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 体育 | 娱乐 | 经济 | 科教 | 少儿 | 法治 | 电视指南 | 央视社区 | 网络电视直播 | 点播 | 手机MP4
打印本页 转发 收藏 关闭
定义你的浏览字号:
探索生命的遗存记录岁月的印记 

央视国际 www.cctv.com  2006年03月30日 15:39 来源:CCTV.com

  2006年3月10日,11集电视纪录片《新丝绸之路》在央视一套黄金时段播出,历时两年拍摄的《新丝绸之路》,与26年前首次拍摄的《丝绸之路》相比,除了技术和拍摄手段上的更新,还有内容上的扩充。这次重拍不仅涉及了传统“丝绸之路”的南道、北道,还新拍摄了横贯于欧亚大陆的“草原丝绸之路”的古北道和穿行于青海高原的“羌中道”,并拍摄到众多散落在海外的珍贵文物。该片将“丝绸之路”上的最新考古发现和最古老的自然景观、民族风情融合在一起。更值得期待的是丝路上许多未被披露过的、古老而新鲜的奥秘。两年的风雨兼程,辛苦和艰难自然不值一提,总导演韦大军坦言,身处丝路摄制组成员会时刻被大中华古老的文化底蕴所震撼,“世界上有很多条路,却没有一条像‘丝绸之路’一样,承载着东方历史、编织着西方文明。”

  ·重拍:展示别样丝路风情

  1979年,中央电视台联手日本NHK电视台拍摄了轰动一时的《丝绸之路》,古老的东方文化、神秘的楼兰古城……吸引了所有人的目光。与26年前丝绸之路拍摄的方式不同,《新丝绸之路》选取了10个具有典型文化特征的地点进行挖掘,西安、敦煌、吐鲁番、库车、楼兰、和田、喀什、青海、黑水城和新疆北部的草原,10个地点构成各自成章的10集,展示各地不同的文化。由于对主题、内容和形式的认知、倾向和审美情趣仁者见仁,所以对同一地点的观察角度、素材取舍和表述方式也是不同的,此次CCTV与NHK的合作方式是同一命题、不同脚本、分别拍摄、各自制作,最终是CCTV与NHK两个版本。

  “丝绸之路”在地理上只是跨越亚欧大陆的一条通道,然而它对于世界文化的意义却远非如此。它的东西两端,分别是东西方文明的源头,就像织造丝绸的经纬线一般,它将中国、埃及、印度和希腊、美索不达米亚编织在一起,成为一个永远不枯竭的想象的源泉——在通讯和交通都不发达的古代,对于丝路两端的民族来说,它就意味着通往彼岸的舟楫,意味着陌生而奇异的世界本身。

  ·合作:互相扶持互相“较劲儿”

  几个摄制组在分配拍摄地点时是根据兴趣决定的。谷大象导演一直对楼兰情有独钟,他就去楼兰。丁虹导演对玉石的构思比较成熟,他就负责和田的拍摄。而韦大军导演对绘画更有情趣,于是去库车和吐鲁番。在拍摄之前,中日双方导演进行了为期一个月的讲座,导演们会上一起听讲,会下彼此交流的时候逐渐熟悉了各自的兴趣。

  中日双方还有一个再现组,需要拍摄许多历史再现的影像镜头。这个组由双方人员共同组成,中方的导演是张超英,日本NHK电视台的导演是时川英之,两个人都很有经验,也十分敬业。再现组的拍摄周期短,行程又很广,工作量非常大,人员和设备相对最多,40多人的大组故事也特别多。因为在拍摄大场面的多个机位分别是中方和日方的摄影师,所以在拍摄的时候他们就特别较劲。NHK的一个摄影师叫牛一郎,体重有200多斤,这个摄影师干活绝对认真,假如他从回放中发现自己拍摄的镜头不如中方摄影师的好便一定要求重来。他们平时所处的景地远离城区,伙食很差,食物主要是馒头、馕、生西红柿和黄瓜,一段时间下来小伙子们都嚷嚷“这里是减肥的天堂”,拍摄半个月后转场时无论是中方还是日方摄制组的小伙子们眼睛直发绿光。

