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戈女郎”来到中国
央视国际 2003年12月01日 17:03
编导:董雯嫣 主持人:董雯嫣
嘉宾:女主演 莫拉·戈多伊 总制作人 迭戈·洛美
播出时间:2003年11月27日23:30 CCTV-12首播
导语:
欢迎收看我们的节目
最近,中国艺术舞台上刮来一股探戈旋风,第五届上海国际艺术节的压轴大戏是来自阿根廷的舞剧《探戈女郎》。这让很多人吃惊,近年来,很多探戈舞团来中国演出,还没有一个能担当哪个艺术节压轴的重任,而上海国际艺术节又是中国惟一的国家级国际艺术节。这次专门为“探戈女郎”安排了八天的专场演出竟然场场座满,而且票还很难买。11月27号到30号,“探戈女郎”在北京登台,票价也炒到1200元人民币。这部剧到底有多大魅力我们先来看一段资料片。
配音:(探戈被称为阿根廷人的灵魂,是阿根廷文化的代表。2002年度阿根廷戏剧评选的结果是,史无前例的把四项大奖颁发给了舞剧“探戈女郎”,这是探戈历史上第一部大型叙事性舞蹈,讲述了一个悲剧性爱情故事。“探戈女郎”演出阵容庞大,演员中包括八对阿根廷最好的探戈搭档,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编舞兼主演莫拉.戈多伊,她被称为"探戈女王",而她的丈夫迭戈.洛美就是这部剧的总制作人。)
我们为什么要看一部来自南美的舞剧,“探戈女郎”到底给我们带来了什么?我们今天将专访“探戈女郎”的主演兼编舞莫拉·戈多伊,和她的丈夫,这部剧的制作人迭戈·洛美
访谈内容:
主持人:在世界各地,对探戈舞有很多的评价,用的词也很多,比如说有浪漫、缠绵、优雅,但是也有豪迈的、狂放的、激情的,您是探戈女王,如果您用一个词来形容探戈舞的话,会是什么?
女:刚才你已经提到了一个词“激情”,我认为探戈和阿根廷人的思维方式密切相关,并且受阿根廷文化和生活方式的影响。
主持人:我们知道实际上世界上的探戈舞的流派还是有很多的,除了阿根廷探戈之外,还有英式的,美式的,还有台湾式的,还有竞技式的,这么多种类型,我们为什么要看阿根廷探戈呢?
女:不对。探戈实际上只有一种,就是阿根廷探戈,人们说的其他五种形式并不是真正探戈。现在确实有一种竞技探戈,还有美国探戈,这些都是由阿根廷探戈演变而来的。探戈主要在1900年前后随欧洲移民潮一起诞生的,后来被其他许多国家搬过去。所以真正的探戈只有一个,就是阿根廷探戈。
主持人:也就是说,您并不承认国际上流行的这种分法?
女:对。迭戈可以做一些说明。
男:这里有一个概念的混淆,这就像莫拉说的,探戈只有一个源头,只有一个母亲一个父亲。
主持人:这部剧的宣传材料里边提到,说这部剧是国宝级的剧目,这部剧在哪些方面能够体现出它国宝级的价值?
男:《探戈女郎》讲述了探戈的整个历史,它是怎么诞生的,怎么发展的,怎么成长的。
女:从哪里来的。
主持人:它的国宝级的价值来自于它的情节?
男:完全正确,就是来自它的故事情节。
主持人:从探戈的历史来看,它实际上本来是种大众化的舞蹈,最早是在很低档的舞厅里边就有人跳,而且在布宜诺斯艾利斯的街头都会看到人们在跳探戈,但是《探戈女郎》自称这部剧在阿根廷都是价格昂贵、场次有限的高贵的演出,那我想知道,我们要看到的还是能够反映阿根廷风情的大众艺术?
女:《探戈女郎》在阿根廷演了整整一年,被社会各个阶层的人和整个新闻界所接受,而且获得了五项最重要的戏剧奖,这是因为它的票价既有大众化的,也有比较高的,但都是大家都能够买得起的价格。
主持人:在这部舞剧里边,您作为编舞进行了很多的改革,比如说您融进了民间舞、爵士舞,还有芭蕾的这些特点,而且探戈也很少有八对舞伴同时在舞台上表演这种情况,而且最具颠覆性的实际上是,您让女性占了主角和主导,这不仅是违反了以前的探戈传统,还颠覆了国际标准舞的原则。
男:你说“颠覆”,我愿意用另外一个词来形容,就是“赋予新意”。莫拉找到了一个和其他形式的探戈表演相比非常独特的、与众不同的、创新的表现方式,
主持人:这种打破可以说是革命性的吗?
女:是的,可以这么说。《探戈女郎》标志了最近十年探戈表演的发展。
主持人:那您觉得,在探戈当中还有哪些传统是不能改变的呢?
女:我首先对探戈进行了研究,跳传统的探戈,在米隆卡舞厅里和米隆卡的舞者交流,我是在充分的吸收了传统的探戈之后,才开始去打破妨碍探戈进步发展的陈规俗套。这些陈规俗套使年轻人感到乏味,也妨碍了探戈在舞台上长演不衰。
持人:探戈在阿根廷很像是京剧在中国,已经没有几十年前那么流行了。老人对它都很有感情,但是年轻人在接受采访的时候说,它是过时的东西,是注定要消亡的东西,你们会试图去挽留这些人吗?
