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体育  | 娱乐  | 经济  | 科教  | 少儿  | 法治  | 电视指南  | 央视社区网络电视直播点播手机MP4
西部频道 > 秦岭探访 > 每期节目 > 正文

《秦岭探访》第二十六集

央视国际 2004年08月02日 18:15


朱鹮保护

  随着时间和行程的推进,东西两线摄制组这两天已经开始深入到到秦岭的核心区域展开深入探访。昨天西线的摄制组在洋县拍摄到了秦岭的四大国宝之一——朱鹮。据他们了解,朱鹮从一度濒临灭绝到现在发展到数百只,洋县的动物保护工作者和普通百姓为此付出了巨大的努力,甚至是做出了牺牲。今天在继续探访朱鹮的过程中,西线的记者将为我们披露有关朱鹮保护背后很多鲜为人知的故事。

  ▲ 朱鹮重归

  ——《秦岭探访》西线采访实录

  洋县是目前世界上野生朱鹮的唯一的一个分布区,而草坝村这个地方又是洋县一个最大的朱鹮栖息地,那么这里人与朱鹮的关系是怎样的呢?

   [野生朱鹮]

  记者:我们现在看这朱鹮一直陆续地往回飞,它平时都是在那边栖息是吗?

  陕西省朱鹮保护观察站副站长 路宝忠:它一般情况下就是个游荡期,前面有个水库,叫荡河水库,然后它在荡河水库觅食,完了以后晚上就到这里,又从汉江那边飞回来。但这个地方是它游荡期非常集中的一个浅岩湿地。

  记者:陆陆续续看,有这个朱鹮往回飞。

  路宝忠:对,到这个时间就是陆续就回来了,它下午一般都是6点以后,一直到8点左右全部都回来了。回来以后最多的时候像去年达到117只,像现在这几年将近80只。

  记者:我们看到洋县水稻田非常的多,丘陵的山区也比较多,朱鹮对环境要求高吗?

  路宝忠:朱鹮对环境的要求是非常严格的,因为它的食物比较单一。它主要是以水生动物为食。像小鱼、小虾、泥鳅,还有一些水生昆虫。当然有时偶尔也到旱地里面觅食,像蝗虫、蟋蟀呀这些昆虫之类的。

  记者:在洋县为什么现在仍然还有野生的朱鹮种群?

  路宝忠:朱鹮是目前世界范围内数量最少的一种鸟类,它属于涉禽类。这种鸟当时在世界上分布有中国、日本、朝鲜、俄罗斯四个国家,我们中国又是重要的分布区。朱鹮从60年代以后,就在中国大部分地区陆续消失了,朱鹮已经不适应生态环境了。

  记者:在洋县为什么能保留下来这么一个仅存的小群体,就是81年当时发现7只朱鹮?

  路宝忠:这个种群在洋县经过多年的保护,现在逐步扩大发展到现在的500多只。洋县的生态环境非常适宜朱鹮的生存,它从汉江到秦岭过渡比较频繁,保留很多的河流、水稻田这些前沿湿地。所以这为朱鹮提供了非常好的生存条件

   [朱鹮保护]

  记者:这里是朱鹮保护区的核心地带,每年的3月份朱鹮将飞到这里进行繁殖。我们在这里看到老百姓和朱鹮的关系非常的密切。朱鹮的巢就筑在老百姓房的屋后,他们之间不但互不干扰,而且据说当地老百姓还自发的对这些朱鹮进行保护。

  记者:为什么要把树包起来?

  村民:为了防止蛇上去伤害朱鹮嘛。

  记者:这个地方蛇多吗?

  村民:蛇多,朱鹮把窝筑上以后就繁殖下蛋,下蛋之后,我们就开始包树,包树蛇就不容易上去。这样又不伤蛋,又不伤鸟。然后鸟出来了,还要把网绷上,防止鸟跌下来摔坏了。

  洋县草坝村村支书 刘福林:现在这个渠里面有将近40个巢,然后在朱鹮营巢的时候要求他们采取保护措施。群众为保护朱鹮的计划付出了很大的牺牲,像山沟里这么大的一片水田,从来都没有施过农药和化肥。保护朱鹮已经成为群众一个指标,为了保护朱鹮,我们坚持不使用剧毒农药,全部按照国家无公害标准生产果品。

  记者:那对咱们的产量有影响吗?