  那段时间正在播出世界杯亚洲预选赛,大伙回到驻地便黑压压地挤在一个房间里看球赛,打赌看中国队赢还是日本队赢,赌资不大、就是啤酒。整个招待所里回荡着欢呼声、叫骂声和开瓶声。结果日本队赢了,中方组的人走出房间在楼道里晃着膀子,垂头丧气的。啤酒全归日本组,这让特别能喝牛屿很是得意了一阵子。第二天在外景地空闲的时候,小伙子们又比试掰手腕,200斤的牛屿所向披靡却败在张超英的粗胳臂上。张超英导演年少的时候当过侦察兵,体格健壮得像小牛犊儿似的。不知他当时发力前脑子里晃动着的是输了的中国队还是那一箱啤酒。

  ·困难:回忆过往让人知足

  1979年拍摄《丝绸之路》时央视工作人员在艰苦的环境中克服了许多困难,观众从那个版本的内容中就可以窥见一斑。当时别说是外国人,就是中国人去本国的边远地区旅游也很罕见。几十年以后,当年人烟稀少的新疆已然成为旅游热点地区。韦大军告诉记者,现在的新疆公路修得很棒,一些路段上没有速度限制,驱车行驶可以用到该车的极速,“过瘾是唯一的感受,我们经常就是油门踩到底,从一个加油站开到下一个。但是需要拍摄的许多地方依然是人迹罕至,甚至是大片的无人地带”。韦大军带着吐鲁番组于2004年8月在那里拍摄,遇到了新疆地区少有的高温天气,吐鲁番更是骄阳似火、遍地热浪。每天外景地的平均气温是零上45~49度,地面温度能达到70度左右。开始的时候摄制组每个人都准备了大量防晒霜,头上还裹着白布头盖,但是干起活来却非常难受,索性摘了头盖、任凭太阳炙烤,十几天下来,肩膀和背部全是大片大片的红肿,最后只能涂上烫伤膏。每当摄影师李硕坐在升降车的椅子上都烫得龇牙咧嘴,当地的农民帮手也受不了酷暑,多半时间都是躲在阴凉的地方。他们总是好奇地问,“为啥白天出来遭这罪,值吗?”天公不作美,偏偏机器设备又出了问题,因为热,监视器都罢工了,吐鲁番组更换了三台监视器才完成拍摄。“但是恰恰是在那个时段的拍摄,最能够表现出吐鲁番的地域特征,过瘾!”

  ·震撼:与楼兰美女面对面

  谷大象告诉记者,为了使观众对于“丝绸之路”的认识更为清晰,摄制组跟随考古队深入罗布泊荒原探寻轰动海外的楼兰古城。楼兰,是距今2000年前新疆罗布泊地区的一个弱小王国。在汉武帝用武力使“丝绸之路”具有了前所未有的生命力后,处在这条通道要冲地段的楼兰即成为了中国、波斯、印度、叙利亚和罗马帝国之间的贸易中转站。当年的楼兰,驼铃悠悠,商贾不绝,一派“七里十万家”的繁荣景象。但到晋代以后,楼兰却突然从人们的视野中消失了,此后的古代史籍中再也找不到楼兰的任何记载。楼兰,成了一个存在于后世模糊记忆里的传说。

    1979年中日合拍《丝绸之路》时,在罗布泊地区的铁板河附近拍到了一具3800年前的女性干尸,时过26年再次拍摄《新丝绸之路》时,摄制组又在罗布泊地区的小河墓地拍到了一位真正意义上的“楼兰美女”——一位静静地躺在棺木里、被考古队员称之为“小河公主”的美丽女子。尽管穿越了几千年的时光隧道,人们依然可以想象得出她生前娇美的容貌,“小河公主”使“丝绸之路”的考古研究揭开了新的篇章。

  在小河沙漠下掩埋着上千口“船形棺”。谷大象说,人们看到的也仅是一隅——楼兰最大的谜团就是楼兰人的消失,更让人震撼的是他们的丧葬习俗。在楼兰古城遗址上,具有浓郁生殖崇拜特点的图腾木柱星星点点地矗立在浩瀚的沙海上。图腾木柱之下埋葬的是船形棺,千百年风沙的洗礼已将它们鲜红的颜色变得斑驳。当人们再次敲开历史之门,面对谜一样的墓主人时,似乎触摸到了三四千年前的神奇与魅力,但大漠狂沙搅起无数悬疑,却又掩盖住了历史,也抚平了静静的小河墓地。