女:当然了,我们会这样做的。但是我想说明一点,阿根廷和中国差别很大,我们很遗憾,我们希望政府能做点什么,但是阿根廷人受到美国音乐的影响很大,因为这些美国的唱片厂家做了很多广告,投入了很多钱,年轻人完全受到美国乐队的冲击,而我们没有这种广告的手段,所以很难跟他们抗衡,保存我们的文化,我们的思维方式,和阿根廷的舞蹈和音乐的精髓。
主持人:您觉得阿根廷政府努力还不够?可是很多的游客到阿根廷去,到布宜诺斯艾利斯去,看到在剧场的门口会有这样的海报,上面会写着:维护国家主权,演奏专场阿根廷音乐探戈,而且阿根廷政府还专门地颁布了法令,来反对忽视探戈,这让我有一种感觉,觉得探戈就像是一个老人,它需要别人的帮助,是这样吗?它的生命力哪儿去了?
男:探戈的历史已经很长了,一个世纪的历史有很多的阶段,有诞生,有成长,有最辉煌的时刻,感谢像莫拉这样一些热爱探戈的职业艺术家的支持。探戈今天不仅没有走向死亡,反而重新繁荣起来,获得新生。
主持人:一般的人认为探戈在本质上还是一种交际舞蹈,我听说马拉多纳就曾经想学探戈,在他的婚礼上表演,但是他实在是学不会。其实在中国还是有很多的探戈学习班,也有很多人去学,但是学到一半就放弃了,原因是太难学了。那这么难学,会不会最后就变成一种只能观赏的节目,只能观赏的艺术?
女:如果他们觉得困难,觉得不可能学会,在中国学习探戈的人很少,这都是因为没有真正教得好的老师。其实探戈并不难学,人人都可以跳,不受年龄和民族的限制,
男:我要向观众们介绍一个情况,也就是向现在正在收看电视的观众们,通过电视镜头向中国观众介绍一个情况,就是这位正在采访我的记者小姐,刚才在镜头之外跟我学了探戈的四个舞步,她跳得非常出色。
主持人:那马拉多纳为什么学不会呢?他请了名师指点,最后放弃了。
女:我不知道他是不是有名师指点。另外他还要有耐心才行。
主持人:学探戈需要耐心?
女:对。另外还要有好老师。
主持人:那你们会致力于让探戈更好看还是更流行
女:我们会通过教学普及和舞台演出来推广传播探戈。
主持人:您在接受采访的时候曾经说过,学习探戈就是学习爱,年轻人可以从中学会如何表达感情,现在国际流行的探戈跳法比阿根廷的探戈要简单一些,而且还有人说,现在人们表达爱的方式也变得简单了,也是会改变的,那阿根廷探戈为什么没有跟随这个潮流?
男:你说得不对。探戈舞蹈也有演进和发展。它保留的比较复杂的部分是男女之间的那种爱。这种爱从来都不是简单的,而是相当复杂的。诗人们给爱下过很多定义,探戈通过这种接触、拥抱传达了各种和爱情与情感相关的激情。
主持人:很多媒体把这部剧称做是你们爱的结晶,您在接受采访的时候也提过,说您在爱上探戈之后就爱上了莫拉,而且您帮莫拉创作了这部舞剧,还表示说,她是你生命中永远的女主角,那探戈会是你生命中永远的主题吗?
男:对。
主持人:其实探戈被称为是“爱的舞蹈”,而且它也需要艺术家和大众都给它关爱,给它热爱,让它来发展和维持。我现在要为莫拉,也为探戈问一个问题,你觉得这个永远需不需要什么东西来保证?
男:我来复述一下我结婚那天立下的誓言:我要一辈子尊重你,爱你,理解你。
主持人:《探戈女郎》这次在世界各地巡演,把亚洲的第一站选在了中国,有没有什么特别的考虑?
男:是的。我认为现在中国市场正适合探戈,现在中国的市场正在经历着一个兴盛时期,发生着深刻的变化,我认为这是中国观众直接了解探戈的大好时机。
主持人:中国的传统的舞台艺术,其实比较起阿根廷的艺术来,更加内敛一些,更加含蓄一些。那你们会怎么判断,靠什么来打动中国的观众呢?
男:它在上海已经打动了观众,很受欢迎。观众向这种阿根廷艺术张开了双臂,敞开了心灵,深深地爱上了它,我们在那里一共演了八场,场场爆满,票都销售一空。我们希望在北京也会这样。听说北京的票卖得很不错,人们都要排队,买不上票。
主持人:这个剧里边有什么因素可以畅通无阻地跟中国观众对话?
女:《探戈女郎》是通过舞蹈来讲述故事,按照我的看法,这个戏除了讲述一个爱情故事,讲述探戈历史之外,还能让观众动情,能够让人入戏,感同身受。我认为这不仅仅在中国,在全世界人人都能看得懂。其实当初刚刚创作这部戏的时候,我们包括迭戈也有过这种担心,但是现在看来不是问题。
主持人:我们都知道,对于阿根廷来说,一只脚用来跳探戈,一只脚用来踢足球,这段时间,《探戈女郎》来到中国,马拉多纳也在中国,这就相当于中国对阿根廷文化有了一个全面的拥抱,那么你们希望这里的人们记住阿根廷什么呢?
男:人们会有什么印象我说不上来,但是我可以谈谈我的希望,我希望通过探戈,通过马拉多纳这样一位偶像,中国能够进一步了解我们的文化和历史。
结束语:现在,探戈在阿根廷已经不止是一种文化艺术,它更像一种文化产品,被出口到世界各地。包括表演、音乐、唱片、光盘、书籍,甚至舞蹈演员。国际咨询公司公布的数据显示,探戈产品每年为阿根廷赚回的外汇是1.8亿美元,而且,很快就将达到每年4亿美元。感谢收看《新闻夜话》,再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