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体育  | 娱乐  | 经济  | 科教  | 少儿  | 法治  | 电视指南  | 央视社区网络电视直播点播手机MP4
>> 新闻夜话

为什么要看配过音的电影(下)

央视国际 2003年12月01日 17:00

  主持人:陈大会 编导:董雯嫣

  播出时间:2003年11月18日23:30 CCTV-12首播

  嘉宾:上海电影译制厂 乔榛 李梓 丁建华

  导语

  欢迎收看我们的节目!为外国的电影电视剧配音的人被称为是为外国人说中国话的艺术家们,在中国电影界这样的人有很多,比如说邱岳峰、毕克、尚华、乔榛、李梓、丁建华、童自荣等等。那么这些人全都是上海电影译制厂的人,这个地方就是上制厂的混音棚,那么通过这个台子配音演员的声音就可以传到屏幕上,最后合成翻译过来的电影。对于那些老的配音演员的熟悉的名字,很多观众会说我们是听着他的声音长大的,在我们今天的节目开始之前,让我们先来回味一下这些片子,这些存留在我们记忆当中非常亲切而熟悉的老的译制片,在这个地方和这些硕果仅存的艺术家们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就是有人提出来,他们更愿意看没有配过音的国外电影。现在我们要专访的是上海电影译制厂的厂长乔榛和他的老搭档李梓、丁建华。

  采访内容:

  主持人:你们是否打算说服或者改变很多人的态度?他们认为配音艺术这个行当如果消失了,也是非常正常的,因为时代在变化?

  乔:我们想用我们的实际,用我们的艺术实践来说服他们,要说我们再宣传真正的译制片应该怎么怎么样,怎么怎么好,我们再多说也没用,我觉得还是我们用我们的实际行动,一个保持我们的质量,提高我们的质量,来证明译制片是这样的有魅力,这样的有深远的意义。

  主持人:比如说有的观众坐在三位面前,他会说我闭上眼睛都知道这是谁的声音,这是谁的声音,这是谁的声音,对你们太熟悉了,所以他就会有一个判断,不管你们有多么好的创造性,多么好的艺术性和专业性,但是你们就是你们,这是事实,不可更改的,所以他说这是不可更改的千人一面,很多人他看这个外国电影,他需要一种新鲜感。

  乔:也可能有些角色呀,比较雷同。

  丁:但是看着看着,他熟悉你的声音,你的音色是不可改变的,这就是你的声音,不可能做出另外一个声音,像配卡通片一样的,那个声音就听不出来了,但是看着看着我忘记了配音演员的存在。

  主持人:你们有这个本事?

  丁:有,这就是一种境界,但是有的时候能力有限,可能有一些角色还是有雷同,这个就是说我可以改,我可以通过我的努力,有些角色我觉得我又吸取教训了,像这样的角色雷同,他又有一些不同的地方,那么我这个不同的地方好像演员都是有局限性的,包括我们的声音,你再努力,局限性这个东西你打不破,那么我以后类似于这样的角色,我就不接了。

  主持人:假如有的观众他说,哎,我看到一个贵妇人的样子,我看到一个农村妇女的样子,我又看到了一个女孩儿的样子,我又看到了一个超市服务员的样子,女运动员的样子等等,大家都是丁建华的声音,我怎么能受得了,这就是千人一面,你怎么回答他呢?

  丁:我觉得在我们的创作过程中,我们最起码对自己的要求是不能让它千人一面的,因为我们自己的声音,还要经过录音师的有的时候美化,有的时候丑化,自己在自己的本身的声音上会有一些区别,再说,你说一个超市的服务员跟一个宫廷里的公主,我觉得这个怎么得,你也不能把她配成一样的。

  乔:我们确实也觉得,也由衷的觉得,我们每个人需要增加我们各自本身的、各方面的素质,或者是知识面也好,其它的各方面的素质,所以我们也有这个打算,我们要请很多专家来给我们讲课。

  主持人:但是我们知道你们上译厂这种主力的配音人员应该只有17个人,17个人怎么来应付这么庞大的一个市场,那么多的外国影片,这么多年来成百上千的,甚至更多的角色,17个人要避免千人一面,是不是一个完成不了的任务呢?

