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崩溃的边缘”——专访《手机》导演冯小刚
央视国际 2003年12月22日 13:56
主持人:刘雅薇 编导:魏鸿 董雯嫣
播出时间:2003年12月20日23:30 CCTV-12首播
导语:
《手机》讲的是,电视台的著名节目主持人严守一,因为有一次把手机忘在了家里,手机里的秘密被妻子发现,因而引起了一系列的麻烦。在节目开始之前,我们专门留了一段时间,让大家欣赏一下电影《手机》的精彩片段。
《手机》这部电影仍然是人们熟悉的冯小刚电影模式,讲的是人们熟悉的生活,用的是人们都熟悉得冯小刚电影老班底,像葛优、徐帆、张国立,但是《手机》这部片子还能像冯小刚往年的贺岁片一样受到观众的欢迎吗?在《手机》公映之前,观众的议论焦点主要集中在,冯小刚是否在不断重复自己。对于这些评论,冯小刚会怎么回答呢?我们今天专访了冯小刚。
访谈:
主持人:我看到你们的宣传资料,这些宣传资料上面写着冯小刚说《手机》是你有史以来拍过的最好的一部片子,这是你的真心话,还是说为了宣传炒作?
冯小刚:当然我的最好标准并不高,我看《手机》也就是刚及格60多分,但是我原来拍的电影可能也就只有50分、40分,刚开始我是从20分开始拍的,拍到现在每一次有一个小的进步,小的提高,但是我比较高兴的是,在拍电影,这几部电影的过程中,我认为自己一直是在提高提高提高,是这样的。
主持人:这个最好指的是什么,一、二、三、四能罗列地出来吗?
冯小刚:最好就是说我拍的(电影)里头它算是不错的一个。
主持人:这个好在一二三在什么地方呢?
冯小刚:那得观众看,我自己说不管用。
主持人:你对媒体说这么些年以来,你对商业炒作已经厌恶到了极点,就比如像今天这样的记者会。要说很多车轱辘话,而且有些话是违心的,那么《手机》这部电影关于它到目前为止你也说过违心的话?
冯小刚:违心的话我尽量不说,但是车轱辘话我是说烦了,烦到什么程度呢,烦到我都恨电影了。
主持人:那今天在《手机》的记者会上你觉得已经让你说的车轱辘的让你恨电影的话是什么?
冯小刚:今天这样的事儿,我已经在连续20天的时间里每天都是今天这样的情况,每天三、
四家媒体,多的时候五、六家,而且要跑路,到那儿问的话都是一样的,我说的也是一样的,我经常会处在采访完了,我上了车之后我人就快崩溃了。就是觉得我要神经了,就处于这么一种状态了。今天采访到你们这个《新闻夜话》的时候,我觉得我是在崩溃的边缘。后来我就觉得拍电影是我特别喜欢的一件事,但是拍电影付出这样的一个代价让我觉得确实是真是要命的一件事,我真的是有点,几年下来每年都是这样,每年一到这个时候就是喜忧参半,高兴的是自己拍的电影要面世了,跟观众见面了。愁的是说车轱辘话。
主持人:今天你说的最多的话是什么?
冯小刚:全部都是一样的。
主持人:你非常自信地告诉媒体告诉所有的人说《手机》这部电影能够拿下今年的票房冠军,你是非常肯定的,我们知道在过去的五年里面你的电影曾经拿过三年的票房冠军,是不是说现在这个时候,冯小刚拿电影的票房冠军已经是件很容易的事情了。
冯小刚:我希望,我希望,我希望能拿票房冠军,我希望它能拿很多很多很多的冠军,但这仅仅是我希望,但是同时我也希望和我差不多前后脚上来的影片都能够不错。
主持人:那可不可以说是相比其他导演来说容易得很多?
冯小刚:也未见得,我觉得大家都付出了很大的努力,都有自己的杀手锏,所以其实这倒是一个好事,就是观众希望你们每个人都争先恐后地要拿冠军。那就是说你要拿票房的冠军,你必须具备一个(条件),你的电影要能够打动观众,能够让观众非常地感兴趣,觉得这一次消费很值,你才有可能你要达到票房冠军的目的。大家都有这样的愿望,大家就都在拍摄创作的时候,更加地投入了更大的心血,每个人出来的电影都不错,这个对观众来说是一件非常好的事儿,就是他有很多的选择。
主持人:你评论过很多导演,比如说你就曾经评论香港导演王家卫,你说他是一个怪胎,那你有没有想过,你自己可能比他还要怪?
冯小刚:我是一个什么不重要,重要的是你给观众拍一个电影,观众是不是买账,观众是不是接受它,这是重要的。我觉得我还是一个我不愿意循规蹈矩,我不愿意躺在功劳簿上睡大觉,我觉得我还是一个勤奋的人,而且我是善于发现新的事物的人这么一个导演,所以我不知道我怪不怪。
主持人:现在很多人都非常喜欢你的电影,认为你的电影很好看,但是也有些人认为你的电影已经有了一定的模式,这样的模式比如说你会用固定的几个演员,像葛优、徐帆、刘蓓、张国立,还有就是你电影的语言风格也几乎是一成不变的。再有就是你拍的故事情节一般都是发生在生活里面的一些小人物的故事。
主持人:(关于)这次(拍)《手机》你说你在这部电影里面有新的表现,这个新的表现是什么呢?