  ·感受:丝路文明的精髓

  丝绸之路南道上的于阗,在当时佛教界有着崇高的地位,最繁荣时有寺院百余座,僧侣五千多。现在,人们只能面对瀚海沙田去想象那辉煌的过去了。

  如今的和田早已不见寺院林立,颂经震天的盛况,但却被另一种生机勃勃的景象取而代之:在和田的大街小巷,几乎所有的人都在做着玉石生意。从某种意义来说,玉才是和田的真魂。中国最名贵的玉石——“昆山之玉”,就产自和田。为了拍摄和田玉的源头,摄制组的小伙子们骑了几天的小毛驴去慕士山,毛驴队声势浩大,但速度缓慢。驴实在上不去了,大家就扛着重型设备往上爬,导演丁虹和摄影师王林硬是爬到了慕士山5500米以上的冰雪地带,当时他们仅携带了钓鱼用的小帐篷,根本不能御寒,又不能烧水取暖,丁虹笑言“差点冻死”。低温、缺氧、低气压,几天后他们返回营地,回放素材的时候心很踏实,因为有成就感,所以舍身忘死的经历就变得次要了。尽管如此,那段拍摄经历依然让他们神采飞扬,“古于阗人运用自己的聪明才智赢得了经济的繁荣和稳定,也促进了东西方文明的相互融合。丝路文明的精髓,在和田体现得最为淋漓尽致。”

  记者感言:

  有人说,敢于行走丝绸之路的有三种人:皇令难违的官人、为利冒险的商人和凭着强大的精神意志在荒漠中孤独跋涉的僧人。但今天或许还有第四种人,他们用镜头纪录着所有经过的足迹,并洒下辛勤的汗水。

  《新丝绸之路》的“和田组”忍受了缺氧的奇特经历,在玉石源头的慕士山巅获得了大量纯净的镜头,他们下山的时候是快乐的。“吐鲁番组”在八月的盆地拍摄时,每天沐浴在零上47度左右(地面零上70多度)的热浪中,当他们返回零上33度的城市时是快乐的。“楼兰组”在罗布荒原度过了野人般的日子,当他们再次用自来水时是快乐的。“黑水城组”呼吸在沙尘暴的源发地,当他们回到空气指数属轻微污染的北京时是快乐的。

  “对这个古老题材的表述一定有无数种方式,在形式上不存在新与旧,只存在合适与否的问题,所以我们不过多地顾及章法。总之,当兴趣与挑战连在一起,就值得为之努力了。”韦大军如是说。

  相关链接

  似乎是西方人开启了丝绸之路的近代史,甚至“丝绸之路”这样一个术语都是西方人命名的。1877年,德国地理学家——李希霍芬在他写的《中国》一书中,首次使用“丝绸之路”一词,代替了曾经出现过的“玉石之路”、“佛教之路”等名称。从此以后,“丝绸之路”以其鲜明的形象性成为了这条已存在2500多年的古代商道的通用名称。实际上,“丝绸之路”是对远古以来连接亚洲、非洲、欧洲的东西交通道路的总称。它不仅是世界上最长的一条通商之路,也是东西方文化交流之路和人类民族迁徙之路。

  古北道:在地球北纬38~55度之间,从中国内蒙古草原的河套附近向西北,越过阿尔泰山,沿额尔齐斯河,穿过南西伯利亚草原,再往西到黑海北岸。

  南北两道:是指自汉武帝时,张骞两次出使西域以后形成的丝绸之路的基本干道。

  青海道 :青海道始自西安,经青海省会西宁,从青海湖畔的吐谷浑都城,穿越柴达木盆地,止于塔克拉玛干沙漠。

  现在,人们所说的“丝绸之路”,主要是指西域沙漠中的绿洲之路。用如今的地名表述,这条路由东往西的延伸依次是:以长安或洛阳为起点,经过河西走廊出玉门关和敦煌的古阳关西去,进入新疆后分成北道、中道、南道三条路线西行。北道经吐鲁番、吉木萨尔、伊宁前往里海沿岸;中道经楼兰、焉耆、轮台、库车、温宿、喀什,越过帕米尔高原,到达地中海东岸地区;南道是沿塔克拉玛干沙漠南缘,经若羌、且末、民丰、和田、莎车,翻越世界屋脊,过阿姆河到伊朗,最终抵达伊斯坦布尔城,也就是昔日东罗马帝国的首府。

责编:史军胜

相关视频
更多视频搜索:
CCTV.com - ERROR

对不起,可能是网络原因或无此页面,请稍后尝试。

本页面3秒之后将带您回到央视网首页。