  丁:完成得了,就是面对这个市场,大家都要想办法,以前最辉煌的时候,我们有29个配音人员,就是老李什么的都还,我们在最早的时候。那时候也有一个叫“三剑客”的说法,就是说男的“三剑客”是邱岳峰、毕克、乔榛,女的“三剑客”是李梓、刘广宁、丁建华,我们也有主打的队伍,因为不可能生旦净末丑大家都根据自己的条件来安排角色,不可能说28个配音人员轮着,今天你配主角,明天他配,这是不可能的,它有一个全盘的搭配,那么当时有这样的三(剑客之说)。

  主持人:有行当之分?

  丁:嗯,有行当之分,现在因为演员少了,退休的退休,离休的离休,年纪大的,有的真是配戏觉得非常累的。

  主持人:你们的信心从哪儿来呢?

  丁:我们的信心就是我们要吸收新的年轻的演员,但是我们也有一个政策的问题,我们要打报告,这一个报告上去,也许五年才批准你招四个演员,那你就得等待,那么在这个等待的过程当中,我们就结识了一个庞大的业余配音演员的队伍,现在我们有三十个业余配音演员,就是属于我们的外围演员。

  主持人:年龄对于你们来说是不是,已经是很大的一个障碍?

  乔:不同程度的。

  丁:我没觉得自己老。

  李:你说我们年龄是?

  丁:我没觉得我的年龄是障碍。

  李:是在译制这个工作上,还是受到什么影响?

  主持人:在译制工作上?

  丁:年纪大了可以配老太婆,对吧?

  李:年纪大了,相对地讲,你可以配年龄大一点儿的,但是这个声音的掌握,声音的运用的话,这个是可以掌握的,可以这么说。

  主持人:您现在配一个少年,还没有问题?

  李:要男孩儿,大一点儿的男孩儿,十几岁。

  主持人:男孩儿还没问题?

  李:没问题。

  主持人:能给我们试一下吗?

  李:就这样:“小兔,这信我念给你听:亲爱的卡儿,我来这儿已经三天了,老头还没把我撵出去,可能不让我见他,我知道,老躲着他,史兰太太说,你得耐心地等,可是真难熬,反正等我长大了,一定要做个侦探,你知道这会儿我可真想你啊,爱你的海因切。”就是说声音的运用上,就是它的部位可以往前点儿,往后点儿。

  丁:还有的结合语气。

  乔:就是抓住这个语气。

  主持人:您配一个老太太,应该也没问题?

  丁:在我很年轻的时候就配过《行将就木》的老太太。

  李:她的音色是可以的。

  丁:我配李梓老师的妈妈。

  乔:妈妈就是她配的。

  丁:我那时候刚进厂。

  李:刚进厂没多久。

  丁:刚进厂,没多久。

  李:对。

  丁:(配音)什么大眼睛,黑头发,可是因为。。。。。。

  李:有点儿哑息息的那种。

  丁:那种哑息息的,影片主人公完了还一直咳嗽,到最后就死于咳嗽嘛,就可能是肺不好,当时我就23岁。

  主持人:关于译制片有很多人不喜欢,有一个传说,是因为译制片,国外的这些大片他们的制作非常精良,数码的音像,非常好的效果,但是经过你们配制之后,这个全部都耗损了,听不到了,为什么要让你们去配音呢?

  乔:观众不了解这个情况,我们译制就是译制,对白只是一部分,而这个音效方面完全是原来的。

  主持人:不受影响?