  刘福林:有一定的影响,你像我们每年因草虫减产,大概就是25%到30%。在这种情况下,为了保护环境、保护朱鹮,我们草坝村人民宁愿舍弃自己的利益,也要把这一片林和生态园保护好。

  汉中市洋县党委书记 张建平:由于不让农民使用农药和化肥,所以粮食的产量也有所下降。我们围绕保护朱鹮,顺利的实施了洋县的农业产业结构调整。

  洋县人民为了保护朱鹮付出了巨大的代价,如今自然而然的形成了绿色无公害大米基地和蔬菜基地,这成为了他们的另一种优势。朱鹮大米的品牌也越来越受到客商的欢迎。人们对朱鹮的保护也由最开始的被动变为主动,绿色产业成为洋县农业的一大亮点。

  编后:[越是珍稀的野生动物,我们要想保护它也许就要付出越大的代价,但是换一种思路,我们就有可能找到两全其美的办法。显然,洋县在朱鹮保护中总结出来的经验是全国其他动物保护区值得借鉴的。]

  再让我们把目光转回到东线。紫荆花是秦岭地区一种常见的植物,但是野生的紫荆花一般都分布得较为稀少和零散,今天东线的摄制组在户县就意外地拍摄到了秦岭地区规模罕见的野生紫荆花。

紫荆花

  ▲紫荆花海

  ——《秦岭探访》东线采访实录

  山里的雨说来就来,《秦岭探访》东线摄制组还没有开始今天的拍摄,山里就下起雨来,我们一行人马只好耐心等待。早就听说陕西太平森林公园的紫荆花海蔚为壮观,因此今天特意驱车而来。

  记者:紫荆花海什么时候开始推广的?

  西安植物园研究员 崔铁成:1999年。

  记者:这个地方,当地人叫什么?

  崔铁成:村民叫箩圈桑,我们从植物书上查了以后,它的学名叫紫荆。

  记者:现在太平森林公园分布面积有多大?

  崔铁成:在一万亩以上。

  陕西太平森林公园主任 王昌礼:像这个这就是紫荆树,那么高,那么粗。

  记者:这全都是紫荆树?

  王昌礼:这全都是紫荆树,它结那个荚果,褐色的荚果。

  记者:现在已经结了果了?它的花期应该是什么时候?

  王昌礼:应该四月,15天左右的花期。

  记者:平时来看紫荆花海的人多吗?

  王昌礼:四月份特别多,非常壮观,形成紫荆花海。

  说起紫荆花,我们想到的可能是香港区旗,区徽上的紫荆花,而秦岭的太平森林公园中,它的紫荆花却并非如此。

  记者:太平森林公园里的紫荆花有些什么不同?

  崔铁成:刚才说的香港区花,区徽的紫荆花,实际上跟咱们现在看的紫荆花属于同一个大的家族。

  记者:它和那些紫荆有些什么区别?

  崔铁成:香港的叫紫荆花,它的花非常大,而我们这个花要小的多。

  记者:它上面结了果实?

  崔铁成:像豆角一样,属于大的豆科家族,但是它不属于一个小家族。全世界这种紫荆属的植物一共有十种,咱们中国大概有五种左右,陕西有三到四种。如果不包括经常见的园林上栽培的紫荆花,那就是三种。野生的三种经常看到的灌木紫荆花,在秦岭巴山里面没有发现过。

  记者:我们平时理解的紫荆花和这种紫荆花,从树干、树叶上有什么明显的区别?

  崔铁成:主要的区别就是形状不一样,那个是灌木丛生的,香港的紫荆花实际上像羊蹄脚的叶子,

  记者:有个缺口?

  崔铁成:对,再一个香港的紫荆花它的花比较大,而咱们这个紫荆花,基本上像玉米粒那么大。

  记者:很小很小的一点。那为什么在太平森林公园能分布这么大面积的紫荆花?

  崔铁成:这个地方属于户县,户县是一个特殊地区。经过我们研究,发现很多植物在秦岭北坡里没有发现,但是在户县这个地方的秦岭北坡这一段却发现了。

  记者:也就是说,我们户县这一段的气候比较特殊?

  崔铁成:一个气候比较特殊,同它的地质构造有关系。还有一个原因就是,秦岭北坡历代砍林都非常严重,而太平森林公园植被保护的非常好,没有经过非常大的破坏,所以这里紫荆花分布非常多,你可以看到团状、块状、带状的分布,它一面坡一面坡的分布,跟它的种子传播特性有关系。

  记者:现在我们在公园或者是植物园看到的紫荆花,和我们现在看到的紫荆花有区别吗?

  崔铁成:一般在那个大城市,北京、沈阳、上海、西安、武汉等地看见的紫荆花,都是灌木型的紫荆花。虽然同样都是鲜花护叶,但满树红这个特征还没有在全国真正运用开来。

  记者:那现在我们城市都在推广绿化美化,它是不是可以作为一种观赏树去推广?

  崔铁成:应该可以作为一个非常好的园林绿化树种,现在咱们搞城市森林,改善城市生态环境,这应该是一个非常好的树种。它是一个大乔木,形状弯弯曲曲,但又高大向上的,一到开花的时候,是非常美观的。

  听着脚下潺潺的泉水,看着高大挺拔的紫荆花树,相信来年的四月这里又是一片万紫千红。我们带着未能与盛开的紫荆花海谋面的遗憾,结束了今天的探访。

  编后:[紫荆花具有较强的观赏性,而且适应能力也非常强,这意味着它潜藏着很大的市场价值。看来守着一片摇曳多姿的紫荆花,户县是该考虑如何以花为媒,做出产业的问题了。]

(编辑:西寻来源:CCTV.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