这个民族舞蹈,因为我们《云南映象》的民族舞蹈,不是那种凭空,是作为一个艺术家还有一个本民族的一个创作者,然后通过民间舞的精髓,然后把它整理精化,然后又让它回到民间里,这些艺人又回去了,民间的艺人又回到村子里。然后它又把这种民族的歌舞又带回村里,教给他的后辈,希望是这样。
主持人:他们已经喜欢上了牛仔裤和耐克鞋,还能回去吗?
杨丽萍:他们有舞蹈还能带回去,他肯定要回去结婚,他不可能在城里找一个媳妇呀,他总有一天要回去的,他老了他肯定要回去。他怎么可能在离开《云南映象》他会有别的(事情),他肯定要回到他的村子里,我们希望是这样。
主持人:到时候你就会回到你理想的那个地方,你想回到乡间去?
杨丽萍:就是回到我们大理而已。
结束语:
负责《云南映象》海外推广的人员透露,最近已经有英国、法国、美国、日本、韩国等12个国家,有意邀请这部剧去演出,《云南映象》的海外巡演有可能在明年下半年开始,感谢收看《新闻夜话》再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