  乔:不受影响。

  丁:原来买进的素材就有不同的声道。

  乔:要买进一个素材,除了对白的声音之外,其它一切音像全部在另外一条带子上,所以说我们进混录、合成啊,就是把我们译制好的这个对白进那个音效合成混在一起。

  主持人:这种担心是谣传?

  乔:不准确。

  丁:是不了解,不了解,他就想当然了。

  乔:当然,这还得影院的条件,是不是?因为我们影院如果这个条件好,能够体现出那种各种方位的(音效)。

  丁:它也是整体的体现,也不是说你的对白不好,那个音响也不好,它这个都是一个整体的、混合以后的体现。

  主持人:现在给一部片子配音,比如是一百多分钟的吧,报酬多少钱?

  乔:我们从头到尾,整个译制过程,整个创作的过程,我们拿到厂里的就是五万多块钱。

  主持人:对于你们配音员来说呢?

  乔:那就更少了。

  丁:几百块钱。

  乔:一个主角就是400块钱,一个导演就是600块钱。

  主持人:那要是一个配角呢?像一个小儿童讲几句呢?

  乔:群众演员就是几十块,一个次要角色就是100多,但是即使这样,我们这个集体还是非常热情的。

  丁:这是另外一个问题,反正收入就是这么多。片子多一点儿嘛一个月的酬金可能,要配三部主要角色你才能拿到1200元。但是一般是绝对不可能配得到的。

  主持人:按照现在的配音市场的发展趋势,假如说可以配制的片子越来越少,那么你们这些配音艺术家将会是一个什么样的前途、前景呢?

  丁:我想我们冲劲挺大的,我们要想办法。

  乔:要拓展我们的业务。

  丁:乔厂长一直在动这个脑子。

  乔:就是说一个首先我们坚持住这一块阵地,我们觉得这个事业是太可贵了,一个事业不能让它就此败落下去,这是一个,之所以现在我们支撑着,说实话,现在我们,要是光是配外国影片,译制外国电影的话,那我们是亏的。

  李:维持不了。

  乔:维持不了,但是同时,我们觉得这一棵树上吊死不行,还得拓展我的业务道路,因为我们觉得我们有这个好的、有利的一面,有我们软件优势,所以我们在这方面拓展我们的业务范围。

  主持人:中国的电影配音事业有50多年了,从建国以来到现在,可能配音艺术家能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对你们挑战最大的来自于什么呢?

  乔:当然经济效益对我们是一个很大的挑战,因为刚才说了,就是我们搞得再多还是亏,但是我们现在感觉很忧郁的就是这支队伍,这支队伍,我们从老李他们这一辈子下来,当初最兴旺的时候29位,但是现在逐渐逐渐行当不行了,我们离退休的同志就慢慢慢慢离开这个队伍了,有的故去了,也有的走别的路了,就剩下我们17个,现在17个,在这一年前啊,我们还要少,只有十二三个,这支队伍你说行当缺到这个程度,所以我们非常着急,也有很多观众对我们说,唉呀,你们怎么,我们就感觉你后继无人。

  主持人:你们现在最需要什么呢?

  丁:最需要钱。

  乔:对,一个经济上,另外一个,需要社会上对我们的理解。

  丁:人。

  李:我看现在最需要的就是片源,过去最多一年得有60部左右,现在20部有吗?

  丁:有的时候20几部,有的时候这个数还不到。

  李:过去最高的是60部,现在20部都不到,就吃不饱的状态。

  主持人:为了你们自己的这块阵地,你们会一直坚持到底?

  乔:对,那是绝对的,因为说实话,老一辈的也好,我们这一辈的也好,都把它视为自己的生命。

  结束语:

  配过音的电影到底看还是不看呢?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答案,在节目的最后我们特意准备了两个片段,如果您看完之后,有了自己的答应,可以告诉给那些配音艺术家们,我们相信他们会非常欢迎这种交流。这里是上海译制厂的混音间,再次感谢你收看我们的节目,下次再见。

(编辑:西寻来源:CCTV.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