冯小刚:比如说手机,我觉得每一个人都在用,但是没有看到一个导演去想起来拍一个《手机》(的电影),我就能发现它,把它变成一部电影。比如说广告,每天我们大家都会面对广告,但没人想起来把广告拍成一部电影,这都是对这种“人人眼中有,人人笔下无”的事物的新的发现,电影是内容产业,不是摄影产业,讲究的就是内容,你要有好的故事,好的内容,你不断地有这样的东西能够发掘出来,我们不用到历史里去找回忆,不像很多导演似的,到历史里去刨(找题材),你生活里你兜里就装着这么一些素材,你自己都没发现,你还到别地儿去找去,那就说明你太迟钝了,不敏感。我想我是有这样的一个很敏感的捕捉这样的事物的能力,而且接着往后我还能找到更多的,只要我愿意找,我拍电影的素材是无穷无尽的。
主持人:有的评论家说中国在很长时间以来,缺乏一类电影,这类电影就是那种演一个月两个月,演完了也就完了,看完了也就过去了的这样的消费品电影,你认为你的电影属于这类电影吗?
冯小刚:我的电影就是看完了就看完了,电影不能进行二次消费,我觉得你说我拍一个电影,我说您一遍没看懂,您进去多看几遍,这个观众是不答应的,观众说凭什么呀。
主持人:我来念两段话,这两段话都是你曾经对媒体表示过的,你说自己拍贺岁片是为了要让大家认识你,然后再来关注你拍的悲剧?
冯小刚:我首先得让观众对我有信心,才会当我拍另外一种电影的时候,他们应该说(出于)对我的一种信任,他们就会走进电影院去。到那个时候,他已经不管你拍的是什么类型的电影,只要冯小刚拍的(电影)我就进去看。
主持人:你还说,说你不能再当贺岁片的奴隶了,年年都在拍贺岁片,在贺岁片的领域里面,你也找不到什么对手了,你现在要到新的领域里面去寻求发展寻求提高?
冯小刚:我所以说不要当贺岁片的奴隶的原因就是说,现在有很多人貌似(很专业)他们总结了一套贺岁片应该有的模式和经验,然后用这个来(规范我的电影),是我开创的它(贺岁片),然后这些人又反过来教我怎么做这个事,我就告诉他们,你们是枉费心机,你们不要教我怎么做这个事,我想怎么做就怎么做,在我脑子里没有条条框框,没有模式。你觉得贺岁片必须得是这样吗,我告诉你可以另外这样。后来我发现不光我这样,其他导演也这样,像《无间道》,谁去按照贺岁片的模式去拍,但是它也是贺岁片。许鞍华(香港导演)按照贺岁片的模式拍了吗?也没有。所以变成一个什么,中国电影到今年这个岁末是一个丰收的景象,而贺岁电视你去看,好像大家都按照贺岁片得的模式这么拍,都去那么拍,越拍越完蛋,越拍越滥。而电影是越拍越红火,在这个贺岁片,贺岁电影和贺岁电视剧(相比),就形成那么两个局面,这两个局面为什么会形成这样,一个重要的原因:我们今年这三部电影,没有一个人是按照所谓的贺岁片的条条框框去拍的,而这个电视剧还在按照那种特傻的一种所谓的经验在那儿去拍。
主持人:所以并不是像大家想的那样,你对贺岁片已经没有兴趣了,不打算再拍了?
冯小刚:我是拍每一部电影之前,只要我一拍,大家就说它就是贺岁片。我原来还想去辩论,后来我一想,没必要,你愿意这么认为就这么认为吧。但是它不能影响我,我是该怎么创作还怎么创作。
主持人:我看到你们的宣传材料里面说,说冯小刚不认为《手机》这个电影是一个严格意义上的贺岁片,在前年的时候,你拍《大腕》的时候,你也曾经说过《大腕》不是一部贺岁片。你曾经很多次对媒体表示过,说你不愿意大家把你定位成一个贺岁片的导演?
冯小刚:我现在无所谓,就是爱说我什么都可以,你说我是一个贺岁片导演,我也觉得行。
主持人:另外你还曾经表示过说,你只是一个商人,不是一个艺术家?
冯小刚:没有,没有,我说我不是商人,我是艺术家,我说有些拍艺术片的导演是商人,为什么这么说呢?所谓的拍艺术片的这些人你少给他一分钱他都不干,我可以不要钱去拍。
结束语:
在节目的最后,我们特地留出一段时间,请您欣赏一下《手机》这部电影的精彩片断,非常感谢收看今天的《新闻夜话》再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